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第三篇: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第四篇:vscode源码分析【四】程序启动的逻辑,最初创建的服务

在上一篇中,我们看到lifecycleService监听了很多electron原生的事件,
监听了之后,一旦事件被触发,vscode是怎么派发这些事件的呢?

在入口程序的startup方法中(src\vs\code\electron-main\main.ts),有这么一句:

once(lifecycleService.onWillShutdown)(() => (configurationService as ConfigurationService).dispose());

上面这句话语义好直白呀!一旦lifecycle里发生了willShutdown的事件,就执行后面的回调函数!
那我们看看lifecycle里的这个onWillShutdown(src\vs\platform\lifecycle\electron-main\lifecycleMain.ts)

private readonly _onWillShutdown = this._register(new Emitter<ShutdownEvent>());
readonly onWillShutdown: Event<ShutdownEvent> = this._onWillShutdown.event;

发现它是被_register注册的,这个文件里并没有_register函数,函数在它的父类Disposable里(src\vs\base\common\lifecycle.ts)
我一直以为这是资源释放的类,没想到还有事件相关的内容,哈!

private readonly _store = new DisposableStore();
protected _register<T extends IDisposable>(t: T): T {
if ((t as any as Disposable) === this) {
throw new Error('Cannot register a disposable on itself!');
}
return this._store.add(t);
}

看来,还得看DisposableStore的add方法:

	public add<T extends IDisposable>(t: T): T {
if (!t) {
return t;
}
if ((t as any as DisposableStore) === this) {
throw new Error('Cannot register a disposable on itself!');
} markTracked(t);
if (this._isDisposed) {
console.warn(new Error('Registering disposable on object that has already been disposed of').stack);
t.dispose();
} else {
this._toDispose.add(t);
} return t;
}

markTracked这个方法不用管,里面什么也没干!
_toDispose就是个set,用来存你传入的事件的;
另外,这个函数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你喂了它什么它就拉了什么出来!
因为我们喂了它一个Emitter的实例,那我们就去看看Emitter(src\vs\base\common\event.ts)
这是个泛型类型
有个get属性:

get event(): Event<T> { //......

上面说的:

this._onWillShutdown.event;

取.event的时候,执行的就是这里,它其实返回了一个方法:

this._event = (listener: (e: T) => any, thisArgs?: any, disposables?: IDisposable[] | DisposableStore) => { //......

好!打住!看到这里我们先不去看这个方法的具体逻辑,
先返回头来看最开始时main.ts里的那个once方法:(src\vs\base\common\functional.ts)

export function once<T extends Function>(this: any, fn: T): T {
const _this = this;
let didCall = false;
let result: any; return function () {
if (didCall) {
return result;
} didCall = true;
result = fn.apply(_this, arguments); return result;
} as any as T;
}

很好理解,传入一个方法,返回一个方法,
我们知道,我们传入的是:

lifecycleService.onWillShutdown

前面我们说了,它确实是一个方法;
这个once还返回了一个匿名函数;
我们通过这个匿名函数,把我们的事件处理逻辑,绑定给了:lifecycleService.onWillShutdown
这是绑定的关键代码:

result = fn.apply(_this, arguments);

OK!我们再去看那个this._event返回的方法具体干了啥?!
传入的参数,listener是我们的匿名回调函数

() => (configurationService as ConfigurationService).dispose()

Emitter实例的_listeners属性已经在别处初始化成了LinkedList的实例;

const remove = this._listeners.push(!thisArgs ? listener : [listener, thisArgs]);

这句话把我们的匿名回调函数加到这个LinkedList中去了
好,以上是绑定事件,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事件被触发的时候是怎样的

this._onWillShutdown.fire({
join(promise) {
if (promise) {
joiners.push(promise);
}
}
});

在这个fire方法中:

			for (let iter = this._listeners.iterator(), e = iter.next(); !e.done; e = iter.next()) {
this._deliveryQueue.push([e.value, event]);
} while (this._deliveryQueue.size > 0) {
const [listener, event] = this._deliveryQueue.shift()!;
try {
if (typeof listener === 'function') {
listener.call(undefined, event);
} else {
listener[0].call(listener[1], event);
}
} catch (e) {
onUnexpectedError(e);
}
}

