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完成了 PVE 系统的安装

接下来做的就是在 PVE 里读取之前 QNAP 使用的硬盘里的数据

去除 RAID 标记(可选)

我没有启用 QNAP 的 RAID 功能,是把每块硬盘单独使用的

这情况我称之为:「伪 RAID」

不过尽管如此,QNAP 还是单独把每块盘都加入了一个 RAID 阵列

因为要把系统安装到硬盘上(在这次的例子中是固态硬盘),所以要分一个区出来备份原本的文件,等系统装完再放回去

但是有“Linux RAID member”标记的分区是不能调整大小的,必须先去掉 RAID 标记

前提:确保该分区能直接挂载,并能看到里面的文件,文件系统正常。

必须使用 Live 系统,这里我推荐 LinuxMint 的 Live 系统,自带很多工具,好用~

sudo mdadm --zero-superblock /dev/nvme1n1p1

不过这一步发现有不少坑,所以还是整个盘格式化后重新安装吧~

挂载之前 QNAP 里的硬盘

这个 QTS 非常鸡贼,把硬盘搞成了 QNAP 的形状,拿去其他机器上一时之间还不太方便使用。

虽然我从一开始就没用 QNAP 的 RAID,但俩硬盘还是被 QNAP 打上 RAID 标记…

这里不得不点赞一下 Fedora ,对 mdadm 和 LLVM 支持挺好的,我装上后无需其他操作就能用,非常舒服;反观 Debian 这边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一开始咨询了一下大模型爷爷操作步骤,结果给我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什么 hexdump -C /dev/sda3 | grep '53 ef' -m 1offset mount 之类的骚操作,结果一点用没有。

后面我参考 Fedora 的思路,把这些单盘都当成 RAID 来用,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次尝试

首先我用了以下命令尝试把 RAID 跑起来

# 1) 安装 mdadm(如果系统里还没有)
apt update && apt install -y mdadm # 2) 侦察 superblock,确认真的是孤立单盘
mdadm --examine /dev/sda3 | less
mdadm --examine /dev/sdb3 | less # 3) 只读方式临时组阵列并挂载
mdadm --assemble --run --readonly --scan
lsblk -f # 现在应该能看到 /dev/md0, /dev/md1 之类
mkdir -p /mnt/hdd_ro
mount -o ro /dev/md0 /mnt/hdd_ro # 任选一个 md 设备
ls /mnt/hdd_ro # 浏览一下保证文件都在
umount /mnt/hdd_ro

结果失败了

以下是 mdadm --examine 命令的输出:

root@pve:~# mdadm --examine /dev/sda3
/dev/sda3:
Magic : a92b4efc
Version : 1.0
Feature Map : 0x0
Array UUID : 82110a99:bed38360:83a46ad3:07cf1ed5
Name : 3
Creation Time : Wed Oct 5 20:52:11 2022
Raid Level : raid1
Raid Devices : 1 Avail Dev Size : 7794127240 sectors (3.63 TiB 3.99 TB)
Array Size : 3897063616 KiB (3.63 TiB 3.99 TB)
Used Dev Size : 7794127232 sectors (3.63 TiB 3.99 TB)
Super Offset : 7794127504 sectors
Unused Space : before=0 sectors, after=272 sectors
State : clean
Device UUID : 39fc7080:89b1f8e2:b1e87049:e0be897b Update Time : Thu Jun 5 00:26:17 2025
Checksum : b0d6c53d - correct
Events : 38 Device Role : Active device 0
Array State : A ('A' == active, '.' == missing, 'R' == replacing) root@pve:~# mdadm --examine /dev/sdb3
/dev/sdb3:
Magic : a92b4efc
Version : 1.0
Feature Map : 0x0
Array UUID : 384872c5:5115e767:8a1b1743:21a92774
Name : 2
Creation Time : Wed Oct 5 20:51:31 2022
Raid Level : raid1
Raid Devices : 1 Avail Dev Size : 7794127240 sectors (3.63 TiB 3.99 TB)
Array Size : 3897063616 KiB (3.63 TiB 3.99 TB)
Used Dev Size : 7794127232 sectors (3.63 TiB 3.99 TB)
Super Offset : 7794127504 sectors
Unused Space : before=0 sectors, after=272 sectors
State : clean
Device UUID : b9812252:6926d965:a4742fdd:002a808b Update Time : Thu Jun 5 00:26:17 2025
Checksum : eb9e7ff0 - correct
Events : 38 Device Role : Active device 0
Array State : A ('A' == active, '.' == missing, 'R' == replacing)

