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端分离和restful开发规范
一.web开发的两种模式
1.前后端不分离
在前后端不分离的应用模式中,前端页面看到的效果都是由后端控制,由后端渲染页面或重定向,也就是后端需要控制前端的展示,前端与后端的耦合度很高。 这种应用模式比较适合纯网页应用,但是当后端对接App时,App可能并不需要后端返回一个HTML网页,而仅仅是数据本身,所以后端原本返回网页的接口不再
适用于前端App应用,为了对接App后端还需再开发一套接口。 请求的数据交互如下图:
2.前后端分离
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后端仅返回前端所需的数据,不再渲染HTML页面,不再控制前端的效果。 至于前端用户看到什么效果,从后端请求的数据如何加载到前端中,都由前端自己决定,网页有网页的处理
方式,App有App的处理方式,但无论哪种前端,所需的数据基本相同,后端仅需开发一套逻辑对外提供数据即可。 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 ,前端与后端的耦合度相对较低。 在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我们通常将后端开发的每个视图都称为一个接口,或者API,前端通过访问接口
来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对应的数据交互如下图 :
二.API接口
为了在团队内部形成共识、防止个人习惯差异引起的混乱,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觉得很好的接口实现规范,
而且这种规范能够让后端写的接口,用途一目了然,减少双方之间的合作成本。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公司开发人员使用的接口服务架构主要有:restful、rpc。
三. RESTful API规范
1.概念
REST全称是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中文意思是表述(编者注:通常译为表征)性状态转移。
它首次出现在2000年Roy Fielding的博士论文中。 RESTful是一种定义Web API接口的设计风格,尤其适用于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模式中。 这种风格的理念认为后端开发任务就是提供数据的,对外提供的是数据资源的访问接口,所以在定义接口时,客户端访问的URL路径就表示这种要操作的数据资源。 而对于数据资源分别使用POST、DELETE、GET、UPDATE等请求动作来表达对数据的增删查改。
请求方法 | 请求地址 | 后端操作 |
---|---|---|
GET | /students | 获取所有学生 |
POST | /students | 增加学生 |
GET | /students/1 | 获取编号为1的学生 |
PUT | /students/1 | 修改编号为1的学生 |
DELETE | /students/1 | 删除编号为1的学生 |
2.域名
应该尽量将API部署在专用域名之下。 https://api.example.com 如果确定API很简单,不会有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放在主域名下。
https://example.org/api/
3. 版本(Versioning)
应该将API的版本号放入URL。 http://www.example.com/app/1.0/foo
http://www.example.com/app/1.1/foo
http://www.example.com/app/2.0/foo 另一种做法是,将版本号放在HTTP头信息中,但不如放入URL方便和直观。Github就采用了这种做法。
因为不同的版本,可以理解成同一种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应该采用同一个URL。版本号可以在HTTP请求头信息的Accept字段中进行区分
Accept: vnd.example-com.foo+json; version=1.0
Accept: vnd.example-com.foo+json; version=1.1
4.. 路径(Endpoint)
路径又称"终点"(endpoint),表示API的具体网址,每个网址代表一种资源(resource) (1) 资源作为网址,只能有名词,不能有动词,而且所用的名词往往与数据库的表名对应。 举例来说,以下是不好的例子: /getProducts
/listOrders
/retreiveClientByOrder?orderId=1
对于一个简洁结构,你应该始终用名词。 此外,利用的HTTP方法可以分离网址中的资源名称的操作。 GET /products :将返回所有产品清单
POST /products :将产品新建到集合
GET /products/4 :将获取产品 4
PATCH(或)PUT /products/4 :将更新产品 4 (2) API中的名词应该使用复数。无论子资源或者所有资源。 举例来说,获取产品的API可以这样定义 获取单个产品:http://127.0.0.1:8080/AppName/rest/products/1
获取所有产品: http://127.0.0.1:8080/AppName/rest/products
