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云原生平台对比 KubeSphere vs Rainbond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需要找一个功能完善的云原生应用平台,经过自己筛选和朋友推荐,剩下 KubeSphere和Rainbond ,这两个产品都是基于 Kubernetes 之上构建的云原生应用平台,功能都非常强大,但产品定位和功能侧重不同,本文将介绍我在选型过程中从各维度对比两款产品的过程记录。
产品定位对比
KubeSphere 是在 Kubernetes 之上构建的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完全开源,支持多云与多集群管理,提供全栈的 IT 自动化运维能力,简化企业的 DevOps 工作流。作为全栈的多租户容器平台,KubeSphere 提供了运维友好的向导式操作界面,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一个强大和功能丰富的容器云平台。KubeSphere 为用户提供构建企业级 Kubernetes 环境所需的多项功能,例如多云与多集群管理、Kubernetes 资源管理、DevOps、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微服务治理(服务网格)、日志查询与收集、服务与网络、多租户管理、监控告警、事件与审计查询、存储管理、访问权限控制、GPU 支持、网络策略、镜像仓库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
Rainbond 是一个云原生应用管理平台,使用简单,不需要懂容器、Kubernetes和底层复杂技术,支持管理多个Kubernetes集群,和管理企业应用全生命周期。主要功能包括应用开发环境、应用市场、微服务架构、应用交付、应用运维、应用级多云管理等。Rainbond 遵循 以应用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统一封装容器、Kubernetes和底层基础设施相关技术,让使用者专注于业务本身, 避免在业务以外技术上花费大量学习和管理精力。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Slogan | 面向云原生应用的混合云平台 | 云原生多云应用管理平台 |
| 抽象 | 容器和K8s概念和抽象为主,应用级抽象为辅 | 应用级抽象 |
| 定位 | 面向懂K8s相关技术的运维和开发 | 面向所有运维和开发,平台管理需要懂K8s |
由于产品抽象不同,表现出来的概念和流程也有很大差异,KubeSphere主要是Kubernetes相关概念和抽象,使用和管理都需要懂Kubernetes相关体系知识,懂Kubernetes的人能快速上手,Rainbond应用级抽象,使用门槛很低,面向不懂Kubernetes的普通开发人员,平台管理跟KubeSphere一样都需要懂Kubernetes。
开源社区活跃度对比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社区活跃度 | 论坛、微信群都活跃 | 微信 钉钉活跃 |
| Stars | 11003 | 3451 |
| 文档成熟度 | 很全面 | 很全面 |
| 版本迭代 | 近一年迭代了4个版本 | 近一年迭代了8个版本 |
| 开源 | 100% 开源 | 100% 开源 |
KubeSphere 社区更加活跃些,毕竟是万星开源项目,用户遍布国内外。Rainbond 社区用户基本都是国内用户,Star上差了些不过Github、社区群也蛮活跃的。
安装体验对比
KubeSphere
支持通过一条命令在 Linux 上快速安装 KubeSphere。
./kk create cluster --with-kubernetes v1.22.10 --with-kubesphere v3.3.0

Rainbond
支持通过一条命令在 Mac、Win、Linux 上快速安装 Rainbond。
docker run --privileged -d -p 7070:7070 -p 80:80 -p 6060:6060 rainbond/rainbond:v5.8.1-dind-allinone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Docker Desktop and ARM | 不支持 | 支持 |
| Linux | 支持 | 支持 |
| Kubernetes | 支持 | 支持 |
| 公有云、托管Kubernetes | 支持 | 支持 |
| 安装后组件数量 | 启动所有可拔插组件后 Pod 大概 55 个左右 | 大概 15 个 Pod |
KubeSphere和Rainbond安装都很简单。 KubeSphere 自研的 KubeKey 安装工具,在服务上安装 K8s 和 KubeSphere 很方便。KubeSphere 的可拔插组件这个设计还蛮好的,Allinone安装之后有 5 个 Pod 左右,能满足基本运行需求,需要其他功能就通过可拔插开启,开启所有组件后 Pod 大概 60 个左右。Rainbond 能支持在 Mac M1 Docker Desktop 上安装,这个安装体验还蛮好的可以在本地开发,Rainbond 启动后 Pod 大概15个左右,内存占用1G 左右。
应用部署功能对比
KubeSphere
KubeSphere对接git仓库部署源码,支持 Source-to-Image (S2I) 标准工作流将源码打包成镜像,并部署在 Kubernetes 集群中。支持 Java、Python、Node,其他语言可通过自定义 S2I 实现源码构建。

