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锁--怎么理解Condition
在java.util.concurrent包中,有两个很特殊的工具类,Condition和ReentrantLock,使用过的人都知道,ReentrantLock(重入锁)是jdk的concurrent包提供的一种独占锁的实现。它继承自Dong Lea的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同步器),确切的说是ReentrantLock的一个内部类继承了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ReentrantLock只不过是代理了该类的一些方法,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使用内部类在包装一层? 我想是安全的关系,因为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有很多方法,还实现了共享锁,Condition(稍候再细说)等功能,如果直接使ReentrantLock继承它,则很容易出现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的API被无用的情况。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讨论下Condition工具类的实现。
ReentrantLock和Condition的使用方式通常是这样的:
运行后,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
Condition的执行方式,是当在线程1中调用await方法后,线程1将释放锁,并且将自己沉睡,等待唤醒,
线程2获取到锁后,开始做事,完毕后,调用Condition的signal方法,唤醒线程1,线程1恢复执行。
以上说明Condition是一个多线程间协调通信的工具类,使得某个,或者某些线程一起等待某个条件(Condition),只有当该条件具备( signal 或者 signalAll方法被带调用)时 ,这些等待线程才会被唤醒,从而重新争夺锁。
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首先还是要明白,reentrantLock.newCondition() 返回的是Condition的一个实现,该类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被实现,叫做newCondition()
它可以访问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中的方法和其余内部类(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是个抽象类,至于他怎么能访问,这里有个很奇妙的点,后面我专门用demo说明 )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Condition类的实现,还是从上面的demo入手,
为了方便书写,我将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缩写为AQS
当await被调用时,代码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a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f (Thread.interrupted()) throw new InterruptedException(); Node node = addConditionWaiter(); //将当前线程包装下后, //添加到Condition自己维护的一个链表中。 int savedState = fullyRelease(node); //释放当前线程占有的锁,从demo中看到, //调用await前,当前线程是占有锁的 int interruptMode = 0 ; while (!isOnSyncQueue(node)) { //释放完毕后,遍历AQS的队列,看当前节点是否在队列中, //不在 说明它还没有竞争锁的资格,所以继续将自己沉睡。 //直到它被加入到队列中,聪明的你可能猜到了, //没有错,在singal的时候加入不就可以了? LockSupport.park( this ); if ((interruptMode = checkInterruptWhileWaiting(node)) != 0 ) break ; } //被唤醒后,重新开始正式竞争锁,同样,如果竞争不到还是会将自己沉睡,等待唤醒重新开始竞争。 if (acquireQueued(node, savedState) && interruptMode != THROW_IE) interruptMode = REINTERRUPT; if (node.nextWaiter != null ) unlinkCancelledWaiters(); if (interruptMode != 0 ) reportInterruptAfterWait(interruptMode); } |
回到上面的demo,锁被释放后,线程1开始沉睡,这个时候线程因为线程1沉睡时,会唤醒AQS队列中的头结点,所所以线程2会开始竞争锁,并获取到,等待3秒后,线程2会调用signal方法,“发出”signal信号,signal方法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signal() { if (!isHeldExclusively())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Node first = firstWaiter; //firstWaiter为condition自己维护的一个链表的头结点, //取出第一个节点后开始唤醒操作 if (first != null ) doSignal(first); } |
说明下,其实Condition内部维护了等待队列的头结点和尾节点,该队列的作用是存放等待signal信号的线程,该线程被封装为Node节点后存放于此。
关键的就在于此,我们知道AQS自己维护的队列是当前等待资源的队列,AQS会在资源被释放后,依次唤醒队列中从前到后的所有节点,使他们对应的线程恢复执行。直到队列为空。
而Condition自己也维护了一个队列,该队列的作用是维护一个等待signal信号的队列,两个队列的作用是不同,事实上,每个线程也仅仅会同时存在以上两个队列中的一个,流程是这样的:
1. 线程1调用reentrantLock.lock时,线程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2. 线程1调用await方法被调用时,该线程从AQS中移除,对应操作是锁的释放。
3. 接着马上被加入到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以为着该线程需要signal信号。