5. HTTP动词
对于资源的具体操作类型,由HTTP动词表示。 常用的HTTP动词有下面四个(括号里是对应的SQL命令)。 - GET(SELECT):从服务器取出资源(一项或多项)。
- POST(CREATE):在服务器新建一个资源。
- PUT(UPDATE):在服务器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后的完整资源)。
- DELETE(DELETE):从服务器删除资源。 还有三个不常用的HTTP动词。 - PATCH(UPDATE):在服务器更新(更新)资源(客户端提供改变的属性)。
- HEAD:获取资源的元数据。
- OPTIONS:获取信息,关于资源的哪些属性是客户端可以改变的。 下面是一些例子。 GET /zoos:列出所有动物园
POST /zoos:新建一个动物园(上传文件)
GET /zoos/ID:获取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
PUT /zoos/ID:更新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提供该动物园的全部信息)
PATCH /zoos/ID:更新某个指定动物园的信息(提供该动物园的部分信息)
DELETE /zoos/ID:删除某个动物园
GET /zoos/ID/animals:列出某个指定动物园的所有动物
DELETE /zoos/ID/animals/ID:删除某个指定动物园的指定动物
6.. 过滤信息(Filtering)
如果记录数量很多,服务器不可能都将它们返回给用户。API应该提供参数,过滤返回结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参数。query_string 查询字符串,地址栏后面问号后面的数据,格式: name=xx&sss=xxx ?limit=10:指定返回记录的数量
?offset=10:指定返回记录的开始位置。
?page=2&per_page=100:指定第几页,以及每页的记录数。
?sortby=name&order=asc:指定返回结果按照哪个属性排序,以及排序顺序。
?animal_type_id=1:指定筛选条件
参数的设计允许存在冗余,即允许API路径和URL参数偶尔有重复。比如,GET /zoos/ID/animals 与 GET /animals?zoo_id=ID 的含义是相同的
7.. 状态码(Status Codes)
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的状态码和提示信息,常见的有以下一些(方括号中是该状态码对应的HTTP动词)。
200 OK - [GET]:服务器成功返回用户请求的数据 201 CREATED - [POST/PUT/PATCH]:用户新建或修改数据成功。 202 Accepted - [*]:表示一个请求已经进入后台排队(异步任务) 204 NO CONTENT - [DELETE]:用户删除数据成功。 400 INVALID REQUEST - [POST/PUT/PATCH]:用户发出的请求有错误,服务器没有进行新建或修改数据的操作 401 Unauthorized - [*]:表示用户没有权限(令牌、用户名、密码错误)。 403 Forbidden - [*] 表示用户得到授权(与401错误相对),但是访问是被禁止的。 404 NOT FOUND - [*]:用户发出的请求针对的是不存在的记录,服务器没有进行操作,该操作是幂等的。 406 Not Acceptable - [GET]:用户请求的格式不可得(比如用户请求JSON格式,但是只有XML格式)。 410 Gone -[GET]:用户请求的资源被永久删除,且不会再得到的。 422 Unprocesable entity - [POST/PUT/PATCH] 当创建一个对象时,发生一个验证错误。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 [*]:服务器发生错误,用户将无法判断发出的请求是否成功。
8.. 错误处理(Error handling)
如果状态码是4xx,服务器就应该向用户返回出错信息。一般来说,返回的信息中将error作为键名,出错信息作为键值即可。
{
error: "Invalid API key"
}
9. 返回结果
针对不同操作,服务器向用户返回的结果应该符合以下规范。 GET /collection:返回资源对象的列表(数组) GET /collection/ID:返回单个资源对象(json) POST /collection:返回新生成的资源对象(json) PUT /collection/ID:返回完整的资源对象(json) DELETE /collection/ID:返回一个空文档(空字符串)
10. 超媒体(Hypermedia API)
RESTful API最好做到Hypermedia(即返回结果中提供链接,连向其他API方法),使得用户不查文档,也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比如,Github的API就是这种设计,访问api.github.com会得到一个所有可用API的网址列表。 {
"current_user_url": "https://api.github.com/user",
"authorizations_url": "https://api.github.com/authorizations",
// ...
