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flakeId雪花ID算法,分布式自增ID应用
概述
snowflake是Twitter开源的分布式ID生成算法,结果是一个Long型的ID。其核心思想是:使用41bit作为毫秒数,10bit作为机器的ID(5个bit是数据中心,5个bit的机器ID),12bit作为毫秒内的序列号(意味着每个节点在每毫秒可以产生 4096 个 ID),最后还有一个符号位,永远是0。
特点:
- 作为ID,肯定是唯一的;
- 自增,依赖时间戳生成,序列号有序递增;
- 支持非常大的业务ID生成,最大支持2^10=1024个业务节点,同一个节点一毫秒最多生成2^12=4096个ID,41位毫秒级时间可以使用(2^41 - 1)/(1000*60*60*24*365)=69.73,大约70年;
- 实现简单,不依赖于其他第三方组件,甚至都不需要任何import。
结果是一个Long型的ID,64位,结构图如下:
- 第1位固定是0,表示正数;
- 第2-42共41位表示时间戳,当前时间的时间戳减去开始时间的时间戳;
- 业务节点ID,每个节点固定的值;
- 毫秒内的序列号。
实现
清楚了结构后,就比较好实现了。
41bit-时间戳
当前时间的时间戳减去开始时间的时间戳,左移22位
(ts - beginTs) << timestampLeftOffset
10bit-工作机器ID
自定义的业务节点ID,固定的值,左移12位
workerId << workerIdLeftOffset
12bit-序列号
毫秒内序列号,以此递增,如果溢出就阻塞到下一秒从0开始计数
// 同一时间内,则计算序列号
if (ts == lastTimestamp) {
// 序列号溢出
if (++sequence > maxSequence) {
ts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sequence = 0L;
}
} else {
// 时间戳改变,重置序列号
sequence = 0L;
} lastTimestamp = ts;
/**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
*
* @param lastTimestamp
* @return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while (ts <= lastTimestamp) {
t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return ts;
}
生成最终的ID
return (ts - beginTs) << timestampLeftOffset | workerId << workerIdLeftOffset | sequence;
完整代码
最后贴出完整代码。
public class SnowflakeIdWorker { /**
* 开始时间:2020-01-01 00:00:00
*/
private final long beginTs = 1577808000000L;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Bits = 10; /**
* 2^10 - 1 = 1023
*/
private final long maxWorkerId = -1L ^ (-1L << workerIdBits);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Bits = 12; /**
* 2^12 - 1 = 4095
*/
private final long maxSequence = -1L ^ (-1L << sequenceBits); /**
* 时间戳左移22位
*/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LeftOffset = workerIdBits + sequenceBits; /**
* 业务ID左移12位
*/
private final long workerIdLeftOffset = sequenceBits; /**
* 合并了机器ID和数据标示ID,统称业务ID,10位
*/
private long workerId; /**
* 毫秒内序列,12位,2^12 = 4096个数字
*/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L; /**
* 上一次生成的ID的时间戳,同一个worker中
*/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public SnowflakeIdWorker(long workerId) {
if (workerId > maxWorkerId || workerId < 0)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String.format("WorkerId必须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d", maxWorkerId));
} this.workerId = workerId;
}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f (ts < lastTimestamp)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系统时钟回退了%d毫秒", (lastTimestamp - ts)));
} // 同一时间内,则计算序列号
if (ts == lastTimestamp) {
// 序列号溢出
if (++sequence > maxSequence) {
ts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sequence = 0L;
}
} else {
// 时间戳改变,重置序列号
sequence = 0L;
} lastTimestamp = ts; // 0 -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 - 00000000 00 - 00000000 0000
// 左移后,低位补0,进行按位或运算相当于二进制拼接
// 本来高位还有个0<<63,0与任何数字按位或都是本身,所以写不写效果一样
return (ts - beginTs) << timestampLeftOffset | workerId << workerIdLeftOffset | sequence;
} /**
* 阻塞到下一个毫秒
*
* @param lastTimestamp
* @return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while (ts <= lastTimestamp) {
ts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return ts;
}
}
补充
这里面有大量的二进制位运算,目的只有一个:快。
规则:1为真,0为否,其实就是同位之间的布尔运算。
按位与:&
都为真就是真,其他都是否
1&1=1
1&0=0
0&1=0
0&0=0
按位或:|
只要有一个真就是真
1|1=1
1|0=1
0|1=1
0|0=0
异或:^
相同就是否,不同就是真
1^1=0
1^0=1
0^1=1
0^0=0
左移:<<
所有位向左移动多少位,低位补0,高位多出的直接删掉
右移:>>
所有位向右移动多少位,低位多出的删掉,高位是0补0,是1就补1
Java中的原码、补码和反码
原码
原码就是十进制数字的原始二进制表示,对于整数而言,最高位为符号位,1表示负数,0表示正数。以32位int型的整数2及-2举例:
2的原码: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
-2的原码: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
反码
正数的反码就是其原码,负数的反码除了最高位的符号位外,其他位取反(0改1,1改0)
2的反码: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
-2的反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1
补码
正数的补码就是其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其反码加1
2的补码: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
-2的反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01
-2的补码: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SnowflakeId雪花ID算法,分布式自增ID应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 一秒可生成500万ID的分布式自增ID算法—雪花算法 (Snowflake,Delphi 版)
概述 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ID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ID冲突可以使用36位的UUID,但是UUID有一些缺点,首先他相对比较长,另外UUID一般是无序的. 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使用一种 ...
