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一——vi

  1. 每个.c一个文件,每个.h一个文件,文件名中最好有自己的学号
  2. 用Vi输入图中代码,并用gcc编译通过
  3. 在Vi中使用K查找printf的帮助文档
  4. 提交vi编辑过程截图,要全屏,包含自己的学号信息

步骤

使用 mkdir 分别创建三个目录,分别存放源码,头文件和输出文件,输入命令 vi *.cvi *.h,敲入代码即可,以下是输入完毕后的文件及文件夹目录:

这是vi中的printf帮助文档,首先 cd src ,然后 vi main.c ,将光标移动到printf上去,按大写的K即可:

通过gcc编译通过

gcc -I include src/*.c -o bin/20199324

测试二——gcc测试

  1. 用 gcc 进行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vi输入的代码
  2. 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中要有自己的学号
  3. 提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运行过程截图,要全屏,包含自己的学号信息

使用到的命令

gcc -E .c -o .i   //预处理
gcc -S .i -o .s //编译,产生汇编代码
gcc -c .s -o .o //汇编,编译为目标文件(.o文件,可重定位目标文件)
gcc *.o -o XXX //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

预处理:

gcc -E -I include src/*.c -o bin/*.i

编译:

gcc -S -I include bin/*.i -o bin/*.s

汇编:

gcc -c -I include bin/*.s -o bin/*.o

链接:

cd bin
gcc *.o -o test

测试三——gdb测试

  1. gcc -g 编译vi输入的代码
  2. 在main函数中设置一个行断点
  3. 在main函数增加一个空循环,循环次数为自己学号后4位,设置一个约为学号一半的条件断点
  4. 提交调试过程截图(一定包含条件断点的),要全屏,包含自己的学号信息

gdb相关命令

  1. [root@redhat home]# gdb 调试文件:启动gdb
  2. (gdb) l:从第一行开始列出源码
  3. (gdb) r Run的简写,运行被调试的程序。如果此前没有下过断点,则执行完整个程序;如果有断点,则程序暂停在第一个可用断点处;
  4. (gdb) n 单步执行
  5. (gdb) c Continue的简写,继续执行被调试程序,直至下一个断点或程序结束;
  6. (gdb) b 8 b: Breakpoint的简写,设置断点。在源程序第8行;
  7. (gdb) b X(整数) if i==X 设置条件断点,在for循环后一行设置;
  8. (gdb) p <变量名称> Print的简写,打印变量的值;
  9. (gdb) q Quit的简写,退出GDB调试环境;
  10. (gdb)info b 查询所有断点;
  11. (gdb)delete 行号 删除断点

步骤

首先要gcc -g来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gcc -g *.c

设置一个行断点:

设置条件断点:

测试四——静态库的测试

  1. 除了main.c外,其他4个模块(add.c sub.c mul.c div.c)的源代码不想给别人,如何制作一个mymath.a静态库?main.c如何使用mymath.a?
  2. 提交静态库生成和调用过程截图(一定包含条件断点的),要全屏,包含自己的学号信息

步骤

  1. 无论静态库,还是动态库,都是由.o文件创建的。

分别对四个c文件生成编译文件 (因为之前已经有编译好的.o文件,所以没有重复该步骤。。。但是后来gdb调试的时候发现不行,因为之前编译的.o文件时候没有加-g,所以还是得加这一步骤)

gcc -g -c *.c
  1. 然后将编译文件生成mymath.a静态库
ar rcvs(rc/rcs) mymath.a add.o sub.o div.o mul.o
  1. 用mymath.a文件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prog
gcc -g -static -o prog main.o ./mymath.a
  1. 运行
./prog





对可执行文件的调试:

测试五——共享库

  1. 除了main.c外,其他4个模块(add.c sub.c mul.c div.c)的源代码不想给别人,如何制作一个mymath.so共享库?main.c如何使用mymath.so?
  2. 提交共享库生成和调用过程截图(一定包含条件断点的),要全屏,包含自己的学号信息

步骤

  1. 编译生成共享库。加上-shared -fpic参数,生成共享文件mymath.so
gcc -g -shared -fpic -o mymath.so add.c sub.c mul.c div.c
  1. 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gcc -g -o prog1 mian.c ./mymath.so
  1. 运行
./prog1

知识点

  • 什么是库?

    • 本质上来说库是一种可执行代码的二进制形式,可以被操作系统载入内存执行。
    • 由于windows和linux的本质不同,因此二者库的二进制是不兼容的。
  • 库的种类
    • linux下的库有两种:静态库和共享库(动态库)。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代码被载入的时刻不同。
    • 静态库的代码在编译过程中已经被载入可执行程序,因此体积较大。
    • 共享库的代码是在可执行程序运行时才载入内存的,在编译过程中仅简单的引用,因此代码体积较小。
    • 静态库的后缀是 .a
    • 动态库的后缀是 .so

测试六-Makefile

  1. 写出编译上面vi编辑代码的makefile,编译出来的目标文件为testmymath,只用显式规则就可以
  2. 提交Make过程截图,要全屏,包含自己的学号信息
  • Makefile

    • 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其数,按其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其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但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
    • makefile文件编写规则:
      • 目标文件:由make创建,通常是目标文件或可执行文件
      • 依赖文件:创建目标体所依赖的文件
      • 运行命令:创建每个目标体时需要的运行命令,必须以tab键开头
      • 格式为:目标文件:依赖文件列表 [tab键]各目标体运行命令(注意不是空格)
      • 使用make的格式:make 目标文件

步骤:

  1. 输入sudo gedit Makefile,输入代码并保存。编写的Makefile文件内容:
testmymath: main.o add.o sub.o mul.o div.o
gcc main.o add.o sub.o mul.o div.o -o testmymath
main.o: main.c head.h
gcc -c main.c
add.o: add.c head.h
gcc -c add.c
sub.o: sub.c head.h
gcc -c sub.c
mul.o: mul.c head.h
gcc -c mul.c
div.o: div.c head.h
gcc -c div.c
  1. 输入 make,进行自动化编译
  2. 执行 ./testmymath查看结果

注意:(自己虚拟机下命令的注意事项)

  1. 删除普通文件
gcc rm 文件名
  1. 删除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目录
gcc rm -rf 目录名
  1. 用vim或gedit(文本编辑器)时候一定要在前面加sudo,否则没有权限修改或保存。

  2. -I xxx 的意思是除了默认的头文件搜索路径(比如/usr/include等)外,同时还在路径xxx下搜索需要被引用的头文件。

  3. gcc常用命令区分

gcc -c *.c //把.c文件转换为目标文件.o (预处理、编译、汇编)

gcc *.c // 编译成a.out可执行文件

gcc *.c -o XXX //一步到位的编译指令(实质上,该编译过程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gcc -g 编译vi输入的代码:加上-g选项以后,gcc在编译是会做以下额外的操作:

  • 创建符号表,符号表包含了程序中使用的变量名称的列表。
  • 关闭所有的优化机制,以便程序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来的C代码进行。
  • -g为了调试用的。加个-g 是为了gdb 用,不然gdb用不到。

参考资料:

https://blog.csdn.net/oqqhutu12345678/article/details/78938688

https://blog.csdn.net/Linkthaha/article/details/39996897

https://blog.csdn.net/zhangsmlyl/article/details/78941158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13935918.html

Linux实验总结(第二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内核设计第二周——操作系统工作原理

    Linux内核设计第二周 ——操作系统工作原理 作者:宋宸宁(20135315) 一.实验过程 图1 执行效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执行my_ start_ kernel函数两次或一次,my_ time ...

  2.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总结——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总结——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张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 ...

  3.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笔记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笔记 标签(空格分隔): 20135328陈都 陈都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 ...

  4.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李雪琦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 ...

  5.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博客——完成一个简单的时间片轮转多道程序内核代码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博客 本周,通过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我大致了解了操作系统运行的过程.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代码分析: void my_process(void) { int i = ...

  6.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

    网易云课堂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 20135103                王海宁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 ...

  7.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笔记20135308

    第二周 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第一节 函数调用堆栈 存储程序计算机:是所有计算机基础的框架 堆栈:计算机中基础的部分,在计算机只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时,就有了堆栈.堆栈机制是高级语言可以运行的基础. ...

  8.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完成一个简单的时间片轮转多道程序内核代码

    中断时计算机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计算机不能将一个程序从头执行到尾不间断,而是可能会出现很多像等待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的过程,如果没有中断系统,CPU只能等待,造成资源 ...

  9.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学习总结: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韩玉琪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一.函数调用堆栈 ...

  10. Linux内核分析第二周:操作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第一讲 函数调用堆栈 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总结)——三个法宝 1,存储程序计算机工作模型,计算机系统最最基础性的逻辑结构: 2,函数调用堆栈,高级语言得以运行的基础,只有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时候堆 ...

随机推荐

  1. UVA - 120 Stacks of Flapjacks(煎饼)

    题意:一叠煎饼,每个煎饼都有一个数字,每次可以选择一个数k,把从锅底开始数第k张以及其上面的煎饼全部翻过来,最终使煎饼有序排列(锅顶最小,锅底最大). 分析:依次从锅底向上,优先排数字最大的煎饼.每次 ...

  2. HDU 5285:wyh2000 and pupil

    wyh2000 and pupil  Accepts: 93  Submissions: 925  Time Limit: 3000/15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 ...

  3. 20180122 PyTorch学习资料汇总

    PyTorch发布一年团队总结:https://zhuanlan.zhihu.com/p/33131356?gw=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官 ...

  4. 3 ~ express ~ 静态文件托管

    静态资源文件处理 (一)设置静态资源托管目录 /* *  当 用户访问的 url 以 /public 开始 ,那么直接返回对应 __dirname + '/public' 下的文件  . 注意是双下划 ...

  5. 线性数据结构案例1 —— 单向链表中获取倒数k个节点

    一.介绍  先遍历整个链表获取链表长度length,然后通过 (length-index) 方式得到我们想要节点在链表中的位置. 二.代码 public Node findLastIndexNode( ...

  6. 大二暑假第四周总结--开始学习Hadoop基础(三)

    简单学习云数据库系统架构(以UMP系统为例) 一.UMP系统概述 低成本和高性能的MySQL云数据库方案 二.UMP系统架构 架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保持单一的系统对外入口,并且为系统内部维护单一的资 ...

  7. 创建Oracle序列sequence

    create sequence SEQ_ID minvalue 1 maxvalue 99999999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 nocache order; 建解发器代 ...

  8. python numpy 矩阵左右翻转/上下翻转

    numpy API: flattened flip() (in module numpy) fliplr() (in module numpy) flipud() (in module numpy) ...

  9. JavaScript 之 "for"的衍生对象

    JavaScript for/in 语句 作用:for/in 语句用于遍历循环对象属性. 循环中的代码每执行一次,就会对数组的元素或者对象的属性进行一次操作. 例子: 循环对象属性: var pers ...

  10. JavaScipt 动画引擎

    队列操作 jquery中有一个Queue队列的接口,这个模块没有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章节是因为这个是内部专门为动画服务的,Queue队列如同data数据缓存与Deferred异步模型一样,都是jQu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