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写入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面试题
es 写入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es 查询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底层的 lucene 介绍一下呗?倒排索引了解吗?
面试官心理分析
问这个,其实面试官就是要看看你了解不了解 es 的一些基本原理,因为用 es 无非就是写入数据,搜索数据。你要是不明白你发起一个写入和搜索请求的时候,es 在干什么,那你真的是......
对 es 基本就是个黑盒,你还能干啥?你唯一能干的就是用 es 的 api 读写数据了。要是出点什么问题,你啥都不知道,那还能指望你什么呢?
面试题剖析
es 写数据过程
- 客户端选择一个 node 发送请求过去,这个 node 就是
coordinating node(协调节点)。 coordinating node对 document 进行路由,将请求转发给对应的 node(有 primary shard)。- 实际的 node 上的
primary shard处理请求,然后将数据同步到replica node。 coordinating node如果发现primary node和所有replica node都搞定之后,就返回响应结果给客户端。

es 读数据过程
可以通过 doc id 来查询,会根据 doc id 进行 hash,判断出来当时把 doc id 分配到了哪个 shard 上面去,从那个 shard 去查询。
-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任意一个 node,成为
coordinate node。 coordinate node对doc id进行哈希路由,将请求转发到对应的 node,此时会使用round-robin随机轮询算法,在primary shard以及其所有 replica 中随机选择一个,让读请求负载均衡。- 接收请求的 node 返回 document 给
coordinate node。 coordinate node返回 document 给客户端。
es 搜索数据过程
es 最强大的是做全文检索,就是比如你有三条数据:
java真好玩儿啊
java好难学啊
j2ee特别牛
你根据 java 关键词来搜索,将包含 java的 document 给搜索出来。es 就会给你返回:java真好玩儿啊,java好难学啊。
- 客户端发送请求到一个
coordinate node。 - 协调节点将搜索请求转发到所有的 shard 对应的
primary shard或replica shard,都可以。 - query phase:每个 shard 将自己的搜索结果(其实就是一些
doc id)返回给协调节点,由协调节点进行数据的合并、排序、分页等操作,产出最终结果。 - fetch phase:接着由协调节点根据
doc id去各个节点上拉取实际的document数据,最终返回给客户端。
写请求是写入 primary shard,然后同步给所有的 replica shard;读请求可以从 primary shard 或 replica shard 读取,采用的是随机轮询算法。
写数据底层原理

先写入内存 buffer,在 buffer 里的时候数据是搜索不到的;同时将数据写入 translog 日志文件。
如果 buffer 快满了,或者到一定时间,就会将内存 buffer 数据 refresh 到一个新的 segment file 中,但是此时数据不是直接进入 segment file 磁盘文件,而是先进入 os cache 。这个过程就是 refresh。
每隔 1 秒钟,es 将 buffer 中的数据写入一个新的 segment file,每秒钟会产生一个新的磁盘文件 segment file,这个 segment file 中就存储最近 1 秒内 buffer 中写入的数据。
但是如果 buffer 里面此时没有数据,那当然不会执行 refresh 操作,如果 buffer 里面有数据,默认 1 秒钟执行一次 refresh 操作,刷入一个新的 segment file 中。
操作系统里面,磁盘文件其实都有一个东西,叫做 os cache,即操作系统缓存,就是说数据写入磁盘文件之前,会先进入 os cache,先进入操作系统级别的一个内存缓存中去。只要 buffer中的数据被 refresh 操作刷入 os cache中,这个数据就可以被搜索到了。
为什么叫 es 是准实时的? NRT,全称 near real-time。默认是每隔 1 秒 refresh 一次的,所以 es 是准实时的,因为写入的数据 1 秒之后才能被看到。可以通过 es 的 restful api 或者 java api,手动执行一次 refresh 操作,就是手动将 buffer 中的数据刷入 os cache中,让数据立马就可以被搜索到。只要数据被输入 os cache 中,buffer 就会被清空了,因为不需要保留 buffer 了,数据在 translog 里面已经持久化到磁盘去一份了。
重复上面的步骤,新的数据不断进入 buffer 和 translog,不断将 buffer 数据写入一个又一个新的 segment file 中去,每次 refresh 完 buffer 清空,translog 保留。随着这个过程推进,translog 会变得越来越大。当 translog 达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就会触发 commit 操作。
commit 操作发生第一步,就是将 buffer 中现有数据 refresh 到 os cache 中去,清空 buffer。然后,将一个 commit point写入磁盘文件,里面标识着这个 commit point 对应的所有 segment file,同时强行将 os cache 中目前所有的数据都 fsync 到磁盘文件中去。最后清空 现有 translog 日志文件,重启一个 translog,此时 commit 操作完成。
