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廖雪峰老师Python课程博客,仅供学习参考使用

看到类似__slots__这种形如__xxx__的变量或者函数名就要注意,这些在Python中是有特殊用途的。 __slots__我们已经知道怎么用了,__len__()方法我们也知道是为了能让class作用于len()函数。 除此之外,Python的class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殊用途的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定制类。 __str__
我们先定义一个Student类,打印一个实例: >>>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self.name = name
...
>>> print(Student('Michael'))
<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190>
打印出一堆<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190>,不好看。 怎么才能打印得好看呢?只需要定义好__str__()方法,返回一个好看的字符串就可以了: >>>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self.name = name
... def __str__(self):
...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 %s)' % self.name
...
>>> print(Student('Michael'))
Student object (name: Michael)
这样打印出来的实例,不但好看,而且容易看出实例内部重要的数据。 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直接敲变量不用print,打印出来的实例还是不好看: >>> s = Student('Michael')
>>> s
<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310>
这是因为直接显示变量调用的不是__str__(),而是__repr__(),两者的区别是__str__()返回用户看到的字符串,而__repr__()返回程序开发者看到的字符串,也就是说,__repr__()是为调试服务的。 解决办法是再定义一个__repr__()。但是通常__str__()和__repr__()代码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个偷懒的写法: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s)' % self.name
__repr__ = __str__
__iter__
如果一个类想被用于for ... in循环,类似list或tuple那样,就必须实现一个__iter__()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对象,然后,Python的for循环就会不断调用该迭代对象的__next__()方法拿到循环的下一个值,直到遇到StopIteration错误时退出循环。 我们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写一个Fib类,可以作用于for循环: class Fib(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a, self.b = 0, 1 # 初始化两个计数器a,b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 实例本身就是迭代对象,故返回自己 def __next__(self):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 计算下一个值
if self.a > 100000: # 退出循环的条件
raise StopIteration()
return self.a # 返回下一个值
现在,试试把Fib实例作用于for循环: >>> for n in Fib():
... print(n)
...
1
1
2
3
5
...
46368
75025
__getitem__
Fib实例虽然能作用于for循环,看起来和list有点像,但是,把它当成list来使用还是不行,比如,取第5个元素: >>> Fib()[5]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Fib'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ndexing
要表现得像list那样按照下标取出元素,需要实现__getitem__()方法: class Fib(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n):
a, b = 1, 1
for x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现在,就可以按下标访问数列的任意一项了: >>> f = Fib()
>>> f[0]
1
>>> f[1]
1
>>> f[2]
2
>>> f[3]
3
>>> f[10]
89
>>> f[100]
573147844013817084101
但是list有个神奇的切片方法: >>> list(range(100))[5:10]
[5, 6, 7, 8, 9]
对于Fib却报错。原因是__getitem__()传入的参数可能是一个int,也可能是一个切片对象slice,所以要做判断: class Fib(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n):
if isinstance(n, int): # n是索引
a, b = 1, 1
for x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if isinstance(n, slice): # n是切片
start = n.start
stop = n.stop
if start is None:
start = 0
a, b = 1, 1
L = []
for x in range(stop):
if x >= start:
L.append(a)
a, b = b, a + b
return L
现在试试Fib的切片: >>> f = Fib()
>>> f[0:5]
[1, 1, 2, 3, 5]
