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看TCP握手连接的时候,有同样的疑问,我的疑问是,为何不是两次呢?
后来随着对网络的理解深入,明白TCP报文是交由IP网络来负责运输,IP网络并不能保证TCP报文到达目的地,既然IP网络是指望不上了,那TCP就自力更生吧,TCP必须依赖自身的努力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TCP看似复杂,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5种报文:

(1)     SYN
(2)     Data (唯一携带用户数据)
(3)     FIN
(4)     Reset
(5)     ACK

其中1、2、3分别为建立连接、数据传输、断开连接,这三种报文对方接收到一定要ACK确认,为何要确认,因为这就是可靠传输的依赖的机制。如果对方在超时时间内不确认,发送方会一直重传,直到对方确认为止、或到达重传上限次数而Reset连接。

4、5 为重置连接报文、确认ACK报文,这两种报文对方接收到要ACK确认吧?不需要!自然发送方也不会重传这2种类型的报文。

为何Reset报文不需要ACK确认?
因为发送Reset报文的一端,在发送完这个报文之后,和该TCP Session有关的内存结构体瞬间全部释放,无论对方收到或没有收到,关系并不大。

如果对方收到Reset报文,也会释放该TCP Session 的相关内存结构体。

如果对方没有收到Reset 报文,可能会继续发送让接收方弹射出Reset报文的报文,到最后对方一样会收到Reset 报文,并最终释放内存。

为何ACK报文不需要ACK确认?
这里的ACK报文,是指没有携带任何数据的裸ACK报文,对方收到这样的ACK报文,自然也不需要ACK。否则,对方为了ACK己方的ACK,那己方收到对方的ACK,也要ACK对方的ACK,这就是一个死循环,永无止息。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死循环,一律不允许ACK对方的裸ACK报文。

有同学会说,按照这么说,TCP连接应该是四次消息交互啊。

1.A 发送SYN 报文给B,这是第一次报文交互。

2. B发送ACK确认A的SYN报文,这是第二次报文交互

3. B发送自己的SYN报文给A,这是第三次报文交互

4. A需要ACK确认B的SYN报文,这是第四次报文交互

以上的演绎没有问题,但是报文2、3为何要分开发送呢?增加了延迟不说,同时还白白浪费了网络的带宽,完全可以将报文2、3合并起来,不就是在报文2的ACK状态位的位置置“1”就结了吗?

这就是三次消息交互的由来!

 

原文

TCP作为一种可靠传输控制协议,其核心思想:既要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又要提高传输的效率,而用三次恰恰可以满足以上两方面的需求!

TCP可靠传输的精髓:TCP连接的一方A,由操作系统动态随机选取一个32位长的序列号(Initial Sequence Number),假设A的初始序列号为1000,以该序列号为原点,对自己将要发送的每个字节的数据进行编号,1001,1002,1003…,并把自己的初始序列号ISN告诉B,让B有一个思想准备,什么样编号的数据是合法的,什么编号是非法的,比如编号900就是非法的,同时B还可以对A每一个编号的字节数据进行确认。如果A收到B确认编号为2001,则意味着字节编号为1001-2000,共1000个字节已经安全到达。

同理B也是类似的操作,假设B的初始序列号ISN为2000,以该序列号为原点,对自己将要发送的每个字节的数据进行编号,2001,2002,2003…,并把自己的初始序列号ISN告诉A,以便A可以确认B发送的每一个字节。如果B收到A确认编号为4001,则意味着字节编号为2001-4000,共2000个字节已经安全到达。

一句话概括,TCP连接握手,握的是啥?

通信双方数据原点的序列号!

 

以此核心思想我们来分析二、三、四次握手的过程。

A <-------> B

四次握手的过程:

1.1 A 发送同步信号SYN + A'sInitial sequence number

1.2 B 确认收到A的同步信号,并记录A's ISN 到本地,命名 B's ACK sequence number

1.3 B发送同步信号SYN + B's Initial sequence number 

1.4 A确认收到B的同步信号,并记录B's ISN 到本地,命名 A's ACK sequence number

很显然1.2和1.3 这两个步骤可以合并,只需要三次握手,可以提高连接的速度与效率。

二次握手的过程:

2.1 A 发送同步信号SYN + A'sInitial sequence number

2.2 B发送同步信号SYN + B'sInitial sequence number + B's ACK sequence number

这里有一个问题,A与B就A的初始序列号达成了一致,这里是1000。但是B无法知道A是否已经接收到自己的同步信号,如果这个同步信号丢失了,A和B就B的初始序列号将无法达成一致。

于是TCP的设计者将SYN这个同步标志位SYN设计成占用一个字节的编号(FIN标志位也是),既然是一个字节的数据,按照TCP对有数据的TCP segment 必须确认的原则,所以在这里A必须给B一个确认,以确认A已经接收到B的同步信号。

有童鞋会说,如果A发给B的确认丢了,该如何?
A会超时重传这个ACK吗?不会!TCP不会为没有数据的ACK超时重传

那该如何是好?B如果没有收到A的ACK,会超时重传自己的SYN同步信号,一直到收到A的ACK为止。

 

