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让你彻底明白Promise原理
前言
前一阵子记录了promise的一些常规用法,这篇文章再深入一个层次,来分析分析promise的这种规则机制是如何实现的。ps:本文适合已经对promise的用法有所了解的人阅读,如果对其用法还不是太了解,可以移步我的上一篇博文。
本文的promise源码是按照Promise/A+规范来编写的(不想看英文版的移步Promise/A+规范中文翻译)
引子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从一个场景开始讲解,让大家一步一步跟着思路思考,相信你一定会更容易看懂。
考虑下面一种获取用户id的请求处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例1 
function getUserI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异步请求 
http.get(url, function(results) { 
resolve(results.id) 
}) 
}) 
} 
getUserId().then(function(id) { 
//一些处理 
}) 
 | 
getUserId方法返回一个promise,可以通过它的then方法注册(注意注册这个词)在promise异步操作成功时执行的回调。这种执行方式,使得异步调用变得十分顺手。
原理剖析
那么类似这种功能的Promise怎么实现呢?其实按照上面一句话,实现一个最基础的雏形还是很easy的。
极简promise雏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value = null, 
callbacks = []; //callbacks为数组,因为可能同时有很多个回调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 
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 
function resolve(value) { 
callbacks.forEach(function (callback) { 
callback(value); 
}); 
} 
fn(resolve); 
} 
 | 
上述代码很简单,大致的逻辑是这样的:
- 调用
then方法,将想要在Promise异步操作成功时执行的回调放入callbacks队列,其实也就是注册回调函数,可以向观察者模式方向思考; - 创建
Promise实例时传入的函数会被赋予一个函数类型的参数,即resolve,它接收一个参数value,代表异步操作返回的结果,当一步操作执行成功后,用户会调用resolve方法,这时候其实真正执行的操作是将callbacks队列中的回调一一执行; 
可以结合例1中的代码来看,首先new Promise时,传给promise的函数发送异步请求,接着调用promise对象的then属性,注册请求成功的回调函数,然后当异步请求发送成功时,调用resolve(results.id)方法, 该方法执行then方法注册的回调数组。
相信仔细的人应该可以看出来,then方法应该能够链式调用,但是上面的最基础简单的版本显然无法支持链式调用。想让then方法支持链式调用,其实也是很简单的:
| 
 1 
2 
3 
4 
 |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 
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return this; 
}; 
 | 
see?只要简单一句话就可以实现类似下面的链式调用:
| 
 1 
2 
3 
4 
5 
6 
 | 
 // 例2 
getUserId().then(function (id) { 
// 一些处理 
}).then(function (id) { 
// 一些处理 
}); 
 | 
加入延时机制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上述代码可能还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在then方法注册回调之前,resolve函数就执行了,怎么办?比如promise内部的函数是同步函数:
| 
 1 
2 
3 
4 
5 
6 
7 
8 
9 
 | 
 // 例3 
function getUserI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resolve(9876); 
}); 
} 
getUserId().then(function (id) { 
// 一些处理 
}); 
 | 
这显然是不允许的,Promises/A+规范明确要求回调需要通过异步方式执行,用以保证一致可靠的执行顺序。因此我们要加入一些处理,保证在resolve执行之前,then方法已经注册完所有的回调。我们可以这样改造下resolve函数:
| 
 1 
2 
3 
4 
5 
6 
7 
 | 
 function resolve(value) { 
setTimeout(function() { 
callbacks.forEach(function (callback) { 
callback(value); 
}); 
}, 0) 
} 
 | 
上述代码的思路也很简单,就是通过setTimeout机制,将resolve中执行回调的逻辑放置到JS任务队列末尾,以保证在resolve执行时,then方法的回调函数已经注册完成.
但是,这样好像还存在一个问题,可以细想一下:如果Promise异步操作已经成功,这时,在异步操作成功之前注册的回调都会执行,但是在Promise异步操作成功这之后调用的then注册的回调就再也不会执行了,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加入状态
恩,为了解决上一节抛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入状态机制,也就是大家熟知的pending、fulfilled、rejected。
Promises/A+规范中的2.1Promise States中明确规定了,pending可以转化为fulfilled或rejected并且只能转化一次,也就是说如果pending转化到fulfilled状态,那么就不能再转化到rejected。并且fulfilled和rejected状态只能由pending转化而来,两者之间不能互相转换。一图胜千言:

改进后的代码是这样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state = 'pending', 
value = null, 
callbacks = [];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 
if (state === 'pending') { 
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return this; 
} 
onFulfilled(value); 
return this; 
};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state = 'fulfilled'; 
setTimeout(function () { 
callbacks.forEach(function (callback) { 
callback(value); 
}); 
}, 0); 
} 
fn(resolve); 
} 
 | 
上述代码的思路是这样的:resolve执行时,会将状态设置为fulfilled,在此之后调用then添加的新回调,都会立即执行。
这里没有任何地方将state设为rejected,为了让大家聚焦在核心代码上,这个问题后面会有一小节专门加入。
链式Promise
那么这里问题又来了,如果用户再then函数里面注册的仍然是一个Promise,该如何解决?比如下面的例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例4 
getUserId() 
.then(getUserJobById) 
.then(function (job) { 
// 对job的处理 
}); 
function getUserJobById(i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http.get(baseUrl + id, function(job) { 
resolve(job); 
}); 
}); 
} 
 | 
这种场景相信用过promise的人都知道会有很多,那么类似这种就是所谓的链式Promise。
链式Promise是指在当前promise达到fulfilled状态后,即开始进行下一个promise(后邻promise)。那么我们如何衔接当前promise和后邻promise呢?(这是这里的难点)。
其实也不是辣么难,只要在then方法里面return一个promise就好啦。Promises/A+规范中的2.2.7就是这么说哒(微笑脸)~
下面来看看这段暗藏玄机的then方法和resolve方法改造代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state = 'pending', 
value = null, 
callbacks = [];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handle({ 
onFulfilled: onFulfilled || null, 
resolve: resolve 
}); 
}); 
}; 
function handle(callback) { 
if (state === 'pending') { 
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如果then中没有传递任何东西 
if(!callback.on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value); 
return; 
} 
var ret = callback.onFulfilled(value); 
callback.resolve(ret); 
}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if (newValue && (typeof newValue === 'object' || typeof newValue === 'function')) { 
var then = newValue.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then.call(newValue, resolve); 
return; 
} 
} 
state = 'fulfilled'; 
value = newValue; 
setTimeout(function () { 
callbacks.forEach(function (callback) { 
handle(callback); 
}); 
}, 0); 
} 
fn(resolve); 
} 
 | 
我们结合例4的代码,分析下上面的代码逻辑,为了方便阅读,我把例4的代码贴在这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 例4 
getUserId() 
.then(getUserJobById) 
.then(function (job) { 
// 对job的处理 
}); 
function getUserJobById(i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 
http.get(baseUrl + id, function(job) { 
resolve(job); 
}); 
}); 
} 
 | 
then方法中,创建并返回了新的Promise实例,这是串行Promise的基础,并且支持链式调用。handle方法是promise内部的方法。then方法传入的形参onFulfilled以及创建新Promise实例时传入的resolve均被push到当前promise的callbacks队列中,这是衔接当前promise和后邻promise的关键所在(这里一定要好好的分析下handle的作用)。getUserId生成的promise(简称getUserId promise)异步操作成功,执行其内部方法resolve,传入的参数正是异步操作的结果id- 调用
handle方法处理callbacks队列中的回调:getUserJobById方法,生成新的promise(getUserJobById promise) - 执行之前由
getUserId promise的then方法生成的新promise(称为bridge promise)的resolve方法,传入参数为getUserJobById promise。这种情况下,会将该resolve方法传入getUserJobById promise的then方法中,并直接返回。 - 在
getUserJobById promise异步操作成功时,执行其callbacks中的回调:getUserId bridge promise中的resolve方法 - 最后执行
getUserId bridge promise的后邻promise的callbacks中的回调。 
更直白的可以看下面的图,一图胜千言(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失败处理
在异步操作失败时,标记其状态为rejected,并执行注册的失败回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例5 
