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Vue 3.0 Pre Alpha 版本的公布,我们得以一窥其源码的实现。Vue 最巧妙的特性之一是其响应式系统,而我们也能够在仓库的 packages/reactivity 模块下找到对应的实现。虽然源码的代码量不多,网上的分析文章也有一堆,但是要想清晰地理解响应式原理的具体实现过程,还是挺费脑筋的事情。经过一天的研究和整理,我把其响应式系统的原理总结成了一张图,而本文也将围绕这张图去讲述具体的实现过程。

1 一个基本的例子

Vue 3.0 的响应式系统是独立的模块,可以完全脱离 Vue 而使用,所以我们在 clone 了源码下来以后,可以直接在 packages/reactivity 模块下调试。在项目根目录运行 yarn dev reactivity,然后进入  packages/reactivity 目录找到产出的 dist/reactivity.global.js 文件。新建一个 index.html,写入如下代码:

<script src="./dist/reactivity.global.js"></script>
<script>
const { reactive, effect } = VueObserver const origin = {
count: 0
}
const state = reactive(origin) const fn = () => {
const count = state.count
console.log(`set count to ${count}`)
}
effect(fn)
</script>

在浏览器打开该文件,于控制台执行 state.count++,便可看到输出 set count to 1。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使用 reactive() 函数把 origin 对象转化成了 Proxy 对象 state;使用 effect() 函数把 fn() 作为响应式回调。当 state.count 发生变化时,便触发了 fn()。接下来我们将以这个例子结合上文的流程图,来讲解这套响应式系统是怎么运行的。

1.初始化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主要做了两件事。把 origin 对象转化成响应式的 Proxy 对象 state。把函数 fn() 作为一个响应式的 effect 函数。首先我们来分析第一件事。大家都知道,Vue 3.0 使用了 Proxy 来代替之前的 Object.defineProperty(),改写了对象的 getter/setter,完成依赖收集和响应触发。但是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暂时先不管它是如何改写对象的 getter/setter 的,这个在后续的”依赖收集阶段“会详细说明。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浓缩成一个只有两行代码的 reactive() 函数: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const observed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return observed
}

  完整代码在 reactive.js。这里的 handler 就是改造 getter/setter 的关键,我们放到后文讲解。接下来我们分析第二件事。当一个普通的函数 fn() 被 effect() 包裹之后,就会变成一个响应式的 effect 函数,而 fn() 也会被立即执行一次。由于在 fn() 里面有引用到 Proxy 对象的属性,所以这一步会触发对象的 getter,从而启动依赖收集。除此之外,这个 effect 函数也会被压入一个名为”activeReactiveEffectStack“(此处为 effectStack)的栈中,供后续依赖收集的时候使用。来看看代码(完成代码请看 effect.js):

export function effect (fn) {
// 构造一个 effect
const effect = function effect(...args) {
return run(effect, fn, args)
}
// 立即执行一次
effect()
return effect
} export function run(effect, fn, args) {
if (effectStack.indexOf(effect) === -1) {
try {
// 往池子里放入当前 effect
effectStack.push(effect)
// 立即执行一遍 fn()
// fn() 执行过程会完成依赖收集,会用到 effect
return fn(...args)
} finally {
// 完成依赖收集后从池子中扔掉这个 effect
effectStack.pop()
}
}
}

至此,初始化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整个系统最关键的一步——依赖收集阶段。

2.依赖收集阶段

这个阶段的触发时机,就是在 effect 被立即执行,其内部的 fn() 触发了 Proxy 对象的 getter 的时候。简单来说,只要执行到类似 state.count 的语句,就会触发 state 的 getter。依赖收集阶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份”依赖收集表“,也就是图示的”targetMap"。targetMap 是一个 WeakMap,其 key 值是~~当前的 Proxy 对象 state~~代理前的对象origin,而 value 则是该对象所对应的 depsMap。depsMap 是一个 Map,key 值为触发 getter 时的属性值(此处为 count),而 value 则是触发过该属性值所对应的各个 effect。还是有点绕?那么我们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个 Proxy 对象和 effect 如下: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age: 18
}) const effect1 = 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1: ' + state.count)
}) const effect2 = 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2: ' + state.age)
}) const effect3 = 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3: ' + state.count, state.age)
})

那么这里的 targetMap 应该为这个样子:

这样,{ target -> key -> dep } 的对应关系就建立起来了,依赖收集也就完成了。代码如下:

export function track (target, operationType, key) {
const effect = effectStack[effectStack.length - 1]
if (effect)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void 0) {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new Map()))
} let dep = depsMap.get(key)
if (dep === void 0) {
depsMap.set(key, (dep = new Set()))
} if (!dep.has(effect)) {
dep.add(effect)
}
}
}

弄明白依赖收集表 targetMap 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整个响应式系统核心中的核心。

3.响应阶段

回顾上一章节的例子,我们得到了一个 { count: 0, age: 18 } 的 Proxy,并构造了三个 effect。在控制台上看看效果:

效果符合预期,那么它是怎么实现的呢?首先来看看这个阶段的原理图:

当修改对象的某个属性值的时候,会触发对应的 setter。

setter 里面的 trigger() 函数会从依赖收集表里找到当前属性对应的各个 dep,然后把它们推入到 effects 和 computedEffects(计算属性) 队列中,最后通过 scheduleRun() 挨个执行里面的 effect。

由于已经建立了依赖收集表,所以要找到属性所对应的 dep 也就轻而易举了,可以看看具体的代码实现:

export function trigger (target, operationType, key) {
// 取得对应的 depsMap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void 0) {
return
}
// 取得对应的各个 dep
const effects = new Set()
if (key !== void 0) {
const dep = depsMap.get(key)
dep && dep.forEach(effect => {
effects.add(effect)
})
}
// 简化版 scheduleRun,挨个执行 effect
effects.forEach(effect => {
effect()
})
}