KubeSphere采用 Binary-to-Image (B2I) 标准工作流将二进制打包成镜像,并部署在 Kubernetes 集群中。支持通过 Jar、War、二进制

KubeSphere 支持自定义持续构建的流水线

Rainbond
Rainbond支持对接和整合 Gitlab、Github、Gitee、SVN,实现统一入口

Rainbond 的构建支持自动识别源代码类型,支持自动识别 Java Maven、Java Gradle、Java Jar、Java War、Python、PHP、.NetCore、Golang、NodeJS、Static HTML。

每种识别的开发语言支持设置环境相关信息,并自动构建成容器镜像。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源码部署 | 支持 Java、Python、Node | 支持自动识别 Java Maven、Java Gradle、Java Jar、Java War、Python、PHP、.NetCore、Golang、NodeJS、Static HTML |
| 二进制部署 | Jar、War | Jar、War |
| 容器镜像 | 支持容器镜像部署 | 支持容器镜像、docker run、docker compose部署 |
| Kubernetes 应用 | Yaml、Helm | Yaml、Helm |
| 持续交付 | 支持GitOps和自定义流水线步骤 | 支持GitOps |
KubeSphere 兼容Kubernetes体系,应用部署使用S2I和B2I,KubeSphere自定义流水线功能非常强大,配置灵活。Rainbond 应用部署不需要懂容器和Kubernetes,支持常见的源代码,并自动识别和构建,使用非常简单。
微服务架构功能对比
KubeSphere
KubeSphere的微服务架构基于 Istio 实现,支持微服务的流量可视化管理。

基于Jaeger的调用链分析

Rainbond
Rainbond的微服务架构拓扑和服务编排,通过图形化的编排,添加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添加后也会注入服务之间的连接信息等。拓扑图可以展示服务之间的关系,用颜色区分服务的状态等。

微服务实时性能分析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服务网格支持 | Istio | 内置、Istio、Linkerd |
| 服务拓扑图 | 流量拓扑图 | 微服务依赖关系和服务状态展示 |
| 服务治理 | 熔断、限流 | 插件实现熔断断路器和限流 |
| 微服务可观测性 | 调用链分析 | 通过插件扩展非常多可观测性: 性能分析、pinpoint、skywalking、Jaeger等 |
| 微服务编排 | 代码编排 | “拖拉拽”的形式编排微服务依赖关系 |
KubeSphere 完全依赖 Istio 实现微服务架构,对Istio的功能支持非常完整,KubeSphere弥补了Istio没有图形化的控制面板的不足,简化了 Istio 的上手难度,服务之间的拓扑图是根据流量走向自动生成的,可以直观的看到服务间流量。
Rainbond 的服务网格、服务治理、可观测性都是通过插件体系支持的,传统应用开启服务网格插件,马上就能支持微服务架构,服务治理和可观测性也只需要开启相应插件,Rainbond内置了很多插件,有需要还可以自行扩展,可以将自己趁手的工具添加进来,另外,图形化手动编排服务是个特色,不用改代码就可以动态调整依赖关系。
应用市场功能对比
KubeSphere
内置应用商店有 30 个应用可直接安装。

