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设计模式(一)-- Future模式
  Java多线程编程中,常用的多线程设计模式包括:Future模式、Master-Worker模式、Guarded Suspeionsion模式、不变模式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等。这篇文章主要讲述Future模式,关于其他多线程设计模式的地址如下:
  关于Master-Worker模式的详解:并行设计模式(二)-- Master-Worker模式
  关于Guarded Suspeionsion模式的详解:并行设计模式(三)-- Guarded Suspeionsion模式
  关于不变模式的详解:并行设计模式(四)-- 不变模式
  关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详解:并行设计模式(五)--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1. Future模式
Future模式的核心在于:去除了主函数的等待时间,并使得原本需要等待的时间段可以用于处理其他业务逻辑。
Future模式有点类似于商品订单。在网上购物时,提交订单后,在收货的这段时间里无需一直在家里等候,可以先干别的事情。类推到程序设计中时,当提交请求时,期望得到答复时,如果这个答复可能很慢。传统的是一直持续等待直到这个答复收到之后再去做别的事情,但如果利用Future模式,其调用方式改为异步,而原先等待返回的时间段,在主调用函数中,则可以用于处理其他事务。
例如如下的请求调用过程时序图。当call请求发出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返回。左边的图需要一直等待,等返回数据后才能继续其他操作;而右边的Future模式的图中客户端则无需等到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服务器段接收到请求后立即返回结果给客户端,这个结果并不是真实的结果(是虚拟的结果),也就是先获得一个假数据,然后执行其他操作。

Future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如下表所示:
| 参 与 者 | 作 用 | 
| Main | 系统启动,调用Client发出请求 | 
| Client | 返回Data对象,立即返回FutureData,并开启ClientThread线程装配RealData | 
| Data | 返回数据的接口 | 
| FutureData | Future数据,构造很快,但是是一个虚拟的数据,需要装配RealData | 
| RealData | 真实数据,其构造是比较慢的 | 
2. Future模式的代码实现
应用实例对应模式结构图如下所示:
    
<1. Main函数的实现
Main函数主要负责调用Client发起请求,并使用返回的数据: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ient client = new Client();
        // 这里会立即返回,因为获取的是FutureData,而非RealData
        Data data = client.request("name");
        System.out.println("请求完毕");
        try {
            // 这里可以用一个sleep代替对其他业务逻辑的处理
            // 在处理这些业务逻辑过程中,RealData也正在创建,从而充分了利用等待时间
            Thread.sleep(2000);
            // 使用真实数据
            System.out.println("数据=" + data.getResul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2. Client的实现
Client主要实现了获取futrueData,开启构造RealData的线程,并在接受请求后,很快地返回FutureData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Data request(final String string) {
        final FutureData futureData = new FutureData();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RealData的构建很慢,所以放在单独的线程中运行
                RealData realData = new RealData(string);
                futureData.setRealData(realData);
            }
        }).start();
        return futureData; // 先直接返回FutureData
    }
}
<3. Data的实现
Data是一个接口,提供了getResult()方法。无论futureData或者RealData都实现了这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ata {
    String getResul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4. FutureData的实现
FutureData实现了一个快速返回的RealData包装。它只是一个包装,或者说是一个RealData的虚拟实现。因此,它可以很快被构造并返回。当使用FutureData的getResult()方法是,程序会阻塞,等待RealData被注入到程序中,才使用RealData的getResult()方法返回。
 1 public class FutureData implements Data {
 2     RealData realData = null; // FutureData是RealData的封装
 3     boolean isReady = false; // 是否已经准备好
 4
 5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tRealData(RealData realData) {
 6         if (isReady)
 7             return;
 8         this.realData = realData;
 9         isReady = true;
10         notifyAll(); // RealData已经被注入到FutureData中了,通知getResult()方法
11     }
12
13     @Override
14     public String getResul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15         if (!isReady) {
16             wait(); // 一直等到RealData注入到FutureData中
17         }
18         return realData.getResult();
19     }
20 }
<5. RealData的实现
RealData是最终需要使用的数据模型,它的构造很慢。在这里,使用sleep()函数模拟这个过程
public class RealData implements Data {
    protected String data;
    public RealData(String data) {
