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2:Mininet 实验——拓扑的命令脚本生成
实验 2:Mininet 实验——拓扑的命令脚本生成
一、实验目的
掌握 Mininet 的自定义拓扑生成方法: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
二、实验任务
通过使用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生成拓扑,熟悉 Mininet 的基本功能。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环境
安装了 Ubuntu 16.04.7 Desktop amd64 的虚拟机
2. 实验过程
(1)针对特定拓扑的命令行快速创建
// 最小拓扑,1 台交换机下挂 2 台主机
$ sudo mn --topo minimal
// 简单拓扑,1 台交换机下挂 n 台主机,此处 n=3,n=2 即为最小拓扑
$ sudo mn --topo single,3
// 线性拓扑,交换机连成一线,每台交换机下挂 1 台主机,此处有 3 台交换机 3 台主机
$ sudo mn --topo linear,3
// 树形拓扑,基于深度 depth 和扇出 fanout,此处均为 2
$ sudo mn --topo tree, fanout=2,depth=2
(2)通用情形的 Python 脚本自定义创建
此种方法需要具备 Python 的编程能力。
本例拓扑为实验 1 可视化工具实验部分所使用的拓扑。
并且脚本中可以自定义网络性能,比如 addHost 当中可以添加参数设置主机的cpu,addLink 当中可以添加参数设置链路的带宽 bw、延时 delay、最大队列值
maxqueuesize、丢包率 loss,相关代码可参照红色字体部分。
# coding=UTF-8 from mininet.net
import Mininet from mininet.node
import CPULimitedHost
from mininet.link
import TCLink net = Mininet(host=CPULimitedHost, link=TCLink)
# 如不限制性能,参数为空
# 创建网络节点
c0 = net.addController()
h1 = net.addHost('h1', cpu=0.5)
h2 = net.addHost('h2', cpu=0.5)
h3 = net.addHost('h3')
h4 = net.addHost('h4')
s1 = net.addSwitch('s1')
s2 = net.addSwitch('s2')
# 创建节点间的链路
net.addLink(h1, s1, bw=10, delay='5ms',max_queue_size=1000, loss=10, use_htb=True) net.addLink(h3, s1)
net.addLink(h2, s2, bw=10, delay='5ms',max_queue_size=1000, loss=10, use_htb=True) net.addLink(h4, s2) net.addLink(s1, s2)
# 配置主机
ip h1.setIP('10.0.0.1', 24)
h2.setIP('10.0.0.2', 24)
h3.setIP('10.0.0.3', 24)
h4.setIP('10.0.0.4', 24)
net.start()
net.pingAll()
net.stop()
执行命令:
$ nano mytopo.py // 复制 Python 代码到 py 文件中
$ sudo python mytopo.py // 执行 py 文件
我用的是 virtual box ubuntu 16.04.7 默认不能粘贴,用了下面这个链接的方法可以粘贴了,分享一下
https://blog.csdn.net/qq_34068668/article/details/80540539
运行结果如下图
修改之前的 Python 程序,使之可用 iPerf 测试网络拓扑中的指定主机之间的带宽。
#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from mininet.net import Mininet
from mininet.node import CPULimitedHost
from mininet.link import TCLink
from mininet.util import dumpNodeConnections
from mininet.log import setLogLevel
def IperfTest():
net = Mininet(host=CPULimitedHost, link=TCLink)
c0 = net.addController()
h1 = net.addHost('h1', cpu=0.5)
h2 = net.addHost('h2', cpu=0.5)
h3 = net.addHost('h3')
h4 = net.addHost('h4')
s1 = net.addSwitch('s1')
s2 = net.addSwitch('s2')
net.addLink(h1, s1, bw=10, delay='5ms',max_queue_size=1000, loss=0, use_htb=True)
net.addLink(h3, s1)
net.addLink(h2, s2, bw=10, delay='5ms',max_queue_size=1000, loss=0, use_htb=True)
net.addLink(h4, s2)
net.addLink(s1, s2)
h1.setIP('10.0.0.1', 24)
h2.setIP('10.0.0.2', 24)
h3.setIP('10.0.0.3', 24)
