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上篇博文中分享了我对命令模式的理解,命令模式主要是把行为进行抽象成命令,使得请求者的行为和接受者的行为形成低耦合。在一章中,将介绍一下迭代器模式。下面废话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本博文的主题。

二、迭代器模式的介绍

  迭代器是针对集合对象而生的,对于集合对象而言,必然涉及到集合元素的添加删除操作,同时也肯定支持遍历集合元素的操作,我们此时可以把遍历操作也放在集合对象中,但这样的话,集合对象就承担太多的责任了,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中有一条是单一职责原则,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分离这些职责,用不同的类去承担不同的职责。迭代器模式就是用迭代器类来承担遍历集合元素的职责。

2.1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理解为集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无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这样既可以做到不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又可让外部代码透明地访问集合内部的数据。

2.2 迭代器模式的结构

  既然,迭代器模式承担了遍历集合对象的职责,则该模式自然存在2个类,一个是聚合类,一个是迭代器类。在面向对象涉及原则中还有一条是针对接口编程,所以,在迭代器模式中,抽象了2个接口,一个是聚合接口,另一个是迭代器接口,这样迭代器模式中就四个角色了,具体的类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迭代器模式由以下角色组成:

  • 迭代器角色(Iterator):迭代器角色负责定义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接口
  • 具体迭代器角色(Concrete Iteraror):具体迭代器角色实现了迭代器接口,并需要记录遍历中的当前位置。
  • 聚合角色(Aggregate):聚合角色负责定义获得迭代器角色的接口
  • 具体聚合角色(Concrete Aggregate):具体聚合角色实现聚合角色接口。

2.3 迭代器模式的实现

  介绍完迭代器模式之后,下面就具体看看迭代器模式的实现,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 抽象聚合类
public interface IListCollection
{
Iterator GetIterator();
} // 迭代器抽象类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
bool MoveNext();
Object GetCurrent();
void Next();
void Reset();
} // 具体聚合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List : IListCollection
{
int[] collection;
public ConcreteList()
{
collection = new int[] { , , , };
} public Iterator GetIterator()
{
return new ConcreteIterator(this);
} public int Length
{
get { return collection.Length; }
} public int GetElement(int index)
{
return collection[index];
}
} // 具体迭代器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Iterator : Iterator
{
// 迭代器要集合对象进行遍历操作,自然就需要引用集合对象
private ConcreteList _list;
private int _index; public ConcreteIterator(ConcreteList list)
{
_list = list;
_index = ;
} public bool MoveNext()
{
if (_index < _list.Length)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ublic Object GetCurrent()
{
return _list.GetElement(_index);
} public void Reset()
{
_index = ;
} public void Next()
{
if (_index < _list.Length)
{
_index++;
} }
} // 客户端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terator iterator;
IListCollection list = new ConcreteList();
iterator = list.GetIterator(); while (iterator.MoveNext())
{
int i = (int)iterator.GetCurrent();
Console.WriteLine(i.ToString());
iterator.Next();
} Console.Read();
}
}

自然,上面代码的运行结果也是对集合每个元素的输出,具体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NET中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在.NET下,迭代器模式中的聚集接口和迭代器接口都已经存在了,其中IEnumerator接口扮演的就是迭代器角色,IEnumberable接口则扮演的就是抽象聚集的角色,只有一个GetEnumerator()方法,关于这两个接口的定义可以自行参考MSDN。在.NET 1.0中,.NET 类库中很多集合都已经实现了迭代器模式,大家可以用反编译工具Reflector来查看下mscorlib程序集下的System.Collections命名空间下的类,这里给出ArrayList的定义代码,具体实现代码可以自行用反编译工具查看,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ArrayList : IList, ICollection, IEnumerable, ICloneable
{
// Fields
private const int _defaultCapacity = ;
private object[] _items;
private int _size;
[NonSerialized]
private object _syncRoot;
private int _version;
private static readonly object[] emptyArray; public virtual IEnumerator GetEnumerator();
public virtual IEnumerator GetEnumerator(int index, int count); // Properties
public virtual int Capacity { get; set; }
public virtual int Count { get; }
..............// 更多代码请自行用反编译工具Reflector查看
}

  通过查看源码你可以发现,ArrayList中迭代器的实现与我们前面给出的示例代码非常相似。然而,在.NET 2.0中,由于有了yield return关键字,实现迭代器模式就更简单了,关于迭代器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我的这篇博文

四、迭代器模式的适用场景

  在下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迭代器模式:

  • 系统需要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需暴露它的内部表示。
  • 系统需要支持对聚合对象的多种遍历。
  • 系统需要为不同的聚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五、迭代器模式的优缺点