基于 Helm Chart 创建应用模板。

发布 Helm Chart 应用模板。

Rainbond
内置应用商店有 90+ 应用可直接安装。

支持用户将已经部署好的应用一键发布至应用市场,无需编写复杂的YAML。可以一键发布应用模型内所有元数据,例如依赖关系、配置文件、存储信息等。

支持应用离线导出导入,支持导出 Rainbond App 应用包、Docker Compose 应用包、非容器环境应用包。

支持基于 Rainbond 应用市场一键安装和一键升级,升级会包含应用模型内所有元数据,包括依赖关系等。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应用模板 | Helm | Rainbond 应用模版、Helm |
| 应用发布 | 上传 Helm Chart | 一键发布到应用市场 |
| 应用安装 | 一键安装 | 一键安装 |
| 应用升级 | 整体升级 | 部分升级或整体升级 |
| 离线导入导出 | 不支持 | 离线导出多种格式包 |
| 内置应用 | 30 可用应用 | 90+ 可用应用 |
在应用市场这块Rainbond的功能比KubeSphere强大很多,易用性也好很多。KubeSphere 在应用市场这块是基于标准的 Helm 实现的,在应用发布、安装、升级这套流程里是按照标准的 Helm 应用规范实现,制作 Helm Chart 门槛比较高,功能也受限于Helm。Rainbond 的应用市场 定义了自己的应用模型规范,也支持Helm Chart转成Rainbond的应用模型,应用发布支持一键发布由几十个服务组成的应用,无需编写复杂的YAML,离线导出是在企业软件交付场景非常实用的功能。
Kubenetes 多集群管理功能对比
KubeSphere
KubeSphere支持对接多个 K8s 集群,支持各种云厂商托管 K8s 集群以及私有云、混合云等。借助 KubeSphere的图形化 Web 控制台,用户可以管理底层的基础架构,例如添加或删除集群。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管理部署在任何基础架构上的异构集群。支持跨集群应用分发,资源整合等。支持通过图形化界面管理节点,监控集群状态、应用资源监控、集群告警和通知等。

集群监控

Rainbond
支持对接多个 K8s 集群,支持各种云厂商托管 K8s 集群以及私有云、混合云等。支持用户通过控制台添加或删除集群,支持跨集群应用分发。

通过grafana扩展的集群和节点监控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多集群管理 | 支持对接多个 K8s 集群 | 支持对接多个 K8s 集群 |
| 集群管理 | 存储管理、节点管理 | 命令行管理 |
| 集群监控和可视化 | 丰富的监控 | 通过grafana扩展的监控 |
| 多租户 | 从平台角色、企业空间角色、项目角色三个维度定义多租户 支持企业空间、项目进行资源限额,支持多租户的逻辑隔离、网络隔离 |
从企业角色、团队角色两个维度定义多租户 支持对团队的资源限额,支持多租户的逻辑隔离 |
KubeSphere 在多集群管理这块比Rainbond体验好,有丰富的监控和可观测性,管理存储和节点在控制台全部完成,Rainbond在集群管理这块需要在命令行下管理,监控功能也弱一些。
应用运维功能对比
基本管理
KubeSphere
支持对工作负载、容器组级别的管理,支持工作负载的YAML编辑、版本回滚、删除、重新创建等。

支持对容器级别的日志查询过滤,支持全局的日志查询过滤。

KubeSphere 采用 Kubernetes 原生模式进行应用访问,可通过 NodePort、LoadBalancer、Ingress实现外部访问。支持扩展第三方负载均衡控制器以及 Ingress 控制器


