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指令实现原理
前言
自定义指令是vue
中使用频率仅次于组件,其包含bind
、inserted
、update
、componentUpdated
、unbind
五个生命周期钩子。本文将对vue
指令的工作原理进行相应介绍,从本文中,你将得到:
- 指令的工作原理
- 指令使用的注意事项
基本使用
官网案例:
<div id='app'>
<input type="text" v-model="inputValue" v-focus>
</div>
<script>
Vue.directive('focus', {
// 第一次绑定元素时调用
bind () {
console.log('bind')
},
// 当被绑定的元素插入到 DOM 中时……
inserted: function (el) {
console.log('inserted')
el.focus()
},
// 所在组件VNode发生更新时调用
update () {
console.log('update')
},
// 指令所在组件的 VNode 及其子 VNode 全部更新后调用
componentUpdated () {
console.log('componentUpdated')
},
// 只调用一次,指令与元素解绑时调用
unbind () {
console.log('unbind')
}
})
new Vue({
data: {
inputValue: ''
}
}).$mount('#app')
</script>
指令工作原理
初始化
初始化全局API
时,在platforms/web
下,调用createPatchFunction
生成VNode
转换为真实DOM
的patch
方法,初始化中比较重要一步是定义了与DOM
节点相对应的hooks
方法,在DOM
的创建(create
)、激活(avtivate
)、更新(update
)、移除(remove
)、销毁(destroy
)过程中,分别会轮询调用对应的hooks
方法,这些hooks
中一部分是指令声明周期的入口。
// src/core/vdom/patch.js
const hooks = ['create', 'activate', 'update', 'remove', 'destroy']
export function createPatchFunction (backend) {
let i, j
const cbs = {}
const { modules, nodeOps } = backend
for (i = 0; i < hooks.length; ++i) {
cbs[hooks[i]] = []
// modules对应vue中模块,具体有class, style, domListener, domProps, attrs, directive, ref, transition
for (j = 0; j < modules.length; ++j) {
if (isDef(modules[j][hooks[i]])) {
// 最终将hooks转换为{hookEvent: [cb1, cb2 ...], ...}形式
cbs[hooks[i]].push(modules[j][hooks[i]])
}
}
}
// ....
return function patch (oldVnode, vnode, hydrating, removeOnly) {
// ...
}
}
模板编译
模板编译就是解析指令参数,具体解构后的ASTElement
如下所示:
{
tag: 'input',
parent: ASTElement,
directives: [
{
arg: null, // 参数
end: 56, // 指令结束字符位置
isDynamicArg: false, // 动态参数,v-xxx[dynamicParams]='xxx'形式调用
modifiers: undefined, // 指令修饰符
name: "model",
rawName: "v-model", // 指令名称
start: 36, // 指令开始字符位置
value: "inputValue" // 模板
},
{
arg: null,
end: 67,
isDynamicArg: false,
modifiers: undefined,
name: "focus",
rawName: "v-focus",
start: 57,
value: ""
}
],
// ...
}
生成渲染方法
vue
推荐采用指令的方式去操作DOM
,由于自定义指令可能会修改DOM
或者属性,所以避免指令对模板解析的影响,在生成渲染方法时,首先处理的是指令,如v-model
,本质是一个语法糖,在拼接渲染函数时,会给元素加上value
属性与input
事件(以input
为例,这个也可以用户自定义)。
with (this) {
return _c('div', {
attrs: {
"id": "app"
}
}, [_c('input', {
directives: [{
name: "model",
rawName: "v-model",
value: (inputValue),
expression: "inputValue"
}, {
name: "focus",
rawName: "v-focus"
}],
attrs: {
"type": "text"
},
domProps: {
"value": (inputValue) // 处理v-model指令时添加的属性
},
on: {
"input": function($event) { // 处理v-model指令时添加的自定义事件
if ($event.target.composing)
return;
inputValue = $event.target.value
}
}
})])
}
生成VNode
vue
的指令设计是方便我们操作DOM
,在生成VNode
时,指令并没有做额外处理。
生成真实DOM
在vue
初始化过程中,我们需要记住两点:
- 状态的初始化是 父 -> 子,如
beforeCreate
、created
、beforeMount
,调用顺序是 父 -> 子 - 真实
DOM
挂载顺序是 子 -> 父,如mounted
,这是因为在生成真实DOM
过程中,如果遇到组件,会走组件创建的过程,真实DOM
的生成是从子到父一级级拼接。
在patch
过程中,每此调用createElm
生成真实DOM
时,都会检测当前VNode
是否存在data
属性,存在,则会调用invokeCreateHooks
,走初创建的钩子函数,核心代码如下:
// src/core/vdom/patch.js
function createElm (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refElm,
nested,
ownerArray,
index
) {
// ...
