前言

Decision tre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lassification tools
它用一个训练数据集学到一个映射,该映射以未知类别的新实例作为输入,输出对这个实例类别的预测。
决策树相当于将一系列问题组织成树,具体说,每个问题对应一个属性,根据属性值来生成判断分支,一直到决策树的叶节点就产生了类别。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选择最佳的属性作为当前的判断分支,这就引出了用信息论划分数据集的方式。
在信息论中,划分数据之前和之后信息发生的信息变化成为信息增益。

本文主要介绍的决策树算法是ID3,它的核心是将获得信息增益最高的特征作为最好的选择。
他和C4.5算法不同的是C4.5算法使用的是信息增益比最高的特征作为最好的选择。

本文参考书是《机器学习实战》


信息增益

信息论中每个符号x的信息量成为自信息,定义为:
其中是选择该分类的概率。
熵(entropy)定义为信息的期望值,意思是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其公式为:


给定一个数据集,最后一列默认为类别标签的时候,根据数据集计算数据集的香农熵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于最后一列的分类标签,计算给定数据集的香农熵
def calcShannonEnt(dataset):
    num_of_entries = len(dataset)
    label_counts = {}
    for feat_vec in dataset:
        current_lebel = feat_vec[-1]
        if current_lebel not in label_counts.keys():
            label_counts[current_lebel] = 0
        label_counts[current_lebel] += 1
    shannonEnt = 0.0
    for value in label_counts.values():
        prob = float(value)/num_of_entries
        shannonEnt -= prob*log(prob, 2)
    return shannonEnt

要得到信息增益,我们还需要对每个特征划分数据集的结果计算一次信息熵。
所以首先如要划分数据集。按照给定特征的某个值把属于这个值的数据集部分划分出来,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按照给定特征划分数据集
# 输入:dataset数据集;
#       axis指定特征,用下标表示;
#       value需要返回的特征的值
# 返回:数据集中特征值等于value的子集
# =================================
def splitDataset(dataset, axis, value):
    retDataset = []
    for featVec in dataset:
        if featVec[axis] == value:
            reducedFeatVec = featVec[0:axis]
            reducedFeatVec.extend(featVec[axis+1:])
            retDataset.append(reducedFeatVec)
    return  retDataset

具体到这个算法来说,应该选择能使信息增益最大的特征作为数据集的划分方式。
信息增益等于原始数据集的熵减去某个特征所带来的信息熵。
计算某个特征的信息熵以及基于此选择最好的数据集划分方式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
# 输入:
#        dataSet: 数据集
# 输出:
#        bestFeature: 和原数据集熵差最大划分对应的特征的列号
# ===============================================
def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 最后一列用于标签,剩下的才是特征
    numFeatures = len(dataSet[0]) - 1
    # 根据标签计算的熵
    baseEntropy = calcShannonEnt(dataSet)
    bestInfoGain = 0.0; bestFeature = -1
    # iterate over all the features
    for in range(numFeatures):
        # 取出某个特征列的所有值
        featList = [example[i] for example in dataSet]
        # 去重
        uniqueVals = set(featList)
        newEntropy = 0.0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DataSet = splitDataset(dataSet, i, value)
            prob = len(subDataSet)/float(len(dataSet))
            newEntropy += prob * calcShannonEnt(subDataSet)
        # calculate the info gain,计算信息增益
        infoGain = baseEntropy - newEntropy
        # 和目前最佳信息增益比较,如果更大则替换掉
        if (infoGain > bestInfoGain):
            bestInfoGain = infoGain
            bestFeature = i
    # 返回代表某个特征的下标
    return bestFeature
用一下代码去测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用于生成数据集,测试计算熵的函数
def testDataset():
    dataset1 = [[11'yes'],
               [11'yes'],
               [10'no'],
               [01'no'],
               [01'no']]
    labels = ['no surfacing''flippers']
    return dataset1, labels
 
# 用于测试的函数
def test():
    mydata, labels = testDataset()
    print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mydata)
可得到如下结果:
结果表明,第0个特征是用来划分数据集最好的。