        // 利用sleep方法来表示RealData构造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his.data = dat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Resul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eturn data;
    }
}
3. JDK的内置Future模式实现
由于Future是非常常用的多线程设计模式,因此在JDK中内置了Future模式的实现。这些类在java.util.concurrent包里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FutureTask类,它实现了Runnable接口,作为单独的线程运行。在其run()方法中,通过Sync内部类调用Callable接口,并维护Callable接口的返回对象。当使用FutureTask.get()方法时,将返回Callable接口的返回对象。其核心结构图如下所示:
    
JDK内置的Future模式功能强大,除了基本的功能外,它还可以取消Future任务,或者设定future任务的超时时间。Callable接口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的实现。在应用程序中,通过实现Callable接口的call()方法,指定FutureTask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返回对象。
Future接口提供的线程控制功能有:
1 boolean cancle(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 取消任务
2 boolean isCancelled(); // 是否已经取消
3 boolean isDone(); // 是否已经完成
4 V g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取得返回对象
5 V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取得返回对象,可以设置超时时间
同样,针对上述的实例,如果使用JDK自带的实现,则需要作一些调整。
首先,需要实现Callable接口,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在本例中,依然使用RealData来实现这个接口:
 1 public class RealData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2     private String para;
 3
 4     public RealData(String para) {
 5         this.para = para;
 6     }
 7
 8     @Override
 9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10         // 利用sleep方法来表示真是业务是非常缓慢的
11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12         for (int i = 0; i < 10; i++) {
13             sb.append(para);
14             try {
15                 Thread.sleep(1000);
16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17                 e.printStackTrace();
18             }
19         }
20         return sb.toString();
21     }
22 }
在这个改进中,RealData的构造变动非常快,因为其主要业务逻辑被移动到call()方法内,并通过call()方法返回。
Main方法修改如下,由于使用了JDK的内置框架,Data、FutureData等对象就不再需要了。在Main方法的实现中,直接通过RealData构造FutureTask,并将其作为单独的线程运行。在提交请求后,执行其他业务逻辑,最后通过FutureTask.get()方法,得到RealData的执行结果。
 1 public class Main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FutureTask<String> future = new FutureTask<String>(new RealData("liangyongxing"));
 4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 使用线程池
 5         //执行FutureTask,相当于上例中的client.request("name")发送请求
 6         //在这里开启线程进行RealData的call()执行
 7         executor.submit(future);
 8         System.out.println("请求完毕");
 9
10         try {
11             // 这里仍然可以做额外的数据操作,这里使用sleep代替其他业务逻辑的处理
12             Thread.sleep(2000);
13
14             /**
15              * 相当于上例当中的 data.getResult(),取得call()方法的返回值
16              * 如果此时call()方法没有执行完毕,则依然会等待
17              */
18             System.out.println("数据 = " + future.get());
19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 ExecutionException e) {
20             e.printStackTrace();
21         } finally {
              executor.shutdown();
          }
22     }
23 }
并行设计模式(一)-- Future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 并行设计模式(二)-- Master-Worker模式
		Java多线程编程中,常用的多线程设计模式包括:Future模式.Master-Worker模式.Guarded Suspeionsion模式.不变模式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等.这篇文章主要讲述Mast ... 
- 13.多线程设计模式 - Future模式
		多线程设计模式 - Future模式 并发设计模式属于设计优化的一部分,它对于一些常用的多线程结构的总结和抽象.与串行相比并行程序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因此合理的使用并行模式在多线程并发中更具有意义. 1 ... 
- Java并发程序设计(十)设计模式与并发之Future模式
		设计模式与并发之Future模式 核心思想:异步调用. /** * @author: Tang Jiujia * @version: 2017/9/18 0018 15:22 */ public in ... 
- 多线程设计模式 - Future模式之JAVA原生实现
		在之前一篇博客中介绍了Future设计模式的设计思想以及具体实现,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使用JDK原生的包如何实现. JDK内置的Future主要使用到了Callable接口和FutureTask类. Ca ... 
