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的 Keepalive 和 HTTP 的 Keep-Alive 是一个东西吗?
大家好,我是小林。
TCP 的 Keepalive 和 HTTP 的 Keep-Alive 是一个东西吗?
这是个好问题,应该有不少人都会搞混,因为这两个东西看上去太像了,很容易误以为是同一个东西。
事实上,这两个完全是两样不同东西,实现的层面也不同:
- HTTP 的 Keep-Alive,是由应用层(用户态) 实现的,称为 HTTP 长连接;
- TCP 的 Keepalive,是由 TCP 层(内核态) 实现的,称为 TCP 保活机制;
接下来,分别说说它们。
HTTP 的 Keep-Alive
HTTP 协议采用的是「请求-应答」的模式,也就是客户端发起了请求,服务端才会返回响应,一来一回这样子。
请求-应答
由于 HTTP 是基于 TCP 传输协议实现的,客户端与服务端要进行 HTTP 通信前,需要先建立 TCP 连接,然后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服务端收到后就返回响应,至此「请求-应答」的模式就完成了,随后就会释放 TCP 连接。
一个 HTTP 请求
如果每次请求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建立 TCP -> 请求资源 -> 响应资源 -> 释放连接,那么此方式就是 HTTP 短连接,如下图:
HTTP 短连接
这样实在太累人了,一次连接只能请求一次资源。
能不能在第一个 HTTP 请求完后,先不断开 TCP 连接,让后续的 HTTP 请求继续使用此连接?
当然可以,HTTP 的 Keep-Alive 就是实现了这个功能,可以使用同一个 TCP 连接来发送和接收多个 HTTP 请求/应答,避免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开销,这个方法称为 HTTP 长连接。
HTTP 长连接
HTTP 长连接的特点是,只要任意一端没有明确提出断开连接,则保持 TCP 连接状态。
怎么才能使用 HTTP 的 Keep-Alive 功能?
在 HTTP 1.0 中默认是关闭的,如果浏览器要开启 Keep-Alive,它必须在请求的包头中添加:
Connection: Keep-Alive
然后当服务器收到请求,作出回应的时候,它也添加一个头在响应中: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样做,连接就不会中断,而是保持连接。当客户端发送另一个请求时,它会使用同一个连接。这一直继续到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提出断开连接。
从 HTTP 1.1 开始, 就默认是开启了 Keep-Alive,如果要关闭 Keep-Alive,需要在 HTTP 请求的包头里添加:
Connection:close
现在大多数浏览器都默认是使用 HTTP/1.1,所以 Keep-Alive 都是默认打开的。一旦客户端和服务端达成协议,那么长连接就建立好了。
HTTP 长连接不仅仅减少了 TCP 连接资源的开销,而且这给 HTTP 流水线技术提供了可实现的基础。
所谓的 HTTP 流水线,是客户端可以先一次性发送多个请求,而在发送过程中不需先等待服务器的回应,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
举例来说,客户端需要请求两个资源。以前的做法是,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面,先发送 A 请求,然后等待服务器做出回应,收到后再发出 B 请求。HTTP 流水线机制则允许客户端同时发出 A 请求和 B 请求。
右边为 HTTP 流水线机制
但是服务器还是按照顺序响应,先回应 A 请求,完成后再回应 B 请求。
而且要等服务器响应完客户端第一批发送的请求后,客户端才能发出下一批的请求,也就说如果服务器响应的过程发生了阻塞,那么客户端就无法发出下一批的请求,此时就造成了「队头阻塞」的问题。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如果使用了 HTTP 长连接,如果客户端完成一个 HTTP 请求后,就不再发起新的请求,此时这个 TCP 连接一直占用着不是挺浪费资源的吗?