4. 线程2,因为线程1释放锁的关系,被唤醒,并判断可以获取锁,于是线程2获取锁,并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5. 线程2调用signal方法,这个时候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只有线程1一个节点,于是它被取出来,并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注意,这个时候,线程1 并没有被唤醒。
6. signal方法执行完毕,线程2调用reentrantLock.unLock()方法,释放锁。这个时候因为AQS中只有线程1,于是,AQS释放锁后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唤醒线程时,线程1被唤醒,于是线程1回复执行。
7. 直到释放所整个过程执行完毕。
可以看到,整个协作过程是靠结点在AQS的等待队列和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来回移动实现的,Condition作为一个条件类,很好的自己维护了一个等待信号的队列,并在适时的时候将结点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来实现的唤醒操作。
看到这里,signal方法的代码应该不难理解了。
取出头结点,然后doSignal
private void doSignal(Node first) { do { if ( (firstWaiter = first.nextWaiter) == null ) //修改头结点,完成旧头结点的移出工作 lastWaiter = null ; first.nextWaiter = null ; } while (!transferForSignal(first) && //将老的头结点,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first = firstWaiter) != null ); } final boolean transferForSignal(Node node) { /* * If cannot change waitStatus, the node has been cancelled. */ if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Node.CONDITION, 0 )) return false ; /* * Splice onto queue and try to set waitStatus of predecessor to * indicate that thread is (probably) waiting. If cancelled or * attempt to set waitStatus fails, wake up to resync (in which * case the waitStatus can be transiently and harmlessly wrong). */ Node p = enq(node); int ws = p.waitStatus; //如果该结点的状态为cancel 或者修改waitStatus失败,则直接唤醒。 if (ws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 ws, Node.SIGNAL)) LockSupport.unpark(node.thread); return true ; } |
可以看到,正常情况 ws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 ws, Node.SIGNAL) 这个判断是不会为true的,所以,不会在这个时候唤醒该线程。
只有到发送signal信号的线程调用reentrantLock.unlock()后因为它已经被加到AQS的等待队列中,所以才会被唤醒。
总结:
本文从代码的角度说明了Condition的实现方式,其中,涉及到了AQS的很多操作,比如AQS的等待队列实现独占锁功能,不过,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等有机会再将AQS的实现单独分享出来。
program language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Condition, java, 多线程permalink
Post navigation
7 thoughts on “怎么理解Condition”
信言说道:
向楼主请教一个问题,如最后的流程所述:
“1. 线程1调用reentrantLock.lock时,线程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此时无线程争用锁,线程1会先tryAcquire一次,成功则无需入队。因此我认为此处线程1并未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2. 线程1调用await方法被调用时,该线程从AQS中移除,对应操作是锁的释放。”
我理解lock之后unlock之前都是在临界区内,此时调await直接释放锁(离开临界区)OK,但无需从AQS移除,因为移除是即将进入临界区那一刻的事情。“4. 线程2,因为线程1释放锁的关系,被唤醒,并判断可以获取锁,于是线程2获取锁,并被加入到AQS的等待队列中。”
同理,我认为最后一句加入到AQS队列有误。另外,楼主的代码中变量名最好改成thread1和thread2方便对号入座,谢谢!
liuinsect说道: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依次回复下你的问题:
1. AQS中维护者唯一的一个队列,该队列支持两种模式:独占模式和共享模式,本文中提到的reentrantlock使用的是其独占模式,该队列描述了多线程环境下对锁资源的占用情况,其中,头结点即是表明占有该资源的线程。
所以,如果线程1成功获取锁,则线程1会被包装成一个Node(AQS中的内部数据结构)加入到AQS的队列中,你所说的并未加入,是不准确的。
2.调用await方法后,是会从AQS的该队列中移除该Node的,从我本文贴出的源码中可以看到,在await方法中有fullyRelease操作,这个操作会引起结点的移除。最后,再说明下,AQS只是维护了一个在多线程环境下对某个资源的占用情况,对外,可以理解成“临界区” 但在AQS内部来说,不过是检查在当前条件下是否可以获取资源这种操作的一种封装。所以,AQS的队列上挂了所有对该资源请求的线程,而AQS定义了头结点是表示占有该资源的线程(独占模式)。在共享模式下,则队列上的一系列结点都可以同时占有资源,对应于,唤醒的时候,这一些列线程都会被唤醒。
信言说道:
感谢楼主的回复。
我查了源码,ReentrantLock.lock()调了内部类Sync的抽象方法lock,后者有一个公平和另一个不公平的实现。以不公平的实现NonfairSync(默认)为例,lock方法源码为:final void lock() {
if (compareAndSetState(0, 1))//Try immediate barge
setExclusiveOwnerThread(Thread.currentThread());
else//backing up to normal acquire on failure.