递归构建决策树

选择了一个特征进行划分之后,数据将被传递到树分支的下一个节点,在这个节点上,我们可以再次划分数据。
所以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
递归结束的条件是:程序遍历完所有划分数据集的属性,或者每个分支下的所有势力都属于同一个分类。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字典来表示一棵树,例如这样的一棵树
可以用字典{'no surfacing': {0: 'no', 1: {'flippers': {0: 'no', 1: 'yes'}}}}表示

但是这里还可能出现另一种可能,就是所有用来划分数据集的属性全部用完之后,类别标签依然不是唯一的
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少数服从多数来解决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找出多数类别的函数,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传入分类名称组成的列表,返回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名称
import operator
def majorityCnt(class_list):
    classCount = {}
    for vote in class_list:
        if vote not in classCount:
            classCount[vote] = 0
        classCount[vote] += 1
    sorted_class_list = sorted(classCount.iteritems(),
                               key = operator.itemgetter(1),
                               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_class_list[0][0]

接下来是创建树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
# 本函数用于创建决策树
# 输入:
#        dataSet: 数据集
#        labels: 划分特征标签集
# 输出:
#        myTree: 生成的决策树
# ===============================================
def createTree(dataSet, labels):
    # 获得类别标签列表
    classList = [example[-1for example in dataSet]
    # 递归终止条件一:如果数据集内所有分类一致
    if classList.count(classList[0]) == len(classList):
        return classList[0]
    # 递归终止条件二:如果所有特征都划分完毕,任然不能将数据集划分成仅仅包含唯一类别的分组
    if len(dataSet[0]) == 1:  # 只剩下一列为类别列
        return majorityCnt(classList) # 返回出现次数最多的类别
    # 选择最佳划分特征,返回的时候特征的下标
    best_feature =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best_feat_label = labels[best_feature]
    # 创建空树
    myTree = {best_feat_label:{}}
    # 删除划分后的特征标签
    del(labels[best_feature])
    # 获取最佳划分特征中全部的特征值
    featValues = [example[best_feature] for example in dataSet]
    # 去重
    uniqueVals = set(featValues)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Labels = labels[:]  # 保存用于下一次递归
        myTree[best_feat_label][value] = createTree(splitDataset(dataSet, best_feature, value), subLabels)
 
    return myTree
至此,决策树就算构造完成了。
测试一下效果:

序列化存储

由于决策树构造使用递归算法,如果数据集过大的话将会产生很大的开销。
所以构造好一个决策树我们可以把它保存起来,这样就不用每次使用都构造。
保存的方式使“序列化”,在Python中又叫“pickling”,它的反操作叫反序列化——“unpickling”。
任何对象都可以执行序列化操作。
本文中用于把树序列化的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把传入的树序列化之后存入文件
def storeTree(inputTree, filename):
    import pickle # 用于序列化的模块
    fw = open(filename, 'w')
    pickle.dump(inputTree, fw)
    fw.close()
 
# 从文件中把存好的树反序列化出来
def grabTree(filename):
    import pickle
    fr = open(filename)
    return pickle.load(filename)

【3】Decision tree(决策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Decision tree(决策树)算法初探

    0. 算法概述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决策树模型呈树形结构(二分类思想的算法模型往往都是树形结构) 0x1:决策树模型的不同角度理解 在分类问题中,表示基于特 ...

  2. decision tree 决策树(一)

    一 决策树 原理:分类决策树模型是一种描述对实例进行分类的树形结构.决策树由结点(node)和有向边(directed edge)组成.结点有两种类型:内部结点(internal node)和叶结点( ...

  3. Decision tree——决策树

    基本流程 决策树是通过分次判断样本属性来进行划分样本类别的机器学习模型.每个树的结点选择一个最优属性来进行样本的分流,最终将样本类别划分出来. 决策树的关键就是分流时最优属性$a$的选择.使用所谓信息 ...

  4. OpenCV码源笔记——Decision Tree决策树

    来自OpenCV2.3.1 sample/c/mushroom.cpp 1.首先读入agaricus-lepiota.data的训练样本. 样本中第一项是e或p代表有毒或无毒的标志位:其他是特征,可以 ...

