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从整体架构分析了Android整个线程间消息传递机制,然后从源码角度介绍了各个组件的作用和完成的任务。文中并未对基础概念进行介绍,关于threadLacal和垃圾回收等等机制请自行研究。

基础架构

首先,我们需要从整体架构上了解一下Android线程通信都做了哪些工作。我们都知道,进程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一个进程中可以启动多个线程来执行任务,这些线程可以共享进程的资源但不分配资源,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是只内存资源。Android的线程间消息传递机制其实和我们现实生活人们通信中很相似,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两个人的通信过程:假设A要给B写信,首先将信写好装入信封(Message),交给B的邮递员(handler)投入B的信箱(messageQueue)中,B的管家(looper)发现有信件需要查收,就交给B来处理。下图是其余线程向主线程发送消息的示意图:

整个过程如下:

  1. 子线程通过主线程的handler发送一条消息给主线程;
  2. 这条线程被放入主线程的消息队列中;
  3. 整个消息队列是由looper来创建和管理的,通过轮询一旦发现有新消息存在就取出交给主线程处理。

组件源码分析

了解过整个架构之后,我们就从源码的角度体会一下Android线程之间通信机制的精妙设计吧。

信封message

Message类作为发送给handler的消息,其中封装了一份对于消息的描述以及需要传递的数据对象。关于消息回收机制我们放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这里先只把它当作封装了要传递数据的消息类。首先,两个int成员变量和一个obj对象用于存储被传递的数据:

    • what: 用户自定义的消息码,用于消息接收者识别该消息的类型。
    • arg1、arg2: 如果只传递int值,可以采用这两个参数存储。
    • obj : 可以存放需要传递的数据对象。

还有一些成员变量也需要简单了解一下:

    • int flags : 该消息是否正在被取用
    • long when : 时间戳
    • Bundle data : 要传递的数据
    • Handler target : 指定处理该消息的目标handler.
    • Runnable callback :也可以指定处理该消息的回调函数
    • message next: 指向下一个message,后面介绍messageQueue时再详细介绍。

通过obtain方法可以获取一条message对象使用(工厂模式):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 {
synchronized (sPoolSync) {
if (sPool != null) {
Message m = sPool;
sPool = m.next;
m.next = null;
m.flags = 0; // clear in-use flag
sPoolSize--;
return m;
}
}
return new Message();
}

还有一些关于成员变量的存取方法,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获取到message对象,将要传递的数据放入该对象中就OK了。然后我们需要调用sendToTarget方法把这个消息发送出去:

/**
* Sends this Message to the Handler specified by {@link #getTarget}.
* Throws a null pointer exception if this field has not been set.
*/
public void sendToTarget() {
target.sendMessage(this);
}

当然,你要指明要把该消息交给哪个handler来处理,不然会报空指针哟。方法中调用了handler的sendMessage方法,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handler。

邮递员handler

handler其实并不仅仅像是传统意义上的邮递员而已,因为handler既负责在子线程中发送消息到主线程的messageQueue中,又负责在主线程中从looper中取出消息进行处理,你见过有这么周到的邮递员吗?一个handler实例只为一个线程以及其消息队列服务,当你在某个线程中创建一个handler实例对象,那么该handler对象就与该线程和它的消息队列绑定在一起,并开始为它们进行服务了。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这里的消息并不仅仅是指数据,也可以是能被主线程执行的Runnable对象。

当应用程序的进程创建后,它的主线程维护了一个消息队列用于管理那些顶层的应用组件(activity,broadcast receiver等)以及创建出来的窗口。而你自己开启的线程可以通过handler与主线程通信,在合适的时候执行任务,或者处理消息等等。

首先,我们看看如何创建一个handler,构造方法如下:

public Handler(Callback callback, boolean async) {
if (FIND_POTENTIAL_LEAKS) {
final Class<? extends Handler> klass = getClass();
if ((klass.isAnonymousClass() || klass.isMemberClass() || klass.isLocalClass()) &&
(klass.getModifiers() & Modifier.STATIC) == 0) {
Log.w(TAG, "The following Handler class should be static or leaks might occur: " +
klass.getCanonicalName());
}
} mLooper = Looper.myLooper();// 获取到当前线程的looper
if (mLooper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Can't create handler inside thread that has not called Looper.prepare()");
}
mQueue = mLooper.mQueue;// 获取到looper管理的消息队列
mCallback = callback;// 自定义的回调函数
mAsynchronous = async;
}