- 多线程设计模式 - Future模式
		Future模式是多线程开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设计模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异步调用.这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在线购物流程,带在购物网看着一件商品时可以提交表单,当订单完成后就可以在家里等待商品送货上门.或者说 ... 
- 多线程设计模式——Read-Write Lock模式和Future模式分析
		目录 多线程程序评价标准 任何模式都有一个相同的"中心思想" Read-Write Lock 模式 RW-Lock模式特点 冲突总结 手搓RW Lock模式代码 类图 Data类 ... 
- 多线程:多线程设计模式(二):Future模式
		一.什么是Future模型: 该模型是将异步请求和代理模式联合的模型产物.类似商品订单模型.见下图: 客户端发送一个长时间的请求,服务端不需等待该数据处理完成便立即返回一个伪造的代理数据(相当于商品订 ... 
- java多线程系列13 设计模式 Future 模式
		Future 模式 类似于ajax请求 页面异步的进行后台请求 用户无需等待请求的结果 就可以继续浏览或者操作 核心就是:去除了主函数的等待时间,并使得原本需要等待的时间段可以用于处理其他业务逻辑 ... 
- 多线程设计模式(二):Future模式
		一.什么是Future模型: 该模型是将异步请求和代理模式联合的模型产物.类似商品订单模型.见下图: 客户端发送一个长时间的请求,服务端不需等待该数据处理完成便立即返回一个伪造的代理数据(相当于商品订 ... 
随机推荐
- JavaScript对象之关联数组
			Tip: 内容摘抄自<JavaScript权威指南>,看过该书的同学可以忽略本文. 存取一个对象的属性的方式: obj.attr; obj["attr"]; 两者最重要 ... 
- Python练习----多级菜单
			多级菜单要求: 1.三级菜单 2.可依次选择进入各子菜单 3.可以返回上一层 4.输入'q'可以退出 脚本: zone = { '北京' : { ' ... 
- Java实用知识记录 —— 截止到Java8
			记录Java实用知识点,截止(包括)到Java8,只作概要的描述,不涉及到具体细节.变量:int.long的包装类支持无符号位操作,即其在内存中的位可以用来全部表示正数."_"可以 ... 
- JavaScript--我发现,原来你是这样的JS(引用类型不简单,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介绍 没错,这是第五篇,到了引用类型,这次要分成两次博文了,太多内容了,这是前篇,篇幅很长也很多代码,主要讲引用类型和常用的引用类型,代码试验过的,老铁没毛病. 坚持看坚持写,不容易不容易,希望大 ... 
- 用source语句引用mysql文件的细节注意
			今天在使用 mysql数据库的时候,创建 数据表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小问题,今天一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是一些小的细节,在文本编辑器上编辑好了SQL语句,然后转移到mysql的命令行中 ... 
- common lisp的宏的工作模式
			(defmacro our-expander (name) ‘(get ,name ’expander))(defmacro our-defmacro (name parms &body bo ... 
- C++输入输出cin与cout
			输入对象 istream:cin(标准输入) 输出对象 ostream: cout(标准输出), cerr(标准错误),clog(输出程序运行时的一般性信息) 
- 版本控制之五:SVN trunk(主线) branch(分支) tag(标记) 用法详解和详细操作步骤(转)
			使用场景: 假如你的项目(这里指的是手机客户端项目)的某个版本(例如1.0版本)已经完成开发.测试并已经上线了,接下来接到新的需求,新需求的开发需要修改多个文件中的代码,当需求已经开始开发一段时间的时 ... 
- 高性能 Lua 技巧(译)
			高性能 Lua 技巧(译) 来源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4372649 此为 Lua Programming Gems 一书的第二章:Lua Perf ... 
- IdentityServer4 实现自定义 GrantType 授权模式
			OAuth 2.0 默认四种授权模式(GrantType): 授权码模式(authorization_code) 简化模式(implicit) 密码模式(password) 客户端模式(client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