这个 commit 操作叫做 flush。默认 30 分钟自动执行一次 flush,但如果 translog 过大,也会触发 flush。flush 操作就对应着 commit 的全过程,我们可以通过 es api,手动执行 flush 操作,手动将 os cache 中的数据 fsync 强刷到磁盘上去。
translog 日志文件的作用是什么?你执行 commit 操作之前,数据要么是停留在 buffer 中,要么是停留在 os cache 中,无论是 buffer 还是 os cache 都是内存,一旦这台机器死了,内存中的数据就全丢了。所以需要将数据对应的操作写入一个专门的日志文件 translog 中,一旦此时机器宕机,再次重启的时候,es 会自动读取 translog 日志文件中的数据,恢复到内存 buffer 和 os cache 中去。
translog 其实也是先写入 os cache 的,默认每隔 5 秒刷一次到磁盘中去,所以默认情况下,可能有 5 秒的数据会仅仅停留在 buffer 或者 translog 文件的 os cache 中,如果此时机器挂了,会丢失 5 秒钟的数据。但是这样性能比较好,最多丢 5 秒的数据。也可以将 translog 设置成每次写操作必须是直接 fsync 到磁盘,但是性能会差很多。
实际上你在这里,如果面试官没有问你 es 丢数据的问题,你可以在这里给面试官炫一把,你说,其实 es 第一是准实时的,数据写入 1 秒后可以搜索到;可能会丢失数据的。有 5 秒的数据,停留在 buffer、translog os cache、segment file os cache 中,而不在磁盘上,此时如果宕机,会导致 5 秒的数据丢失。
总结一下,数据先写入内存 buffer,然后每隔 1s,将数据 refresh 到 os cache,到了 os cache 数据就能被搜索到(所以我们才说 es 从写入到能被搜索到,中间有 1s 的延迟)。每隔 5s,将数据写入 translog 文件(这样如果机器宕机,内存数据全没,最多会有 5s 的数据丢失),translog 大到一定程度,或者默认每隔 30mins,会触发 commit 操作,将缓冲区的数据都 flush 到 segment file 磁盘文件中。
数据写入 segment file 之后,同时就建立好了倒排索引。
删除/更新数据底层原理
如果是删除操作,commit 的时候会生成一个 .del 文件,里面将某个 doc 标识为 deleted 状态,那么搜索的时候根据 .del 文件就知道这个 doc 是否被删除了。
如果是更新操作,就是将原来的 doc 标识为 deleted 状态,然后新写入一条数据。
buffer 每 refresh 一次,就会产生一个 segment file,所以默认情况下是 1 秒钟一个 segment file,这样下来 segment file 会越来越多,此时会定期执行 merge。每次 merge 的时候,会将多个 segment file 合并成一个,同时这里会将标识为 deleted 的 doc 给物理删除掉,然后将新的 segment file 写入磁盘,这里会写一个 commit point,标识所有新的 segment file,然后打开 segment file 供搜索使用,同时删除旧的 segment file。
底层 lucene
简单来说,lucene 就是一个 jar 包,里面包含了封装好的各种建立倒排索引的算法代码。我们用 Java 开发的时候,引入 lucene jar,然后基于 lucene 的 api 去开发就可以了。
通过 lucene,我们可以将已有的数据建立索引,lucene 会在本地磁盘上面,给我们组织索引的数据结构。
倒排索引
在搜索引擎中,每个文档都有一个对应的文档 ID,文档内容被表示为一系列关键词的集合。例如,文档 1 经过分词,提取了 20 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会记录它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和出现位置。
那么,倒排索引就是关键词到文档 ID 的映射,每个关键词都对应着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中都出现了关键词。
举个栗子。
有以下文档:

对文档进行分词之后,得到以下倒排索引。

另外,实用的倒排索引还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比如文档频率信息,表示在文档集合中有多少个文档包含某个单词。
那么,有了倒排索引,搜索引擎可以很方便地响应用户的查询。比如用户输入查询 Facebook,搜索系统查找倒排索引,从中读出包含这个单词的文档,这些文档就是提供给用户的搜索结果。
要注意倒排索引的两个重要细节:
- 倒排索引中的所有词项对应一个或多个文档;
- 倒排索引中的词项根据字典顺序升序排列
上面只是一个简单的栗子,并没有严格按照字典顺序升序排列。
免费Java资料需要自己领取,涵盖了Java、Redis、MongoDB、MySQL、Zookeeper、Spring Cloud、Dubbo/Kafka、Hadoop、Hbase、Flink等高并发分布式、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
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JzddfH-7yNudmkjT0IRL8Q
ElasticSearch写入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 面试系列八 es写入数据的工作原理
(1)es写数据过程 1)客户端选择一个node发送请求过去,这个node就是coordinating node(协调节点) 2)coordinating node,对document进行路由,将请求 ...