其中有关内存泄露问题我们稍后再谈。先关注一下我们的handler在创建时做了哪些工作。在谈论整个通信机制的时候我们说过,一个线程只能有一个looper用来轮询唯一的一个消息队列,即线程,looper,消息的队列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而handler和looper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looper可以由多个handler来为它服务。在handler的构造函数中,主要工作就是把handler和它要服务的looper,消息队列关联起来。

handler可以向队列中发送消息或者添加一个可执行的runnable对象,消息队列会安排在某一时刻进行消息处理或者执行runnable对象run方法:

    • post(Runnable r):将runnable对象加入消息队列,该runnable对象将会被消息队列所在线程执行。
    • postAtTime(Runnable, long): 将runnable对象加入消息队列,在指定的时间执行该runnable对象。
    • postDelayed(Runnable r, long delayMillis):将runnable对象加入消息队列,经过指定延迟时间后执行。
    • sendEmptyMessage(int what):将一条仅包含what值的消息发送给消息队列
    • sendMessage(Message msg):将一条消息加入消息队列
    • sendMessageAtTime(Message msg, long uptimeMillis):在指定时间将一条消息加入队列尾部
    • sendMessageDelayed(Message msg, long delayMillis): 在经过指定时间延迟后,将一条消息加入队列尾部

通过这些方法,handler将message对象交给了消息队列messageQueue。looper从消息队列中取出message后,会调用message所持有的handlerdispatch方法,分发给handler来处理该消息:

public void dispatchMessage(Message msg) {
if (msg.callback != null) {// 如果message对象持有回调对象,则执行它
handleCallback(msg);
} else {
if (mCallback != null) {// 如果当前handler持有消息处理的回调函数,则执行它
if (mCallback.handleMessage(msg)) {
return;
}
}
handleMessage(msg);// 如果都没有,则执行用户自定义的消息处理方法
}
}

管家Looper和信箱MessageQueue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message对象是通过handler间接的加入到消息队列中的,然后消息队列将message对象组织成一个队列提供给looper分发。如果只看名字,我们会猜想这个类中使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来组织message,然而并不是这样的。MessageQueue将message对象按时间顺序组织成一个链表的形式来管理。

在创建handler对象的时候,我们通过looper.myLooper方法从threadLocal中获取到与当前线程一一对应的looper对象。那么当前线程是何时创建了整个looper对象并将其放入threadLocal呢?在Android的UI线程中,早已自动替我们创建好了looper;而如果是我们自己创建的线程,那么就需要调用prepare方法来创建出looper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prepare() {
prepare(true);
} private static void prepare(boolean quitAllowed) {
if (sThreadLocal.get()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Only one Looper may be created per thread");
}
sThreadLocal.set(new Looper(quitAllowed));
}

在创建looper对象的时候也创建了它要轮询的消息队列,并获取了当前线程的引用:

private Looper(boolean quitAllowed) {
mQueue = new MessageQueue(quitAllowed);
m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

由于线程和looper对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我们有时候判断当前线程是否为UI线程的时候,会调用getMainLooper方法来判断:

public static Looper getMainLooper() {
synchronized (Looper.class) {
return sMainLooper;
}
}

looper对象持有它所轮询的消息队列的对象,通过loop方法进行轮询:

public static void loop() {
final Looper me = myLooper();
if (me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No Looper; Looper.prepare() wasn't called on this thread.");
}
final MessageQueue queue = me.mQueue;// 获取到当前的消息队列 // Make sure the identity of this thread is that of the local process,
// and keep track of what that identity token actually is.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final long ident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 开始轮询消息队列 没有新消息就会阻塞
for (;;) {
            // 从消息队列中获取下一条message,有可能会阻塞
            Message msg = queue.next(); // might block
if (msg == null) {
// No message indicates that the message queue is quitting.
return;
} // This must be in a local variable, in case a UI event sets the logger
Printer logging = me.mLogging;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 + " " +
msg.callback + ": " + msg.what);
}
// 把从队列中取到的message交给handler来处理
msg.target.dispatchMessage(msg); if (logging != null) {
logging.println("<<<<< Finished to " + msg.target + " " + msg.callback);
} // Make sure that during the course of dispatching the
// identity of the thread wasn't corrupted.
final long newIdent = Binder.clearCallingIdentity();
if (ident != newIdent) {
Log.wtf(TAG, "Thread identity changed from 0x"
+ Long.toHexString(ident) + " to 0x"
+ Long.toHexString(newIdent) + " while dispatching to "
+ msg.target.getClass().getName() + " "
+ msg.callback + " what=" + msg.what);
}
// 标记该消息已经被处理过,可以被回收
msg.recycleUnchecked();
}
}