>>> f[:1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但是没有对step参数作处理: >>> f[:10:2]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也没有对负数作处理,所以,要正确实现一个__getitem__()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 此外,如果把对象看成dict,__getitem__()的参数也可能是一个可以作key的object,例如str。 与之对应的是__setitem__()方法,把对象视作list或dict来对集合赋值。最后,还有一个__delitem__()方法,用于删除某个元素。 总之,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自己定义的类表现得和Python自带的list、tuple、dict没什么区别,这完全归功于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不需要强制继承某个接口。 __getattr__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调用类的方法或属性时,如果不存在,就会报错。比如定义Student类: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chael'
调用name属性,没问题,但是,调用不存在的score属性,就有问题了: >>> s = Student()
>>> print(s.name)
Michael
>>> print(s.scor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core'
错误信息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找到score这个attribute。 要避免这个错误,除了可以加上一个score属性外,Python还有另一个机制,那就是写一个__getattr__()方法,动态返回一个属性。修改如下: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chael'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score':
return 99
当调用不存在的属性时,比如score,Python解释器会试图调用__getattr__(self, 'score')来尝试获得属性,这样,我们就有机会返回score的值: >>> s = Student()
>>> s.name
'Michael'
>>> s.score
99
返回函数也是完全可以的: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age':
return lambda: 25
只是调用方式要变为: >>> s.age()
25
注意,只有在没有找到属性的情况下,才调用__getattr__,已有的属性,比如name,不会在__getattr__中查找。 此外,注意到任意调用如s.abc都会返回None,这是因为我们定义的__getattr__默认返回就是None。要让class只响应特定的几个属性,我们就要按照约定,抛出AttributeError的错误: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age':
return lambda: 25
raise AttributeError('\'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attr)
这实际上可以把一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调用全部动态化处理了,不需要任何特殊手段。 这种完全动态调用的特性有什么实际作用呢?作用就是,可以针对完全动态的情况作调用。 举个例子: 现在很多网站都搞REST API,比如新浪微博、豆瓣啥的,调用API的URL类似: http://api.server/user/friends
http://api.server/user/timeline/list
如果要写SDK,给每个URL对应的API都写一个方法,那得累死,而且,API一旦改动,SDK也要改。 利用完全动态的__getattr__,我们可以写出一个链式调用: class Chain(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ath=''):
self._path = path def __getattr__(self, path):
return Chain('%s/%s' % (self._path, path))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_path __repr__ = __str__
试试: >>> Chain().status.user.timeline.list
'/status/user/timeline/list'
这样,无论API怎么变,SDK都可以根据URL实现完全动态的调用,而且,不随API的增加而改变! 还有些REST API会把参数放到URL中,比如GitHub的API: GET /users/:user/repos
调用时,需要把:user替换为实际用户名。如果我们能写出这样的链式调用: Chain().users('michael').repos
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调用API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试试写出来。 __call__
一个对象实例可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当我们调用实例方法时,我们用instance.method()来调用。能不能直接在实例本身上调用呢?在Python中,答案是肯定的。 任何类,只需要定义一个__call__()方法,就可以直接对实例进行调用。请看示例: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call__(self):
print('My name is %s.' % self.name)
调用方式如下: >>> s = Student('Michael')
>>> s() # self参数不要传入
My name is Michael.
__call__()还可以定义参数。对实例进行直接调用就好比对一个函数进行调用一样,所以你完全可以把对象看成函数,把函数看成对象,因为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没啥根本的区别。 如果你把对象看成函数,那么函数本身其实也可以在运行期动态创建出来,因为类的实例都是运行期创建出来的,这么一来,我们就模糊了对象和函数的界限。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变量是对象还是函数呢?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对象是否能被调用,能被调用的对象就是一个Callable对象,比如函数和我们上面定义的带有__call__()的类实例: >>> callable(Student())
True
>>> callable(max)
True
>>> callable([1, 2, 3])
False
>>> callable(None)
False
>>> callable('str')
False
通过callable()函数,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可调用”对象。