Rainbond
支持对应用、组件级别的管理,支持应用批量启动、重启、更新、关闭、删除以及组件的操作,支持应用和组件级别的环境变量、版本回滚等。

组件日志实时查看和筛选

Rainbond采用统一的应用网关,支持配置HTTP路由规则和HTTPS证书

由 Rainbond Gateway 统一封装访问,支持http、tcp、udp、grpc访问组件。
| KubeSphere | Rainbond | |
|---|---|---|
| 基本管理 | 支持对工作负载级别的管理 | 支持对应用、组件级别的管理 |
| 日志 | 支持容器组日志查询过滤和全局日志查询过滤 | 支持组件日志查询过滤 |
| 监控 | 支持工作负载级别的告警以及自定义监控图 | 支持组件级别的监控以及图表,告警可扩展 |
| 伸缩 | 支持手工和自动 | 支持手工和自动 |
| 网关 | 支持 NodePort、LoadBalancer 和 Nginx Ingress | 由 Rainbond Gateway 统一封装访问,支持http、tcp、udp、grpc |
对于基本管理来说 KubeSphere 是原生 K8s 的一些管理,比如删除Pod、编辑YAML、配置环境、自定伸缩等,同样 Rainbond 展现的是应用级概念,比如:在K8s里没有关闭的概念,而在Rainbond里应用不用了直接关闭,想用了再启动,Rainbond做了很多应用级的概念转化,对于不动K8s的开发人员更加容易接受。
KubeSphere 在网关这块同样也是遵循了 K8s 原生的模式,通过 NodePort、LoadBalancer、Ingress实现外部访问,并通过图形化操作简化了 YAML 的操作,优点是可以扩展更多第三方 Ingress 控制器,例如 Traefik 等。Rainbond 网关则是通过 Rainbond Gateway 统一封装实现外部访问,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一键开启外部访问,同时也能配置 HTTP 的路由规则等,使用的体验非常好。
总结
总体来说,KubeSphere和Rainbond都很成熟,也都有大量开源使用用户,只是定位不同,所以适用场景也会不同。
KubeSphere 在兼容Kubernetes生态方面做的非常好,包装和整合了很多云原生的工具,并扩展了对Kubernetes和开源工具的管理能力,对于想要管理Kubernetes集群的系统管理员是个好的工具,熟悉Kubernetes的工程师也可以自行扩展KubeSphere的能力。但对开发人员来开发和管理应用来说,门槛比较高,需要学习和理解的概念非常多。
Rainbond 屏蔽了底层复杂的技术,基于应用级抽象,在Rainbond的产品闭环里,体验非常好。这适用普通的开发人员开发和管理应用,对于不熟悉 Kubernetes用户快速起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企业软件交付上Rainbond非常擅长。但在对Kubernetes 的系统管理上功能有欠缺。
由于个人知识和经验有限,如有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开源云原生平台对比 KubeSphere vs Rainbond的更多相关文章
- 分布式云原生平台Kurator v0.2.0正式发布!一键构建分布式云原生平台
摘要:北京时间2023年2月9日,Kurator 正式发布 v0.2.0 版本.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分布式云原生平台Kurator v0.2.0正式发布!一键构建分布式云原生平台>,作 ...
- waf 引擎 云原生平台tproxy 实现调研
了解了基本 云原生架构,不清楚的查看之前的文章:https://www.cnblogs.com/codestack/p/13914134.html 现在来看看云原生平台tproxy waf引擎串联实现 ...
- 【视频】k8s套娃开发调试dapr应用 - 在6月11日【开源云原生开发者日】上的演示
这篇博客是在2022年6月11日的[开源云原生]大会上的演讲中的演示部分.k8s集群套娃(嵌套)是指在一个k8s的pod中运行另外一个k8s集群,这想法看上去很疯狂,实际上非常实用. k8s集群套娃( ...
- 利用 Rainbond 云原生平台简化 Kubernetes 业务问题排查
Kubernetes 已经成为了云原生时代基础设施的事实标准,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在 Kubernetes 环境中运行.Kubernetes 已经依靠其强大的自动化运维能力解决了业务系统的大多数运行维护 ...
- 云原生存储解决方案Rook-Ceph与Rainbond结合的实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是何种体系架构,底层存储的选择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存储承载着业务的数据,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业务应用的实际表现.也正因为存储和业务的数据关联紧密,其可靠性也必须得到关注,存储的 ...