这里的代码没有处理诸如数组的 length 被修改的一些特殊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 vue-next 对应的源码,或者这篇文章,看看这些情况都是怎么处理的。至此,响应式阶段完成。

2 总结

阅读源码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性,但同时也常常被 Vue 的一些实现思路给惊艳到,收获良多。

本文按照响应式系统的运行过程,划分了”初始化“,”依赖收集“和”响应式“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各个阶段所做的事情,应该能够较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其核心思路。最后附上文章实例代码的仓库地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把玩:

tiny-reactive(https://github.com/jrainlau/tiny-reactive)

参考:https://juejin.im/post/5d9da45af265da5b8072de5

Vue的响应系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Vue的响应式系统

    Vue的响应式系统 我们第一次使用Vue的时候,会感觉有些神奇,举个例子: <div id="app"> <div>价格:¥{{price}}</di ...

  2. 你是如何理解Vue的响应式系统的

    1.响应式系统简述: 任何一个 Vue Component 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 Watcher 实例. Vue 的 data 上的属性会被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属性. 当 Vue Co ...

  3. 基于Vue实现后台系统权限控制

    原文地址:http://refined-x.com/2017/08/29/基于Vue实现后台系统权限控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Vue/React这类双向绑定框架做后台系统再适合不过,后台系统相比普通 ...

  4. vue深入响应式原理

    vue深入响应式原理 深入响应式原理 — Vue.jshttps://cn.vuejs.org/v2/guide/reactivity.html 注意:这里说的响应式不是bootsharp那种前端UI ...

  5. Vue 数据响应式原理

    Vue 数据响应式原理 Vue.js 的核心包括一套“响应式系统”.“响应式”,是指当数据改变后,Vue 会通知到使用该数据的代码.例如,视图渲染中使用了数据,数据改变后,视图也会自动更新. 举个简单 ...

  6. Vue的响应原理

    渲染render function之后就是 核心的响应式过程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vue的核心之一就是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法(IE9及其以上) Ob ...

  7. 一探 Vue 数据响应式原理

    一探 Vue 数据响应式原理 本文写于 2020 年 8 月 5 日 相信在很多新人第一次使用 Vue 这种框架的时候,就会被其修改数据便自动更新视图的操作所震撼. Vue 的文档中也这么写道: Vu ...

  8. vue.js响应式原理解析与实现

    vue.js响应式原理解析与实现 从很久之前就已经接触过了angularjs了,当时就已经了解到,angularjs是通过脏检查来实现数据监测以及页面更新渲染.之后,再接触了vue.js,当时也一度很 ...

  9. 由自定义事件到vue数据响应

    前言 除了大家经常提到的自定义事件之外,浏览器本身也支持我们自定义事件,我们常说的自定义事件一般用于项目中的一些通知机制.最近正好看到了这部分,就一起看了下自定义事件不同的实现,以及vue数据响应的基 ...

随机推荐

  1. Spring Boot教程(三十七)整合MyBatis

    Spring中整合MyBatis就不多说了,最近大量使用Spring Boot,因此整理一下Spring Boot中整合MyBatis的步骤.搜了一下Spring Boot整合MyBatis的文章,方 ...

  2. 微信小程序_(组件)flex布局

    小程序建议使用flex布局进行排版 flex是一个盒装弹性布局 flex是一个容器,所有子元素都是他的成员 定义布局:display:flex flex容器的属性: 一.flex-direction: ...

  3. Eclipse在线安装插件进度缓慢问题

    最近在学习Maven的过程中需要安装m2e 插件,在线安装的缓慢速度实在是让人抓狂,故将自己最后的解决方案记录下来,以供其他人参考. 最终的原因是安装时同时检查更新了其他插件的最新版,所以安装插件时注 ...

  4. RBAC 权限模型

    RBAC 0 模型 最基本的 MySQL 脚本,没有建立外键约束. /* Navicat Premium Data Transfer Source Server Type : MySQL Source ...

  5. springboot2.0+线程池+Jmeter以模拟高并发

    声明:原创在这里https://blog.csdn.net/u011677147/article/details/80271174,在此也谢谢哥们. 1.目录结构 2.BusinessThread.j ...

  6. Redis集群配置和常见异常解决

    前文 Redis的Cluster集群,是在分布式且开源环境下最佳的高可用解决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服务器宕机下或高并发下,数据的完整性. 文档前提 Redis 3.0版本或更高版本.(3.0版本开始支持 ...

  7. mips调试

    0x01 环境搭建 由于我们通常的操作系统指令集都是x86的,所以无法跑MIPS程序.这时候就需要装QEMU来模拟,QEMU通过源码编译较为复杂,我们又没有特殊的需求,所以直接使用ubuntu的APT ...

  8. 阶段3 3.SpringMVC·_07.SSM整合案例_05.ssm整合之Spring整合SpringMVC的框架

    点击超连接,执行controller里面的方法 那么就需要在Controller里面定义Service对象,就需要依赖注入进来. 启动tomcat服务器,web.xml里面的前端控制器会帮我加载spr ...

  9. c#/netcore/mvc视图中调用控制器方法

    1: public class HomeController : Controller     {         public ActionResult Index()         {     ...

  10. Java语言实现 Base64 加密 & 解密

    Java语言实现 Base64 加密 & 解密 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码的编码方式之一,Base64就是一种基于64个可打印字符来表示二进制数据的方法. Base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