  5. 决策树Decision Tree 及实现

    Decision Tree 及实现 标签: 决策树熵信息增益分类有监督 2014-03-17 12:12 15010人阅读 评论(41) 收藏 举报  分类: Data Mining(25)  Pyt ...

  6. 用于分类的决策树(Decision Tree)-ID3 C4.5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ID3.C4.5和基于 Gini 的 CART 可用于分类,CART还可用于回归).决策树在分类过程中,表示的是基于特征对实例进行划分, ...

  7. 决策树(decision tree)

    决策树是一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形象地说,决策树对应着我们直观上做决策的过程:经由一系列判断,得到最终决策.由此,我们引出决策树模型. 一.决策树的基本流程 决策树的跟节点包含全部样例,叶节点则对应决 ...

  8. (ZT)算法杂货铺——分类算法之决策树(Decision tree)

    https://www.cnblogs.com/leoo2sk/archive/2010/09/19/decision-tree.html 3.1.摘要 在前面两篇文章中,分别介绍和讨论了朴素贝叶斯分 ...

  9. 决策树decision tree原理介绍_python sklearn建模_乳腺癌细胞分类器(推荐AAA)

    sklearn实战-乳腺癌细胞数据挖掘(博主亲自录制视频)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5269003& ...

  10. [ML学习笔记]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Decision Tree&Random Forest)

    [ML学习笔记]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Decision Tree&Random Forest) 决策树 决策树算法以树状结构表示数据分类的结果.每个决策点实现一个具有离散输出的测试函数,记为分支 ...

随机推荐

  1. 0R电阻在PCB布线中对布线畅通的一个小妙用

    在PCB布线中,我们都会尽量节约板子空间,将元器件排布的紧密一些,难免会遇到布线不通的时候. 博主下面就来说一个关于0R电阻在PCB布线使之畅通的一个小妙用. 使用0R电阻前 假设我们这个TXD的线周 ...

  2. SpringMVC的流程

    Springmvc的流程 1.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后,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映射器,请求获取Hand ...

  3. cookie session 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

    什么是会话? 会话指的是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所白了就是 浏览器和服务器进行的请求和响应.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多次请求之间没有关联性 cookie和session的作用?干啥的? 利用c ...

  4. -bash: redis: command not found

    在linux中安装redis,先是拉过去安装,然后通过命令:make   进行编译  编译完成以后通过命令 make install 完成安装:结果在进行启动linux的时候执行           ...

  5. python面试总结1(基础章节)

    python语言基础 语言特点 python是静态还是动态类型?是强类型还是弱类型 动态强类型语言 动态还是静态指的是编译期还是运作期确定类型 强类型指的是不会发生隐式类型转换 python作为后端语 ...

  6. python调用支付宝支付接口详细示例—附带Django demo代码

    项目演示: 一.输入金额 二.跳转到支付宝付款 三.支付成功 四.跳转回自己网站 在使用支付宝接口的前期准备: 1.支付宝公钥 2.应用公钥 3.应用私钥 4.APPID 5.Django 1.11. ...

  7. 洛谷 P1357 花园

    题意简述 一个只含字母C和P的环形串 求长度为n且每m个连续字符不含有超过k个C的方案数 题解思路 由于\(m<=5\)所以很显然状压 但由于\(n<=10^{15}\).可以考虑用矩阵加 ...

  8. 基于Spring Boot自建分布式基础应用

    目前刚入职了一家公司,要求替换当前系统(单体应用)以满足每日十万单量和一定系统用户负载以及保证开发质量和效率.由我来设计一套基础架构和建设基础开发测试运维环境,github地址. 出于本公司开发现状及 ...

  9. spring-boot-plus集成Spring Boot Admin管理和监控应用(十一)

    spring-boot-plus集成Spring Boot Admin管理和监控应用 spring boot admin Spring Boot Admin用来管理和监控Spring Boot应用程序 ...

  10. 实战SpringCloud响应式微服务系列教程(第四章)

    接上一篇: 实战SpringCloud响应式微服务系列教程(第一章) 实战SpringCloud响应式微服务系列教程(第二章) 实战SpringCloud响应式微服务系列教程(第三章) 1.1.4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