对没错,所以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web 服务软件一般都会提供 keepalive_timeout
参数,用来指定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
比如设置了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是 60 秒,web 服务软件就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客户端在完后一个 HTTP 请求后,在 60 秒内都没有再发起新的请求,定时器的时间一到,就会触发回调函数来释放该连接。
HTTP 长连接超时
TCP 的 Keepalive
TCP 的 Keepalive 这东西其实就是 TCP 的保活机制,它的工作原理我之前的文章写过,这里就直接贴下以前的内容。
如果两端的 TCP 连接一直没有数据交互,达到了触发 TCP 保活机制的条件,那么内核里的 TCP 协议栈就会发送探测报文。
- 如果对端程序是正常工作的。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 对端会正常响应,这样 TCP 保活时间会被重置,等待下一个 TCP 保活时间的到来。
- 如果对端主机崩溃,或对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报文不可达。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后,石沉大海,没有响应,连续几次,达到保活探测次数后,TCP 会报告该 TCP 连接已经死亡。
所以,TCP 保活机制可以在双方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通过探测报文,来确定对方的 TCP 连接是否存活,这个工作是在内核完成的。
TCP 保活机制
注意,应用程序若想使用 TCP 保活机制需要通过 socket 接口设置 SO_KEEPALIVE
选项才能够生效,如果没
大家好,我是小林。
TCP 的 Keepalive 和 HTTP 的 Keep-Alive 是一个东西吗?
这是个好问题,应该有不少人都会搞混,因为这两个东西看上去太像了,很容易误以为是同一个东西。
事实上,这两个完全是两样不同东西,实现的层面也不同:
- HTTP 的 Keep-Alive,是由应用层(用户态) 实现的,称为 HTTP 长连接;
- TCP 的 Keepalive,是由 TCP 层(内核态) 实现的,称为 TCP 保活机制;
接下来,分别说说它们。
HTTP 的 Keep-Alive
HTTP 协议采用的是「请求-应答」的模式,也就是客户端发起了请求,服务端才会返回响应,一来一回这样子。
请求-应答
由于 HTTP 是基于 TCP 传输协议实现的,客户端与服务端要进行 HTTP 通信前,需要先建立 TCP 连接,然后客户端发送 HTTP 请求,服务端收到后就返回响应,至此「请求-应答」的模式就完成了,随后就会释放 TCP 连接。
一个 HTTP 请求
如果每次请求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建立 TCP -> 请求资源 -> 响应资源 -> 释放连接,那么此方式就是 HTTP 短连接,如下图:
HTTP 短连接
这样实在太累人了,一次连接只能请求一次资源。
能不能在第一个 HTTP 请求完后,先不断开 TCP 连接,让后续的 HTTP 请求继续使用此连接?
当然可以,HTTP 的 Keep-Alive 就是实现了这个功能,可以使用同一个 TCP 连接来发送和接收多个 HTTP 请求/应答,避免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开销,这个方法称为 HTTP 长连接。
HTTP 长连接
HTTP 长连接的特点是,只要任意一端没有明确提出断开连接,则保持 TCP 连接状态。
怎么才能使用 HTTP 的 Keep-Alive 功能?
在 HTTP 1.0 中默认是关闭的,如果浏览器要开启 Keep-Alive,它必须在请求的包头中添加:
Connection: Keep-Alive
然后当服务器收到请求,作出回应的时候,它也添加一个头在响应中: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样做,连接就不会中断,而是保持连接。当客户端发送另一个请求时,它会使用同一个连接。这一直继续到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提出断开连接。
从 HTTP 1.1 开始, 就默认是开启了 Keep-Alive,如果要关闭 Keep-Alive,需要在 HTTP 请求的包头里添加:
Connection:close
现在大多数浏览器都默认是使用 HTTP/1.1,所以 Keep-Alive 都是默认打开的。一旦客户端和服务端达成协议,那么长连接就建立好了。
HTTP 长连接不仅仅减少了 TCP 连接资源的开销,而且这给 HTTP 流水线技术提供了可实现的基础。
所谓的 HTTP 流水线,是客户端可以先一次性发送多个请求,而在发送过程中不需先等待服务器的回应,可以减少整体的响应时间。
举例来说,客户端需要请求两个资源。以前的做法是,在同一个 TCP 连接里面,先发送 A 请求,然后等待服务器做出回应,收到后再发出 B 请求。HTTP 流水线机制则允许客户端同时发出 A 请求和 B 请求。
右边为 HTTP 流水线机制
但是服务器还是按照顺序响应,先回应 A 请求,完成后再回应 B 请求。
而且要等服务器响应完客户端第一批发送的请求后,客户端才能发出下一批的请求,也就说如果服务器响应的过程发生了阻塞,那么客户端就无法发出下一批的请求,此时就造成了「队头阻塞」的问题。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如果使用了 HTTP 长连接,如果客户端完成一个 HTTP 请求后,就不再发起新的请求,此时这个 TCP 连接一直占用着不是挺浪费资源的吗?
