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前文分析内存管理框架构建的实现,提到了find_zone_movable_pfns_for_nodes(),但这里不准备复述什么,仅针对required_movablecore和required_kernelcore做一个补充。

以required_movablecore为例,代码中没有很清晰地表明该值从何而来,仅有一处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疑似赋值的实现:

【file:/mm/page_alloc.c】
/*
* movablecore=size sets the amount of memory for use for allocations that
* can be reclaimed or migrated.
*/
static int __init 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char *p)
{
return cmdline_parse_core(p, &required_movablecore);
}

而其中cmdline_parse_core()实现:

【file:/mm/page_alloc.c】
static int __init cmdline_parse_core(char *p, unsigned long *core)
{
unsigned long long coremem;
if (!p)
return -EINVAL; coremem = memparse(p, &p);
*core = coremem >> PAGE_SHIFT; /* Paranoid check that UL is enough for the coremem value */
WARN_ON((coremem >> PAGE_SHIFT) > ULONG_MAX); return 0;
}

可以推测其值是由此而来,继而可以找到:

【file:/mm/page_alloc.c】
early_param("movablecore", 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

这是一个函数注册宏,该宏展开后:

static const char __setup_str_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 __attribute__ ((__section__(".init.rodata"))) __attribute__((aligned(1))) = "movablecore"; static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__setup_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 __attribute__((__used__)) __attribute__ ((__section__(".init.setup"))) __attribute__((aligned((sizeof(long))))) = { __setup_str_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 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 1 }

由此借用于__section__属性定义,编译器通过arch/x86/kernel/vmlinux.lds链接脚本把__setup_cmdline_parse_movablecore放置在.init.setup段中。

注册的函数将会在do_early_param()中调用,相关代码:

【file:/init/main.c】
/* Check for early params. */
static int __init do_early_param(char *param, char *val, const char *unused)
{
const struct obs_kernel_param *p; for (p = __setup_start; p < __setup_end; p++) {
if ((p->early && parameq(param, p->str)) ||
(strcmp(param, "console") == 0 &&
strcmp(p->str, "earlycon") == 0)
) {
if (p->setup_func(val) != 0)
pr_warn("Malformed early option '%s'\n", param);
}
}
/* We accept everything at this stage. */
return 0;
}

可以看到借助于__setup_start和__setup_end的范围标记,将遍历.init.setup段中的排布的obs_kernel_param结构体,找到匹配的字符串及early成员为true的情况下,将会调用其中的setup_func钩子函数,由此将对应数据初始化。

do_early_param()函数在初始化时的调用关系:

do_early_param()函数在初始化时的调用关系:

start_kernel()

->setup_arch()

->parse_early_param()

->parse_early_options()

->parse_args()

->parse_one()

->do_early_param()

这里只能说明required_movablecore和required_kernelcore在何处初始化的,而其值的由来呢?其值通过入参传递,在parse_early_param()函数中通过strlcpy()来自于boot_command_line全局变量。而boot_command_line早期则是在/arch/x86/kernel/head_32.s的初始化中来自于boot_params。具体 do_early_param()处理的数据来自于grub.cfg,也就是说required_movablecore和required_kernelcore也是来自于此。

好了,暂且分析至此,避免走偏了,该文也是一时好奇钻研了一下,记之以作备忘。

Linux-3.14.12内存管理笔记【构建内存管理框架(4)】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3.14.12内存管理笔记【内存泄漏检测kmemleak示例】【转】

    本文转载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859697-id-5758037.html 分析完kmemleak实现后,照常实验一下,以确定功能正常. 如kmemche ...

  2.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Slab内存管理机制 SLUB内存管理机制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Slab内存管理机制 SLUB内存管理机制 http://w ...

  3.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一)内存分配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一)内存分配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一)内存分配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二)内存算法 垃圾回收GC:.Net自己 ...

  4. Win3内存管理之私有内存跟共享内存的申请与释放

    Win3内存管理之私有内存跟共享内存的申请与释放 一丶内存简介私有内存申请 通过上一篇文章.我们理解了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的区别. 那么我们有API事专门申请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的. 有私有内存跟共享内存 ...

