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浅析
一、概述
HashMap,基于哈希结构的Map接口的一个实现,无序,允许null键值对,线程不安全的。可以使用集合工具类Collections中的synchronizedMap方法,去创建一个线程安全的集合map。
在jdk1.7中,HashMap主要是基于 数组+链表 的结构实现的。链表的存在主要是解决 hash 冲突而存在的。插入数据的时候,计算key的hash值,取得存储的数组下标,如果冲突已有元素,则会在冲突地址上生成个链表,再通过key的比较,链表是否已存在,存在则覆盖,不存在则链表上添加。这种方式,如果存在大量冲突的时候,会导致链表过长,那么直接导致的就是牺牲了查询和添加的效率。所以在jdk1.8版本之后,使用的就是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当链表长度超过 8(实际加上初始的节点,整个有效长度是 9) 的时候,转为红黑树存储。
本文中内容,主要基于jdk1.7版本,单线程环境下使用的HahsMap没有啥问题,但是当在多线程下使用的时候,则可能会出现并发异常,具体表象是CPU会直线上升100%。下面是主要介绍相关的存取以及为什么会出现线程安全性问题。
二、结构
HashMap默认初始化size=16的哈希数组,然后通过计算待存储的key的hash值,去计算得到哈希数组的下标值,然后放入链表中(新增节点或更新)。链表的存在即是解决hash冲突的。
三、源码实现分析
1、存储具体数据的table数组:
Entry为HashMap中的静态内部类,其具体结构如下图
key、value属性就是存储键值对的,next则是指向链表的下一个元素节点。
2、 默认初始化方法:
默认构造方法,不对table进行初始化new(真正初始化动作放在put中,后面会看到),只是设置参数的默认值,hashmap长度和table长度初始化成DEFAULT_INITIAL_CAPACITY(16),加载因子loadFactor默认DEFAULT_LOAD_FACTOR(0.75f,至于为什么是0.75,这个可以参见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0901752/what-is-the-significance-of-load-factor-in-hashmap)。
加载因子:默认情况下,16*0.75=12,也就是在存储第13个元素的时候,就会进行扩容(jdk1.7的threshold真正计算放在第一次初始化中,后面会再提及)。此元素的设置,直接影响到的是key的hash冲突问题。
3、put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int hash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3.1、EMPTY_TABLE是HashMap中的一个静态的空的Entry数组,table也是HashMap的一个属性,默认就是EMPTY_TABLE(这两句可参见上面源码),table就是我们真正数据存储使用的。
3.2、前面提及,无参构造的时候,并未真正完成对HashMap的初始化new操作,而仅仅只是设置几个常量,所以在第一次put数据的时候,table是空的。则会进入下面的初始化table方法中。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 private void inflateTable(int toSize) {
// Find a power of 2 >= toSize
int capacity = roundUpToPowerOf2(toSize); threshold = (int) Math.min(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计算加载因子,默认情况下结果为12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真正的初始化table数组
initHashSeedAsNeeded(capacity);
}
3.3、key的null判断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private V putForNullKey(V value) {
for (Entry<K,V> 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0, null, value, 0);
return null;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size++;
}
具体步骤解析:
1、key为null,取出table[0]的链表结构Enrty,如果取出的元素不为null,则对其进行循环遍历,查找其中是否存在key为null的节点元素。
2、如果存在key == null的节点,则使用新的value去更新节点的oldValue,并且将oldValue返回。
3、如果不存在key == null的元素,则执行新增元素addEntry方法:
(1)判断是否需要扩容,size为当前数组table中,已存放的Entry链表个数,更直接点说,就是map.size()方法的返回值。threshold上面的真正初始化HashMap的时候已经提到,默认情况下,计算得到 threshold=12。若同时满足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则对map进行2倍的扩容,然后对key进行重新计算hash值和新的数组下标。
(2)创建新的节点原色createEntry方法,首先获取table数组中下标为bucketIndex的链表的表头元素,然后新建个Entry作为新的表头,并且新表头其中的next指向老的表头数据。
3.4、key不为null的存储
原理以及过程上通key==null的大体相同,只不过,key==null的时候,固定是获取table[0]的链表进行操作,而在不为key != null的时候,下标位置是通过
int hash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计算得到的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 assert Integer.bitCount(length) == 1 : "length must be a non-zero power of 2";
return h & (length-1);
}