acquire(1);
}
如果cas操作成功,直接进入临界区(执行lock后续的代码)否则走常规流程调acquire(),
acquire源码为: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 (!tryAcquire(arg) &&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selfInterrupt();
}tryAcquire如果成功,返回true,if表达式短路就直接结束了。
似乎没有源码能对应到包装成一个Node加入AQS队列?liuinsect说道:
如果tryAcquire 成功了,没有必要增加到AQS的等待队列中了, 反之,如果增加不成功,进入到acquireQueued方法中去,则会将当先现线程增加到AQS的等待队列中去的。
信言说道:
再看fullyRelease的源码(似乎没有出现结点从队列移除的代码):
final long fullyRelease(Node node)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long savedState = getState();
if (release(savedState)) {//调用release
failed = false;
return savedState;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 finally {
if (failed)
node.waitStatus = Node.CANCELLED;
}
}它调用了release: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long arg) {
if (tryRelease(arg)) {
Node h = head;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unparkSuccessor(h);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再调用了tryRelease,如果成功,唤醒AQS队列的头结点让它尝试进入临界区(因此我理解的AQS队列上的每个结点都代表了一个正等待进入临界区而被block的线程)
而tryRelease纯粹是状态值的操作,也不涉及出队列: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tryRelease(int releases) {
int c = getState() – releases;
if (Thread.currentThread() != getExclusiveOwnerThread())
throw new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boolean free = false;
if (c == 0) {
free = true;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
setState(c);
return free;
}liuinsect说道:
unparkSuccessor 方法中有移除节点的方法:
private void unparkSuccessor(Node node) {
/*
* If status is negative (i.e., possibly needing signal) try
* to clear in anticipation of signalling. It is OK if this
* fails or if status is changed by waiting thread.
*/
int ws = node.waitStatus;
if (ws < 0) compareAndSetWaitStatus(node, ws, 0); /* * Thread to unpark is held in successor, which is normally * just the next node. But if cancelled or apparently null, * traverse backwards from tail to find the actual * non-cancelled successor. */ Node s = node.next; if (s == null || s.waitStatus > 0) {
s = null;
for (Node t = tail; t != null && t != node; t = t.prev)
if (t.waitStatus <= 0) s = t; } if (s != null) LockSupport.unpark(s.thread); }
- Pingback: 怎么理解Condition | 并发编程网 - ifeve.com
多线程锁--怎么理解Condition的更多相关文章
- synchronized与static synchronized 的差别、synchronized在JVM底层的实现原理及Java多线程锁理解
本Blog分为例如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synchronized与static synchronized 的差别 第二部分:JVM底层又是怎样实现synchronized的 第三部分:Java多线程锁 ...
- Java多线程并发编程/锁的理解
一.前言 最近项目遇到多线程并发的情景(并发抢单&恢复库存并行),代码在正常情况下运行没有什么问题,在高并发压测下会出现:库存超发/总库存与sku库存对不上等各种问题. 在运用了 限流/加锁等 ...
- Java多线程--锁的优化
Java多线程--锁的优化 提高锁的性能 减少锁的持有时间 一个线程如果持有锁太长时间,其他线程就必须等待相应的时间,如果有多个线程都在等待该资源,整体性能必然下降.所有有必要减少单个线程持有锁的时间 ...