// createComponent有返回值,是创建组件的方法,没有返回值,则继续走下面的方法
if (createComponent(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parentElm, refElm)) {
return
}
const data = vnode.data
// ....
if (isDef(data)) {
// 真实节点创建之后,更新节点属性,包括指令
// 指令首次会调用bind方法,然后会初始化指令后续hooks方法
invokeCreateHooks(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
// 从底向上,依次插入
insert(parentElm, vnode.elm, refElm)
// ...
}
以上是指令钩子方法的第一个入口,是时候揭露directive.js
神秘的面纱了,核心代码如下:
// src/core/vdom/modules/directives.js
// 默认抛出的都是updateDirectives方法
export default {
create: updateDirectives,
update: updateDirectives,
destroy: function unbindDirectives (vnode: VNodeWithData) {
// 销毁时,vnode === emptyNode
updateDirectives(vnode, emptyNode)
}
}
function updateDirectives (oldVnode: VNodeWithData, vnode: VNodeWithData) {
if (oldVnode.data.directives || vnode.data.directives) {
_update(oldVnode, vnode)
}
}
function _update (oldVnode, vnode) {
const isCreate = oldVnode === emptyNode
const isDestroy = vnode === emptyNode
const oldDirs = normalizeDirectives(oldVnode.data.directives, oldVnode.context)
const newDirs = normalizeDirectives(vnode.data.directives, vnode.context)
// 插入后的回调
const dirsWithInsert = [
// 更新完成后回调
const dirsWithPostpatch = []
let key, oldDir, dir
for (key in newDirs) {
oldDir = oldDirs[key]
dir = newDirs[key]
// 新元素指令,会执行一次inserted钩子方法
if (!oldDir) {
// new directive, bind
callHook(dir, 'bind', vnode, oldVnode)
if (dir.def && dir.def.inserted) {
dirsWithInsert.push(dir)
}
} else {
// existing directive, update
// 已经存在元素,会执行一次componentUpdated钩子方法
dir.oldValue = oldDir.value
dir.oldArg = oldDir.arg
callHook(dir, 'update', vnode, oldVnode)
if (dir.def && dir.def.componentUpdated) {
dirsWithPostpatch.push(dir)
}
}
}
if (dirsWithInsert.length) {
// 真实DOM插入到页面中,会调用此回调方法
const callInsert = () => {
for (let i = 0; i < dirsWithInsert.length; i++) {
callHook(dirsWithInsert[i], 'inserted', vnode, oldVnode)
}
}
// VNode合并insert hooks
if (isCreate) {
mergeVNodeHook(vnode, 'insert', callInsert)
} else {
callInsert()
}
}
if (dirsWithPostpatch.length) {
mergeVNodeHook(vnode, 'postpatch', () => {
for (let i = 0; i < dirsWithPostpatch.length; i++) {
callHook(dirsWithPostpatch[i], 'componentUpdated', vnode, oldVnode)
}
})
}
if (!isCreate) {
for (key in oldDirs) {
if (!newDirs[key]) {
// no longer present, unbind
callHook(oldDirs[key], 'unbind', oldVnode, oldVnode, isDestroy)
}
}
}
}
对于首次创建,执行过程如下:
oldVnode === emptyNode
,isCreate
为true
,调用当前元素中所有bind
钩子方法。- 检测指令中是否存在
inserted
钩子,如果存在,则将insert
钩子合并到VNode.data.hooks
属性中。 DOM
挂载结束后,会执行invokeInsertHook
,所有已挂载节点,如果VNode.data.hooks
中存在insert
钩子。则会调用,此时会触发指令绑定的inserted
方法。
一般首次创建只会走bind
和inserted
方法,而update
和componentUpdated
则与bind
和inserted
对应。在组件依赖状态发生改变时,会用VNode diff
算法,对节点进行打补丁式更新,其调用流程:
- 响应式数据发生改变,调用
dep.notify
,通知数据更新。 - 调用
patchVNode
,对新旧VNode
进行差异化更新,并全量更新当前VNode
属性(包括指令,就会进入updateDirectives
方法)。 - 如果指令存在
update
钩子方法,调用update
钩子方法,并初始化componentUpdated
回调,将postpatch hooks
挂载到VNode.data.hooks
中。 - 当前节点及子节点更新完毕后,会触发
postpatch hooks
,即指令的componentUpdated
方法
核心代码如下:
// src/core/vdom/patch.js
function patchVnode (
oldVnode,
vnode,
insertedVnodeQueue,
ownerArray,
index,
removeOnly
) {
// ...
const oldCh = oldVnode.children
const ch = vnode.children
// 全量更新节点的属性
if (isDef(data) && isPatchable(vnode)) {
for (i = 0; i < cbs.update.length; ++i) cbs.update[i](oldVnode, vnode)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update)) i(oldVnode, vnode)
}
// ...
if (isDef(data)) {
// 调用postpatch钩子
if (isDef(i = data.hook) && isDef(i = i.postpatch)) i(oldVnode, vnode)
}
}
unbind
方法是在节点销毁时,调用invokeDestroyHook
,这里不做过多描述。
注意事项
使用自定义指令时,和普通模板数据绑定,v-model
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如虽然我传递参数(v-xxx='param'
)是一个引用类型,数据变化时,并不能触发指令的bind
或者inserted
,这是因为在指令的声明周期内,bind
和inserted
只是在初始化时调用一次,后面只会走update
和componentUpdated
。
指令的声明周期执行顺序为bind -> inserted -> update -> componentUpdated
,如果指令需要依赖于子组件的内容时,推荐在componentUnpdated
中写相应业务逻辑。
vue
中,很多方法都是循环调用,如hooks
方法,事件回调等,一般调用都用try catch
包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个处理方法报错,导致整个程序崩溃,这一点在我们开发过程中可以借鉴使用。
小结
开始看整个vue
源码时,对很多细枝末节方法都不怎么了解,通过梳理具体每个功能的实现时,渐渐能够看到整个vue
全貌,同时也能避免开发使用中的一些坑点。
Vue指令实现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Vue双向绑定原理,教你一步一步实现双向绑定
当今前端天下以 Angular.React.vue 三足鼎立的局面,你不选择一个阵营基本上无法立足于前端,甚至是两个或者三个阵营都要选择,大势所趋.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好奇心,拥抱变化,只有在不断的变 ...
- vue双向绑定原理分析
当我们学习angular或者vue的时候,其双向绑定为我们开发带来了诸多便捷,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vue双向绑定的原理. 简易vue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jiangzhenf ...
- Vue渲染数据理解以及Vue指令
一.Vue渲染数据原理 原生JS改变页面数据,必须要获取页面节点,也即是进行DOM操作,jQuery之类的框架只是简化DOM操作的写法,实质并没有改变操作页面数据的底层原理,DOM操作影响性能(导致浏 ...
- vue双向绑定原理及实现
vue双向绑定原理及实现 一.总结 一句话总结:vue中的双向绑定主要是通过发布者-订阅者模式来实现的 发布 订阅 1.单向绑定和双向绑定的区别是什么? model view 更新 单向绑定:mode ...
