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实验名称】:并发程序设计(实验1)

【实验目的】:掌握在程序中创建新进程的方法, 观察并理解多道程序并发运行的现象。

【实验原理】:fork():建立子进程。子进程得到父进程地址空间的一个复制。

返回值:成功时,该函数被调用一次,但返回两次,fork()对子进程返回0,对父进程返回子进程标识符(非0值)。不成功时对父进程返回-1,没有子进程。

【实验内容】:首先分析一下程序执行时其输出结果有哪几种可能性,然后实际调试该程序观察事实上际输出情况,比較两者的差异,分析当中的原因。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printf (“%d\n”,x);

}

else

printf(“%d\n”,x);

printf((“%d\n”,x);

}

【实验要求】:每一个同学必须独立完毕本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源程序和可运行程序。实验报告中必须包括估计的实验结果,关键代码的分析,调试记录,实际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一.关键代码分析

值而父进程中返回子进程ID。

子进程是父进程的副本,它将获得父进程数据空间、堆、栈等资源的副本。注意,子进程持有的是上述存储空间的“副本”,这意味着父子进程间不共享这些存储空间。

也就是说,当程序执行到if条件推断执行fork()函数后,父进程执行的是条件成立成立的代码,即

x+=30;

printf (“%d\n”,x);

子进程执行的是条件不成立的代码,即

printf(“%d\n”,x);

依据并发运行的工作方式及特征,我们估计可能的实验结果例如以下:

二.估计实验结果

推測有6种情况(事实上就是这4个数的全排列)

35

35

35

5

5

5

35

5

5

5

35

35

5

35

5

35

5

35

5

5

35

35

35

5

三.调试记录

1. 先建立一个.c为后缀的文档,如test.c

2. 编辑源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printf (“%d\n”,x);

}

else

printf(“%d\n”,x);

printf((“%d\n”,x);

}

3. 在命令行下编辑 gcc –o test.out test.c

然后编辑       ./test.out

执行程序

4. 实际实验结果:

35

35

(一串字符命令,省略)5

5

(PS:那段字符命令,父进程执行完就会出现,所以都是在输出两个35后出现)

反复步骤3,N次后发现还是这个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老师说其他结果的出现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敢苟同,这都基本上能够当不可能事件处理了。

于是我们推測,这个跟传说中的时间片有关。

由于这个程序执行所需的时间实在是太短,默认先执行的父进程全然能够在系统给定的时间片内执行完,假设没有出现什么其它情况而挂起,子进程就仅仅能等到父进程执行完后才干执行。

所以呢,当然就仅仅有一种情况了。

五.实验结果处理

只是,我们能够利用时间片的特性制造出6种结果。

主角登场了,sleep(1) 延时一秒函数

能够把延时函数理解为一段要执行1秒的代码。以下的提到的进程,都是因在这段延时代码中执行时进程时间片用完挂起(如果在这个延时代码中执行了0.6秒),再次调度回来时,仅仅要再执行0.4秒就能够了跳出这个延时函数了。

第一种:

由于默认先执行的是父进程(我用的系统是这样),我们感觉对子进程太不公平了,所以我们制造的第一种情况的源代码是: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sleep(1);

printf (“%d\n”,x);

}

else

printf(“%d\n”,x);

printf((“%d\n”,x);

}

我们推測时间片是0.6秒,无论对不正确,重点是分析。

父进程执行0.6秒后,时间片用完挂起,调度执行子进程,子进程执行完后调度回父进程接着执行。所以我们推測结果是

5

5

35

35

(一串字符命令,省略)

哇塞,执行完也是!

另外一种:

这里我们突然想到假设在子进程前也加个延时函数会如何,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sleep(1);

printf (“%d\n”,x);

}

else {

sleep(1);

printf(“%d\n”,x);

}

printf((“%d\n”,x);

}

只是,这个仅仅能调试完再依据答案去分析,由于我们也不知道真正的时间片是多少,仅仅是推測。执行结果为

35

35

(一串字符命令,省略)5

5

我们继续如果时间片为0.6秒,父进程执行0.6秒后挂起,轮到子进程执行0.6秒后也挂起,调度回父进程继续执行,由于之前已经执行了0.6秒,所以这次调度时间片就够用了。如果成立

所以,下面都是如果时间片为0.6秒,这个时间是非常合理的。

第三种: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sleep(1);

printf (“%d\n”,x);

}

else {

printf(“%d\n”,x);

sleep(1);

}

printf((“%d\n”,x);

}

与前面的分析类似,父进程执行0.6秒后挂起,调度子进程会先执行第一条指令输出x为5,然后进入延时函数执行0.6秒(前面执行1条指令的时间能够忽略不计)后挂起,调度回父进程执行完,再调度回子进程。所以输出为

5

35

35

(一串字符应该是提示输入的命令,省略)5

第四种: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printf (“%d\n”,x);

sleep(1);

}

else {

printf(“%d\n”,x);

sleep(1);

}

printf((“%d\n”,x);

}

分析同上,输出结果为

35

5

35

(一串字符命令,省略)5

第五种: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printf (“%d\n”,x);

sleep(1);

}

else {

printf(“%d\n”,x);