对没错,所以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web 服务软件一般都会提供 keepalive_timeout
参数,用来指定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
比如设置了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是 60 秒,web 服务软件就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客户端在完后一个 HTTP 请求后,在 60 秒内都没有再发起新的请求,定时器的时间一到,就会触发回调函数来释放该连接。
HTTP 长连接超时
TCP 的 Keepalive
TCP 的 Keepalive 这东西其实就是 TCP 的保活机制,它的工作原理我之前的文章写过,这里就直接贴下以前的内容。
如果两端的 TCP 连接一直没有数据交互,达到了触发 TCP 保活机制的条件,那么内核里的 TCP 协议栈就会发送探测报文。
- 如果对端程序是正常工作的。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 对端会正常响应,这样 TCP 保活时间会被重置,等待下一个 TCP 保活时间的到来。
- 如果对端主机崩溃,或对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报文不可达。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后,石沉大海,没有响应,连续几次,达到保活探测次数后,TCP 会报告该 TCP 连接已经死亡。
所以,TCP 保活机制可以在双方没有数据交互的情况,通过探测报文,来确定对方的 TCP 连接是否存活,这个工作是在内核完成的。
TCP 保活机制
注意,应用程序若想使用 TCP 保活机制需要通过 socket 接口设置 SO_KEEPALIVE
选项才能够生效,如果没有设置,那么就无法使用 TCP 保活机制。
总结
HTTP 的 Keep-Alive 也叫 HTTP 长连接,该功能是由「应用程序」实现的,可以使得用同一个 TCP 连接来发送和接收多个 HTTP 请求/应答,减少了 HTTP 短连接带来的多次 TCP 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开销。
TCP 的 Keepalive 也叫 TCP 保活机制,该功能是由「内核」实现的,当客户端和服务端长达一定时间没有进行数据交互时,内核为了确保该连接是否还有效,就会发送探测报文,来检测对方是否还在线,然后来决定是否要关闭该连接。
答应我,下次别再混淆啦!
我是小林,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我们下次见啦。
有设置,那么就无法使用 TCP 保活机制。
总结
HTTP 的 Keep-Alive 也叫 HTTP 长连接,该功能是由「应用程序」实现的,可以使得用同一个 TCP 连接来发送和接收多个 HTTP 请求/应答,减少了 HTTP 短连接带来的多次 TCP 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开销。
TCP 的 Keepalive 也叫 TCP 保活机制,该功能是由「内核」实现的,当客户端和服务端长达一定时间没有进行数据交互时,内核为了确保该连接是否还有效,就会发送探测报文,来检测对方是否还在线,然后来决定是否要关闭该连接。
答应我,下次别再混淆啦!
我是小林,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我们下次见啦。
TCP 的 Keepalive 和 HTTP 的 Keep-Alive 是一个东西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的keepalive和应用层的heart
从长链接说起 TCP是长链接的,也就是说连接建立后,及时数年没有通信连接仍然存在.这样做的好处是:免去了DNS解析的时间,连接建立等时间,大大加快了请求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接受服务器的实时消息.但前提 ...
- 理解TCP之Keepalive
理解HTTP之keep-alive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讲了TCP的keepalive,这篇文章再讲讲HTTP层面keep-alive.两种keepalive在拼写上面就是不一样的,只是发音一样,于是乎大 ...
- 浅谈Http长连接和Keep-Alive以及Tcp的Keepalive
原文: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672169/article/details/80283935 Keep-Alive模式: 我们知道Http协议采用“请求-应答”模 ...