之后我执行了 mdadm --assemble --run --readonly --scan 命令,正常,没有报错

接下来是 lsblk -f 命令的输出,可以看到能正确识别出原来两个硬盘的 Level 了(Data1 和 Data2)

root@pve:~# lsblk -f
NAME FSTYPE FSVER LABEL UUID FSAVAIL FSUSE% MOUNTPOINTS
sda
├─sda1 linux_raid_ 1.0 9 8150abf9-12a5-e494-3788-e27afd1724d6
│ └─md9
├─sda2 linux_raid_ 1.0 256 e9614eab-cd95-5094-e256-6e821fece908
│ └─md256 swap 1
├─sda3 linux_raid_ 1.0 3 82110a99-bed3-8360-83a4-6ad307cf1ed5
│ └─md3 drbd v08 7e1eee85c60383a8
│ ├─vg290-lv546
│ └─vg290-lv3 ext4 1.0 Data1 fea46d46-360a-43ab-b08d-3b6611d5febb
├─sda4 linux_raid_ 1.0 13 9683911f-8ce2-1590-d4ef-ad48834a11d6
│ └─md13
└─sda5 linux_raid_ 1.0 322 69c648ec-bff1-f508-2a33-68e853686173
└─md322 swap 1
sdb
├─sdb1 linux_raid_ 1.0 9 8150abf9-12a5-e494-3788-e27afd1724d6
│ └─md9
├─sdb2 linux_raid_ 1.0 256 e9614eab-cd95-5094-e256-6e821fece908
│ └─md256 swap 1
├─sdb3 linux_raid_ 1.0 2 384872c5-5115-e767-8a1b-174321a92774
│ └─md2 drbd v08 1701cfea3a83aeca
│ ├─vg289-lv545
│ └─vg289-lv2 ext4 1.0 Data2 41416d24-8e6c-410b-a352-99a7906d01b2
├─sdb4 linux_raid_ 1.0 13 9683911f-8ce2-1590-d4ef-ad48834a11d6
│ └─md13
└─sdb5 linux_raid_ 1.0 322 69c648ec-bff1-f508-2a33-68e853686173
└─md322 swap 1
mmcblk0
├─mmcblk0p1 vfat FAT16 94A6-6032
├─mmcblk0p2 ext2 1.0 QTS_BOOT_PART2 cb599a87-2d25-4bbf-b539-2a63d15fe65b
├─mmcblk0p3 ext2 1.0 QTS_BOOT_PART3 446fd8ae-09c9-461e-acf8-64c0ea7d5d59
├─mmcblk0p5 ext2 1.0 1675f897-f7d6-4770-adf1-52b4029caa6b
├─mmcblk0p6 ext2 1.0 c3670c22-10b5-4432-8e2e-538946b979b2
└─mmcblk0p7 ext2 1.0 e281a9c0-35f1-4238-bed9-19517c854d5a
mmcblk0boot0
mmcblk0boot1
nvme0n1
├─nvme0n1p1 vfat FAT32 9232-1821
├─nvme0n1p2 ext4 1.0 17a25403-2cb7-45e5-8964-4c875c523f0f
└─nvme0n1p3 btrfs fedora d54dac0a-639d-452a-8a81-30ac674d5503
nvme1n1
├─nvme1n1p1
├─nvme1n1p2 vfat FAT32 DEF4-57C4 1010.3M 1% /boot/efi
└─nvme1n1p3 LVM2_member LVM2 001 SRQLSp-m0jk-epeM-a0zD-OVMa-hkRH-YO2cSG
├─pve-swap swap 1 dbef4bdc-0425-454b-a60e-876d03a5965d [SWAP]
├─pve-root ext4 1.0 6c380545-526f-4214-a261-8413efe88ec6 85.5G 4% /
├─pve-data_tmeta
│ └─pve-data
└─pve-data_tdata
└─pve-data

但当我打算挂载 md3 的时候,报错了:

root@pve:~# mount -o ro /dev/md3 /mnt/hdd_ro
mount: /mnt/hdd_ro: unknown filesystem type 'drbd'.
dmesg(1) may have more information after failed mount system call.
mount: (hint) your fstab has been modified, but systemd still uses
the old version; use 'systemctl daemon-reload' to reload.