h4.setIP('10.0.0.4', 24)
net.start()
print "Dumping host connections"
dumpNodeConnections(net.hosts)
print "Test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net.pingAll()
print "Testing bandwidth"
h1, h2, h3, h4 = net.get('h1', 'h2', 'h3', 'h4')
net.iperf((h1, h3))
net.iperf((h2, h4))
net.stop()
if __name__=='__main__':
setLogLevel('info') #print the log when Configuring hosts, starting switches and controller
IperfTest()
关于 IPerf 的延伸实验参考 SDNLAB:https://www.sdnlab.com/15088.html
在创建的个人目录下,修改上述 Mininet 脚本,使之变成一个线性拓扑(交换
机和主机数均为 3)。
我的代码如下
from mininet.net import Mininet
from mininet.node import CPULimitedHost
from mininet.link import TCLink
from mininet.util import dumpNodeConnections
from mininet.log import setLogLevel
def IperfTest():
net = Mininet(host=CPULimitedHost, link=TCLink)
c0 = net.addController()
h1 = net.addHost('h1', cpu=0.5)
h2 = net.addHost('h2', cpu=0.5)
h3 = net.addHost('h3')
s1 = net.addSwitch('s1')
s2 = net.addSwitch('s2')
s3 = net.addSwitch('s3')
net.addLink(s1, s2)
net.addLink(s2, s3)
net.addLink(h1, s1, bw=10, delay='5ms',max_queue_size=1000, loss=0, use_htb=True)
net.addLink(h2, s2, bw=10, delay='5ms',max_queue_size=1000, loss=0, use_htb=True)
net.addLink(h3, s3)
h1.setIP('10.0.0.1', 24)
h2.setIP('10.0.0.2', 24)
h3.setIP('10.0.0.3', 24)
net.start()
print "Dumping host connections"
dumpNodeConnections(net.hosts)
print "Test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net.pingAll()
print "Testing bandwidth"
h1, h2, h3= net.get('h1', 'h2', 'h3')
net.iperf((h1, h2))
net.iperf((h2, h3))
net.iperf((h1, h3))
net.stop()
if __name__=='__main__':
setLogLevel('info') #print the log when Configuring hosts, starting switches and controller
IperfTest()
运行结果如下
实验心得bd
在本次实验中,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 ctrl+v , 如何用 mininet 库构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测试网络的性能
实验 2:Mininet 实验——拓扑的命令脚本生成的更多相关文章
- 软件定义网络实验记录②--Mininet 实验——拓扑的命令脚本生成
一.实验目的 掌握 Mininet 的自定义拓扑生成方法: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 二.实验任务 通过使用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生成拓扑,熟悉 Mininet 的基本功能. 三. ...
- 实验 2:Mininet 实验——拓扑的命令脚本生成
一.实验目的 掌握 Mininet 的自定义拓扑生成方法: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 二.实验任务 通过使用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生成拓扑,熟悉 Mininet 的基本功能. 三. ...
- 实验 2 :Mininet 实验 —— 拓扑的命令脚本
实验2: Mininet 实验--拓扑的命令脚本 一.实验目的 掌握 Mininet 的自定义拓扑生成方法: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写 二 .实验任务 通过使用命令行创建.Python 脚本编 ...
- 软件定义网络实验记录③--Mininet 实验——测量路径的损耗率
一.实验目的 在实验 2 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 Mininet 自定义拓扑脚本,以及与损耗率相关的设定: 初步了解 Mininet 安装时自带的 POX 控制器脚本编写,测试路径损耗率. 二.实验任务 ...