- 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发生传输级错误。 (provider: TCP 提供程序, error: 0 - 远程主机强迫关闭了一个现有的连接。)
用VS2005+SQLSERVER2008开发C/S的程序,程序上线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在某些功能偶尔出现如下的错误: 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发生传输级错误. (provider: TCP 提供程序, ...
- System.Data.SqlClient.SqlException: 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发生传输级错误。 (provider: TCP 提供程序, error: 0 - 远程主机强迫关闭了一个现有的连接。) .
今天使用sql server 2008 R2管理器,进行SQL查询时,频率非常高的报错: System.Data.SqlClient.SqlException: 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发生传输级错误. ...
- 【转】http的keep-alive和tcp的keepalive区别
http://blog.csdn.net/oceanperfect/article/details/51064574 1.HTTP Keep-Alive在http早期,每个http请求都要求打开一个t ...
- http的keep-alive和tcp的keepalive区别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oceanperfect/article/details/51064574 1.HTTP Keep-Alive在http早期,每个http请求都要求 ...
- 在Linux环境下使用TCP的keepalive机制
Linux内置支持keepalive机制,为了使用它,你须要使能TCP/IP网络,为了可以配置内核在执行时的參数.你还须要procfs和sysctl的支持. 这个过程涉及到keepalive使用的三个 ...
- 关于tcp的keepalive
先记录几个要点 只能用在面向连接的tcp中,对应对端的非正常关闭有效(对端服务器重启这种,也是正常关闭,FIN RST包都算) 只要是写入到缓冲区就认为OK,所以UDP不适合,所以如果有正常的网络交互 ...
随机推荐
- (代替人类)很多操作都在Settings里面。 5.安装第三方库
2020-02-01 pycharm 使用教程 LingSmart关注 0.0842020.02.07 15:08:50字数 1,394阅读 680 实在无聊,就来学习吧.学习pycharm的使用教程 ...
- kylin剪枝优化的两种方式
1.衍生维度. 在kylin中,如果某些维度都属于同一种类型,且数量较多,可以考虑做成衍生维度. 衍生维度就是将一批维度做成一张维度表,只在源表中保留这张表的外键,这样预处理的时候,就只会处理这个外键 ...
- [leetcode] 117. 填充同一层的兄弟节点 II
117. 填充同一层的兄弟节点 II 与116. 填充同一层的兄弟节点完全一样,二叉树的层次遍历..这是这次不是完美二叉树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connect( ...
- Go语言设计模式之函数式选项模式
Go语言设计模式之函数式选项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Go语言中函数式选项模式及该设计模式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为什么需要函数式选项模式? 最近看go-micro/options.go源码的时候,发现了一段 ...
- selenium-元素无法定位解决办法
selenium-元素无法定位解决办法 有时会出现元素定位失败的情况,以百度首页为例,定位输入框,报错如下: selenium.common.exceptions.NoSuchElementExc ...
- 自定义 DataLoader
自定义 DataLoader 如 数据输入 一文所介绍,OneFlow 支持两种数据加载方式:直接使用 NumPy 数据或者使用 DataLoader 及其相关算子. 在大型工业场景下,数据加载容易成 ...
- GPU端到端目标检测YOLOV3全过程(中)
GPU端到端目标检测YOLOV3全过程(中) 计算机视觉初级部分知识体系 总结了一下自己在计算机视觉初级部分的知识框架,整理如下. 个人所学并不全面( ...
- 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org.apache.curator.RetryPolicy
dubbo项目启动过程中遇到这个异常,很明显是找不到curator的包,所以需要引入curator的相关包才可以, curator是zookeeper的客户端框架,且要引入完整,才不会报错 比如: & ...
- 谷歌chrome浏览器network中Stalled分析和优化
谷歌chrome浏览器network中Stalled分析和优化 问题由来 最近项目上要求首页的加载速度,查看浏览器的network发现接口加载速度非常慢. 问题解决思路 SSL 网上有人因为图片加载, ...
- ubuntu 如何更改 grub 界面主题
ubuntu 如何更改 grub 界面主题 安装 Liunx 系统的人都知道,系统引导是通过 grub 去引导的,但是 grub 这个界面就很单调,大概是这样子的 这肯定不符合我们潮流青年的审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