第二次尝试

分析原因:/dev/md3/dev/md2 外面看是 mdadm “单盘阵列”,但里面 QNAP 又套了一层 DRBD(用于做自家快照/双机复制),再在 DRBD 之上放 LVM,最后才是 ext4。

mdX ── drbdX ── VG29x ── LV (ext4)

所以直接挂载 /dev/md3 会得到 “unknown filesystem type 'drbd'”。

这时候先用只读的方式把数据挂出来

# 0. 确保工具齐全
apt install -y lvm2 drbd-utils # drbd-utils 可有可无,保险起见装上 # 1. 激活 LVM 里的卷(DRBD 已经自动 primary,lsblk 能看到 lv)
vgscan
vgchange -ay # 把 vg289 / vg290 激活 # 2. 创建挂载点
mkdir -p /mnt/qnap_data1 # sda3 里的 ext4 (label=Data1)
mkdir -p /mnt/qnap_data2 # sdb3 里的 ext4 (label=Data2) # 3. 只读挂载
mount -o ro /dev/vg290/lv3 /mnt/qnap_data1
mount -o ro /dev/vg289/lv2 /mnt/qnap_data2 # 4. 验证
ls /mnt/qnap_data1 | head
ls /mnt/qnap_data2 | head

这次激活了 LVM 的卷之后,终于能挂载成功了,也能看到里面的文件了,芜湖~

接下来怎么做

已经解决了读取数据的问题,如何处理之前 QNAP 的硬盘呢?接下来有几种选择:

方案 操作 适用场景
留着不动 继续用 md+DRBD+LVM 最省事、100% 不破坏数据
拆掉 DRBD only drbdadm downlvconvert --config 卸 metadata(或直接复制到新盘) 不需要分布式复制,只想少一层
彻底重做 全盘备份 → mdadm --zero-superblock → 重新分区/ext4/ZFS 想把两块盘当普通盘或 ZFS 使用

拆掉 DRBD only 有点麻烦,彻底重做这个简单粗暴,用新的硬盘备份数据,之后重新格式化原来的硬盘。

所以这里就只介绍继续用 留着不动(md+DRBD+LVM) 的方案。

对了,顺带一说,我选择的方案是用新的硬盘备份数据,旧硬盘重做… 毕竟是 NAS,稳定优先

继续使用原硬盘

风险

留着不动的话,一旦开始使用,后续就不建议继续把这个硬盘用回 QNAP 的 QTS 系统了,原因是 QNAP 会在 LVM 里创建隐藏快照卷(thin snapshot)。如果直接在 PVE 里写入原卷,快照与主卷之间的依赖关系就被打破——QNAP 再拿这块盘时可能无法回滚/删除快照。

后续把硬盘插回 QNAP 时,系统可能会报错或提示“快照损坏”,严重时卷无法挂载。

另外,关于 QNAP 双机同步 / 远程复制(DRBD 同步)功能,体现在之前看到的 drbd 元数据,这代表了集群 A 的第 0 块磁盘,最后同步到某版本号。如果另一台 NAS 里还有“副本盘”,在 PVE 写入后,两台的数据就分叉了。这会导致远程节点无法再同步,强制重同步会覆盖你刚写的数据。

安全步骤

无视了风险之后,可以跟着这个步骤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1. 卸载只读挂载

    umount /mnt/qnap_data
    umount /mnt/qnap_pan
  2. 文件系统一致性检查(强烈推荐)

    e2fsck -f /dev/vg290/lv3   # Data1 卷
    e2fsck -f /dev/vg289/lv2 # Data2 卷

    这一步会在必要时修复 ext4 日志,确保后续读写安全。

  3. 正常挂载为读写

    mount /dev/vg290/lv3 /mnt/qnap_data1
    mount /dev/vg289/lv2 /mnt/qnap_data2
  4. 确认可写

    touch /mnt/qnap_data1/__test && rm /mnt/qnap_data1/__test
  5. 持久化到 /etc/fstab(示例)

    UUID=fea46d46-360a-43ab-b08d-3b6611d5febb /mnt/qnap_data1 ext4 defaults,noatime 0 2
    UUID=41416d24-8e6c-410b-a352-99a7906d01b2 /mnt/qnap_data2 ext4 defaults,noatime 0 2

    然后执行

    systemctl daemon-reload
    mount -a

文件系统一致性检查

使用原硬盘之前,有一步是文件系统一致性检查,使用了 e2fsck 命令。

我用这个命令的时候,扫描出来一些错误,这里也记录和分析一下:

主要有几类错误:

  • Pass 1: Checking inodes, blocks, and sizes Inode 36831239 has INDEX_FL flag set on filesystem without htree support. Clear HTree index<y>?
  • Pass 2: Checking directory structure Problem in HTREE directory inode 36831239: block #1 has bad max hash Problem in HTREE directory inode 36831239: block #2 has bad min hash Invalid HTREE directory inode 36831239 (/Data/Music/M-hM-^KM-1M-fM-^VM-^G). Clear HTree index<y>?

