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Linux内核的IPC命名空间时候看到关于IDR的一些管理性质的东西,刚开始看有些迷茫,深入看下去豁然开朗的感觉,把一些心得输出共勉。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IDR?IDR的作用是什么呢?

先来看下IDR的作用:IDR主要实现ID与数据结构的绑定。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到有点懵,什么叫“ID与数据结构的绑定”?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在IPC通信的时候先要动态获取一个key值或者使用现有的key值进行通信,那么系统怎么知道这个key值是否使用了呢?这个就需要IDR来进行判断了。以上就是IDR的一些浅显的概念,IDR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于ID一些有效的管理进而管理和这些ID有关的数据结构----不限于IPC通信的key值。

IDR怎么对于数据ID管理呢?传统上我们对于未使用的ID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使用位图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用数组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用链表进行ID管理,三个个各有优缺点:

  1. 使用位图进行管理的时候优点是使用空间少,但是对于位图对应的数据结构支持不太友好。
  2. 使用数组进行管理的时候寻址快速,但是只能管理比较少量的ID数目。
  3. 使用链表进行管理的时候虽然可以支持大量的数据ID,但是通过链表的指针寻址比较慢。

所以引入了以上三者的优点进行IDR管理。

IDR管理的核心

IDR把每一个ID分级数据进行管理,每一级维护着ID的5位数据,这样就可以把IDR分为7级进行管理(5*7=35,维护的数据大于32位),如下所示:

31 30 | 29 28 27 26 25 | 24 23 22 21 20 | 19 18 17 16 15 | 14 13 12 11 10 | 9 8 7 6 5 | 4 3 2 1 0

例如数据ID为0B 10 11111 10011 00111 11001 100001 00001,寻址如下:

1. 第一级寻址 ary1[0b10]得到第二级地址ary2[]
2. ary3 = ary2[0b11111]
3. ary4 = ary3[ob10011]
4. ary5 = ary4[0b00111]
5. ary6 = ary5[0b11001]
6. ary7 = ary6[0b100001]
7. ary8 = ary7[0b00001]

ary8即为要寻址到的ID对应的IDR指针。

如下图:

上图中每一个分级中的IDR数组中的值不为空代表相应位有效的ID位,但是使用数组下标标示有效的ID位还是有点慢----需要通过数组下标以及数组内容判断有效的ID位,所以对于每一个IDR引入了有效的ID位图来表示,每一个位图为32位刚好给出了相应的有效的ID位。方便查找。

上图中只是使用了IDR的32个数组表示,并没有给出IDR的位图以及层数标志,下面给出相应的数据结构:

IDR 数据结构:

struct idr_layer {
//位图,ary数组结构哪个有效
unsigned long bitmap; /* A zero bit means "space here" */
//IDR数组
struct idr_layer __rcu *ary[1<<IDR_BITS];
标示
int count; /* When zero, we can release it */
//层数,代表所在的ID位
int layer; /* distance from leaf */
struct rcu_head rcu_head;
}; struct idr {
//IDR层数头,实际上就是32叉树
struct idr_layer __rcu *top;
//尚未使用的IDR
struct idr_layer *id_free;
//层数
int layers; /* only valid without concurrent changes */
//id_free未用的个数;
int id_free_cnt;
spinlock_t lock;
};

下面讨论一下IDR的初始化以及增删改查ID问题:

  1. IDR的初始化
  2. IDR的增加
  3. IDR的查找

IDR的初始化:

IDR的初始化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使用IDR_INIT可以初始化一个IDR,原型如下:

#define IDR_INIT(name)                                          \
{ \
.top = NULL, \
.id_free = NULL, \
.layers = 0, \
.id_free_cnt = 0, \
.lock = __SPIN_LOCK_UNLOCKED(name.lock), \
}

可以看到IDR只是把各个数据值为零,原子锁初始化下。

IDR的增加:

IDR增加比较复杂,在C中编程大部分情况可以分为如下两点讨论:

1.idr.top为NULL的情况;
2.idr.top不为NULL的情况;
以上考虑问题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考虑到如下问题:
每一个idr_layer结构体有一个layer标示,我们每每增加一层,就要遍历整个idr的32叉树。无形中增加了系统负担。

idr设计者在考虑问题时候恰恰相反,没增加一个idr_layer层,就把要增加的idr_layer->ary[0]指向旧的idr_layer树的根,把要增加idr_layer->layer赋予旧的根部的idr_layer->layer + 1值,这样就不会考虑到idr->top为NULL的情况了。ps:只需要判断在增加第一个idr_layer时候判断一下,并且把idr_layer->layer值赋为0.

IDR的查找:

在查找IDR时侯会先查找IDR根节点,然后根据ID位所在的层的值遍历IDR树,如果查找到某一段树为NULL,则会返回NULL。

以下是IDR查找的过程:

void *idr_find(struct idr *idp, int id)
{
int n;
struct idr_layer *p;
//获取根IDR
p = rcu_dereference_raw(idp->top);
if (!p)
return NULL;
/**
根据IDR的层数获取要遍历的个数;
**/
n = (p->layer+1) * IDR_BITS; /* 去除我们不需要查找的位数. */
id &= MAX_ID_MASK;
/***如果ID值大于n, 1<<n为根据层数换算过来的ID的最大值**/
if (id >= (1 << n))
return NULL;
BUG_ON(n == 0);
/***
遍历顺序:28---->0,每次减少5位,可以遍历完全IDR的32叉树
***/
while (n > 0 && p) {
n -= IDR_BITS;
BUG_ON(n != p->layer*IDR_BITS);
p = rcu_dereference_raw(p->ary[(id >> n) & IDR_MASK]);
}
return((void *)p);
}

linux内核IDR机制详解【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 内核 RCU机制详解

    RCU(Read-Copy Update)是数据同步的一种方式,在当前的Linux内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CU主要针对的数据对象是链表,目的是提高遍历读取数据的效率,为了达到目的使用RCU机制读取数 ...