}

printf((“%d\n”,x);

}

执行结果为,

35

5

5

35

(一串字符命令,省略)

第六种:

细致看下上面5种情况,会发现还有种比較奇葩的没有出现。

5

35

5

35

(一串字符命令,省略)

须要从父进程(延时挂起)->子进程(输出然后延时挂起)->父进程(延时然后输出然后再延时挂起)->子进程(输出结束进程)->父进程(延时然后输出结束进程),代码为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void main (void)

{    int   x=5;

if( fork( ) )

{

x+=30;

sleep(1);

printf (“%d\n”,x);

sleep(1);

}

else {

printf(“%d\n”,x);

sleep(1);

}

printf((“%d\n”,x);

}

FZU操作系统课程实验 实验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第七周课程总结&实验报考(五)

    第七周课程总结&实验报考(五) 实验四 类的继承 实验目的: 1.理解抽象类与接口的使用: 2.了解包的作用,掌握包的设计方法. 实验要求: 1.掌握使用抽象类的方法. 2.掌握使用系统接口的 ...

  2. 实验5 简单嵌入式WEB服务器实验 实验报告 20135303 20135326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 实     验    报     告 课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班级:  1353 姓名:20135303 魏昊卿 学号:2013532 ...

  3. 20145317彭垚 《Java程序设计》第一次实验实验报告

    20145317彭垚 <Java程序设计>第一次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实验报告 课程:Java程序设计 班级:1453 指导教师:娄嘉鹏 实验名称:Java开发环境的 ...

  4. 20144303 《Java程序设计》第一次实验实验报告

    20144303 <Java程序设计>第一次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实验报告 课程:java程序设计 班级:1453 指导教师:娄嘉鹏 实验日期:2016.04.08 ...

  5. 20144303 《Java程序设计》第二次实验实验报告

    20144303 <Java程序设计>第二次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besti)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初步掌握单元测试和TDD 理解并掌握面向对象三要素:封装.继承.多态 初步掌握U ...

  6. 第八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六)

    第八周课程总结 启动多线程售票(上课老师说要加入作业的部分) public class Tes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D args) throws ...

  7. 第五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四)

    第五周课程总结 本周主要学习了 1.抽象类 抽象类的定义格式 abstract class抽象类名称{ 属性; 访问权限返回值类型方法名称(参数){ //普通方法 [return返回值]; } 访问权 ...

  8. 第四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二)

    Java实验报告(二) 实验二 Java简单类与对象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类的定义,熟悉属性.构造函数.方法的作用,掌握用类作为类型声明变量和方法返回值: (2) 理解类和对象的区别,掌握构造 ...

  9. 第四周课程总结&实验报告二

    第四周课程总结 第四周课程总结 本周重点为学习String;首先String用以创建字符串,且通过有一次课堂练习加强理解到:String 类是不可改变的,一旦创建了 String 对象,那它的值就无法 ...

随机推荐

  1. 【Android进阶】判断网络连接状态并自动界面跳转

    用于判断软件打开时的网络连接状态,若无网络连接,提醒用户跳转到设置界面 /** * 设置在onStart()方法里面,可以在界面每次获得焦点的时候都进行检测 */ @Override protecte ...

  2. dom4j解析xml中指定元素下内容

    需求:XML为例如以下样式,如今我仅仅想取得timer以下的5000和60000. 解决的方法例如以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 ...

  3. 【足迹C++primer】48、函数引用操作符

    函数引用操作符 struct absInt { int operator()(int val) const { cout<<val<<"<->!!!&qu ...

  4. 基于最简单的FFmpeg的AVDevice抽样(屏幕录制)

    =====================================================基于最简单的FFmpeg的AVDevice样品文章: 最简单的基于FFmpeg的AVDevic ...

  5. 兔子--Spring基金会

    设计模式的基本目的: 对象之间的解耦.使用容器来管理组件.减少不同组件之间的耦合 控制返回,搜索请求委托给容器 将积极考虑被动接受 版权声明:本文博主原创文章,博客,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6. Unity2D实现贴图凹凸感并接受实时光照效果

    先看终于效果: watermark/2/text/aHR0cDovL2Jsb2cuY3Nkbi5uZXQv/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 ...

  7. HDU - 5186 - zhx&#39;s submissions (精密塔尔苏斯)

    zhx's submissions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6/65536 K (Java/Others ...

  8. GDI+学习笔记(六)渐变画笔

    刷,顾名思义,它是一样的刷.提请设备,还记得常唱歌曲,"我是一个画家.." 好吧.跑题了. 本系列博客希望尽可能简单的描写叙述每项功能,而不希望把每一个參数都介绍的详具体细,假设须 ...

  9. 学习笔记之TCP/IP协议的重要性

    1. 随处可见的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通信领域里,人们常常提及"协议"一词.互联网中常 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协议有IP.TCP.HITP等. 而LAN(局域网)中经常使用的协 ...

  10. 使用批处理给IIS添加MIME类型

    原文 使用批处理给IIS添加MIME类型   @echo off set /p warn="警告:本脚本会清空全部站点原有MIME类型,输入y按回车继续,直接回车退出:" 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