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面试题——LRU原理和Redis实现
很久前参加过今日头条的面试,遇到一个题,目前半部分是如何实现 LRU,后半部分是 Redis 中如何实现 LRU。
我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内存不够的场景下,淘汰旧内容的策略。LRU ... Least Recent Used,淘汰掉最不经常使用的。可以稍微多补充两句,因为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大的最可靠的存储是硬盘,它容量很大,并且内容可以固化,但是访问速度很慢,所以需要把使用的内容载入内存中;内存速度很快,但是容量有限,并且断电后内容会丢失,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还有CPU内部的 L1 Cache,L2 Cache等概念。因为速度越快的地方,它的单位成本越高,容量越小,新的内容不断被载入,旧的内容肯定要被淘汰,所以就有这样的使用背景。
LRU原理
在一般标准的操作系统教材里,会用下面的方式来演示 LRU 原理,假设内存只能容纳3个页大小,按照 7 0 1 2 0 3 0 4 的次序访问页。假设内存按照栈的方式来描述访问时间,在上面的,是最近访问的,在下面的是,最远时间访问的,LRU就是这样工作的。
但是如果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基于 LRU 的缓存,这样设计可能问题很多,这段内存按照访问时间进行了排序,会有大量的内存拷贝操作,所以性能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LRU缓存,使得放入和移除都是 O(1) 的,我们需要把访问次序维护起来,但是不能通过内存中的真实排序来反应,有一种方案就是使用双向链表。
基于 HashMap 和 双向链表实现 LRU 的
整体的设计思路是,可以使用 HashMap 存储 key,这样可以做到 save 和 get key的时间都是 O(1),而 HashMap 的 Value 指向双向链表实现的 LRU 的 Node 节点,如图所示。
LRU 存储是基于双向链表实现的,下面的图演示了它的原理。其中 head 代表双向链表的表头,tail 代表尾部。首先预先设置 LRU 的容量,如果存储满了,可以通过 O(1) 的时间淘汰掉双向链表的尾部,每次新增和访问数据,都可以通过 O(1)的效率把新的节点增加到对头,或者把已经存在的节点移动到队头。
下面展示了,预设大小是 3 的,LRU存储的在存储和访问过程中的变化。为了简化图复杂度,图中没有展示 HashMap部分的变化,仅仅演示了上图 LRU 双向链表的变化。我们对这个LRU缓存的操作序列如下:
save("key1", 7)
save("key2", 0)
save("key3", 1)
save("key4", 2)
get("key2")
save("key5", 3)
get("key2")
save("key6", 4)
相应的 LRU 双向链表部分变化如下:
s = save, g = get
总结一下核心操作的步骤:
- save(key, value),首先在 HashMap 找到 Key 对应的节点,如果节点存在,更新节点的值,并把这个节点移动队头。如果不存在,需要构造新的节点,并且尝试把节点塞到队头,如果LRU空间不足,则通过 tail 淘汰掉队尾的节点,同时在 HashMap 中移除 Key。
- get(key),通过 HashMap 找到 LRU 链表节点,因为根据LRU 原理,这个节点是最新访问的,所以要把节点插入到队头,然后返回缓存的值。
完整基于 Java 的代码参考如下
class DLinkedNode {
String key;
int value;
DLinkedNode pre;
DLinkedNode post;
}
LRU Cache
public class LRUCache { private Hashtable<Integer, DLinkedNode>
cache = new Hashtable<Integer, DLinkedNode>();
private int count;
private int capacity;
private DLinkedNode head, tail;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ount = 0;
this.capacity = capacity; head = new DLinkedNode();
head.pre = null; tail = new DLinkedNode();
tail.post = null; head.post = tail;
tail.pre = head;
} public int get(String key) { D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if(node == null){
return -1; // should raise exception here.
} // move the accessed node to the head;
this.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public void set(String key, int value) {
DLinkedNode node = cache.get(key); if(node == null){ DLinkedNode newNode = new DLinkedNode();
newNode.key = key;
newNode.value = value; this.cache.put(key, newNode);
this.addNode(newNode); ++count; if(count > capacity){
// pop the tail
DLinkedNode tail = this.popTail();
this.cache.remove(tail.key);
--count;
}
}else{
// update the value.
node.value = value;
this.moveToHead(node);
}
}
/**
* Always add the new node right after head;
*/
private void addNode(DLinkedNode node){
node.pre = head;
node.post = head.post; head.post.pre = node;
head.post = node;
} /**
* Remove an existing node from the linked list.