- ES读写数据的工作原理
es写入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es查询数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底层的lucence介绍一下呗?倒排索引了解吗? 一.es写数据过程 1.客户端选择一个node发送请求过去,这个node就是coordi ...
- Elasticsearch写入数据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快速更新索引数据的?
前言 最近面试过程中遇到问Elasticsearch的问题不少,这次总结一下,然后顺便也了解一下Elasticsearch内部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毕竟总不能就只了解个倒排索引吧.本文标题就是我遇到过的 ...
- [Elasticsearch] 集群的工作原理 - 第一部分
本文翻译自Elasticsearch官方指南的life inside a cluster一章. ES就是为高可用和可扩展而生的. 扩展能够通过购置性能更强的server(垂直扩展或者向上扩展,Vert ...
- logstash 向elasticsearch写入数据,怎样指定多个数据template
之前在配置从logstash写数据到elasticsearch时,指定单个数据模板没有问题.可是在配置多个数据模板时候,总是不成功,后来找了非常多资料,最终找到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多加一个配置项: te ...
- logstash向elasticsearch写入数据,如何指定多个数据template
之前在配置从logstash写数据到elasticsearch时,指定单个数据模板没有问题,但是在配置多个数据模板时候,总是不成功,后来找了很多资料,终于找到解决办法,就是要多加一个配置项: temp ...
- 【分布式搜索引擎】Elasticsearch写入和读取数据过程
一.Elasticsearch写人数据的过程 1)客户端选择一个node发送请求过去,这个node就是coordinating node(协调节点)2)coordinating node,对docum ...
- HADOOP1.X中HDFS工作原理
转载自:http://www.daniubiji.cn/archives/596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是根据googl ...
- ES 18 - (底层原理) Elasticsearch写入索引数据的过程 以及优化写入过程
目录 1 Lucene操作document的流程 1.1 添加document的流程 1.2 删除document的流程 2 优化写入流程 - 实现近实时搜索 2.1 流程的改进思路 2.2 设置re ...
随机推荐
- FragmentManager中Fragment的重复创建、复用问题
当我们在Activity中使用 Fragment可以用FragmentManager去添加到对应个ViewGoup中使用 FragmentManager fragmentManager = getSu ...
- MYSQL后更改ROOT的密码后无法启动服务报错1067
安装MYSQL后更改了ROOT的密码后用 net start mysql 启动时报错1067.使用以下命令:1.进入mysql安装目录的bin目录下:cd C:\Program Files\MySQL ...
- 11.Redis缓存设计
11.Redis缓存设计11.1 缓存的收益和成本11.2 缓存更新策略11.3 缓存粒度控制11.4 穿透优化11.5 无底洞优化11.6 雪崩优化11.7 热点key重建优化11.8 本章重点回顾
- RDMA RC UC UD
RC:面向连接的可靠服务 UC:面向连接的不可靠服务 UD:面向数据报的不可靠服务 RD:面向非连接(类似UDP)的可靠服务 面向连接 vs 面向数据报 相同点:两者的通信均包括双方QP对的参与 不同 ...
- 探索未知种族之osg类生物---渲染遍历之裁剪二
前言 上一节我们大致上过了一遍sceneView::cull()函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上图中的这一部分的代码才是整个cull过程的核心部分.所以今天我们来仔细的研究一下这一部分. sceneView ...
- vue项目中编写一个图片预览的公用组件
今天产品提出了一个查看影像的功能需求. 在查看单据的列表中,有一列是影像字段,一开始根据单据号调用接口查看是否有图片附件,如果有则弹出一个全屏的弹出层,如果没有给出提示.而且,从列表进入详情之后,附件 ...
- Java发送手机短信(附代码和解析,亲测有效,简便易操作)
这个方法用的是中国网建SMS短信通相关依赖进行操作的~~ 很简单,仅需要三步,第二部代码直接复制,不需要修改,第三部中的用户名和密钥修改成自己的即可 <1> 首先需要导入三个jar包 &l ...
- PostgreSQL uuid
--执行一 create extension "uuid-ossp" --执行二 select uuid_generate_v4()
- java 基本原则
开闭原则:当应用的需求改变时,在不修改软件实体的源代码或者二进制代码的前提下,可以扩展模块的功能,使其满足新的需求. 可以通过“抽象约束.封装变化”来实现开闭原则,即通过接口或者抽象类为软件实体定义一 ...
- list常用方法
1.切片: ①.顾头不顾尾,从头开始取,但不包括最后一个. ②.从左向右数为正,从零开始,从右开始为负,从-1开始 如: names=['1','2','3'] ames[-1]与names[2]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