- jdk1.5多线程Lock接口及Condition接口
jdk1.5多线程的实现的方式: jdk1.5之前对锁的操作是隐式的 synchronized(对象) //获取锁 { } //释放锁 jdk1.5锁的操作是显示的:在包java.util.concu ...
- Python多线程锁
[Python之旅]第六篇(四):Python多线程锁 python lock 多线程 多线程使用方法 多线程锁 摘要: 在多线程程序执行过程中,为什么需要给一些线程加锁以及如何加锁,下面就来 ...
- java 并发多线程 锁的分类概念介绍 多线程下篇(二)
接下来对锁的概念再次进行深入的介绍 之前反复的提到锁,通常的理解就是,锁---互斥---同步---阻塞 其实这是常用的独占锁(排它锁)的概念,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抗战电影中,经常出现为了阻止日 ...
- c/c++ 多线程 mutex的理解
多线程 mutex的理解 mutex,我的理解是每个mutex对象都是一个带锁头的门,这个门有两个状态,门开着和门关着,感觉像是废话... 当想查看门的里东西,或者把东西放进门里,或者从门里拿出东西前 ...
- 【面试普通人VS高手系列】请说一下你对分布式锁的理解,以及分布式锁的实现
一个工作了7年的Java程序员,私信我关于分布式锁的问题. 一上来就两个灵魂拷问: Redis锁超时怎么办? Redis主从切换导致锁失效怎么办? 我说,别着急,这些都是小问题. 那么,关于" ...
- linux内核--自旋锁的理解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543672-id-3252604.html 自旋锁:如果内核配置为SMP系统,自旋锁就按SMP系统上的要求来实现真正的自旋等待,但是对 ...
随机推荐
- 【译】UNIVERSAL IMAGE LOADER. PART 3---ImageLoader详解
在之前的文章,我们重点讲了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的三个主要组件,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开始使用它了. Android-Universal-Image-Loader有四个 ...
- jenkins2 插件安装
文章来自:http://www.ciandcd.com 文中的代码来自可以从github下载: https://github.com/ciandcd Jenkins的安装包和插件在7个国家有20多个镜 ...
- Spring-Context之一:一个简单的例子
很久之前就想系统的学习和掌握Spring框架,但是拖了很久都没有行动.现在趁着在外出差杂事不多,就花时间来由浅入深的研究下Spring框架.Spring框架这几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无霸产品.从最初的 ...
- 支持事件穿透?使用pointer-events样式
使用绝对定位元素,让元素A完全盖住元素B时,如何通过元素A来响应元素B的事件呢? 上图可以用下面的SVG代码来实现: <svg width="200" height=&quo ...
- Coded UI Test中的数据驱动测试
有关什么是Coded UI Test以及如何使用Coded UI Test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www.cnblogs.com/jaxu/p/3706652.html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 ...
- JQuery以JSON方式提交数据到服务端
JQuery将Ajax数据请求进行了封装,从而使得该操作实现起来容易许多.以往我们要写很多的代码来实现该功能,现在只需要调用$.ajax()方法,并指明请求的方式.地址.数据类型,以及回调方法等.下面 ...
- Counting-Sort
Counting-Sort(A,B,k) let C[0..k] be a new array for i = 0 to k C[i] = 0 for j = 1 to A.length C[A[j] ...
- Atitit.java eval功能的实现 Compiler API
Atitit.java eval功能的实现 Compiler API 输出echo2 输出目录配置2 针对编译器,JDK 设计了两个接口,分别是 JavaCompiler 和JavaCompiler ...
- 数据采集:完美下载淘宝Ip数据库 简单的程序节省60元人民币而不必购买数据库
曾经做网站类型的程序时,经常需要收集客户端的访问数据,然后加以分析.这需要一个Ip数据库,数据表中显示Ip所在的省份市区等信息.网络上有流传的Ip纯真数据库,一些公开的Web服务也可以查询Ip地址信息 ...
- Swift入门篇-结构体
前面主要是介绍swift语言中基本类型的用法,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swift的结构体的用法,swift中结构体的用法和其他语言的用法,还有不太一样,不过您多敲几遍,就可以理解结构体,结构体在ios开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