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SGI

WSGI(全称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是为 Python 语言定义的Web服务器Web应用程序之间的一种简单而通用的接口,它封装了接受HTTP请求解析HTTP请求发送HTTP响应等等的这些底层的代码和操作,使开发者可以高效的编写Web应用。

一个简单的使用WSGI的App例子: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turn [b'<h1>Hello, I Am WSGI!</h1>']
  • environ: 一个包含全部HTTP请求信息的字典,由WSGI Server解包HTTP请求生成。
  • start_response: 一个WSGI Server提供的函数,调用可以发送响应的状态码和HTTP报文头, 函数在返回前必须调用一次start_response()
  • application()应当返回一个可以迭代的对象(HTTP正文)。
  • application()函数由WSGI Server直接调用和提供参数。
  • Python内置了一个WSGIREFWSGI Server,不过性能不是很好,一般只用在开发环境。可以选择其他的如Gunicorn
 
WSGI Server 和 App交互图

Flask的上下文对象

Flask有两种Context(上下文),分别是

  • RequestContext 请求上下文
  • Request 请求的对象,封装了Http请求(environ)的内容
  • Session 根据请求中的cookie,重新载入该访问者相关的会话信息。
  • AppContext 程序上下文
  • g 处理请求时用作临时存储的对象。每次请求都会重设这个变量
  • current_app 当前激活程序的程序实例

生命周期:

  • current_app的生命周期最长,只要当前程序实例还在运行,都不会失效。
  • Requestg的生命周期为一次请求期间,当请求处理完成后,生命周期也就完结了
  • Session就是传统意义上的session了。只要它还未失效(用户未关闭浏览器、没有超过设定的失效时间),那么不同的请求会共用同样的session。

Flask处理流程

 
Flask处理请求流程

第一步:创建上下文

Flask根据WSGI Server封装的请求等的信息(environ)新建RequestContext对象AppContext对象

# 声明对象
# LocalStack LocalProxy 都由Werkzeug提供
# 我们不深究他的细节,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只需知道他的作用就行了
# LocalStack 是栈结构,可以将对象推入、弹出
# 也可以快速拿到栈顶对象。当然,所有的修改都只在本线程可见。
_request_ctx_stack = LocalStack()
_app_ctx_stack = LocalStack()
# 如果调用一个LocalStack实例, 能返回一个 LocalProxy 对象
# 这个对象始终指向 这个LocalStack实例的栈顶元素。
# 如果栈顶元素不存在,访问这个 LocalProxy 的时候会抛出 RuntimeError异常
# LocalProxy对象你只需暂时理解为栈里面的元素即可了
current_app = LocalProxy(_find_app)
request = LocalProxy(partial(_lookup_req_object, 'request'))
session = LocalProxy(partial(_lookup_req_object, 'session'))
g = LocalProxy(partial(_lookup_app_object, 'g'))
# RequestContext
class RequestContex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app, environ, request=None):
self.app = app
if request is None:
request = app.request_class(environ)
self.request = request
self.url_adapter = app.create_url_adapter(self.request)
self.flashes = None
self.session = None
#AppContext
class AppContex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app):
self.app = app
self.url_adapter = app.create_url_adapter(None)
self.g = app.app_ctx_globals_class()
self._refcnt = 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equestContext在初始化的时候,当前Flask的实例作为参数被传进来。虽然每次的请求处理都会创建一个RequestContext对象,但是每一次传入的app参数却是同一个。通过这个机制,可以使得:

由同一个Flask实例所创建的RequestContext,其成员变量app都是同一个Flask实例对象 。实现了多个RequestContext对应同一个current_app 的目的。

第二步:入栈

RequestContext对象push进_request_ctx_stack里面。在这次请求期间,访问request对象session对象将指向这个栈的栈顶元素

class RequestContext(object):
def push(self):
....
_app_ctx_stack.push(self)
appcontext_pushed.send(self.app)

AppContext对象push进_app_ctx_stack里面。在这次请求期间,访问g对象将指向这个栈的栈顶元素

class AppContext(object):
def push(self):
....
_request_ctx_stack.push(self)

第三步:请求分发

response = self.full_dispatch_request()
Flask将调用full_dispatch_request函数进行请求的分发,之所以不用给参数,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request对象获得这次请求的信息。full_dispatch_request将根据请求的url找到对应的蓝本里面的视图函数,并生成一个response对象。注意的是,在请求之外的时间,访问request对象是无效的,因为request对象依赖请求期间的_request_ctx_stack栈。

第四步:上下文对象出栈

这次HTTP的响应已经生成了,就不需要两个上下文对象了。分别将两个上下文对象出栈,为下一次的HTTP请求做出准备。

第五步:响应WSGI

调用Response对象,向WSGI Server返回其结果作为HTTP正文。Response对象是一个 可调用对象,当调用发生时,将首先执行WSGI服务器传入的start_response()函数 发送状态码和HTTP报文头。

