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TCP的拥塞机制,不仅仅是想了解TCP如何的精巧,更多的是领悟其设计思想,即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该怎样处理问题。
 
一.拥塞的发生与其不可避免   
拥塞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能够提供的资源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资源包括缓存空间、链路带宽容量和中间节点的处理能力。由于互联网的设计机制导致其缺乏“接纳控制”能力,因此在网络资源不足时不能限制用户数量,而只能靠降低服务质量来继续为用户服务,也就是“尽力而为”的服务。
拥塞其实是一个动态问题,我们没有办法用一个静态方案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拥塞是不可避免的。
  • 静态解决问题办法1:
  • 例如:增加缓存空间到一定程度时,只会加重拥塞,而不是减轻拥塞,这是因为当数据包经过长时间排队完成转发时,它们很可能早已超时,从而引起源端超时重发,而这些数据包还会继续传输到下一路由器,从而浪费网络资源,加重网络拥塞。事实上,缓存空间不足导致的丢包更多的是拥塞的“症状”而非原因。另外,增加链路带宽及提高处理能力也不能解决拥塞问题。
  • 静态解决问题办法2:
  • 例如:我们有四台主机ABCD连接路由器R,所有链路带宽都是1Gbps,如果A和B同时向C以1Gbps的速率发送数据,则路由器R的输入速率为2Gbps,而输出速率只能为1Gbps,从而产生拥塞。避免拥塞的方法只能是控制AB的速率,例如,都是0.5Gbps,但是,这只是一种情况,倘若D也向R发送数据,且速率为1Gbps,那么,我们先前的修正又是不成立的,
 
二.流量控制   
  • 早期的TCP协议只有基于窗口的流控制(flow control)机制,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并分析其不足。   在TCP中,为了实现可靠性,发送方发出一个数据段之后要等待接受方相应的确认信息,而不是直接发送下一个分组。
  • 具体的技术是采用滑动窗口,以便通信双方能够充分利用带宽。滑动窗口允许发送方在收到接收方的确认之前发送多个数据段。窗口大小决定了在收到目的地确认之前,一次可以传送的数据段的最大数目。窗口大小越大,主机一次可以传输的数据段就越多。当主机传输窗口大小数目的数据段后,就必须等收到确认,才可以再传下面的数据段。例如,若视窗的大小为 1,则传完数据段后,都必须经过确认,才可以再传下一个数据段;当窗口大小等于3时,发送方可以一次传输3个数据段,等待对方确认后,再传输下面三个数据段。
  • 窗口的大小在通信双方连接期间是可变的,通信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动态地修改窗口大小。在TCP的每个确认中,除了指出希望收到的下一个数据段的序列号之外,还包括一个窗口通告,通告中指出了接收方还能再收多少数据段(我们可以把通告看成接收缓冲区大小)。如果通告值增大,窗口大小也相应增大;通告值减小,窗口大小也相应减小。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接收端并没有特别合适的方法来判断当前网络是否拥塞,因为它只是被动得接收,不像发送端,当发出一个数据段后,会等待对方得确认信息,如果超时,就可以认为网络已经拥塞了。
  • 所以,改变窗口大小的唯一根据,就是接收端缓冲区的大小了。
  • 流量控制作为接受方管理发送方发送数据的方式,用来防止接受方可用的数据缓存空间的溢出。
  • 流控制是一种局部控制机制,其参与者仅仅是发送方和接收方,它只考虑了接收端的接收能力,而没有考虑到网络的传输能力;
  • 而拥塞控制则注重于整体,其考虑的是整个网络的传输能力,是一种全局控制机制。正因为流控制的这种局限性,从而导致了拥塞崩溃现象的发生。
三.重传
1、一旦收到确认,发送方关闭重发定时器并且将数据片的备份从重发队列中删除。发送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数据确认,就重传该数据。
2、当TCP超时并重传时,它不一定要重传同样的报文段,相反,TCP允许进行重新分组而发送一个较大的报文段,这将有助于提高性能(当然,这个较大的报文段不能够超过接收方声明的MSS)。在协议中这是允许的,因为TCP是使用字节序号而不是报文段序号来进行识别它所要发送的数据和进行确认。
3、重发定时器
(1)  每一次一个包含数据的包被发送(包括重发),如果该定时器没有运行则启动它,使得它在RTO秒之后超时(按照当前的RTO值)。
(2)  当所有的发出数据都被确认之后,关闭该重发定时器。
(3)  当接收到一个ACK确认一个新的数据,重新启动该重发定时器,使得它在RTO秒之后超时(按照当前的RTO值)
 