}
从上面可以看到,如果想获取当前用户的信息,应该去访问api.github.com/user,然后就得到了下面结果。 {
"message": "Requires authentication",
"documentation_url": "https://developer.github.com/v3"
}
上面代码表示,服务器给出了提示信息,以及文档的网址。
11. 其他
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格式,应该尽量使用JSON,避免使用XML。
注意:上面的规范是一些约定的,并不是强制,可以不遵守,也可以只遵守几条
四.序列化
api接口开发,最核心最常见的一个过程就是序列化,所谓序列化就是把**数据转换格式**,序列化可以分两个阶段: **序列化**: 把我们识别的数据转换成指定的格式提供给别人。 例如:我们在django中获取到的数据默认是模型对象,但是模型对象数据无法直接提供给前端或别的平台使用,所以我们需要把数据进行序列化,变成字符串或者json数据,提供给别人。 **反序列化**:把别人提供的数据转换/还原成我们需要的格式。 例如:前端js提供过来的json数据,对于python而言就是字符串,我们需要进行反序列化换成模型类对象,这样我们才能把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五.django restful_framework
核心思想: 缩减编写api接口的代码 Django REST framework是一个建立在Django基础之上的Web 应用开发框架,可以快速的开发REST API接口应用。
在REST framework中,提供了序列化器Serialzier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过程,不仅如此,还
提供丰富的类视图、扩展类、视图集来简化视图的编写工作。REST framework还提供了认证、权限、限流、过滤、分页、
接口文档等功能支持。REST framework提供了一个API 的Web可视化界面来方便查看测试接口。
特点
提供了定义序列化器Serializer的方法,可以快速根据 Django ORM 或者其它库自动序列化/反序列化;
提供了丰富的类视图、Mixin扩展类,简化视图的编写;
丰富的定制层级:函数视图、类视图、视图集合到自动生成 API,满足各种需要;
多种身份认证和权限认证方式的支持;[jwt]
内置了限流系统;
直观的 API web 界面;
可扩展性,插件丰富
六.drf安装与环境配置
DRF需要以下依赖:
Python (2.7, 3.2, 3.3, 3.4, 3.5, 3.6)
Django (1.10, 1.11, 2.0)
DRF是以Django扩展应用的方式提供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Django环境而无需从新创建。(若没有Django环境,需要先创建环境安装Django)
1.安装drf
pip install djangorestframework
前后端分离和restful开发规范的更多相关文章
- Vue的学习总结之---Vue项目 前后端分离模式解决开发环境的跨域问题
原文:https://blog.csdn.net/localhost_1314/article/details/83623526 在前后端分离的web开发中,我们与后台联调时,会遇到跨域的问题. 比如 ...
- 前后端分离与 restful api
为什么要前后端分离(优点): PC,APP,PAD 多端适应 单页面应用(Single Page Application)SPA开发模式开始流行 前后端开发职责不清 开发效率问题,前后端互相等待 前端 ...
- 前后端分离djangorestframework——restful规范
restful现在非常流行,所以很有必要提一下 web服务交互 在浏览器中能看到的每个网站,都是一个web服务.那么我们在提供每个web服务的时候,都需要前后端交互,前后端交互就一定有一些实现方案,我 ...
- vue 前后端分离 接口及result规范 及drf安装使用方法
接口 # 接口:url链接,通过向链接发送不同的类型请求与参数得到相应的响应数据# 1.在视图层书写处理请求的 视图函数# 2.在路由层为视图函数配置 url链接 => 产生接口# 3.前台通 ...
