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Python的多线程,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了下面的深入研究:

GIL是什么

GIL的全称是Global Interpreter Lock(全局解释器锁),来源是python设计之初的考虑,为了数据安全所做的决定。

每个CPU在同一时间只能执行一个线程

在单核CPU下的多线程其实都只是并发,不是并行,并发和并行从宏观上来讲都是同时处理多路请求的概念。但并发和并行又有区别,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Python多线程下,每个线程的执行方式

1、获取GIL
2、执行代码直到sleep或者是python虚拟机将其挂起。
3、释放GIL 可见,某个线程想要执行,必须先拿到GIL,GIL会根据执行的字节码行数以及时间片释放,并且在遇到io操作的时候会主动释放。我们可以把GIL看作是“通行证”,并且在一个python进程中,GIL只有一个。拿不到通行证的线程,就不允许进入CPU执行。
而每次释放GIL锁,线程进行锁竞争、切换线程,会消耗资源。并且由于GIL锁存在,python里一个进程永远只能同时执行一个线程(拿到GIL的线程才能执行),这就是为什么在多核CPU上,python的多线程效率并不高。

那么是不是python的多线程就完全没用了呢?

在这里我们进行分类讨论:
1、CPU密集型代码(各种循环处理、计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计算工作多,ticks计数很快就会达到阈值,然后触发GIL的释放与再竞争(多个线程来回切换当然是需要消耗资源的),所以python下的多线程对CPU密集型代码并不友好。 2、IO密集型代码(文件处理、网络爬虫等),多线程能够有效提升效率(单线程下有IO操作会进行IO等待,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开启多线程能在线程A等待时,自动切换到线程B,可以不浪费CPU的资源,从而能提升程序执行效率)。所以python的多线程对IO密集型代码比较友好。 而在python3.x中,GIL不使用ticks计数,改为使用计时器(执行时间达到阈值后,当前线程释放GIL),这样对CPU密集型程序更加友好,但依然没有解决GIL导致的同一时间只能执行一个线程的问题,所以效率依然不尽如人意。 请注意:多核多线程比单核多线程更差,原因是单核下多线程,每次释放GIL,唤醒的那个线程都能获取到GIL锁,所以能够无缝执行,但多核下,CPU0释放GIL后,其他CPU上的线程都会进行竞争,但GIL可能会马上又被CPU0拿到,导致其他几个CPU上被唤醒后的线程会醒着等待到切换时间后又进入待调度状态,这样会造成线程颠簸(thrashing),导致效率更低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想要充分利用多核CPU,就用多进程”,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每个进程有各自独立的GIL,互不干扰,这样就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并行执行,所以在python中,多进程的执行效率优于多线程(仅仅针对多核CPU而言)。

为什么在python中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转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在Python里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

    转载  http://bbs.51cto.com/thread-1349105-1.html 最近在看Python的多线程,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 ...

  2. 为什么在Python里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

    最近在看Python的多线程,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了下面的深入研究: 首先强调背景: 1. ...

  3. 为什么在Python里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为什么python多线程无法增加CPU使用率?)

    最近在看Python的多线程,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了下面的深入研究: 首先强调背景:     ...

  4. python(34):为什么在Python里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

    最近在看Python的多线程,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了下面的深 ...

  5. <转载> 为什么在Python里推荐使用多进程而不是多线程?

    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了下面的深入研究: 首先强调背景:     ...

  6. 【转+】python为什么推荐使用多进程

    最近在看Python的多线程,经常我们会听到老手说:“Python下多线程是鸡肋,推荐使用多进程!”,但是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有了下面的深入研 ...

  7. Python中logging在多进程环境下打印日志

    因为涉及到进程间互斥与通信问题,因此默认情况下Python中的logging无法在多进程环境下打印日志.但是查询了官方文档可以发现,推荐了一种利用logging.SocketHandler的方案来实现 ...

  8. python中的GIL(全局解释锁)多线程能够提升效率

    预启动的时候,应用程序仍然会调用 OnLaunched 方法的,在 OnLaunched 方法调用之后,会马上发生 Suspending 事件,随后应用就会暂停. 我先基于develop主分支拉出一个 ...

  9. Windows下Python中pip安装Pillow报错总结(转载)

    遇到的俩种错误1.ValueError: zlib is required unless explicitly disabled using --disable-zlib, aborting 问题原因 ...

随机推荐

  1. laravel 模型事件 updated 触发条件

    1. 只有 $sku->{attribute} != $sku->getOriginal({attribute}) 不一致的时候才会触发 getDirty() 不为空的时候才触发, 而且不 ...

  2. udp之关于linux udp收发包缓冲区大小

    1.修订单个socket的缓冲区大小:通过setsockopt使用SO_RCVBUF来设置接收缓冲区,该参数在设置的时候不会与rmem_max进行对比校验,但是如果设置的大小超过rmem_max的话, ...

  3. ev的offsetX,pageX,clientX和screenX

    event.offsetX.event.offsetY(相对事件发生的具体元素左上角的定位) 鼠标相对于事件源元素(srcElement)的X,Y坐标,只有IE事件有这2个属性,标准事件没有对应的属性 ...

  4. Spring_bean的实例化时机

    前言:创建Java对象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age; public User() { System.out ...

  5. 条理清晰的搭建SSH环境之添加所需jar包

    一.首先介绍要添加框架环境: JUnit Struts2 Hibernate Spring (1)配置JUnit /**-------------------------添加JUnit-------- ...

  6. socket技术详解(看清socket编程)

    socket编程是网络常用的编程,我们通过在网络中创建socket关键字来实现网络间的通信,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通过这一章节,充分的了解socket编程,文章用引用了大量大神的分析,加上自己的理解,做 ...

  7. 【收藏】轻松导出全民K歌里任何人录制的短视频(MV)、歌曲的方法

    有一次想把她在全民K歌里唱过的所有歌下载到电脑上,然后合成一个视频.但不知道怎么导出全民K歌里的歌曲,经过各种百度Google终于找到了一个用起来很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下载保存任何人录制的歌曲,还可以 ...

  8. CodeForces - 455C Civilization (dfs+并查集)

    http://codeforces.com/problemset/problem/455/C 题意 n个结点的森林,初始有m条边,现在有两种操作,1.查询x所在联通块的最长路径并输出:2.将结点x和y ...

  9. java中import机制(指定import和import *的区别)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dtts/p/4692480.html java中有两种包的导入机制,总结如下: 单类型导入(single-type-import),       ...

  10. css颜色模式hsla和rgba

    在CSS3中可以使用RGBA和HSLA两种色彩模式,这两个都可以用来设置颜色以及指定透明度. rgba指的是:红色.绿色.蓝色.Alpha透明度(Red-Green-Blue-Alpha)前三个值取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