最后附上Flask处理请求的wsgi_app函数

# environ: WSGI Server封装的HTTP请求信息
# start_response: WSGI Server提供的函数,调用可以发送状态码和HTTP报文头
def wsgi_app(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 根据environ创建上下文
ctx = self.request_context(environ)
# 把当前的request context,app context绑定到当前的context
ctx.push()
error = None
try:
try:
#根据请求的URL,分发请求,经过视图函数处理后返回响应对象
response = self.full_dispatch_request()
except Exception as e:
error = e
response = self.make_response(self.handle_exception(e))
return response(environ, start_response)
finally:
if self.should_ignore_error(error):
error = None
# 最后出栈
ctx.auto_pop(error)

flask请求和应用上下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Flask请求和应用上下文源码分析

      flask的request和session设置方式比较新颖,如果没有这种方式,那么就只能通过参数的传递. flask是如何做的呢? 1:本地线程,保证即使是多个线程,自己的值也是互相隔离 1 im ...

  2. 02 flask 请求钩子、异常捕获、上下文、Flask-Script 扩展、jinja2 模板引擎、csrf防范

    一 请求勾子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 ...

  3. Flask(4)- flask请求上下文源码解读、http聊天室单聊/群聊(基于gevent-websocket)

    一.flask请求上下文源码解读 通过上篇源码分析,我们知道了有请求发来的时候就执行了app(Flask的实例化对象)的__call__方法,而__call__方法返回了app的wsgi_app(en ...

  4. flask 请求上下文源码(转)

    本篇阅读目录 一.flask请求上下文源码解读 二.http聊天室(单聊/群聊)- 基于gevent-websocket 回到顶部 转:https://www.cnblogs.com/li-li/p/ ...

  5. Flask的请求钩子与上下文简览

    请求钩子(Hook)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 ...

  6. flask请求钩子、HTTP响应、响应报文、重定向、手动返回错误码、修改MIME类型、jsonify()方法

    请求钩子: 当我们需要对请求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时,就可以用Flask提供的回调函数(钩子),他们可用来注册在请求处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处理函数.这些请求钩子使用装饰器实现,通过程序实例app调用,以 b ...

  7. flask请求访问数据

    flask请求访问数据 在flask框架中,访问请求数据由全局的request对象来提供,在flask框架中,request对象具有 全局作用域: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

  8. flask请求上下文

    先看一个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threading # local_values = threading.loc ...

  9. flask 请求上下文

    一篇引用大牛的 https://www.cnblogs.com/zhaopanpan/p/9457343.html ### 线程安全 ```python# 线程不安全class Foo(object) ...

随机推荐

  1. linux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内核高端内存)_转

    转自:Linux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理解高端内存) 参考: 1. 进程内核栈.用户栈 2. 解惑-Linux内核空间 3. linux kernel学习笔记-5 内存管理   Linux 操作系统和驱 ...

  2. C++ operator关键字

    operator是C++的关键字,它和运算符一起使用,表示一个运算符函数,理解时应将operator=整体上视为一个函数名. 这是C++扩展运算符功能的方法,虽然样子古怪,但也可以理解:一方面要使运算 ...

  3. sql 更新字段

    UPDATE YpeopleSET power='0'WHERE power='1'; UPDATE Ypeople SET power='1' WHERE power='0' and pid='22 ...

  4. 判断站点访问的终端类型(移动端还是pc端)的方法(转)

    要了解某个网站是在移动设备上打开的还是在pc web浏览器中打开的,我们可以有以下综合的几种方式来搞定: 通过判断Request.UserAgent中的具体信息来分析判断,因为UserAgent包含了 ...

  5. linux的tcz文件怎么安装?

    .tcz文件是Tiny core linux 应用安装包文件启动Tiny core linux后,可以使用tce-load命令安装软件如: tce-load -i /tmp/bftpd.tcz 转自: ...

  6. git chekout分支遇到问题:need merge

    解决步骤: 在master上, 1.git add . 2.git commit 3.新建分支,并且checkout到此分支,重新提交

  7. shrink-to-fit(自适应宽度)

    自适应宽度是指当未明白设定容器的宽度(或外边距设为auto)时,在特定的情况下容器的宽度会依据情况自行设定.而设定的结果往往并非我们想要的. W3C规范中描写叙述了几种shrink-to-fit的情况 ...

  8. Python学习笔记6-字典Dict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 person ...

  9. 在Hyper-V Linux VM如何选择LIS Linux集成服务

    导读 很多工程师都知道,如果你选择在 Hyper-V 中运行 Linux guest VM,要获得最好的使用体验,必需针对你所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和使用场景选择 Linux Integratio ...

  10. std::stringstream(1)

    在编写应用程序时,我们经常要使用到字符串.C++标准库中的<string>和<sstream>为我们操作字符串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例如:对象封装.安全和自动的类型转换.直接拼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