  由于迭代器承担了遍历集合的职责,从而有以下的优点:

  • 迭代器模式使得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需暴露它的内部表示,即迭代抽象。
  • 迭代器模式为遍历不同的集合结构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从而支持同样的算法在不同的集合结构上进行操作

  迭代器模式存在的缺陷:

  • 迭代器模式在遍历的同时更改迭代器所在的集合结构会导致出现异常。所以使用foreach语句只能在对集合进行遍历,不能在遍历的同时更改集合中的元素。

六、总结

  到这里,本博文的内容就介绍结束了,迭代器模式就是抽象一个迭代器类来分离了集合对象的遍历行为,这样既可以做到不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又可让外部代码透明地访问集合内部的数据。在一篇博文中将为大家介绍观察者模式。

C#设计模式(16)——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设计模式] 16 迭代器模式 Iterator Pattern

    在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对迭代器模式是这样说的: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类图和实例: 迭代器模式由以下角 ...

  2. 乐在其中设计模式(C#)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原文:乐在其中设计模式(C#)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索引页][源码下载] 乐在其中设计模式(C#)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作者:weba ...

  3. 设计模式学习--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和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设计模式学习--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概述 ———————————————————————————————————————————————————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 ...

  4. 二十四种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介绍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示例有一个Message实体类,某聚合对象内的各个元素均为该实体对象,现 ...

  5. 16.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using System; namespace ConsoleApplication9 { class Program { /// <summary> ///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顺序 ...

  6. 设计模式(十):从电影院中认识"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上篇博客我们从醋溜土豆丝与清炒苦瓜中认识了“模板方法模式”,那么在今天这篇博客中我们要从电影院中来认识"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迭代器模式”顾名思义就是 ...

  7. 设计模式系列之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遍历聚合对象中的元素

    模式概述 模式定义 模式结构图 模式伪代码 模式改进 模式应用 模式在JDK中的应用 模式在开源项目中的应用 模式总结 说明:设计模式系列文章是读刘伟所著<设计模式的艺术之道(软件开发人员内功修 ...

  8. 设计模式 -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具体解释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详细解释 本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caroline_wendy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 提供一 ...

  9. C#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一.概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希望在不暴露一个集合对象内部结构的同时,可以让外部代码透明地访问其中包含的元素.迭代器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二.迭代器模式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集合对象 ...

随机推荐

  1. 去掉hive字段中的tab

    去除空格用trim 去除tab用如下方法 select regexp_replace(secdomainname,'\\s+','') from dwb_cndns_node_secdomain_d ...

  2. Hadoop MapReduce编程 API入门系列之压缩和计数器(三十)

    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Hadoop MapReduce编程 API入门系列之小文件合并(二十九) 生成的结果,作为输入源. 代码 package zhouls.bigdata.myMapReduce. ...

  3. 学习笔记—Fragement +Actionbar

    这里实现的是tabhost类型的菜单选项,还有下拉菜单选项的 http://www.cnblogs.com/hanyuan/archive/2012/04/11/android_actionbar_a ...

  4. HTTP返回值

    100 Continue:初始的请求已经接受,客户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其余部分. 101 Switching Protocols:服务器将遵从客户的请求转换到另外一种协议. 200 OK:一切正常,对G ...

  5. 将Word发布到CSDN

    将Word发布到CSDN 注:以Word2010为例 注册CSDN账号 打开Word新建一篇博客 打开"管理账户"新建一个账户,博客类别选择"其他" API选择 ...

  6. UI自动化测试的那些事

    互联网产品的迭代速度远高于传统软件,尤其是移动APP不但更新频繁,还需要在不同硬件.系统版本的环境下进行大量兼容测试,这就给传统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满足产品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需求,自 ...

  7. SPI数据传输(库函数方法)

    主机端: /********************************* 代码功能:SPI数据传输(主机端) 引脚说明: SS/CS:片选(高电平屏蔽,低电平启用) MOSI :主机送出信号 M ...

  8. 第一章 tomcat安装与启动

    一.安装 1.下载tomcat安装包 2.解压安装包 3.配置环境变量 打开~/.bash_profile文件,输入一下两句话: export TOMCAT_HOME=/Users/enniu1/De ...

  9. [题解]poj 1274 The Prefect Stall

    Time Limit: 1000MS   Memory Limit: 10000K Total Submissions: 22736   Accepted: 10144 Description Far ...

  10. linux学习之——学习路线(摘抄)

    摘抄某笔者的Linux练习的道路图(rolistingmap): 对比一下为什么要学习linux 了解Linux的基础常识,这些包括了用户管理.群组的概念.权限的观念等 掌握至多50个以上的常用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