- Twitter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原理解析(Long类型)
Twitter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生成的是Long类型的id,一个Long类型占8个字节,每个字节占8比特,也就是说一个Long类型占64个比特(0和1). 那么一个Long类型的6 ...
- 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详解
1.Snowflake简介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分布式应用系统已经见怪不怪,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ID,既然是ID那么必然是要保证全局唯一,除此之外,不同当业务还需要不同的特性,比如像并 ...
- Twitter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原理解析
以JAVA为例 Twitter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生成的是Long类型的id,一个Long类型占8个字节,每个字节占8比特,也就是说一个Long类型占64个比特(0和1). 那么一个 ...
- 详解Twitter开源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附演算验证过程)
详解Twitter开源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附演算验证过程 2017年01月22日 14:44:40 url: http://blog.csdn.net/li396864285/art ...
- 【Java】分布式自增ID算法---雪花算法 (snowflake,Java版)
一般情况,实现全局唯一ID,有三种方案,分别是通过中间件方式.UUID.雪花算法. 方案一,通过中间件方式,可以是把数据库或者redis缓存作为媒介,从中间件获取ID.这种呢,优点是可以体现全局的递增 ...
- 说起分布式自增ID只知道UUID?SnowFlake(雪花)算法了解一下(Python3.0实现)
原文转载自「刘悦的技术博客」https://v3u.cn/a_id_155 但凡说起分布式系统,我们肯定会对一些海量级的业务进行分拆,比如:用户表,订单表.因为数据量巨大一张表完全无法支撑,就会对其进 ...
- Twitter的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 (Java版)
概述 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ID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ID冲突可以使用36位的UUID,但是UUID有一些缺点,首先他相对比较长,另外UUID一般是无序的. 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使用一种 ...
- 分布式自增ID算法snowflake (Java版)
概述 分布式系统中,有一些需要使用全局唯一ID的场景,这种时候为了防止ID冲突可以使用36位的UUID,但是UUID有一些缺点,首先他相对比较长,另外UUID一般是无序的. 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使用一种 ...
随机推荐
- Python基础知识汇总
1.执行脚本的两种方式 Python a.py 直接调用Python解释器执行文件 chomd +x a.py ./a.py #修改a.py文件的属性,为可执行,在用 ./ 执行 ...
- uni-app学习记录02-属性绑定.for循环
<template> <view class="content"> <text> 我是首页 </text> <!-- 输出纯字 ...
- HDU 1072
题意:给你一个迷宫,2代表你当前的位置,0代表墙,1代表可走的路,3代表出口,4代表的是炸弹的重置点,一开始炸弹的倒计时设置为6,每走一步时间减少1,倒计时到0的时候走到3或者4都不可以,问走出迷宫的 ...
- java throw
自行抛出一个异常对象,抛出异常类的对象: 若throw抛出的是Runtime异常: 程序可以显示使用try...catch来捕获并处理,也可以不管,直接交给方法调用者处理: 若throw抛出Check ...
- H5 操作class 类样式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quo ...
- ES6 set和map数据结构对对象数组去重简单实现
自从有了es6的set数据结构,数组的去重可以简单用一行代码实现,比如下面的方式 let arr = [1, 2, 2, 3, 4] function unique (arr) { return [. ...
- linux设备驱动文件结构
struct file, 定义于 <linux/fs.h>, 是设备驱动中第二个最重要的数据结构. 注意 file 与用户空间程序的 FILE 指针没有任何关系. 一个 FILE 定义在 ...
- linux虚拟机设置固定IP并实现联网,主机与虚拟机实现互ping
ifconfig eth0 up 启用第一块网卡 onboot=yes 自动启动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启网络服务 使用虚拟机添加一块桥接网卡 cp eth0 eth1 复 ...
- python 练习题2
# 习题1:# 设定一个用户名和密码,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则显示登录成功,否则提示登录失败,用户最多失败3次,# 否则退出程序.username="test"passw ...
- 利用pandas、Ipython来简化数据分析过程
最近小爬我为了提升数据分析这块儿的技能,学习了pandas库作者Wes Mckinney的数据分析经典书籍<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受益良多!里面涉及到Python语言基础.还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