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命令的conv=fsync,oflag=sync/dsync
conv的参数有
1.sync
Pad every input block to size of 'ibs' with trailing zero bytes. When used with 'block' or 'unblock', pad with spaces instead of zero bytes.
2.fdatasync
Synchronize output data just before finishing. 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3.fsync
Synchronize output data and metadata just before finishing.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and metadata.
flag的参数有
flag分为oflag和iflag
1.direct
2.dsync
Use synchronized I/O for data. For the output file, 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on each write. For the input file, this flag can matter when reading from a remote file that has been written to synchronously by some other process. Metadata (e.g., last-access and last-modified time) is not necessarily synchronized.
3.sync
Use synchronized I/O for both data and metadata.
dsync跟sync比较好理解,前者是只同步写数据,sync同时写数据和元数据
但是感觉dsync与 -fsync怎么感觉有些一样? 网上的说法是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 这个可以当成是模拟数据库插入操作,所以很慢,但还是没太明白。
后来自己认真的抠了这英文用词, conv=fsync Synchronize output data and metadata just before finishing 意思也就是在dd命令结束前同步data和metadata,那就是不是每一次写都同步一次咯,也就是如果我们在dd命令中写了100次,他可能是等到最后的时候才把他们同步到磁盘。而oflag=dsync是说Use synchronized
I/O for data. For the output file, this forces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on each write,注意这里边用词 a physical write of output data on each write,那就是他是每一次写都得等到这一次写写到了磁盘才进行下一个写,也就是如果我们使用dd写100次,他每次写都是写到磁盘后才进行下一次写的。所以这样当然要比conv=fsync慢一些吧。那么自己感觉如果只是写一次的话,两者应该是差别不大的,后来做了下小实验,证实确实是这样的。
在第一个图中,我们只写1块,然后使用oflag=sync与conv=fsync 测出来一个是32.1kb/s 一个是37.8kb/s 差别不大。但是下一个我写1000个,conv=fsync就明显的比oflag=dsync/sync快很多了,所以觉得上面自己扣的英文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
所以在用dd做读或者写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自己的使用场景,如果需要将数据写入磁盘的话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是不准确的,
而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conv=fsync 比较准备,他在dd结束前会写到磁盘,
而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或者sync 是真正的每写一次就写一次磁盘,所以其实可以听到磁盘啪啪啪的响的。
dd如何绕开cache
如果要规避掉文件系统cache,直接读写,不使用buffer cache,需做这样的设置
iflag=direct,nonblock
oflag=direct,nonblock
iflag=cio
oflag=cio
direct 模式就是把写入请求直接封装成io 指令发到磁盘
非direct 模式,就把数据写入系统缓存,然后就认为io 成功,并由操作系统决定缓存中的数据什么时候被写入磁盘
$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
记录了4096+0 的读入
记录了4096+0 的写出
268435456字节(268 MB)已复制,48.6814 秒,5.5 MB/秒
$ dd if=/dev/zero of=test bs=8k count=256k conv=fdatasync
记录了262144+0 的读入
记录了262144+0 的写出
2147483648字节(2.1 GB)已复制,41.277 秒,52.0 MB/秒
我们会发现第一行命令执行完,仅生成了 268 MB 的数据,用时却长达 48+ 秒。
而第二行命令执行完,虽然生成了 2.1GB 的数据,比第一行命令生成的数据大的多,但是用时却只有 41+ 秒,反而用时少。
为什么呢?
请注意下 oflag=dsync 参数,这个参数表明每当需要写数据时都会真正到写到磁盘上,等写到磁盘上之后,才会继续开始下一次数据写入。第一行命令要求反复写 4k 次数据,也就是说,会真正写磁盘 4k 次,用时长是理所当然的。
而第二行命令,虽然总共要写 2.1 GB 的数据,但是由于使用的是 conv=fdatasync 参数,也就是说,当 dd 命令结束前,一次性把所有的数据写到磁盘上,因此写入速度非常快。
我们再做一个测试,还是使用上面两个命令,参数相同,不同的仅是 count 参数设置为 1,bs 设置为 256 MB。那么根据之前的说明,我们可以推测,两次测试的结果应该是相近的。
$ dd if=/dev/zero of=test bs=256MB count=1 oflag=dsync
记录了1+0 的读入
记录了1+0 的写出
256000000字节(256 MB)已复制,3.85186 秒,66.5 MB/秒
$ dd if=/dev/zero of=test bs=256MB count=1 conv=fdatasync
记录了1+0 的读入
记录了1+0 的写出
256000000字节(256 MB)已复制,4.23802 秒,60.4 MB/秒
dd命令的conv=fsync,oflag=sync/dsync的更多相关文章
- Linux dd命令中dsync与fdatasync的区别【转】
在Linux系统中经常会使用dd命令来测试硬盘的写入速度,命令会涉及到两个参数:dsync与fdatasync,本文介绍一下其区别. dd if=/dev/zero of=/tmp/1Gbytes b ...