*/
private void removeNode(DLinkedNode node){
DLinkedNode pre = node.pre;
DLinkedNode post = node.post; pre.post = post;
post.pre = pre;
} /**
* Move certain node in between to the head.
*/
private void moveToHead(DLinkedNode node){
this.removeNode(node);
this.addNode(node);
} // pop the current tail.
private DLinkedNode popTail(){
DLinkedNode res = tail.pre;
this.removeNode(res);
return res;
}
}
那么问题的后半部分,是 Redis 如何实现,这个问题这么问肯定是有坑的,那就是redis肯定不是这样实现的。
Redis的LRU实现
如果按照HashMap和双向链表实现,需要额外的存储存放 next 和 prev 指针,牺牲比较大的存储空间,显然是不划算的。所以Redis采用了一个近似的做法,就是随机取出若干个key,然后按照访问时间排序后,淘汰掉最不经常使用的,具体分析如下:
为了支持LRU,Redis 2.8.19中使用了一个全局的LRU时钟,server.lruclock
,定义如下,
#define REDIS_LRU_BITS 24
unsigned lruclock:REDIS_LRU_BITS; /* Clock for LRU eviction */
默认的LRU时钟的分辨率是1秒,可以通过改变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
宏的值来改变,Redis会在serverCron()
中调用updateLRUClock
定期的更新LRU时钟,更新的频率和hz参数有关,默认为100ms
一次,如下,
#define REDIS_LRU_CLOCK_MAX ((1<<REDIS_LRU_BITS)-1) /* Max value of obj->lru */
#define 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 1 /* LRU clock resolution in seconds */ void updateLRUClock(void) {
server.lruclock = (server.unixtime / 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 &
REDIS_LRU_CLOCK_MAX;
}
server.unixtime
是系统当前的unix时间戳,当 lruclock 的值超出REDIS_LRU_CLOCK_MAX时,会从头开始计算,所以在计算一个key的最长没有访问时间时,可能key本身保存的lru访问时间会比当前的lrulock还要大,这个时候需要计算额外时间,如下,
/* Given an object returns the min number of seconds the object was never
* requested, using an approximated LRU algorithm. */
unsigned long estimateObjectIdleTime(robj *o) {
if (server.lruclock >= o->lru) {
return (server.lruclock - o->lru) * 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
} else {
return ((REDIS_LRU_CLOCK_MAX - o->lru) + server.lruclock) *
REDIS_LRU_CLOCK_RESOLUTION;
}
}
Redis支持和LRU相关淘汰策略包括,
volatile-lru
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参与近似的lru淘汰策略allkeys-lru
所有的key均参与近似的lru淘汰策略
当进行LRU淘汰时,Redis按如下方式进行的,
......
/* volatile-lru and allkeys-lru policy */
else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REDIS_MAXMEMORY_ALLKEYS_LRU ||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REDIS_MAXMEMORY_VOLATILE_LRU)
{
for (k = 0; k < server.maxmemory_samples; k++) {
sds thiskey;
long thisval;
robj *o; de = dictGetRandomKey(dict);
thiskey = dictGetKey(de);
/* When policy is volatile-lru we need an additional lookup
* to locate the real key, as dict is set to db->expires. */
if (server.maxmemory_policy == REDIS_MAXMEMORY_VOLATILE_LRU)
de = dictFind(db->dict, thiskey);
o = dictGetVal(de);
thisval = estimateObjectIdleTime(o); /* Higher idle time is better candidate for deletion */
if (bestkey == NULL || thisval > bestval) {
bestkey = thiskey;
bestval = thisval;
}
}
}
......
Redis会基于server.maxmemory_samples
配置选取固定数目的key,然后比较它们的lru访问时间,然后淘汰最近最久没有访问的key,maxmemory_samples的值越大,Redis的近似LRU算法就越接近于严格LRU算法,但是相应消耗也变高,对性能有一定影响,样本值默认为5。
总结
看来,虽然一个简单的概念,在工业界的产品中,为了追求空间的利用率,也会采用权衡的实现方案。
对Java架构技术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QQ群619881427,一起学习,相互讨论。
群内已经有小伙伴将知识体系整理好(源码,笔记,PPT,学习视频),欢迎加群免费领取。
分享给喜欢Java的,喜欢编程,有梦想成为架构师的程序员们,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不是Java的程序员也没关系,帮忙转发给更多朋友!谢谢。
一个分享小技巧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轻松获取学习资料哦!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动动小手点点关注吧!
Java的架构师学习公众号!
一个专注分享架构干货的微信公众号
觉得本文有用就把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到吧!
