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sar -u看出来的cpu利用率iowait 不实用,iostat -x 中的 svctm   和util 参数

命令形式: iostat -x 1

每隔一秒输出下

其中的svctm参数代表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反应了磁盘的负载情况,如果该项大于15ms,并且util%接近100%,那就说明,磁盘现在是整个系统性能的瓶颈了。

await 参数代表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 也要多和 svctm 来参考。差的过高就一定有 IO 的问题。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

正常情况下svctm应该是小于await值的,而svctm的大小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svctm值造成影响,过多的请求也会间接的导致svctm值的增加。
await值的大小一般取决与svctm的值和I/O队列长度以及I/O请求模式,如果svctm的值与await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I/O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await的值远高于svctm的值,则表示I/O队列等待太长,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此时可以通过更换更快的硬盘来解决问题。
%util项的值也是衡量磁盘I/O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util接近100%,表示磁盘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的在工作,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优化程序或者通过更换更高、更快的磁盘来解决此问题

svctm一项正常时间在20ms左右,原因:

高速cpu会造成很高的iowait值,但这并不代表磁盘是系统的瓶颈。唯一能说明磁盘是系统瓶颈的方法,就是很高的read/write时间,一般来说超过20ms,就代表了不太正常的磁盘性能。为什么是20ms呢?一般来说,一次读写就是一次寻到+一次旋转延迟+数据传输的时间。由于,现代硬盘数据传输就是几微秒或者几十微秒的事情,远远小于寻道时间2~20ms和旋转延迟4~8ms,所以只计算这两个时间就差不多了,也就是15~20ms。只要大于20ms,就必须考虑是否交给磁盘读写的次数太多,导致磁盘性能降低了。

%iowait并不能反应磁盘瓶颈

iowait实际测量的是cpu时间:
%iowait = (cpu idle time)/(all cpu time)

iostat来对linux硬盘IO性能进行了解

以前一直不太会用这个参数。现在认真研究了一下iostat,因为刚好有台重要的服务器压力高,所以放上来分析一下.下面这台就是IO有压力过大的服务器

$iostat -x 1
Linux 2.6.33-fukai (fukai-laptop)          _i686_    (2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5.47    0.50    8.96   48.26    0.00   36.82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6.00   273.00   99.00    7.00  2240.00  2240.00    42.26     1.12   10.57   7.96  84.40
sdb               0.00     4.00    0.00  350.00     0.00  2068.00     5.91     0.55    1.58   0.54  18.80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同时可以结合vmstat 查看查看b参数(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和wa参数(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高过30%时IO压力高)

另外 await 的参数也要多和 svctm 来参考。差的过高就一定有 IO 的问题。

avgqu-sz 也是个做 IO 调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个就是直接每次操作的数据的大小,如果次数多,但数据拿的小的话,其实 IO 也会很小.如果数据拿的大,才IO 的数据会高。也可以通过 avgqu-sz × ( r/s or w/s ) = rsec/s or wsec/s.也就是讲,读定速度是这个来决定的。

另外还可以参考

svctm 一般要小于 await (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 svctm 的增加。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模式。如果 svctm 比较接近 await,说明 I/O 几乎没有等待时间;如果 await 远大于 svctm,说明 I/O 队列太长,应用得到的响应时间变慢,如果响应时间超过了用户可以容许的范围,这时可以考虑更换更快的磁盘,调整内核 elevator 算法,优化应用,或者升级 CPU。

队列长度(avgqu-sz)也可作为衡量系统 I/O 负荷的指标,但由于 avgqu-sz 是按照单位时间的平均值,所以不能反映瞬间的 I/O 洪水。

别人一个不错的例子(I/O 系统 vs. 超市排队)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超市排队 checkout 时,怎么决定该去哪个交款台呢? 首当是看排的队人数,5个人总比20人要快吧? 除了数人头,我们也常常看看前面人购买的东西多少,如果前面有个采购了一星期食品的大妈,那么可以考虑换个队排了。还有就是收银员的速度了,如果碰上了连钱都点不清楚的新手,那就有的等了。另外,时机也很重要,可能 5 分钟前还人满为患的收款台,现在已是人去楼空,这时候交款可是很爽啊,当然,前提是那过去的 5 分钟里所做的事情比排队要有意义 (不过我还没发现什么事情比排队还无聊的)。

I/O 系统也和超市排队有很多类似之处:

r/s+w/s 类似于交款人的总数

平均队列长度(avgqu-sz)类似于单位时间里平均排队人的个数

平均服务时间(svctm)类似于收银员的收款速度

平均等待时间(await)类似于平均每人的等待时间

平均I/O数据(avgrq-sz)类似于平均每人所买的东西多少

I/O 操作率 (%util)类似于收款台前有人排队的时间比例。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出 I/O 请求的模式,以及 I/O 的速度和响应时间。

下面是别人写的这个参数输出的分析

# iostat -x 1
avg-cpu: %user %nice %sys %idle
16.24 0.00 4.31 79.44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dev/cciss/c0d0
0.00 44.90 1.02 27.55 8.16 579.59 4.08 289.80 20.57 22.35 78.21 5.00 14.29

上面的 iostat 输出表明秒有 28.57 次设备 I/O 操作: 总IO(io)/s = r/s(读) +w/s(写) = 1.02+27.55 = 28.57 (次/秒) 其中写操作占了主体 (w:r = 27:1)。

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只需要 5ms 就可以完成,但每个 I/O 请求却需要等上 78ms,为什么? 因为发出的 I/O 请求太多 (每秒钟约 29 个),假设这些请求是同时发出的,那么平均等待时间可以这样计算:

平均等待时间 = 单个 I/O 服务时间 * ( 1 + 2 + … + 请求总数-1) / 请求总数

应用到上面的例子: 平均等待时间 = 5ms * (1+2+…+28)/29 = 70ms,和 iostat 给出的78ms 的平均等待时间很接近。这反过来表明 I/O 是同时发起的。

每秒发出的 I/O 请求很多 (约 29 个),平均队列却不长 (只有 2 个左右),这表明这 29 个请求的到来并不均匀,大部分时间 I/O 是空闲的。

一秒中有 14.29% 的时间 I/O 队列中是有请求的,也就是说,85.71% 的时间里 I/O 系统无事可做,所有 29 个 I/O 请求都在142毫秒之内处理掉了。

delta(ruse+wuse)/delta(io) = await = 78.21 => delta(ruse+wuse)/s =78.21 * delta(io)/s = 78.21*28.57 = 2232.8,表明每秒内的I/O请求总共需要等待2232.8ms。所以平均队列长度应为 2232.8ms/1000ms = 2.23,而 iostat 给出的平均队列长度 (avgqu-sz) 却为 22.35,为什么?! 因为 iostat 中有 bug,avgqu-sz 值应为 2.23,而不是 22.35

iostat和iowait详细解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 系统管理命令 - iostat - I/O 信息统计

    命令详解 重要星级: ★★★★☆ 功能说明: iostat 是 I/O statistics ( 输入/输出统计 ) 的缩写,其主要功能是对系统的磁盘 I/O 操作进行监视.它的输出主要是显示磁盘读写 ...

  2. Slow ReadProcessor&Error Slow BlockReceiver错误日志分析(转)

    1.总结 "Slow ReadProcessor" 和"Slow BlockReceiver"往往是因为集群负载比较高或者某些节点不健康导致的,本文主要是帮助你 ...

  3. linux服务器宕机分析/性能瓶颈分析

    linux服务器宕机分析/性能瓶颈分析   服务器宕机原因很多,资源不足.应用.硬件.系统内核bug等,以下一个小例子 服务器宕机了,首先得知道服务器宕机的时间点,然后分析日志查找原因 1.last ...

  4. (转)SLOW READPROCESSOR;ERROR SLOW BLOCKRECEIVER错误日志分析

    1.总结 "Slow ReadProcessor" 和"Slow BlockReceiver"往往是因为集群负载比较高或者某些节点不健康导致的,本文主要是帮助你 ...

  5. 每天一个linux命令(47):iostat命令

    Linux系统​中的 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 ...

  6. Linux 使用iostat分析IO性能

    原文:http://www.cnblogs.com/bangerlee/articles/2547161.html 对于I/O-bond类型的进程,我们经常用iostat工具查看进程IO请求下发的数量 ...

  7. [转]iostat命令详解

    iostat 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  命令格式: iostat [ -c | -d ] [ -k | -m ] [ -t ] [ -V ] [ -x ] [ devi ...

  8. iostat命令学习

    iostat命令主要用于监控linux系统下cup和磁盘IO的统计信息 可以通过iostat --help获得该命令的帮助信息 [oracle@std ~]$ iostat --help Usage: ...

  9. iostat 命令

    iostat -x 1 10 Linux 2.6.18-92.el5xen 02/03/2009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1 ...

随机推荐

  1. Android开发-API指南-<uses-permission>

    <uses-permission> 英文原文: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uses-permission-elem ...

  2. Java学习笔记-序

    最近开始学习java了,上班看书看得经常瞌睡,有时候想起来觉得挺重要的知识点想记在哪里又害怕忘记了,于是乎突然想到了博客园,所以今天上午就决定记在院子里了,先写了8是因为已经看到第八章了(读的是Jav ...

  3. hadoop问题集(2)

      28. Sqoop: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sqoop import --connect jdbc:oracle:thin:@//xxxx:1521/aps ...

  4. POJ 1741 Tree(树的分治)

    Description Give a tree with n vertices,each edge has a length(positive integer less than 1001). Def ...

  5. 调试Python的方式

    调试Python有如下几种方式: 1 使用print语句 2 使用IDE的debuggers 3 使用命令行调试器pdb,这是Python的一个标准库,类似gdb 4 使用-i命令行选项.在使用命令行 ...

  6. 美美哒rand()函数

     2016.3.7     天气:大雪都已经三月份竟然还下了这么大的雪,真是少见呀.今天为了提交软件工程的作业我们需要注册git的账号,真是前途艰难呀,后台服务器都要爆炸了,其实我觉得这个平台的服务器 ...

  7. pthon_flask小汇总

    一.Jinja2中的关键字 1.include关键字 用include可以导入另外一个模板到当前模板中 <pre> {% include 'header.html' %} Body {% ...

  8. c#笔记整理 关于继承与多态等

    [ 塔 · 第 二 条 约 定 ] c#面向对象基础 整理private.protected.public.abstract等的异同 public 公有访问.不受任何限制. private 私有访问. ...

  9. android平台蓝牙编程(转)

    http://blog.csdn.net/pwei007/article/details/6015907 Android平台支持蓝牙网络协议栈,实现蓝牙设备之间数据的无线传输. 本文档描述了怎样利用a ...

  10. 《剑指offer》---寻找反转数组最小值

    本文算法使用python3实现 1.题目描述:   把一个数组最开始的若干个元素搬到数组的末尾,我们称之为数组的旋转. 输入一个非递减排序的数组的一个旋转,输出旋转数组的最小元素. 例如数组{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