- dd命令的高级应用
dd是Linux上的一个常用的命令.例如:dd if=/1.txt of=/tmp/2.txt (其中, if代表input file:of代表output file, 命令的结果就是将根目录 ...
- 交换分区 在dd命令执行期间 top 其消耗系统约14%的cpu,而mem占比约为0
[资源不友好代码] from pyltp import * d_dir = '/usr/local/ltp_data_v3.4.0/' def gen_one_sentence_part(paragr ...
- dd命令笔记
dd命令 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参数 if=FILE 指定输入源文件, 缺省为标准输入, < if=input file > iflag=FLAGS 指 ...
- Linux 中用 dd 命令来测试硬盘读写速度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dd 命令通用语法格式如下: dd if=path/to/input_file ...
- Linux下使用DD命令测试磁盘读写速度
dd是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所以可以用来测试硬盘的读写能力~ 几种常见的DD命令,先看一下区别~ dd bs=6 ...
- linux dd命令实例讲解
转:http://blog.chinaunix.net/uid-28549627-id-3922282.html 提到linux 系统中的dd命令,各位技术博友大多都很熟悉,用法也是好多,今天主要跟大 ...
- 使用 dd 命令进行硬盘 I/O 性能检测
使用 dd 命令进行硬盘 I/O 性能检测 作者: Vivek Gite 译者: LCTT DongShuaike | 2015-08-28 07:30 评论: 1 收藏: 6 如何使用dd命令测 ...
- 【转】dd命令详解及利用dd测试磁盘性能
dd命令详解及利用dd测试磁盘性能 linux下dd命令详解 名称: dd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 manpage 定义: convert and copy a file 使用方式: dd [op ...
随机推荐
- c++ 交换两个容器(swa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vector<,); / ...
- CMS收集器和G1收集器
CMS收集器 CMS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它的运作过程如下: 初始标记 并发标记 重新标记 并发清除 初始标记.从新标记这两 ...
- 51nod1347思维
1347 旋转字符串 基准时间限制:1 秒 空间限制:131072 KB 分值: 5 难度:1级算法题 收藏 关注 S[0...n-1]是一个长度为n的字符串,定义旋转函数Left(S)=S[1… ...
- Intellij Idea 将java项目打包成jar
1.菜单:File->project stucture 2.在弹窗最左侧选中Artifacts->"+",选jar,选择from modules with depend ...
- ossim中Spot5模型bug修复
ossim中Spot5模型在读取像素视线角时存在一个严重的bug,导致某些点的视线角提取错误. 下面是ossim中getPixelLookAngleX 函数的代码: ossimSpotDimapSup ...
- C++设计模式之享元模式
概述 想想我们编辑文档用的wps,文档里文字很多都是重复的,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出现的汉字都创建独立的空间,这样代价太大,最好的办法就是共享其中相同的部分,使得需要创建的对象降到最小,这个就是享元模式的 ...
- iOS面试准备之思维导图(转)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iOS常见的面试题知识点进行梳理复习. 目录 1.UI视图相关面试问题 2.Runtime相关面试问题 3.内存管理相关面试问题 4.Block相关面试问题 5.多线程相关面试问题 ...
- Jacoco的原理
覆盖率计数器 Jacoco使用一系列的不同的计数器来做覆盖率的度量计算.所有这些计数器都是从java的class文件中获取信息,这些class文件可以(可选)包含调试的信息在里面.即使在没有源码的情况 ...
- JS使用及技巧.
JS小技巧 1.如果你JS了解的还不深请看 汤姆大叔的博客 ,肯定让你上升一个台阶. 2.百科全书 MDN. 3.两个非常简单实用的提示插件 toastr sweetalert. 4.数据类型的复制: ...
- HDU 4635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4635 问:最多加多少条边,使得原图不是强连通图 正向考虑有困难,不妨反向思考,既最少去掉几条边使得原图不是强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