四.TCP拥塞控制机制   
TCP的拥塞控制由4个核心算法组成:“慢启动”(Slow Start)、“拥塞避免”(Congestion voidance)、“快速重传 ”(Fast Retransmit)、“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
具体的流程图可以参见:http://www.eventhelix.com/RealtimeMantra/Networking/,这里我会把自己的理解尽可能详细的列出来。为了方便起见,把发送端叫做client,接收端为server,每个segment长度为512字节,阻塞窗口长度为cwnd(简化起见,下面以segment为单位),sequence number为seq_num,acknowledges number为ack_num。通常情况下,TCP每接收到两个segment,发送一个ack。
 
-- 慢启动   
早期开发的TCP应用在启动一个连接时会向网络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网络发生拥塞,使得TCP连接的吞吐量急剧下降。由于TCP源端一开始并不知道网络资源当前的利用状况,因此新建立的TCP连接不能一开始就发送大量数据,而只能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这里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假设client要发送5120字节到server,
慢启动过程如下:   
1.初始状态,cwnd=1,seq_num=1;client发送第一个segment;   
2.server接收到512字节(一个segment),回应ack_num=513;   
3.client接收ack(513),cwnd=1+1=2;现在可以一次发送2个数据段而不必等待ack   
4.server接收到2个segment,回应ack_num=513+512*2=1537   
5.client接收ack(1537),cwnd=2+1;一次发送3个数据段   
6.server接收到3个segment,回应2个ack,分别为ack_num=1537+1024=2561和ack_num=2561+512=3073   
7.client接收ack(2561)和ack(3073),cwnd=3+2=5;一次可以发送5个数据段,但是只用4个就满足要求了   
8.server接收到4个segment,回应2个ack,分别为4097,5121   9.已经发送5120字节,任务完成!
总结一下: 当建立新的TCP连接时,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cwnd)初始化为一个数据包大小。源端按cwnd大小发送数据,每收到一个ACK确认,cwnd就增加一个数据包发送量。  
-- 拥塞避免   可以想象,如果按上述慢启动的逻辑继续下去而不加任何控制的话,必然会发生拥塞,引入一个慢启动阈值ssthresh的概念,当cwnd<ssthresh的时候,tcp处于慢启动状态,否则,进入拥塞避免阶段。通常,ssthresh初始化为 64 Kbytes。   当cwnd = 64947 + 512 = 65459,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假设此时seq_num = _101024:   
1.client一次发送cwnd,但是先考虑头两个segment  
 2.server回应ack_num = 102048   
3.client接收到ack(102048),cwnd = 65459 + [(512 * 512) /65459] = 65459 + 4 = 65463,也就是说,每接到一个ack,cwnd只增加4个字节。   
4.client发送一个segment,并开启ack timer,等待server对这个segment的ack,如果超时,则认为网络已经处于拥塞状态,则重设慢启动阀值ssthresh=当前cwnd/2=65463/2=32731,并且,立刻把cwnd设为1,很极端的处理!
 5.此时,cwnd<ssthresh,所以,恢复到慢启动状态。
总结一下: 如果当前cwnd达到慢启动阀值,则试探性的发送一个segment,如果server超时未响应,TCP认为网络能力下降,必须降低慢启动阀值,同时,为了避免形势恶化,干脆采取极端措施,把发送窗口降为1,个人感觉应该有更好的方法。
 