今日头条面试题——LRU原理和Redis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 LRU原理和Redis实现——一个今日头条的面试题(转载)
很久前参加过今日头条的面试,遇到一个题,目前半部分是如何实现 LRU,后半部分是 Redis 中如何实现 LRU. 我的第一反应是操作系统课程里学过,应该是内存不够的场景下,淘汰旧内容的策略.LRU ...
- LRU原理和Redis实现——一个今日头条的面试题
看了评论,发现有些地方有问题,更新了图和一些描述,希望可以更清晰一些,也欢迎关注,还会有干货文章 -------- 很久前参加过今日头条的面试,遇到一个题,目前半部分是如何实现 LRU,后半部分是 R ...
- 剑指Offer——完美+今日头条笔试题+知识点总结
剑指Offer--完美+今日头条笔试题+知识点总结 情景回顾 时间:2016.9.28 16:00-18:00 19:00-21:00 地点: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 事件:完美世界笔试 ...
- 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第四题(python)
题目描述: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5题(后附大佬答案-c++版) #-*- coding:utf-8 -*- class Magic: ''' a:用于存储数组a b:用于存储数组b num:用于 ...
- 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第三题(python)
题目描述: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5题(后附大佬答案-c++版) 解题思路: 本题的做法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拼出‘1234567890’,对于输入表达试获得对应的结果利用python内置函数eval ...
- 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第二题(python)
题目描述: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5题(后附大佬答案-c++版) 解题思路: 利用深度优先搜索 #-*- coding:utf-8 -*- class DFS: ''' num:用于存储最后执行次 ...
- 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第一题(python)
题目描述:2018春招-今日头条笔试题5题(后附大佬答案-c++版) 解题思路: 要想得到输入的数字列中存在相隔为k的数,可以将输入的数字加上k,然后判断其在不在输入的数字列中即可. #-*- cod ...
- web前端整套面试题(二)--今日头条面试题
12道单选,7道不定项选择,2道编程题 一.单选(12题) 1.[单选题]在HTML中,( )可以在网页上通过链接直接打开邮件客户端发送邮件. A.<a href=”telnet:ming.zh ...
- Trie树/字典树题目(2017今日头条笔试题:异或)
/* 本程序说明: [编程题] 异或 时间限制:1秒 空间限制:32768K 给定整数m以及n个数字A1,A2,..An,将数列A中所有元素两两异或,共能得到n(n-1)/2个结果,请求出这些结果中大 ...
随机推荐
- ES6 Template Strings(转)
转自: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updates/2015/01/ES6-Template-Strings Strings in JavaScript have ...
- shell脚本学习-练习写一个脚本2
# 1.依次展示/var目录下的对象,并说明是文件或者目录.格式如:Hello,$file. # 2.统计一个有多少个文件. #!/bin/bash #Program Description: #Au ...
- navicat for mysql 连接报错1251详细解决步骤
我的是8.0的版本,因为比较新的mysql采用新的保密方式所以旧的似乎不能用,改密码方式:use mysql:ALTER USER 'root'@'localhost' IDENTIFIED WITH ...
-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解决方法
- dubbo入门学习 二 RPC框架
rpc框架解释 谁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 RPC 框架? - 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首先了解什么叫RPC,为什么要RPC,RPC ...
- MySQL zip版本安装
一直以来都习惯了使用MySQL安装文件(.exe),今天下载了一个.zip版本的MySQL,安装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下: 1.在MySQL官网上(http://dev.mysql.com/down ...
- 《Linux就该这么学》第十天课程
使用RAID与LVM磁盘阵列技术 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1 0等,下面列举RAID的各个概况 1. RAID 0 RAID 0技术把多块物理硬盘设备(至少两块)通过硬 ...
- Vue控制路由滚动行为
跳转路由时,要求跳转到指定路由的某个地方,可以使用scrollBehavior方法控制. 用法: scrollBehavior(to,from,savedPosition){ } scrollBe ...
- centos7 Mycat/MySQL/MariaDB安装部署
使用yum安装MySQL详细步骤 安装mysql源 centos系统中不包含mysql的源,需要先安装mysql源 1.官网下载源.使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进入mysql官网,进入以下界面. 2.在Cen ...
- MyBatis-Plus 3.0.3 Sql注入器添加,即全局配置Sql注入器,sqlInjector改写
官网上写着 但是,这个其实是2.0系列的写法,由于引用了最新的3.0.3这个功能基本不好使. 3.0.3版本的写法 也就是中间加了一层,原来是AutoSqlInjector,现在改为Abstra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