Python基础(定制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基础——定制类

    python基础——定制类 看到类似__slots__这种形如__xxx__的变量或者函数名就要注意,这些在Python中是有特殊用途的. __slots__我们已经知道怎么用了,__len__()方 ...

  2. python基础——枚举类

    python基础——枚举类 当我们需要定义常量时,一个办法是用大写变量通过整数来定义,例如月份: JAN = 1 FEB = 2 MAR = 3 ... NOV = 11 DEC = 12 好处是简单 ...

  3. Python基础-类的探讨(class)

    Python基础-类的探讨(class) 我们下面的探讨基于Python3,我实际测试使用的是Python3.2,Python3与Python2在类函数的类型上做了改变 1,类定义语法  Python ...

  4. 二十六. Python基础(26)--类的内置特殊属性和方法

    二十六. Python基础(26)--类的内置特殊属性和方法 ● 知识框架 ● 类的内置方法/魔法方法案例1: 单例设计模式 # 类的魔法方法 # 案例1: 单例设计模式 class Teacher: ...

  5. 快速了解Python的定制类

    多重继承 class Student(man,oldman): pass 可以继承多个父类,拥有他们的方法,如果有父类有相同的方法,哪个在前用哪个 定制类 看到类似__slots__这种形如 __xx ...

  6. python基础(26):类的成员(字段、方法、属性)

    1. 字段 字段:包括普通字段和静态字段,他们在定义和使用中有所区别,而最本质的区别是内存中保存的位置不同. 普通字段属于对象 静态字段属于类 字段的定义和使用: class Province: # ...

  7. Python基础(十一) 类继承

    类继承: 继承的想法在于,充份利用已有类的功能,在其基础上来扩展来定义新的类. Parent Class(父类) 与 Child Class(子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父类,继承的类称为子类,一个父类, ...

  8. python基础----元类metaclass

    1 引子 class Foo: pass f1=Foo() #f1是通过Foo类实例化的对象 python中一切皆是对象,类本身也是一个对象,当使用关键字class的时候,python解释器在加载cl ...

  9. python基础编程——类和实例

    在了解类和实例之前,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面向对象,什么又是面向过程.面向过程是以过程为中心实现一步步操作(相互调用,类似流水线思想):面向对象是以事物为中心,某个事物可以拥有自己的多个行为,而另一个事物也 ...

  10. Python基础(9) - 类

    Python 看下面一个简单类: >>> class MyClass(object): ... """ ... this is a class with ...

随机推荐

  1. 用SpringBoot实现策略模式

    问题的提出 阅读别人代码的时候最讨厌遇到的就是大段大段的if-else分支语句,一般来说读到下面的时候就忘了上面在判断什么了.很多资料上都会讲到使用策略模式来改进这种代码逻辑. 策略模式的类图如下: ...

  2. TypeScript 条件类型精读与实践

    在大多数程序中,我们必须根据输入做出决策.TypeScript 也不例外,使用条件类型可以描述输入类型与输出类型之间的关系. 本文同步首发在个人博客中,欢迎订阅.交流. 用于条件判断时的 extend ...

  3. dg create datafile auto failed 排除处理

    1.Environment:11.2.0.4 dg 2.Symptoms:告警描述:Wed Sep 22 14:29:15 2021Errors in file /data/app/oracle/di ...

  4. 记录一次基于VuePress + Github 搭建个人博客

    最终效果图 网站:https://chandler712.github.io/ 一.前言 VuePress 是尤雨溪推出的支持 Vue 及其子项目的文档需求而写的一个项目,UI简洁大方,官方文档详细容 ...

  5. 【Docker】(9)---每天5分钟玩转 Docker 容器技术之镜像

    镜像是 Docker 容器的基石,容器是镜像的运行实例,有了镜像才能启动容器.为什么我们要讨论镜像的内部结构? 如果只是使用镜像,当然不需要了解,直接通过 docker 命令下载和运行就可以了. 但如 ...

  6. pycharm上的python虚拟环境移到离线机器上

    Pycharm的Terminal 中执行: 查看现有的包到requirements.txt中 pip freeze > requirements.txt 生成依赖包 D:\machangwei\ ...

  7. 数据库DDL与DML对应含义

    DDL:指的是操作数据库.表.字段的相关语句,例如:create.alter.drop DML:指的是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的操作,例如:insert.update.delete 查询语句书写顺序:s ...

  8. bash反弹shell

    part1:不求甚解的本地复现 攻击端Debian 10.x:  192.168.208.134 受害端Ubuntu : 192.168.208.135 攻击端打开(监听)某端口:  键入命令:[nc ...

  9. px,dp sp是像素、尺寸、尺寸

    px:即像素,1px代表屏幕上一个物理的像素点:px单位不被建议使用,因为同样100px的图片,在不同手机上显示的实际大小可能不同,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android developer guide, ...

  10. [对对子队]会议记录5.27(Scrum Meeting12)

    今天已完成的工作 朱俊豪 ​ 工作内容:寻找电池模型和BGM,修改关卡选择场景 ​ 相关issue:优化初步导出版本 ​ 相关签入:perf:地图界面优化 feat:更新系列资源(星星,大电池) 何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