很清晰的就能看明白,先计算key的hash,然后与当前table的长度进行相与,这样计算得到待存放数据的下标。得到下标后,过程就与key==null一致了,遍历是否存在,存在则更新并返回oldVlaue,不存在则新建Entry。
4、get方法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Entry<K,V> entry = getEntry(key); return null == entry ? null : entry.getValue();
}
如果key == null,则调用getForNullKey方法,遍历table[0]处的链表。
private V getForNull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for (Entry<K,V> 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如果key != null,则调用getEntry,根据key计算得到在table数组中的下标,获取链表Entry,然后遍历查找元素,key相等,则返回该节点元素。
final Entry<K,V> getEntr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for (Entry<K,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
四、线程不安全分析
上述,主要浅析了下HashMap的存取过程,HashMap的线程安全性问题主要也就是在上述的扩容resize方法上,下面来看看在高并发下,扩容后,是如何引起100%问题的。
1、在进行新元素 put 的时候,这在上面中的3.3的代码片段中可以查看,addEntry 添加新节点的时候,会计算是否需要扩容处理:(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2、如果扩容的话,会接下来调用 resize 方法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关键性代码,构建新hashmap并将老的数据移动过来
transfer(newTable, 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
}
3、其中,出现100%问题的关键就是上面的 transfer 方法,新建hashmap移动复制老数据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 {
// 遍历老的HashMap,当遇到不为空的节点的是,进入移动方法
while(null != e) {
// 首先创建个Entry节点 指向该节点所在链表的下一个节点数据
Entry<K,V> 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 hash(e.key);
}
// 计算老的数据在新Hashmap中的下标位置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 将新HashMap中相应位置的元素,挂载到老数据的后面(不管有无数据)
e.next = newTable[i];
// 将新HashMap中相应位置指向上面已经成功挂载新数据的老数据
newTable[i] = e;
// 移动到链表节点中的下一个数据,继续复制节点
e = next;
}
}
}
问题的关键就在上述的14、15行上,这两行的动作,在高并发下可能就会造成循环链表,循环链表在等待下一个尝试 get 获取数据的时候,就悲剧了。下面举例模拟说说这个过程:
(1)假设目前某个位置的链表存储结构为 A -> B -> C,有两个线程同时进行扩容操作
(2)线程1执行到第7行 Entry<K,V> next = e.next; 的时候被挂起了,此时,线程1的 e 指向 A , next 指向的是 B
(3)线程2执行完成了整个的扩容过程,那么此时的链表结构应该是变为了 C -> B -> A
(4)线程1唤醒继续执行,而需要操作的链表实际就变成了了上述线程2完成后的 C ->B -> A,下面分为几步去完成整个操作:
第一次循环:
(i)执行 e.next = newTable[i] ,将 A 的 next 指向线程1的新的HashMap,由于此时无数据,所以 e.next = null
(ii)执行 newTable[i] = e,将线程1的新的HashMap的第一个元素指向 A
(iii)执行e = next,移动到链表中的下一个元素,也就是上面的(2)中的 线程挂起的时候的 B
第二次循环:
(i)执行 Entry<K,V> next = e.next,此时的 e 指向 B,next指向 A
(ii)执行 e.next = newTable[i] ,将 B 的 next 指向线程1的新的HashMap,由于此时有数据A,所以 e.next = A
(iii)执行 newTable[i] = e,将线程1的新的HashMap的第一个元素指向 B,此时线程1的新Hashmap链表结构为B -> A
(iiii)执行e = next,移动到链表中的下一个元素 A
第三次循环:
(i)执行 Entry<K,V> next = e.next,此时的 e 指向 A,next指向 null
(ii)执行 e.next = newTable[i] ,将 A 的 next 指向线程1的新的HashMap,由于此时有数据B,所以 e.next = B
(iii)执行 newTable[i] = e,将线程1的新的HashMap的第一个元素指向 A ,此时线程1的新Hashmap链表结构为 A -> B -> A
(iiii)执行e = next,移动到链表中的下一个元素,已移动到链表结尾,结束 while 循环,完成链表的转移。
(5)上述过程中,很显然的,最终的链表结构中,出现了 A -> B -> A 的循环结构。扩容完成了,剩下的等待的是get获取的时候, getEntry 方法中 for循环e = e.next中就永远出不来了。
注意:扩容过程中,newTable是每个扩容线程独有的,共享的只是每个Entry节点数据,最终的扩容是会调用 table = newTable 赋值操作完成。
HashMap浅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集合框架之HashMap浅析
Java集合框架之HashMap浅析 一.HashMap综述: 1.1.HashMap概述 位于java.util包下的HashMap是Java集合框架的重要成员,它在jdk1.8中定义如下: pub ...