  2. linux内核 RCU机制详解【转】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xabc3000/article/details/15335131 简介 RCU(Read-Copy Update)是数据同步的一种方式,在当前 ...

  3. Linux内核ROP姿势详解(二)

    /* 很棒的文章,在freebuf上发现了这篇文章上部分的翻译,但作者貌似弃坑了,顺手把下半部分也翻译了,原文见文尾链接 --by JDchen */ 介绍 在文章第一部分,我们演示了如何找到有用的R ...

  4. Linux内核异常处理体系结构详解(一)【转】

    转自:http://www.techbulo.com/1841.html 2015年11月30日 ⁄ 基础知识 ⁄ 共 6653字 ⁄ 字号 小 中 大 ⁄ Linux内核异常处理体系结构详解(一)已 ...

  5. [转]Linux内核源码详解--iostat

    Linux内核源码详解——命令篇之iostat 转自:http://www.cnblogs.com/york-hust/p/4846497.html 本文主要分析了Linux的iostat命令的源码, ...

  6. Linux find运行机制详解

    本文目录: 1.1 find基本用法示例 1.2 find理论部分 1.2.1 expression-operators 1.2.2 expression-options 1.2.3 expressi ...

  7. linux内核 idr机制

    idr机制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需要idr机制(或者说,idr机制这种解决方案,相对已有的其他方案,有什么优势所在) ? idr在linux内核中指的就是整数ID管理机制,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将整 ...

  8. 嵌入式Linux内核I2C子系统详解

    1.1 I2C总线知识 1.1.1  I2C总线物理拓扑结构     I2C总线在物理连接上非常简单,分别由SDA(串行数据线)和SCL(串行时钟线)及上拉电阻组成.通信原理是通过对SCL和SDA线高 ...

  9. linux内核调优详解

    cat > /etc/sysctl.conf << EOF net.ipv4.ip_forward = net.ipv4.conf.all.rp_filter = net.ipv4. ...

随机推荐

  1. python网络-多进程(21)

    一.什么是进程 进程(Process)是计算机中的程序关于某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在早期面向进程设计的计算机结构中,进程是程序的基本执行实 ...

  2. Redis的应用场景

    最近做了个小项目是WebForm 做着做着发现前台的首页读取速度很慢,并且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我的Sqlserver承受不住!之后就想到了Redis 代码如下: /// <summary> / ...

  3. 使用ML.NET和Azure Function进行机器学习 - 第2部分

    本文是<使用ML.NET和AzureFunction进行机器学习 - 第1部分>的续篇. 像机器一样识别鸢尾花 回顾第1部分,您将使用Visual Studio创建一个新的Azure Fu ...

  4. Python爬虫入门教程 27-100 微医挂号网专家团队数据抓取pyspider

    1. 微医挂号网专家团队数据----写在前面 今天尝试使用一个新的爬虫库进行数据的爬取,这个库叫做pyspider,国人开发的,当然支持一下.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 ...

  5. 前端笔记之JavaScript(四)关于函数、作用域、闭包那点事

    一.自定义函数function 函数就是功能.方法的封装.函数能够帮我们封装一段程序代码,这一段代码会具备某一项功能,函数在执行时,封装的这一段代码都会执行一次,实现某种功能.而且,函数可以多次调用. ...

  6. 用Scrutor来简化ASP.NET Core的DI注册

    目录 背景 Scrutor简介 Scrutor的简单使用 注册接口的实现类 注册类自身 重复注册处理策略 总结 相关文章 背景 在我们编写ASP.NET Core代码的时候,总是离不开依赖注入这东西. ...

  7. 聊天框Demo:DotNetCore+ActiveMQ+Mqttjs 实现前后台消息监听

    网上查了查 ActiveMQ + .net core 的例子很少,自己做一个demo 作为记录,另外FineUI Core基础版要来了,出来后我会用FineUI再做一版,为知识星球的引流... 1.安 ...

  8. 浅析java程序的执行过程

    在研究任何一门语言时,无论是面向过程的c,c++(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还是面向对象的.net,java等,弄清语言执行过程至关重要.  何为语言执行过程? 所谓语言执行过程,指对于任何一门语言,如j ...

  9. 消息队列中间件(二)使用 ActiveMQ

    ActiveMQ 介绍 Active MQ 是由 Apache 出品的一款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开源消息中间件,它速度快,支持跨语言的客户端,具有易于使用的企业集成模式和许多的高级功能,同时完全支持 JSM ...

  10. Android开发——Drawable与Bitmap知识

    从资源中获得drawable Drawable drawable = getResources().getDrawable(R.drawable.xxx); drawable转换bitmapdraw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