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Tech-Mathmatics - Advanced Linear Algebra(高等线性代数): 总结: Space的 变换 与 运算 + 正交向量 与 正交矩阵 + 同空间任两个Vectors可通过Matrix变换互相转化 + 方阵(满秩)不改变向量维数
SciTech-Mathmatics - Advanced Linear Algebra(高等线性代数):
总结: Space的 变换 与 运算 + 同空间任两个Vectors可通过Matrix变换互相转化 + 方阵(满秩)不改变向量维数
Equations(方程组) + 行列式
Vector(向量) + Vector Space(向量空间) + Matrix(矩阵)
Vector:
- 线性 无关 和 极大线性无关组
 - 线性相关、线性空间 、基(空间)
 - 正交向量
 
Vector Space
Vectors 的线性组合
Matrix
- 矩阵的秩
 - 矩阵的 特殊类型:
- 单位矩阵
 - 对角矩阵
 - 上/下三角
 - 对称矩阵
 
 - 矩阵 的 运算
- 矩阵 的 "加" 与 "乘"
 - 矩阵 变换
 
 - 矩阵的“特征值分解”
- 公式
 - 特征多项式
 
 
正交向量 与 正交矩阵
\(\large Orthogonal \ Vectors\)(正交向量) 和 \(\large Orthogonal \ Matrix\)(正交矩阵)
\(\large Orthogonal \ Vectors\)(正交向量)
Definition:
\(\large \text{Linear Space } \bf{K^n}\)上, 任何两个 \(\large \text{ Vectors }\)
\(\large \begin{array}{ll} \bf{ V_{a_{n \times 1}} = \begin{bmatrix} v_{a_1} \\ \vdots \\ v_{a_n} \end{bmatrix} \bf{ \neq 0 }, v_{a_i}} \in K, i \in [1,n] \\ \bf{ V_{b_{n \times 1}} = \begin{bmatrix} v_{b_1} \\ \vdots \\ v_{b_n} \end{bmatrix} \bf{ \neq 0 }, v_{b_i}} \in K, i \in [1,n] \end{array}\)如果 $\large \bf{ V_{a_{n \times 1}} } \cdot \bf{ V_{b_{n \times 1}} } = \overset{n}{\underset{i =1}{\sum}}{ ( v_{a_i} \times v_{b_i} ) } = 0 $
则称 \(\large \bf{ V_{a_{n \times 1}} } 与 \bf{ V_{b_{n \times 1}} } 是一对 \ Orthogonal \ Vectors\)Properties:
\(\large \bf{ K^{n} } \text{ 的 } Orthogonal(正交) \text{ 是 } \bf{ R^{2} } \text{ 的 } 垂直 \text{ 向 } 高维空间 \text{ 的推广 }\)

\(\large Orthogonal \ Matrix\)(正交矩阵)
\(\large \text{实数域 } \bf{ R } 上的 \bf{方阵} A\) 如果满足:
\]
则称$\large \bf{方阵} A \text{ 是 } \bf{Orthogonal \ Matrix(正交矩阵)} $,注意:
\]
Example: 判断方阵 A 是否正交矩阵: \(\large A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 sin\ \theta \\ sin\ \theta & cos \ \theta \end{bmatrix}, \ \theta \in R\)
- 解法一: 按 正交矩阵 的定义判断
\(\large \begin{array}{ll} \because & \bf{ I } = A^{T} A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 -sin\ \theta & cos \ \theta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 sin\ \theta \\ sin\ \theta & cos \ \theta \end{bmatrix} \\ &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cos\ \theta + sin\ \theta sin\ \theta ) & (- cos\ \theta sin\ \theta + sin\ \theta cos\ \theta ) \\ (-sin\ \theta cos\ \theta + cos\ \theta sin\ \theta ) & (sin\ \theta sin\ \theta + cos\ \theta cos\ \theta ) \end{bmatrix} \\ & = \begin{bmatrix} 1 & 0 \\ 0 & 1 \end{bmatrix} = \bf{ I } \\ \therefore & A \text{ is } Orthogonal \ Matrix(正交矩阵) \end{array}\) - 解法二: 按\(\large \bf{R^{2}}\)的"Matrix Transformation(矩阵变换)"判断
\(\large \begin{array}{ll} \because & A^{T}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 -sin\ \theta & cos \ \theta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 sin\ (-\theta) \\ sin\ (-\theta) & cos \ (-\theta) \end{bmatrix} \\ & A^{T} 是 \bf{R^{2}} 上角度为 \bf{ -\theta } 的 \text{旋转变换矩阵}。\\ & A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 sin\ \theta \\ sin\ \theta & cos \ \theta \end{bmatrix} \\ & A 是 \bf{R^{2}} 上角度为 \bf{ \theta } 的 \text{旋转变换矩阵}。\\ & 那么 \bf{ (A^{T}A ) }是角度为\bf{ 0=(\theta -\theta) }的旋转变换矩阵 \\ & 即: A^{T}A = \begin{bmatrix} cos\ 0 & - sin\ 0 \\ sin\ 0 & cos \ 0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0 & 1 \end{bmatrix} = \bf{ I } \\ \therefore & A \text{ is } Orthogonal \ Matrix(正交矩阵) \end{array}\) 
SciTech-Mathmatics - Advanced Linear Algebra(高等线性代数): 总结: Space的 变换 与 运算 + 正交向量 与 正交矩阵 + 同空间任两个Vectors可通过Matrix变换互相转化 + 方阵(满秩)不改变向量维数的更多相关文章
- Linear Algebra From Data
		
Linear Algebra Learning From Data 1.1 Multiplication Ax Using Columns of A 有关于矩阵乘法的理解深入 矩阵乘法理解为左侧有是一 ...
 - PYTHON替代MATLAB在线性代数学习中的应用(使用Python辅助MIT 18.06 Linear Algebra学习)
		