-- 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   
前面讲过标准的重传,client会等待RTO时间再重传,但有时候,不必等这么久也可以判断需要重传,
快速重传
例如:client一次发送8个segment,seq_num起始值为100000,但是由于网络原因,100512丢失,其他的正常,则server会响应4个ack(100512)(为什么呢,tcp会把接收到的其他segment缓存起来,ack_num必须是连续的),这时候,client接收到四个重复的ack,它完全有理由判断100512丢失,进而重传,而不必傻等RTO时间了。  
快速恢复
我们通常认为client接收到3个重复的ack后,就会开始快速重传,但是,如果还有更多的重复ack呢,如何处理?这就是快速恢复要做的,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快速恢复看作是快速重传的后续处理,它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形态。   
以下是具体的流程:  
假设此时cwnd=70000,client发送4096字节到server,也就是8个segment,起始seq_num = _100000:   
1.client发送seq_num = _100000   
2.seq_num =100512的segment丢失   
3.client发送seq_num = _101024   
4.server接收到两个segment,它意识到100512丢失,先把收到的这两个segment缓存起来   
5.server回应一个ack(100512),表示它还期待这个segment  
 6.client发送seq_num = _101536   
7.server接收到一个segment,它判断不是100512,依旧把收到的这个segment缓存起来,并回应ack(100512)   。   。   。  
 8.以下同6、7,直到client收到3个ack(100512),进入快速重发阶段:   
9.重设慢启动阀值ssthresh=当前cwnd/2=70000/2=35000   
10.client发送seq_num = 100512     以下,进入快速恢复阶段:   
11.重设cwnd = ssthresh + 3 segments =35000 + 3*512 = 36536,之所以要加3,是因为我们已经接收到3个ack(100512)了,根据前面说的,每接收到一个ack,cwnd加1   
12.client接收到第四个、第五个ack(100512),cwnd=36536+2*512=37560  
 13.server接收到100512,响应ack_num = _104096   14.此时,cwnd>ssthresh,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思考】:为什么通常clieng每接收到一个ack,会把cwnd增加一个segment呢?  这是基于“管道”模型(pipe model)的“数据包守恒”的原则(conservation of packets principle),即同一时刻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数量是恒定的,只有当“旧”数据包离开网络后,才能发送“新”数据包进入网络。如果发送方收到一个ACK,则认为已经有一个数据包离开了网络,于是将拥塞窗口加1。如果“数据包守恒”原则能够得到严格遵守,那么网络中将很少会发生拥塞;本质上,拥塞控制的目的就是找到违反该原则的地方并进行修正。
 
五.联想   想想看,能不能把TCP解决拥塞的方法应用到交通拥塞呢?   我们有两个原则:一是拥塞不可避免,单纯增加资源并不能避免拥塞的发生,只能用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二是数据包守恒原则。政府花费很大资金修路,并不能避免堵车,只能从源头控制,例如首先限制车辆进入主路,根据实际情况,再慢慢增加每一个路口的车流量,但是,当达到一个阀值,增加速度要放缓,并不时探测整个主路的拥堵情况,如果情况危急,立刻封闭半个路口,并将车流量降到最低,也就是重新回复到慢启动状态。   呵呵,有趣!

TCP拥塞控制机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网络编程学习笔记-TCP拥塞控制机制

    为了防止网络的拥塞现象,TCP提出了一系列的拥塞控制机制.最初由V. Jacobson在1988年的论文中提出的TCP的拥塞控制由“慢启动(Slow start)”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

  2. TCP拥塞控制

    TCP必须使用端到端拥塞控制而不是使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因为IP层不向端系统提供显式的网络拥塞反馈.TCP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一个发送方根据所感知到的网络拥塞程度来限制其能向连接发送流量的速率. 几个相关 ...

  3. 通俗易懂讲解TCP流量控制机制,了解一下

    上篇文章讲了TCP拥塞控制机制的原理,没看过的不妨看下:5分钟读懂拥塞控制,这篇文章讲讲TCP流量控制机制. 一.为什么需要流量控制? 双方在通信的时候,发送方的速率与接收方的速率是不一定相等,如果发 ...

  4. 3.7 TCP拥塞控制

    3.7 TCP拥塞控制 在3.5.5流量控制中有,接收方通过维护一个rwnd来控制流量,本节中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  一个TCP发送方如何限制它向其他连接发送流量的速率. 第二,  一个TCP发送方 ...