循环派发了所有注册的事件

vscode源码分析【五】事件分发机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vscode源码分析【九】窗口里的主要元素

    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第三篇: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

  2. vscode源码分析【八】加载第一个画面

    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第三篇: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

  3. vscode源码分析【七】主进程启动消息通信服务

    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第三篇: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

  4. vscode源码分析【六】服务实例化和单例的实现

    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第三篇: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

  5. vscode源码分析【四】程序启动的逻辑,最初创建的服务

    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第三篇: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

  6. vscode源码分析【三】程序的启动逻辑,性能问题的追踪

    第一篇: vscode源码分析[一]从源码运行vscode 第二篇:vscode源码分析[二]程序的启动逻辑,第一个窗口是如何创建的 启动追踪 代码文件:src\main.js 如果指定了特定的启动参 ...

  7. Solr4.8.0源码分析(19)之缓存机制(二)

    Solr4.8.0源码分析(19)之缓存机制(二) 前文<Solr4.8.0源码分析(18)之缓存机制(一)>介绍了Solr缓存的生命周期,重点介绍了Solr缓存的warn过程.本节将更深 ...

  8. Solr4.8.0源码分析(18)之缓存机制(一)

    Solr4.8.0源码分析(18)之缓存机制(一) 前文在介绍commit的时候具体介绍了getSearcher()的实现,并提到了Solr的预热warn.那么本文开始将详细来学习下Solr的缓存机制 ...

  9. monkey源码分析之事件注入方法变化

    在上一篇文章<Monkey源码分析之事件注入>中,我们看到了monkey在注入事件的时候用到了<Monkey源码分析番外篇之Android注入事件的三种方法比较>中的第一种方法 ...

随机推荐

  1. golang.org 安装脚本

    #!/usr/bin/env bash cd $GOPATH; #创建 $GOPATH/src/golang.org/x 目录 mkdir -p $GOPATH/src/golang.org/x; e ...

  2. rocksdb学习笔记

    rocksdb是在leveldb的基础上优化而得,解决了leveldb的一些问题. 主要的优化点 1.增加了column family,这样有利于多个不相关的数据集存储在同一个db中,因为不同colu ...

  3. 011.Kubernetes二进制部署kube-scheduler

    一 部署高可用kube-scheduler 1.1 高可用kube-scheduler介绍 本实验部署一个三实例 kube-scheduler 的集群,启动后将通过竞争选举机制产生一个 leader ...

  4. LuaSocket 学习笔记

    --- LUA SocketLib 和 协程 前言: 这是一篇译文(The LUA SocketLib and the Coroutines),有删改,原文见下方链接. 简介 目标读者:会使用 LUA ...

  5. September 15th, 2019. Sunday, Week 38th.

    Break down these walls and come on in. 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We are the only wall that stands in our way to s ...

  6. 微信小程序之POST请求

    最近写自己的小项目时,遇到一个问题很头疼,几天了一直解决不了 背景: 前端调用java接口,存中文乱码 但是该接口所要存数据的表在B服务器同样的数据库里面,调用B服务器的接口存中文就没问题 起初以为是 ...

  7. nginx 反向代理之 proxy_pass

    格式很简单: proxy_pass URL; 其中URL包含:传输协议(http://, https://等).主机名(域名或者IP:PORT).uri. 示例如下: proxy_pass http: ...

  8. IT兄弟连 HTML5教程 CSS3揭秘 CSS常见的样式属性和值4

    6  鼠标光标属性 在网页中默认的鼠标指针只有两种,一种是最普通的箭头,另一种是当移动到链接上时出现的“小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网页都使用了CSS鼠标指针技术,当将鼠标移动到链接上时,可以看到多种不同 ...

  9. 体感在js中的调用

    体感技术,在于人们可以很直接地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互动,而无需使用任何复杂的控制设备,便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与内容做互动. 体感分为三大类: 惯性感测:主要是以惯性传感器为主,例如用重力传感 ...

  10. Django入门必知必会操作

    一.Django基础必备三件套 HttpRseponse 内部传入一个字符串参数,返回给浏览器. 在app目录下的views.py添加函数,添加函数之前必须在urls.py添加函数对应关系,否则访问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