先把报错翻译成人话

报错 含义 影响
Inode … has INDEX_FL flag set on filesystem **without htree support** 目录条目打了“已开启目录索引”的标记,但整个文件系统 super-block 并没有声明 dir_index 特性 只是 元数据不一致;清掉标记或给 FS 打开 dir_index 即可
Problem in HTREE directory inode …: bad max/min hash
Invalid HTREE directory inode … Clear HTree index?
目录的 HTree 索引块(加速大目录遍历的 B-Tree)损坏,校验失败 目录索引会被 fsck 删除并重建,不会损坏文件本身

这是典型的 “目录索引轻度腐坏”,并非文件内容损坏。e2fsck 只会删掉/重建索引,而不会删除实际文件。

错误出现的可能原因

  • QNAP 早期版本格式化 ext4 时 默认不开 dir_index,但后续又给目录打了索引标志 → 不一致。
  • 长期断电、不安全关机也可能让目录索引块 checksum 错位。
  • 与 LVM / DRBD / RAID 层数无关——这些错误发生在 ext4 的最高层,fsck 修复只改 ext4 元数据。

修复

最稳妥的方案是先做快照,再 fsck

# 1) 给逻辑卷做写时复制快照,10 GiB 足够应付元数据回滚
lvcreate -s -L 10G -n lv3_snap /dev/vg290/lv3 # 2) 对原卷执行自动修复(全程 -y 自动确认)
e2fsck -fy -C0 /dev/vg290/lv3 # 3) 没问题就删掉快照
lvremove /dev/vg290/lv3_snap

如果 fsck 过程中真的出大事(极小概率),lvconvert --merge /dev/vg290/lv3_snap 就能把卷回滚到快照时刻。

修复后,再次检查 dir_index 是否启用

tune2fs -l /dev/vg290/lv3 | grep 'Filesystem features'

如果你看到 dir_index ⇒ 说明 fsck 已自动启用并重建索引,一切 OK。

如果没有 dir_index,可以手动打开再跑一次 fsck –D:

tune2fs -O dir_index /dev/vg290/lv3
e2fsck -fD /dev/vg290/lv3

更多安全措施

SMART 全盘自检

smartctl -t long /dev/sda

跑完用 smartctl -a 查看结果

定期离线备份

RAID/LVM/DRBD 只是可用性,不是备份。

建议用 vzdumprsync 把重要文件推到另一台机器或云端。

加到 PVE 存储池

Web UI → Datacenter > Storage > Add > Directory,路径选 /mnt/qnap_data1/mnt/qnap_data2,用途根据需求勾选。如图:

只读挂载目录的限制

大模型爷爷告诉我:在 Proxmox VE(PVE)中理论上可以添加只读目录为存储池

但我实际使用的时候,还是报错了:

create storage failed: mkdir /storage/data/template: Read-only file system at /usr/share/perl5/PVE/Storage/Plugin.pm line 1543. (500)

算了,等备份完重新做存储池吧~

到时可能还得研究下 LVM 之类的东西

小结

这么看下来,群晖和威联通之类的成品 NAS 用的技术也太老了吧

搞了那么多层套娃,最终实现还不如 ZFS 和 BTRFS 呢

最后结论就是,要把之前在 QTS 里使用的硬盘继续拿来用,最好还是重新格式化,做成 ZFS 或者 BTRFS,才好管理

PVE折腾笔记 (2) 挂载之前在QNAP里使用的硬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MacBook外置显卡eGPU折腾笔记

    MacBook外置显卡eGPU折腾笔记 硬件选购 当今市场上个人电脑的独立显卡,基本上能选的只有NVIDIA和AMD了,如果你想买外置显卡来打游戏的话,NVIDIA和AMD的都可以,但如果是像我一样准 ...

  2. Ubuntu Gnome 14.04.2 lts 折腾笔记

    unity感觉不爽,于是来折腾gnome3 = = 首先去官网下载ubuntu gnome 14.04.2 lts的包(种子:http://cdimage.ubuntu.com/ubuntu-gnom ...

  3. 某Hi3516EV300摄像头折腾笔记

    最近因工作需要买了某款HI3516DV300开发板,但是价格死贵,于是在国内某著名电商网站上瞎逛,很巧发现一家店铺买摄像头模组,主控HI3516EV300,cmos是IMX335,价格不到200元,然 ...

