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一 ---- 策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和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和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
策略模式
简介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属于对象的行为模式。其用意是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定义相似的算法,替换if else 语句写法,并且可以随时相互替换。
策略模式主要由这三个角色组成,环境角色(Context)、抽象策略角色(Strategy)和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Strategy)。
- 环境角色(Context):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提供给客户端使用。
- 抽象策略角色(Strategy):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 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Strategy):包装了相关的算法或行为。
示例图如下:
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拿刚学习Java的时候使用计算方法来说吧。
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时候,会经常用到加减乘除方法。如果我们想得到两个数字相加的和,我们需要用到“+”符号,得到相减的差,需要用到“-”符号等等。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字符串比较使用if/else写成通用方法,但是计算的符号每次增加,我们就不得不加在原先的方法中进行增加相应的代码,如果后续计算方法增加、修改或删除,那么会使后续的维护变得困难。
但是在这些方法中,我们发现其基本方法是固定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策略模式来进行开发,可以有效避免通过if/else来进行判断,即使后续增加其他的计算规则也可灵活进行调整。
首先定义一个抽象策略角色,并拥有一个计算的方法。
interface CalculateStrategy {
int doOperation(int num1, int num2);
}
然后再定义加减乘除这些具体策略角色并实现方法。
那么代码如下:
class OperationAdd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doOperation(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class OperationSub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doOperation(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class OperationMul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doOperation(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class OperationDiv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doOperation(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最后在定义一个环境角色,提供一个计算的接口供客户端使用。
代码如下:
class CalculatorContext {
private Calculate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CalculatorContext(Calculate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int executeStrategy(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strategy.doOperation(num1, num2);
}
}
编写好之后,那么我们来进行测试。
测试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4,b=2;
CalculatorContext context = new CalculatorContext(new OperationAdd());
System.out.println("a + b = "+context.executeStrategy(a, b));
CalculatorContext context2 = new CalculatorContext(new OperationSub());
System.out.println("a - b = "+context2.executeStrategy(a, b));
CalculatorContext context3 = new CalculatorContext(new OperationMul());
System.out.println("a * b = "+context3.executeStrategy(a, b));
CalculatorContext context4 = new CalculatorContext(new OperationDiv());
System.out.println("a / b = "+context4.executeStrategy(a, b));
}
输出结果:
a + b = 6
a - b = 2
a * b = 8
a / b = 2
策略模式优点:
扩展性好,可以在不修改对象结构的情况下,为新的算法进行添加新的类进行实现;
灵活性好,可以对算法进行自由切换;
策略模式缺点:
使用策略类变多,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才能进行调用;
使用场景:
如果在一个系统里面有许多类,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行为,那么使用策略模式可以动态地让一个对象在许多行为中选择一种行为;
一个系统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
如果一个对象有很多的行为,如果不用恰当的模式,这些行为就只好使用多重的条件选择语句来实现;
模板模式
简介
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中,一个抽象类公开定义了执行它的方法的方式/模板。它的子类可以按需要重写方法实现,但调用将以抽象类中定义的方式进行。 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模板模式,其主要的的思想就是做一个模板,提供给客户端进行调用。除去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简历模板、合同模板等等,Java中也有很经典的模板使用,那就是Servlet,HttpService类提供了一个service()方法,这个方法调用七个do方法中的一个或几个,完成对客户端调用的响应。这些do方法需要由HttpServlet的具体则由子类提供。
模板模式主要由抽象模板(Abstract Template)角色和具体模板(Concrete Template)角色组成。
抽象模板(Abstract Template): 定义了一个或多个抽象操作,以便让子类实现。这些抽象操作叫做基本操作,它们是一个顶级逻辑的组成步骤;定义并实现了一个模板方法。这个模板方法一般是一个具体方法,它给出了一个顶级逻辑的骨架,而逻辑的组成步骤在相应的抽象操作中,推迟到子类实现。顶级逻辑也有可能调用一些具体方法。
具体模板(Concrete Template): 实现父类所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它们是一个顶级逻辑的组成步骤;每一个抽象模板角色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具体模板角色与之对应,而每一个具体模板角色都可以给出这些抽象方法(也就是顶级逻辑的组成步骤)的不同实现,从而使得顶级逻辑的实现各不相同。
示例图如下:
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依旧使用一个简单的示例来加以说明。
我们以前在玩魂斗罗、双截龙、热血物语、忍者神龟等等游戏的时候,都需要在小霸王游戏机上插卡,然后启动游戏才能玩,其中魂斗罗这种游戏,启动游戏之后就可以直接玩了,但是忍者神龟这种游戏则在启动游戏之后,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角色才能开始玩。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场景写出一个通用的模板,主要包含启动游戏,玩游戏,结束游戏这几个必须实现的方法,选择人物这个方法改成可选。
那么这个抽象类的代码如下:
abstract class Game{
//启动游戏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runGame();
//选择人物
protected void choosePerson() {};
//开始玩游戏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startPlayGame();
//结束游戏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endPlayGame();
//模板方法
public final void play() {
runGame();
choosePerson();
startPlayGame();
endPlayGame();
}
}
定义好该抽象类之后,我们再来定义具体模板实现类。这里定义两个游戏类,一个是魂斗罗,一个忍者神龟。
那么代码如下:
class ContraGame extends Gam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runGame() {
System.out.println("启动魂斗罗II...");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startPlayGame() {
System.out.println("1P正在使用S弹打aircraft...");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endPlayGame() {
System.out.println("1P被流弹打死了,游戏结束!");
}
}
class TMNTGame extends Gam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runGame() {
System.out.println("启动忍者神龟III...");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hoosePerson() {
System.out.println("1P选择了Raph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startPlayGame() {
System.out.println("Raph正在使用绝技 “火箭头槌”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endPlayGame() {
System.out.println("Raph 掉进井盖里死了,游戏结束了! ");
}
}
最后再来进行测试,测试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ame game = new ContraGame();
game.play();
System.out.println();
game = new TMNTGame();
game.play();
}
输出结果:
启动魂斗罗II...