- 实验 3:Mininet 实验——测量路径的损耗率
一.实验目的 在实验 2 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 Mininet 自定义拓扑脚本,以及与损耗率相关的设定;初步了解 Mininet 安装时自带的 POX 控制器脚本编写,测试路径损耗率. 二.实验任务 h ...
- Mininet实验 命令延伸实验扩展
本文参照:Mininet 命令延伸实验扩展 步骤1:命令行创建拓扑 sudo mn --topo minimal 最小的网络拓扑,一个交换机下挂两个主机. sudo mn --topo linear, ...
- mininet实验 脚本实现控制交换机行为
写在前面 本文参考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习到了另一种下流表的方式. 下流表有两种方式(我目前了解): 通过controller下发. 通过OvS提供的API直接向OvS交换机下流表. 本实验脚本已经把相 ...
- mininet实验 可视化界面形成拓扑
参考博客一 参考博客二 实验目的 mininet中内置了一个mininet可视化工具:miniedit.miniedit在mininet/mininet/examples目录下提供miniedit.p ...
- 软件定义网络实验记录④--Open vSwitch 实验——Mininet 中使用 OVS 命令
一.实验目的 Mininet 安装之后,会连带安装 Open vSwitch,可以直接通过 Python 脚本调用 Open vSwitch 命令,从而直接控制 Open vSwitch,通过实验了解 ...
随机推荐
- QT下UDP套接字通信——QUdpSocket 简单使用
QT下UDP套接字通信--QUdpSocket QUdpSocket类提供一个UDP套接字.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轻量级.不可靠.面向数据报.无连接的协议.它可以在可靠性不重要的情况下使用. ...
- Prometheus监控神器-Rules篇
本章主要对如何使用Prometheus与Alertmanager组件集成配置,以及对警报规则 Rules 的俩种类型及其模板内容进行讲解. 与Alertmanager集成 Prometheus把产生的 ...
- SpringBoot学习之整合Swagger
Swagger介绍 1.什么是Swagger 作为后端程序开发,我们多多少少写过几个后台接口项目,不管是编写手机端接口,还是目前比较火热的前后端分离项目,前端与后端都是由不同的工程师进行开发,那么这之 ...
- go微服务系列(三) - 服务调用(http)
1. 关于服务调用 2. 基本方式调用服务 3. 服务调用正确姿势(初步) 3.1 服务端代码 3.2 客户端调用(重要) 1. 关于服务调用 这里的服务调用,我们调用的可以是http api也可以是 ...
- keil 5.29 无法找到 flash的算法文件
安装5.29之后,发现编译文件可以,但是Debuger下的flash download找不到对应的flash文件 解决, 重新 安装keil5.29时,PACK的目录选择安装在Keil同级目录下的AR ...
- Golang Gtk+3教程:开始
GTK+是一个控件工具包.每个通过GTK+创建的用户界面由一些控件组成. 控件是层级式的,window控件是主容器,通过在window中添加按钮.下拉菜单.输入字段等其他控件构成用户界面. 如果是复杂 ...
- 用python进行实际地址经纬度提取
实际地址经纬度提取 请求接口: https://apis.map.qq.com/ws/place/v1/suggestion/ 所需参数: 参数名称 是否必须 参数类型 说明 keyword 是 St ...
- java引用传递还是值传递?
首先,不要纠结于 Pass By Value 和 Pass By Reference 的字面上的意义,否则很容易陷入所谓的“一切传引用其实本质上是传值”这种并不能解决问题无意义论战中.更何况,要想知道 ...
- golang目录
基础 golang安装及vscode编辑器配置 golang基础结构 golang基础数据类型 golang复合数据结构 goalng函数 golang方法 golang接口 golang并发 gol ...
- 从一个小需求感受Redis的独特魅力
分享一个简单的小需求应该怎么设计实现以及有关Redis的使用 Redis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非常广泛,本篇文章就从一个简单的需求说起,为你讲述一个需求是如何从头到尾开始做的,又是如何一步步完善的. 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