  5. TCP/IP 笔记 - TCP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是TCP通信的每一方需要执行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有特定算法规定,用于防止网络因为大规模的通信负载而瘫痪.其基本方法是当有理由认为网络即将进入拥塞状态(或已由于拥塞而出现路由丢包情况)时减缓T ...

  6. 牛客网Java刷题知识点之拥塞发生的主要原因、TCP拥塞控制、TCP流量控制、TCP拥塞控制的四大过程(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快速恢复)

    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福利 => 每天都推送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扫码并加入我的4个微信公众号:   大数据躺过的坑      Java从入门到架构师      人工智能躺过的坑          ...

  7. 现代互联网的TCP拥塞控制(CC)算法评谈

    动机 写这篇文章本质上的动机是因为前天发了一个朋友圈,见最后的写在最后,但实际上,我早就想总结总结TCP拥塞控制算法点点滴滴了,上周总结了一张图,这周接着那些,写点文字. 前些天,Linux中国微信公 ...

  8. python网络编程05 /TCP阻塞机制

    python网络编程05 /TCP阻塞机制 目录 python网络编程05 /TCP阻塞机制 1.什么是拥塞控制 2.拥塞控制要考虑的因素 3.拥塞控制的方法: 1.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2.快重传和快恢 ...

  9.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下):UDP与TCP报头解析、TCP滑动窗口、TCP拥塞控制详解

    第六章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下) 上一篇文章对传输层的寻址方式.功能.以及流量控制方法做了简短的介绍,这一部分将介绍传输层最重要的两个实例:TCP协议和UDP协议,看一看之前描述的 ...

随机推荐

  1. 文件下载—SSH框架文件下载

    1.准备下载的api组件 <dependency> <groupId>commons-io</groupId> <artifactId>commons- ...

  2. 应用连接mysql8.0注意事项

    mysql8.0在安装过程中会让你选择一个Authentication Method,如果你选择上面的更强的授权机制,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图片来源:https://blog.csdn.net/qq ...

  3. 【运维技术】Jenkins配置使用教程

    Jenkins配置使用教程 单机jenkins启动 软件安装和启动,必须含有java环境 # 安装jdk,参考其他教程,创建文件目录 mkdir -p /app/jenkins cd /app/jen ...

  4. python基础学习十 logging模块详细使用【转载】

    很多程序都有记录日志的需求,并且日志中包含的信息既有正常的程序访问日志,还可能有错误.警告等信息输出,python的logging模块提供了标准的日志接口,你可以通过它存储各种格式的日志,主要用于输出 ...

  5. P1122 最大子树和(树形dp)

    P1122 最大子树和 大水题 随便找一个点做根,蓝后累计子树和. 子树和<0的话不取就行了 顺便找个最大值输出 end. #include<iostream> #include&l ...

  6. windows下利用批处理脚本监控程序

    1.要监控的程序为使用cygwin环境编译的exe可执行文件hello.exe,源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voi ...

  7. 2017NOIP模拟赛-科普基地

    今天回来打的第一场NOIP难度的试题,结果惨不忍睹.写一下每道题的做法,然后每道题犯的__弱智__错误 UPD:2018.9.15 突然这篇题解就变成很多大佬要看的了,因为之前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写的 ...

  8. UVa 11270 铺放骨牌(轮廓线DP)

    https://vjudge.net/problem/UVA-11270 题意: 用1×2骨牌覆盖n×m棋牌,有多少种方法? 思路: 这道题目是典型的轮廓线DP题. 所谓轮廓线DP,就是以整行整列为状 ...

  9. Java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封装 封装隐藏了类的内部实现机制,可以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改变类的内部结构,同时也保护了数据.对外界而已它的内部细节是隐藏的,暴露给外界的只是它的访问方法. 封装的优点: 便于使用者正确.方便的使用系 ...

  10. 炫酷的CSS3抖动样式:CSS Shake

    CSS Shake是一个使用CSS3实现的动画样式,使用SASS编写,利用它我们可以实现多种不同样式的抖动效果(如下面的GIF图像): 炫酷的CSS3抖动样式:CSS Shake 这是一个很微小的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