function getUserI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异步请求 
http.get(url, function(error, results) { 
if (error) { 
reject(error); 
} 
resolve(results.id) 
}) 
}) 
} 
getUserId().then(function(id) { 
//一些处理 
}, function(error) { 
console.log(error) 
}) 
 | 
有了之前处理fulfilled状态的经验,支持错误处理变得很容易,只需要在注册回调、处理状态变更上都要加入新的逻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function Promise(fn) { 
var state = 'pending', 
value = null, 
callbacks = []; 
this.then = function (onFulfilled, onRejected)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 (resolve, reject) { 
handle({ 
onFulfilled: onFulfilled || null, 
onRejected: onRejected || null, 
resolve: resolve, 
reject: reject 
}); 
}); 
}; 
function handle(callback) { 
if (state === 'pending') { 
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var cb = 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onFulfilled : callback.onRejected, 
ret; 
if (cb === null) { 
cb = 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 : callback.reject; 
cb(value); 
return; 
} 
ret = cb(value); 
callback.resolve(ret); 
} 
function resolve(newValue) { 
if (newValue && (typeof newValue === 'object' || typeof newValue === 'function')) { 
var then = newValue.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then.call(newValue, resolve, reject); 
return; 
} 
} 
state = 'fulfilled'; 
value = newValue; 
execute();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state = 'rejected'; 
value = reason; 
execute(); 
} 
function execute() { 
setTimeout(function () { 
callbacks.forEach(function (callback) { 
handle(callback); 
}); 
}, 0); 
} 
fn(resolve, reject); 
} 
 | 
上述代码增加了新的reject方法,供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同时抽出了resolve和reject共用的部分,形成execute方法。
错误冒泡是上述代码已经支持,且非常实用的一个特性。在handle中发现没有指定异步操作失败的回调时,会直接将bridge promise(then函数返回的promise,后同)设为rejected状态,如此达成执行后续失败回调的效果。这有利于简化串行Promise的失败处理成本,因为一组异步操作往往会对应一个实际功能,失败处理方法通常是一致的:
| 
 1 
2 
3 
4 
5 
6 
7 
8 
9 
 | 
 //例6 
getUserId() 
.then(getUserJobById) 
.then(function (job) { 
// 处理job 
}, function (error) { 
// getUserId或者getUerJobById时出现的错误 
console.log(error); 
}); 
 | 
异常处理
细心的同学会想到:如果在执行成功回调、失败回调时代码出错怎么办?对于这类异常,可以使用try-catch捕获错误,并将bridge promise设为rejected状态。handle方法改造如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function handle(callback) { 
if (state === 'pending') { 
callbacks.push(callback); 
return; 
} 
var cb = 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onFulfilled : callback.onRejected, 
ret; 
if (cb === null) { 
cb = state === 'fulfilled' ? callback.resolve : callback.reject; 
cb(value); 
return; 
} 
try { 
ret = cb(value); 
callback.resolve(ret); 
} catch (e) { 
callback.reject(e); 
} 
} 
 | 
如果在异步操作中,多次执行resolve或者reject会重复处理后续回调,可以通过内置一个标志位解决。
总结
刚开始看promise源码的时候总不能很好的理解then和resolve函数的运行机理,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反过来根据执行promise时的逻辑来推演,就不难理解了。这里一定要注意的点是:promise里面的then函数仅仅是注册了后续需要执行的代码,真正的执行是在resolve方法里面执行的,理清了这层,再来分析源码会省力的多。
现在回顾下Promise的实现过程,其主要使用了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
- 通过Promise.prototype.then和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将观察者方法注册到被观察者Promise对象中,同时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以便可以链式调用。
 - 被观察者管理内部pending、fulfilled和rejected的状态转变,同时通过构造函数中传递的resolve和reject方法以主动触发状态转变和通知观察者。
 