- Java中的HashMap 浅析
在Java的集合框架中,HashSet,HashMap是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顺序结构的ArrayList.LinkedList这种也比较多,而像那几个线程同步的容器就用的比较少,像Vector和Hash ...
- 学习笔记--HashMap浅析
HashMap 实现了Map 接口,其底层以一个线性数组保存哈希表,所以它既有数组查询的高效,也有哈希存取的方便. HashMap提供了默认构造器,和有参构造器,在有参构造器中,提供了两个参数,可以对 ...
- [原创]Android系统中常用JAVA类源码浅析之HashMap
由于是浅析,所以我只分析常用的接口,注意是Android系统中的JAVA类,可能和JDK的源码有区别. 首先从构造函数开始, /** * Min capacity (other than zero) ...
- HashMap的源码浅析
一.HashMap 的数据结构 Java7 及之前主要是"数组+链表",到了 Java8 之后,就变成了"数组+链表+红黑树". 二.Java7 源码浅析: 在 ...
- hashmap实现原理浅析
看了下JAVA里面有HashMap.Hashtable.HashSet三种hash集合的实现源码,这里总结下,理解错误的地方还望指正 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HashSet和Hash ...
- Java中HashMap等的实现要点浅析
@南柯梦博客中的系列文章对Jdk中常用容器类ArrayList.LinkedList.HashMap.HashSet等的实现原理以代码注释的方式给予了说明(详见http://www.cnblogs.c ...
- HashMap其实就那么一回事儿之源码浅析
上篇文章<LinkedList其实就那么一回事儿之源码分析>介绍了LinkedList, 本次将为大家介绍HashMap. 在介绍HashMap之前,为了方便更清楚地理解源码,先大致说说H ...
- 浅析Java中HashMap的实现
概述 HashMap是一个散列表,是基于拉链法实现的.这个类继承了Map接口,Map接口提供了所有的哈希操作,比如set().put().remove()等,并且允许操作的键值对为null.HashM ...
随机推荐
- Gradle——创建简单的项目
项目 & 任务 Gradle 的一切都是基于项目和任务的. 构建由一个或多个项目组成.项目的概念很抽象,它取决于你要用Gradle 做什么 .项目可以是 一个 Jar 库或者一个 web 程序 ...
- Java中不得不谈的值传递和地址传递
个人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对初学Java的你,或者困惑于方法参数传递的你祈祷一丝帮助! 下面是一些作者的个人观点,如果有错,欢迎各位大牛指出错误,灰常感谢您的观看与支持... -------------- ...
- 网站设计:将Footer固定在浏览器底部
在设计网站的时候,如果你某个页面的内容没有满屏,那你的footer会离浏览器底部很远,整体看起来很难看,这里用JavaScript提供一种方法来将footer固定在浏览器底部. function fi ...
- 基于模糊聚类和最小割的层次化三维网格分割算法(Hierarchical Mesh Decomposition)
网格分割算法是三维几何处理算法中的重要算法,具有许多实际应用.[Katz et al. 200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层次化网格分割算法,该算法能够将几何模型沿着凹形区域分割成不同的几何部分,并且可以避免 ...
- 持续集成高级篇之Jekins参数传入与常见任务
系列目录 有的童鞋可能已经发现,PipeLine项目与自由式项目相比,可配置的项少了很多,比如说环境变量定义,所有步骤完成后执行动作,拉git代码库等.其实这些功能并没有缺,而是配置的方式不一样了,以 ...
- 设计模式(C#)——06桥接模式
推荐阅读: 我的CSDN 我的博客园 QQ群:704621321 在早先,几乎每个手机的充电器接口都是不同的.每个型号的手机都有一个充电器,此时我们把充电器作为一个抽象类,抽象类中提 ...
- tomcat8 编写字符编码Filter过滤器无效问题
做一个解决全站的字符编码过滤器,过滤器类和配置如下: 过滤器类: package com.charles.web.filt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
- Javaweb之国际化
Javaweb之国际化 一.前言 软件的本地化:一个软件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使用时,采用该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数字,货币,日期等习惯. 软件的国际化:软件开发时,让它能支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应用.使得应 ...
- xib上的控件属性为什么要使用weak
常规中,从xib拖出一个控件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段代码,如下: 从这个图片中,可以看到控件的属性都是用的weak,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如果把weak修改成strong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会出现一个问 ...
- 命令行通过入参调用jar包
命令行通过入参调用jar包 最近因为项目需要,需要实现一个功能,即定时执行服务器上的一个脚本去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业务处理,要操作的数据库有很多种,mysql.db2.oracle.sqlserver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