  5. JVM自动内存管理机制——Java内存区域(下)

    一.虚拟机参数配置 在上一篇<Java自动内存管理机制——Java内存区域(上)>中介绍了有关的基础知识,这一篇主要是通过一些示例来了解有关虚拟机参数的配置. 1.Java堆参数设置 a) ...

  6.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二)内存算法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二)内存算法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一)内存分配 垃圾回收GC:.Net自己主动内存管理 上(二)内存算法 垃圾回收GC:.Net自己 ...

  7. Linux-3.14.12内存管理笔记【构建内存管理框架(1)】

    传统的计算机结构中,整个物理内存都是一条线上的,CPU访问整个内存空间所需要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种内存结构被称之为UMA(Uniform Memory Architecture,一致存储结构).但是随 ...

  8. Linux-3.14.12内存管理笔记【构建内存管理框架(5)】

    前面已经分析了内存管理框架的构建实现过程,有部分内容未完全呈现出来,这里主要做个补充. 如下图,这是前面已经看到过的linux物理内存管理框架的层次关系. 现着重分析一下各个管理结构体的成员功能作用. ...

  9. Linux-3.14.12内存管理笔记【构建内存管理框架(2)】

    前面构建内存管理框架,已经将内存管理node节点设置完毕,接下来将是管理区和页面管理的构建.此处代码实现主要在于setup_arch()下的一处钩子:x86_init.paging.pagetable ...

  10. Linux-3.14.12内存管理笔记【构建内存管理框架(3)】

    此处接前文,分析free_area_init_nodes()函数最后部分,分析其末尾的循环: for_each_online_node(nid) { pg_data_t *pgdat = NODE_D ...

随机推荐

  1. 高阶函数 - Higher Order Function

    一个函数如果有 参数是函数 或 返回值是函数,就称为高阶函数. 这篇文章介绍高阶函数的一个子集:输入 fn,输出 fn'. 按 fn 与 fn' 功能是否一致,即相同输入是否始终对应相同输出,把这类高 ...

  2. vue中监听路由参数的变化

    在vue项目中,假使我们在同一个路由下,只是改变路由后面的参数值,期望达到数据的更新. mounted: () =>{ this.id = this.$route.query.id; this. ...

  3. std::map自定义类型key

    故事背景:最近的需求需要把一个结构体struct作为map的key,时间time作为value,定义:std::map<struct, time> _mapTest; 技术调研:众所周知, ...

  4. IIS配置和发布网站

    一.安装配置IIS 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 选中“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勾选Web管理工具子项,万维网服务子项(万维 ...

  5. Windows 10 神州网信版

    一.版本介绍:官网链接:http://document.cmgos.com/release_notes/release_notes_V0_H 下载链接:请自行百度Windows 10 神州网信政府版( ...

  6. [Go] 轻量服务器框架全局配置的实现以及解析json

    在一个应用中经常需要有一个配置文件,可以对代码中的参数进行配置,可以使用一个json文件来对应一个struct的对象,进行全局配置 建一个conf/zinx.json作为配置文件 { "Na ...

  7. application context not configured for this file于spring框架使用中的原因

    spring配置文件中时常会出现这个提示,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没有配置该文件到项目中 于是进入到Project Structure中查看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下面有个感叹号,大概意思是下面的文件没有匹配 ...

  8. WPF 中 Path 使用虚线

    效果如下: 上图由两个圆弧组成,代码如下: <!--红色的实线圆弧,旋转200度,顺时针,获取大圆弧--> <Path Data="M 50,200 A 100,100 2 ...

  9. @ImportResource

    1. @ImportResource(locations = {"classpath:beantest.xml"})标注到启动类上,从类路径下加载xml文件,通过Applicati ...

  10. [译]Vulkan教程(11)Image Views

    Image views To use any VkImage, including those in the swap chain, in the render pipeline we have 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