补充阅读

一个包,即A发给B的SYN 中途被丢,没有到达B

A会周期性超时重传,直到收到B的确认

第二个包,即B发给A的SYN +ACK 中途被丢,没有到达A

B会周期性超时重传,直到收到A的确认

第三个包,即A发给B的ACK 中途被丢,没有到达B

A发完ACK,单方面认为TCP为 Established状态,而B显然认为TCP为Active状态:

a. 假定此时双方都没有数据发送,B会周期性超时重传,直到收到A的确认,收到之后B的TCP 连接也为 Established状态,双向可以发包。

b. 假定此时A有数据发送,B收到A的 Data + ACK,自然会切换为established 状态,并接受A的Data。

c. 假定B有数据发送,数据发送不了,会一直周期性超时重传SYN + ACK,直到收到A的确认才可以发送数据。

TCP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或四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TCP 为什么需要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

    我的理解: A 发送给B SYN, 然后B回复A ACK,  假设这两次握手已经完成,  但是B不知道A是否收到ACK就开始  recv  , 这样就是空等  算是死循环吧??

  2. 计算机网络:TCP协议建立连接的过程为什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对于网上的两种说法我的思考】

    网上关于这个问题吵得很凶,但是仔细看过之后我更偏向认为两种说的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 TCP 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 如上图所示: 解释一下里面的英文: 里面起到作用的一些标志位就是TCP报文首部里的 ...

  3. 利用tcpdump抓包工具监控TCP连接的三次握手和断开连接的四次挥手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在传输数据的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创建一个连接,这个连接由一对插口地址唯一标识,即是在IP报文首部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 ...

  4.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与四次分手?

    TCP协议简介 TCP协议是五层协议中运输层的协议,下面依赖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对于一个报文想发到另一台机器(假设是服务器)上对等层,每一个所依赖的层都会对报文进行包装,例如TCP协议就依赖网络层 ...

  5. TCP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而不是两次或四次?

    TCP是一种全双工的可靠传输协议,核心思想: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以及数据的传输效率 A------B 二次握手: 1.A发送同步信号SYN+A's initial sequence number 2.B发 ...

  6.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

    HTTP连接 HTTP协议即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Web联网的基础,也是手机联网常用的协议之一,HTTP协议是建立在TCP协议之上的一种应用. ...

  7. 通俗大白话来理解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

    from : https://blog.csdn.net/Neo233/article/details/72866230?locationNum=15&fps=1%20HTTP%E6%8F%A ...

  8. 通俗大白话来理解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分手

    通俗理解: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三次握手来保证连接是双工的呢,一次不行么?两次不行么?我们举一个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进行语言沟通的例子来模拟三次握手. 引用网上的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虽然不太正确,后面会指 ...

  9. 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机制

    核心知识点: 1.三次握手:seq和ack number 2.四次挥手:FIN和随机数 一.TCP/IP协议 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ol/Interne ...

  10. 大白话解说TCP/IP协议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背景 和女朋友异地恋一年多,为了保持感情我提议每天晚上视频聊天一次. 从好上开始,到现在,一年多也算坚持下来了. 问题 有时候聊天的过程中,我的网络或者她的网络可能会不好,视频就会卡住,听不到对方的声 ...

随机推荐

  1. String hashCode 这个数字,很多人不知道!

    作者:coolblog 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0799123 1. 背景 某天,我在写代码的时候,无意中点开了 String hashCode 方法.然后大致看了一下 ...

  2. vue 弹框产生的滚动穿透问题

    首先定义一个全局样式: .noscroll{ position: fixed; left: 0; top: 0; width: 100%; } 创建一个dom.js文件,定义几个方法: export ...

  3. 【推荐系统】知乎live入门2.细节补充

    参考链接 [推荐系统]知乎live入门 目录 1. 综述 2. 召回 3. 用户画像与标签 4. 特征工程 5. 点击率预估 6. 评估 7. 数据标注 8. 推荐 ================= ...

  4. Nginx处理前端跨域(补充)

    在之前的博客中提到了用nginx来处理前后端跨域问题,用Nginx代理请求,处理前后端跨域 ,虽然解决当时了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不好用,当时应对的只是对单接口的处理,如果一个页面需要调用两个不同 ...

  5. 初步理解React

    1.组件化 在 MV* 架构出现之前,组件主要分为两种: 狭义上的组件,又称为 UI 组件,比如 Tabs 组件.Dropdown 组件.组件主要围绕在交互 动作上的抽象,针对这些交互动作,利用 Ja ...

  6. 基于socket实现大文件上传

    import socket 1.客户端: 操作流程: 先拿到文件--->获取文件大小---->创建字典 1.制作表头 header  如何得到 他是一个二进制字符串 序列化得到 字典字符串 ...

  7. 2018-2-13-win10-uwp-读写csv-

    title author date CreateTime categories win10 uwp 读写csv lindexi 2018-2-13 17:23:3 +0800 2018-2-13 17 ...

  8. Tree命令安装和使用

    Tree命令简介 tree是一种递归目录列表命令,产生一个深度缩进列表文件,这是彩色的ALA dircolors如果ls_colors设置环境变量和输出是TTY.树已经被移植和报道以下操作系统下工作: ...

  9. python基础--匿名函数

    def calc(x): return x+1 a=calc(10) print(calc) print(lambda x:x+1)#lambda函数的内存地址,利用函数名可以作为值传递给变量 b=l ...

  10. RABBITMQ 协议 AMQP协议

    https://baike.baidu.com/item/rabbitmq/9372144?fr=aladdin https://github.com/CopernicaMarketingSoft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