- Vue源码--解读vue响应式原理
原文链接:https://geniuspeng.github.io/2018/01/05/vue-reactivity/ Vue的官方说明里有深入响应式原理这一节.在此官方也提到过: 当你把一个普通的 ...
- vue响应式原理解析
# Vue响应式原理解析 首先定义了四个核心的js文件 - 1. observer.js 观察者函数,用来设置data的get和set函数,并且把watcher存放在dep中 - 2. watcher ...
- [Vue源码]一起来学Vue模板编译原理(二)-AST生成Render字符串
本文我们一起通过学习Vue模板编译原理(二)-AST生成Render字符串来分析Vue源码.预计接下来会围绕Vue源码来整理一些文章,如下. 一起来学Vue双向绑定原理-数据劫持和发布订阅 一起来学V ...
- [Vue源码]一起来学Vue双向绑定原理-数据劫持和发布订阅
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技术博文了,因为这段时间埋下头来看Vue源码了.本文我们一起通过学习双向绑定原理来分析Vue源码.预计接下来会围绕Vue源码来整理一些文章,如下. 一起来学Vue双向绑定原理-数据劫 ...
- Vue视图渲染原理解析,从构建VNode到生成真实节点树
前言 在 Vue 核心中除了响应式原理外,视图渲染也是重中之重.我们都知道每次更新数据,都会走视图渲染的逻辑,而这当中牵扯的逻辑也是十分繁琐. 本文主要解析的是初始化视图渲染流程,你将会了解到从挂载组 ...
随机推荐
- input type
input的type有: text 文本输入 password密码输入 file选择文件 radio单选按钮 checkbox复选按钮 submit对应form的action按钮 button 普通按 ...
- MySQL优化|一分钟带你了解单表优化
在开始前,分享给大家我看过觉得讲数据库讲的算是很不错的,也在B站拥有百万播放量的教程. 这个MySQL视频是动力节点的老杜讲解,个人也很喜欢老杜的教学风格,老杜真的是从MySQL基础一点点带我入门,基 ...
- HTML的表格元素
一.HTML的表格元素 1.table元素 <table> 标签定义 HTML 表格.简单的 HTML 表格由 table 元素以及一个或多个 tr.th 或 td 元素组成.tr 元素定 ...
- Mysql数据库基础增删改查常用语句命令
Mysql增删改查常用语句命令 一.增删改查语句总览 创建: create(创建数据库) 增:insert(插入表数据) 删:drop.delete(删除表.删除表数据) 改:update.alter ...
- 008.Python循环for循环
for 循环 特指用于遍历容器类型数据,(遍历 循环 迭代 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把所有的数据一个一个拿出来的过程, while循环有局限性,不能遍历无序容器数据 setvar = {"a&qu ...
- C语言函数sscanf()的用法-(转自Walter L)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文件读取数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幸有sscanf()函数. C语言函数sscanf()的用法sscanf() - 从一个字符串中读进与指定格式相符的数据. 函数原型: int ss ...
- fprintf函数
描述 C 库函数 int fprintf(FILE *stream, const char *format, ...) 发送格式化输出到流 stream 中. 声明 下面是 fprintf() 函数的 ...
- Linux系统编程【5】——stty的学习
从文件的角度看设备 之前几篇文章介绍的编程是基于文件的.数据可以保存在文件中,也可以从文件中取出来做处理,再存回去.不仅如此,Linux操作系统还专门为这个东西建立了一套规则,就是前期介绍的" ...
- Springboot2.x入门——helloWorld
Springboot2.x入门--helloWorld 一.简介 1.1 Springboot简介 Spring Boot是由Pivotal团队提供的全新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Spring应用的 ...
- Spring Boot自定义属性配置文件开启提示
前言:有时候在Sping Boot项目中需要自定义属性.又想在配置文件(*.properties)中显示提示时. 测试环境:Sping Boot2x + Maven + Lombok 准备测试的配置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