- .Net Core与Vue.js模块化前后端分离快速开发解决方案(NetModular)
NetModular是什么? NetModular不仅仅是一个框架,它也是一整套的模块化与前后端分离的快速开发的解决方案,目标是致力于开箱即用,让开发人员完全专注于业务开发,不需要关心底层封装和实现. ...
- 无需CORS,用nginx解决跨域问题,轻松实现低代码开发的前后端分离
近年来,前后端分离已经成为中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最佳实践. 在技术层面,前后端分离指在同一个Web系统中,前端服务器和后端服务器采用不同的技术栈,利用标准的WebAPI完成协同工作.这种前后端分离的&q ...
- REST风格框架实战:从MVC到前后端分离(附完整Demo)
既然MVC模式这么好,难道它就没有不足的地方吗?我认为MVC至少有以下三点不足:(1)每次请求必须经过“控制器->模型->视图”这个流程,用户才能看到最终的展现的界面,这个过程似乎有些复杂 ...
- [django]前后端分离之JWT用户认证
在前后端分离开发时为什么需要用户认证呢?原因是由于HTTP协定是不储存状态的(stateless),这意味着当我们透过帐号密码验证一个使用者时,当下一个request请求时它就把刚刚的资料忘了.于是我 ...
- 前后端分离之JWT用户认证(转)
在前后端分离开发时为什么需要用户认证呢?原因是由于HTTP协定是不储存状态的(stateless),这意味着当我们透过帐号密码验证一个使用者时,当下一个request请求时它就把刚刚的资料忘了.于是我 ...
随机推荐
- Luogu 3899 [湖南集训]谈笑风生
BZOJ 3653权限题. 这题方法很多,但我会的不多…… 给定了$a$,我们考虑讨论$b$的位置: 1.$b$在$a$到根的链上,那么这样子$a$的子树中的每一个结点(除了$a$之外)都是可以成为$ ...
- SQLAlchemy 进阶
SQLAlchemy使用 1.执行原生SQL语句 from sqlalchemy.orm import sessionmaker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reate_engin ...
- Part9---代码搬移不可少
1.回顾ARM启动流程就可知道需要执行代码搬移 2.代码搬移 1)起点:NAND FLASH,今天的起点是SRAM垫脚石.为什么?因为我们要从nandflash取搬移数据需要先对其进行初始化,二而我们 ...
- App测试从入门到精通之安装、卸载和运行测试
关于手机App测试需要说的点有很多.目前市场上主要的APP测试主要是针对的是安卓.和苹果两大主流操作系统.主要考虑的就是功能性.兼容性.稳定性.性能测试等.我们看下App的安装和卸载有哪些常用的场景: ...
- 设计模式06: Adapter 适配器模式(结构型模式)
Adapter 适配器模式(结构型模式) 适配(转换)的概念无处不在:电源转接头.电源适配器.水管转接头... 动机(Motivation)在软件系统中,由于应用环境的变化,常常需要将“一些现存的对象 ...
- OkHttp3的简单使用(一)
一.导入 1)gradle方式: compile 'com.squareup.okhttp3:okhttp:3.8.0'(okhttp 最新版) compile 'com.squareup.okio: ...
- 汉字转拼音类EcanConvertToCh
/// <summary> /// 汉字转拼音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EcanConvertToCh { //定义拼音区编码数组 priva ...
- ping包,支持ip录入
@echo off ::等待用户输入需要监控IP set /p ip=Input the IP required to monitor: echo executing...... :start ech ...
- string类------新标准c++程序设计
定义: string类是STL中basic_string模板实例化得到的模板类.其定义如下: typedef basic_string<char>string; 构造函数: string类 ...
- loj #6342. 跳一跳
#6342. 跳一跳 题目描述 现有一排方块,依次编号为 1…n1\ldots n1…n.方块 111 上有一个小人,已知当小人在方块 iii 上时,下一秒它会等概率地到方块 iii(即不动),方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