1P正在使用S弹打aircraft...
1P被流弹打死了,游戏结束!
启动忍者神龟III...
1P选择了Raph !
Raph正在使用绝技 “火箭头槌”
Raph 掉进井盖里死了,游戏结束了!
模板模式优点:
扩展性好,对不变的代码进行封装,对可变的进行扩展;
可维护性好,因为将公共代码进行了提取,使用的时候直接调用即可;
模板模式缺点:
因为每一个不同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子类来实现,导致类的个数增加,会使系统变得复杂;
使用场景:
有多个子类共有逻辑相同的方法;
重要的、复杂的方法,可以考虑作为模板方法。
注意事项:
为防止恶意操作,一般模板方法都加上 final 关键词!
其它
音乐推荐
分享一首非常好听的轻音乐!
网易云网友评论:
简单,重复,毫无华丽旋律,也无厚重悲凉的伴奏。但心偏偏就被紧紧的抓住了。一种茫然却被迫紧凑的感觉。一种不知何所处的心虚。what for?
项目的代码
java-study是本人在学习Java过程中记录的一些代码,也包括之前博文中使用的代码。如果感觉不错,希望顺手给个start,当然如果有不足,也希望提出。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xuwujing/java-study
原创不易,如果感觉不错,希望给个推荐!您的支持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版权声明:
作者:虚无境
博客园出处:http://www.cnblogs.com/xuwujing
CSDN出处:http://blog.csdn.net/qazwsxpcm
个人博客出处:http://www.panchengming.com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一 ---- 策略模式和模板方法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三 ---- 观察者模式和空对象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和状态模式(Memento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最后两个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 ...
- Java进阶篇 设计模式之十四 ----- 总结篇
前言 本篇是讲述之前学习设计模式的一个总结篇,其目的是为了对这些设计模式的进行一个提炼总结,能够通过查看看此篇就可以理解一些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 设计模式简介 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二 ---- 备忘录模式和状态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和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十 ---- 访问者模式和中介者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和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访问者模式(Visito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九----- 解释器模式和迭代器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行为型模式的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和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 解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八 ----- 责任链模式和命令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结构型模式的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本篇则来学习下行为型模式的两个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和命令模式(Command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七 ----- 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结构型模式的组合模式和过滤器模式.本篇则来学习下结构型模式最后的两个模式, 享元模式和代理模式. 享元模式 简介 享元模式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二 ----- 工厂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单例模式,介绍了单例模式创建的几种方法以及最优的方法.本篇则介绍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主要分为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 ...
- Java进阶篇设计模式之三 ----- 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前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工厂模式,介绍了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模式.本篇则介绍设计模式中属于创建型模式的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建造者模式 简介 建造者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式.建造者模式使用 ...
随机推荐
- Hello Django
首先安装Django: 1.cmd界面,输入"pip3 install django" 2.输入"django-admin help",如下图表示安装成功 ...
- Java CAS 原理分析
1.简介 CAS 全称是 compare and swap,是一种用于在多线程环境下实现同步功能的机制(可以把 CAS 看做乐观锁).CAS 操作包含三个操作数 -- 内存位置.预期数值和新值.CAS ...
- linux使用windows磁盘,挂载共享目录
实例说明:客户两台服务器,一台web服务器(linux)只有50G,课程资源太多太大导致磁盘不够用:客户的文档服务器(windows)磁盘很大超过1T,所以产生了,将web资源使用文档服务器磁盘的想法 ...
- Python学习 Part5:输入输出
Python学习 Part5:输入输出 1. 格式化输出 三种输出值的方法: 表达式语句 print()函数 使用文件对象的write()方法 两种方式格式化输出: 由自己处理整个字符串,通过使用字符 ...
- python 闯关之路三(面向对象与网络编程)
1,简述socket 通信原理 如上图,socket通信建立在应用层与TCP/IP协议组通信(运输层)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 ...
- tensorflow 1.8, ubuntu 16.04, cuda 9.0, nvidia-390,安装踩坑指南。
被tensorflow 1.8, ubuntu 16.04, cuda 9.0, nvidia-390折磨了5天,终于上坑,留下指南,造福后人. 1.先把依赖搞清楚: tensorflow 1.8依赖 ...
- Linux设置开放一个端口
修改防火墙配置需要修改 /etc/sysconfig/iptables 这个文件,如果要开放哪个端口,在里面添加一条. -A RH-Firewall-1-INPUT -m state --state ...
- Linux获取网络接口信息
linux获取网络接口信息需要用到的函数为ioctl(),结构体struct ifreq,struct ifconf 1.ioctl()函数原型及作用 #include <sys/ioctl.h ...
- c语言之单链表的创建及排序
今天对之前学习过的链表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顺便写点代码:创建一个链表有头插法跟尾插法两种,在下面代码中我们为结点分配的内存实在堆上分配的,因此需要我们手动释放,释放用free()函数 下面代码贴出具体代 ...
- SSM-MyBatis-04:Mybatis中使用properties整合jdbc.properties
------------吾亦无他,唯手熟尔,谦卑若愚,好学若饥-------------properties整合jdbc.properties首先准备好jdbc.properties,里面的key值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