30分钟,让你彻底明白Promise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10分钟,让你彻底明白Promise原理
		
什么是Promise?本代码用定外卖来举例子,让你明白. // 定外卖就是一个Promise,Promist的意思就是承诺// 我们定完外卖,饭不会立即到我们手中// 这时候我们和商家就要达成一个承诺 ...
 - 这一次,彻底弄懂 Promise 原理
		
作者声明 本人将迁移至个人公众号「前端Q」及「掘金」平台写文章.博客园的文章将不再及时更新发布.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前端Q」及我的掘金主页:https://juejin.im/user/5874526 ...
 - 正则表达式30分钟入门教程<转载>
		
来园子之前写的一篇正则表达式教程,部分翻译自codeproject的The 30 Minute Regex Tutorial. 由于评论里有过长的URL,所以本页排版比较混乱,推荐你到原处查看,看完了 ...
 - HTML 30分钟入门教程
		
作者:deerchao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目标 30分钟内让你明白HTML是什么,并对它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一旦入门后,你可以从网上找到更多更详细的资料来继续学习. 什么是HTML HTML是英文Hy ...
 -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践总结】30分钟从陌生到熟悉  web app 、native app、hybrid app比较  30分钟ES6从陌生到熟悉  【原创】浅谈内存泄露  HTML5 五子棋 - JS/Canvas 游戏  meta 详解,html5 meta 标签日常设置  C#中回滚TransactionScope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践总结]30分钟从陌生到熟悉 前言 我们之前对小程序做了基本学习: 1. 微信小程序开发07-列表页面怎么做 2. 微信小程序开发06-一个业务页面的完成 3. 微信小程序开发05- ...
 - JS组件系列——又一款MVVM组件:Vue(一:30分钟搞定前端增删改查)
		
前言:关于Vue框架,好几个月之前就听说过,了解一项新技术之后,总是处于观望状态,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系统学习下.正好最近有点空,就去官网了解了下,看上去还不错的一个组件,就抽空研究了下.最近园子里vue ...
 - es6属性基础教学,30分钟包会
		
ES6基础智商划重点在实际开发中,ES6已经非常普及了.掌握ES6的知识变成了一种必须.尽管我们在使用时仍然需要经过babel编译.ES6彻底改变了前端的编码风格,可以说对于前端的影响非常巨大.值得高 ...
 - js正则表达式30分钟入门教程
		
2011-10-27 13:23:15 如何使用本教程 最重要的是——请给我30分钟,如果你没有使用正则表达式的经验,请不要试图在30秒内入门——除非你是超人 :) 别被下面那些复杂的表达式吓倒,只要 ...
 - 30分钟学会XAML
		
1.狂妄的WPF 相对传统的Windows图形编程,需要做很多复杂的工作,引用许多不同的API.例如:WinForm(带控件表单).GDI+(2D图形).DirectX API(3D图形)以及流媒体和 ...
 
随机推荐
- python入门篇
			
第一篇:python入门 第二篇:数据类型.字符编码.文件处理 第三篇:函数 第四篇:模块与包 第五篇:常用模块 第六篇:面向对象 第七篇:面向对象高级 第八篇:异常处理 第九篇:网络编程 第十篇:并 ...
 - SpringBoot项目打成jar包后上传文件到服务器 目录与jar包同级问题
			
看标题好像很简单的样子,但是针对使用jar包发布SpringBoot项目就不一样了.当你使用tomcat发布项目的时候,上传文件存放会变得非常简单,因为你可以随意操作项目路径下的资源.但是当你使用Sp ...
 - [Reinforcement Learning] Value Function Approximation
			
为什么需要值函数近似? 之前我们提到过各种计算值函数的方法,比如对于 MDP 已知的问题可以使用 Bellman 期望方程求得值函数:对于 MDP 未知的情况,可以通过 MC 以及 TD 方法来获得值 ...
 - 文件共享服务器share
			
文件共享服务器:(类似于FTP服务器) 1.创建共享:文件夹右键属性--共享--开启共享--设置共享名--设置共享权限(建议设置为everyone完全控制,然后具体的权限需求在ntfs权限中设置即可) ...
 - vue api学习之nextTick的理解
			
对于 Vue.nextTick 方法,之前没有听说过,突然听到别人提起,貌似作用挺大.以下为学习心得.官方文档上这样定义: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 ...
 - vue项目打包笔记
			
我的需求是在同一个代码目录下,可以同时放入两个项目包,通过运行不同的命令,运行相应的项目页面以及打包相应的项目. 这样的话,代码管理比较方便,用于多个项目在同一时间开发,类型一样,但在功能上有所区分的 ...
 - Large-Margin Softmax Loss f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paper url: https://arxiv.org/pdf/1612.02295 year:2017 Introduction 交叉熵损失与softmax一起使用可以说是CNN中最常用的监督组件 ...
 - 【MySQL】MySQL内连接,左连接,右连接查询
			
概念 INNER JOIN(内连接):获取两个表中字段匹配关系的记录.也就是只会返回共有的内容. LEFT JOIN(左连接):获取左表所有记录,即使右表没有对应匹配的记录. RIGHT JOIN(右 ...
 - A - Alice's Print Service ZOJ - 3726 (二分)
			
Alice is providing print service, while the pricing doesn't seem to be reasonable, so people using h ...
 - iOS端临近封包时要做哪些事情?
			
iOS封包前的注意事项: 0.功能测试,打点测试都已OK 1.创建case,使用master执行此轮case,修改版本号 2.建议使用各个系统的机型,如8,9,10,11,12, iPad等 3.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