前言 MATLAB一向是理工科学生的必备神器,但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一再升级,禁售与禁用的阴云也持续笼罩在高等学院的头顶.也许我们都应当考虑更多的途径,来辅助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虽然PYTHON和众 ...
 - 算法库:基础线性代数子程序库(Basic Linear Algebra Subprograms,BLAS)介绍
		
调试DeepFlow光流算法,由于作者给出的算法是基于Linux系统的,所以要在Windows上运行,不得不做大量的修改工作.移植到Windows平台,除了一些头文件找不到外,还有一些函数也找不到.这 ...
 - 线性代数导论 | Linear Algebra 课程
		
搞统计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必须精通,最好要能锻炼出直觉,再学机器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线性代数只推荐Prof. Gilbert Strang的MIT课程,有视频,有教材,有习题,有考试,一套学下来基本就入 ...
 - 个案排秩  Rank (linear algebra)  秩 (线性代数)
		
非叫“秩”不可,有秩才有解_王治祥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7bc4f801012c23.html 我在一个大学当督导的时候,一次我听一位老师给学生讲 ...
 -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 Big Picture
		
Abstract: 通过学习MIT 18.06课程,总结出的线性代数的知识点相互依赖关系,后续博客将会按照相应的依赖关系进行介绍.(2017-08-18 16:28:36) Keywords: Lin ...
 - 斯坦福第三课:线性代数回顾(Linear Algebra Review)
		
3.1 矩阵和向量 3.2 加法和标量乘法 3.3 矩阵向量乘法 3.4 矩阵乘法 3.5 矩阵乘法的性质 3.6 逆.转置 3.1 矩阵和向量 如图:这个是 4×2 矩阵,即 4 行 ...
 - /编写一个函数,要求从给定的向量A中删除元素值在x到y之间的所有元素(向量要求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间断), 函数原型为int del(int A ,int n , int x , int y),其中n为输入向量的维数,返回值为删除元素后的维数
		
/** * @author:(LiberHome) * @date:Created in 2019/2/28 19:39 * @description: * @version:$ */ /* 编写一个 ...
 - Ng第三课:线性代数回顾(Linear Algebra Review)
		
3.1 矩阵和向量 3.2 加法和标量乘法 3.3 矩阵向量乘法 3.4 矩阵乘法 3.5 矩阵乘法的性质 3.6 逆.转置 3.1 矩阵和向量 如图:这个是 4×2 矩阵,即 4 行 ...
 - 机器学习第3课:线性代数回顾(Linear Algebra Review)
		
3.1 矩阵和向量 如图:这个是 4×2 矩阵,即 4 行 2 列,如 m 为行,n 为列,那么 m×n 即 4×2 矩阵的维数即行数×列数 矩阵元素(矩阵项): Aij 指第 i 行,第 j 列的 ...
 
随机推荐
- Python 3.14 t-string 要来了,它与 f-string 有何不同?
			
Python 最近出了个大新闻:PEP-750 t-string 语法被正式采纳了! 这意味着 Python 将在今年 10 月发布的 3.14 版本中引入一种新的字符串前缀 t,称为模板字符串(Te ...
 - VUE3中的组件通信
			
工作中使用组件之间传值在此记录 目录VUE3中的组件通信六种方法介绍与基本使用一.父传子(props)二. Emits 传值(子组件向父组件传值)三.v-model 双向绑定四. provide/in ...
 - AI制作祝福视频,直播礼物收不停,广州塔、动态彩灯、LED表白(附下载链接)
			
在追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浪漫的告白桥段,男主用圣诞彩灯表白.用城市标志性建筑的LED表白,或者在五光十色的烟花绽放后刻下女主角的名字,充满了仪式感和氛围感~ 现在,这样的表白效果用AI软件就能实现了 ...
 - C#之清除已经注册的事件
			
private static void DealA(object sender, UnhandledExceptionEventArgs e) { Console.WriteLine($"E ...
 - JS中常用方法
			
数组 splice: splice()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起始索引,第二个参数是要删除的元素数量(可以为0),然后可以传递更多的参数作为要插入的新元素. 限制删除的数量: const arr = [1 ...
 - WindowsPE文件格式入门05.PE加载器LoadPE
			
https://bpsend.net/thread-316-1-1.html LoadPE - pe 加载器 壳的前身 如果想访问一个程序运行起来的内存,一种方法就是跨进程读写内存,但是跨进程读写内存 ...
 - RabbitMQ的连接方式
			
一.帐号密码连接 直接设置各个属性值,其中许多属性有其默认值,例如 connection = pika.BlockingConnection(pika.ConnectionParameters(vir ...
 - Java面试|BIO、NIO、AIO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摘要:BIO是一个连接一个线程,NIO是一个请求一个线程,AIO是一个有效请求一个线程. 在学习Java I/O类库时,容易混淆NIO.BIO.AIO这几个概念,同时对于阻塞和非阻塞.同步和异步的 ...
 - 解决Navicat导出Excel数字为科学计数法问题
			
问题分析 需求是使用Navicat导出数据到Excel中,但是,发现导出的数据中,数字长度如果超过12位,自动的按照科学计数法显示数字.我们需要全部显示输入的内容,而不能使用科学计数法,如输入的身份证 ...
 - MySQL中自增长序列(@i:=@i+1)的用处及用法
			
问题分析 Oracle中的伪列 ROWNUM 是一组递增的序列,在查询数据时生成,为结果集中每一行标识一个行号, 每条记录会因为输出的顺序不同而获得不同的逻辑编号:此自增长序列可以视作起始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