  4. ASP.NET Core 折腾笔记二:自己写个完整的Cache缓存类来支持.NET Core

    背景: 1:.NET Core 已经没System.Web,也木有了HttpRuntime.Cache,因此,该空间下Cache也木有了. 2:.NET Core 有新的Memory Cache提供, ...

  5. ASP.NET Core 折腾笔记一

    前言: 在ASP.NET Core 1.0时,曾折腾过一次,后因发现不了System.Data而停止. 更因VS2015提示过期Delete掉VS了,其实主要还是笔记本的硬盘空间吃紧. 快双十一了,本 ...

  6. systemtap折腾笔记

    在这货上花费了不少时间,都是受了@agentzh 大神的蛊惑:) 他写的nginx-systemtap-toolkit监测的数据很有价值,对于系统优化实在是利器. 最早折腾systemtap,是在Ub ...

  7. 【转】Kali Linux 新手折腾笔记

    原作者:http://defcon.cn/1618.html 最近在折腾Kali Linux 顺便做一简单整理,至于安装就不再多扯了,估计会出现的问题上一篇文章<VMware虚拟机安装Kali ...

  8. kali linux 2.0 折腾笔记

    1. 配置SSH远程登录 root@kali:~# vi /etc/ssh/sshd_config #PermitRootLogin without-password PermitRootLogin ...

  9. Kali Linux 新手折腾笔记

    http://defcon.cn/1618.html 2014年09月29日 渗透测试 暂无评论 阅读 55,052 次   最近在折腾Kali Linux 顺便做一简单整理,至于安装就不再多扯了,估 ...

  10. Kali WSL折腾笔记-在Windows10上使用Kali子系统

    前言 Windows10在发布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后经过多次更新,现在使用体验已经比较良好,下面简单记录一下我在安装Kali WSL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各位 ...

随机推荐

  1. go包管理工具 govendor

    govendor介绍 govendor 是 GoLang 常用的一个第三方包管理工具,它的出现解决了不同用户在 clone 同一个项目时从外部获取不同依赖库版本的问题. govendor会将项目需要的 ...

  2. IvorySQL 4.0 发布:全面支持 PostgreSQL 17

    2024 年 12 月 24 日,IvorySQL 4.0 发布了! 这是 2024 年以来发布的最新版本,相较于上个版本,有了较大的变化. 该版本有多项增强:全面支持 PostgreSQL 17,新 ...

  3. docker pause 命令使用

    暂停正在运行的镜像容器 用途是在启动的容器的过程又的容器启动快了 有的还没有就绪 调试过程使用 a3: 正在运行的镜像容器简称 暂停: docker pause a3 解除暂停: docker unp ...

  4. 初始化参数之memory_target

    一.引言: Oracle 9i引入pga_aggregate_target,可以自动对PGA进行调整: Oracle 10g引入sga_target,可以自动对SGA进行调整: Oracle 11g则 ...

  5. Noise——随机之美

    本篇博文介绍图形学中噪音生成的一般方法. Noise可以干什么? 不规则表面生成 有机体模拟 流体烟雾模拟 甚至是使用noise对灯光强度,位置做扰动: 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没有noise不能涉猎的! ...

  6. 继承的介绍、使用-java se进阶 day01

    1.继承的介绍 2.继承的使用 为什么要使用继承?假如以后要写一个项目,其中程序员一个类,项目经理一个类,Hr一个类,但是这些类的成员都一样 如图 我们会发现这些成员都是重复的,三个类都写重复的成员十 ...

  7. AbstractAutoProxyCreator#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一.定义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是 Spring AOP 动态代理的核心扩展点,通过提前创建代理对象优化性能,并支持丰富的自定义逻辑(如事务.安全) 二.代码分 ...

  8. mysql 的group by 满足的规则要求

    GROUP BY满足的规则: 所有select 字段,除了聚合函数中的字段,都必须出现在GROUP BY 中. 例如:SELECT name,age,max(salary) FROM t_employ ...

  9. 🎀git统计某段时间内代码的修改量/总代码量

    1.前往git本地项目路径下 2.右键打开Git Bash工具 3.输入命令: 3.1.某段时间代码修改量 git log --since=2021-01-01 --until=2021-05-18 ...

  10. CentOS7搭建XSS平台

    我的服务器是CentOS7.8 1.安装php 7 CentOS7的默认PHP版本是PHP5,但是如果我们要安装PHP7,不需要将现有的PHP5删除,只要将PHP升级到PHP7即可. 使用 yum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