- 全球首个开放应用模型 OAM 开源 | 云原生生态周报 Vol. 23
作者 | 临石.元毅.冬岛.衷源.天元 业界要闻 全球首个开放应用模型 OAM 开源 2019 年 10 月 17 日,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蒋江伟(花名:小邪)在 Qcon ...
- Grafana 系列文章(九):开源云原生日志解决方案 Loki 简介
简介 Grafana Labs 简介 Grafana 是用于时序数据的事实上的仪表盘解决方案.它支持近百个数据源. Grafana Labs 想从一个仪表盘解决方案转变成一个可观察性 (observa ...
- 云原生时代的DevOps平台设计之道
开发人员与运维人员是 IT 领域很重要的两大人群,他们都会参与到各种业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去.DevOps 是近年间火爆起来的一种新理念,这种理念被很多人错误的解读为"由开发人员(Dev)学习 ...
- 柯基数据通过Rainbond完成云原生改造,实现离线持续交付客户
1.关于柯基数据 南京柯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知识图谱构建和运维.智能应用服务,致力于"链接海量数据,从大数据中挖掘智慧".帮助企业运用知识 ...
- Rainbond 结合 Jpom 实现云原生 & 本地一体化项目管理
Jpom 是一个简而轻的低侵入式在线构建.自动部署.日常运维.项目运维监控软件.提供了: 节点管理:集群节点,统一管理多节点的项目,实现快速一键分发项目文件 项目管理:创建.启动.停止.实时查看项目控 ...
随机推荐
- mmdeploy源码安装 (转换faster rcnn r50/yolox为tensorrt,并用mmdeploy sdk推理)
mmdeploy源码安装 (转换faster rcnn r50/yolox为tensorrt,并进行推理) 这个系列是一个随笔,是我走过的一些路,有些地方可能不太完善.如果有那个地方没看懂,评论区问就 ...
- 代码写错分支,如何提交到另一个分支上【Git把当前分支上的修改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上】
Git把当前分支上的修改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上: 1.先在当前分支commit 2.获取本次commit的ID(会获取到一个长id如:ae71cfaf9e865682e2c008aa867e8fbef7a ...
- Crazy Excel:Excel中的泥石流
Crazy Excel又名:疯狂Excel.是一款PC端的Excel软件工具,该软件支持windows, mac os等主流操作系统. 正如其名,作者在设计之初就加入了一些疯狂的设计,目的是创作出更加 ...
- 力扣436(java&python)-寻找右区间(中等)
题目: 给你一个区间数组 intervals ,其中 intervals[i] = [starti, endi] ,且每个 starti 都 不同 . 区间 i 的 右侧区间 可以记作区间 j ,并满 ...
- 力扣349(java&python)-两个数组的交集(简单)
题目: 给定两个数组 nums1 和 nums2 ,返回 它们的交集 .输出结果中的每个元素一定是 唯一 的.我们可以 不考虑输出结果的顺序 . 示例 1: 输入:nums1 = [1,2,2,1], ...
- 为余势负天工背,云原生内存数据库Tair助力用户体验优化
简介:作为双11大促承载流量洪峰的利器,Tair支撑了电商交易核心体验场景.不仅在数十亿QPS的峰值下保持着亚毫秒级别的顺滑延迟,同时在电商交易核心体验场景上也做出了技术创新. 作者 | 漠冰 ...
- 重温设计模式之 Factory
简介: 创建型模式的核心干将,工厂.简单工厂.抽象工厂,还记得清么,一文回顾和对比下. 作者 | 弥高来源 | 阿里技术公众号 前言 创建型模式的核心干将,工厂.简单工厂.抽象工厂,还记得清么,一文回 ...
- Flink 1.12 资源管理新特性回顾
简介: 介绍 Flink 1.12 资源管理的一些特性,包括内存管理.资源调度.扩展资源框架. 本文由社区志愿者陈政羽整理,Apache Flink Committer.阿里巴巴技术专家宋辛童,Apa ...
- 如何在 Linux 上部署 RabbitMQ
如何在 Linux 上部署 RabbitMQ 目录 如何在 Linux 上部署 RabbitMQ 安装 Erlang 从预构建的二进制包安装 从源代码编译 Erlang RabbitMQ 的安装 使用 ...
- linux安装nvm和node
linux安装nvm和node 一.环境 debian10 nodejs 二.安装 2.1 安装NVM 运行以下命令下载并运行 NVM 安装脚本: curl https://raw.github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