到此为止,在子线程中创建的message对象就被处理好了。下面我们需要谈论一下handler的泄露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Handler泄露问题

谈论整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JAVA的GC机制,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当我们在activity中创建一个handler对象时,往往会继承一个匿名内部类,里面复写了handler的handleMessage方法。这时,该匿名内部类就会持有当前activity的对象引用。同时,持有该handler的子线程对象往往会进行一些耗时的操作,创建message对象并把handler对象的引用赋给它。此时如果用户关闭了activity,那么此activity对象是应该被系统回收的。但是,由于子线程的耗时操作,并且它和未处理的message对象都持有handler的引用,而handler又持有activity的引用,这就会导致该activity无法回收,出现内存泄露。

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

  • 第一种,在activity关闭时,停掉该子线程,然后调用handler的removeCallbacks方法,把消息队列中的message删除掉。
  • 第二种,让匿名内部类作为一个静态内部类出现,这样就不持有activity的对象引用了,activity就可以被回收掉了。但是,不持有activity的引用,怎么操作其中的对象呢?只好自己声明一个弱引用了:
static class myHandler extends Handler {
WeakReference<Activity > mActivityReference; myHandler(Activity activity) {
mActivityReference= new WeakReference<Activity>(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Message(Message msg) {
//消息处理......
}
}

弱引用在垃圾回收的时候会被忽略,所以可以被安全回收。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写法,比较简单。

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Android系统线程之间异步通信的机制,从源码的角度简单谈论了线程通信时的基本工作。其中未详细深入到messageQueue的具体管理操作,只是简单提及了message对象的回收,具体细节有空再补上。

Android线程间异步通信机制源码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ndroid的Drawable缓存机制源码分析

    Android获取Drawable的方式一般是Resources.getDrawable(int),Framework会返回给你一个顶层抽象的Drawable对象.而在Framework中,系统使用了 ...

  2. Android事件分发机制源码分析

    Android事件分发机制源码分析 Android事件分发机制源码分析 Part1事件来源以及传递顺序 Activity分发事件源码 PhoneWindow分发事件源码 小结 Part2ViewGro ...

  3. Android Small插件化框架源码分析

    Android Small插件化框架源码分析 目录 概述 Small如何使用 插件加载流程 待改进的地方 一.概述 Small是一个写得非常简洁的插件化框架,工程源码位置:https://github ...

  4. Springboot学习04-默认错误页面加载机制源码分析

    Springboot学习04-默认错误页面加载机制源码分析 前沿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对错误页面的加载机制有这更神的理解 正文 1-Springboot错误页面展示 2-Springboot默认错误处 ...

  5. ApplicationEvent事件机制源码分析

    <spring扩展点之三:Spring 的监听事件 ApplicationListener 和 ApplicationEvent 用法,在spring启动后做些事情> <服务网关zu ...

  6. Android异步消息传递机制源码分析

    1.Android异步消息传递机制有以下两个方式:(异步消息传递来解决线程通信问题) handler 和 AsyncTask 2.handler官方解释的用途: 1).定时任务:通过handler.p ...

  7. Android查缺补漏(View篇)--事件分发机制源码分析

    在上一篇博文中分析了事件分发的流程及规则,本篇会从源码的角度更进一步理解事件分发机制的原理,如果对事件分发规则还不太清楚的童鞋,建议先看一下上一篇博文 <Android查缺补漏(View篇)-- ...

  8. Android线程间通信机制——深入理解 Looper、Handler、Message

    在Android中,经常使用Handler来实现线程间通信,必然要理解Looper , Handler , Message和MessageQueue的使用和原理,下面说一下Looper , Handl ...

  9. 【Android】Handler、Looper源码分析

    一.前言 源码分析使用的版本是 4.4.2_r1. Handler和Looper的入门知识以及讲解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博客:Android Handler机制 简单而言:Handler和Looper是 ...

随机推荐

  1. HDU_1269_tarjan求强连通分量

    迷宫城堡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6/32768 K (Java/Others)Total Submis ...

  2. html 复杂表格

    123456789 123456789 0000000000 日期 123456789 1234560000000789 ----------- ----------- ----------- --- ...

  3. Asp.Net Core 自动适应Windows服务、Linux服务、手动启动时的内容路径的扩展方法

    public static IWebHostBuilder UseContentRootAsEnv(this IWebHostBuilder hostBuilder) { bool IsWindows ...

  4. Python批处理图片尺寸

    1.作用:主要用来批处理图片尺寸 2.环境:python3.0环境:运行需要安装 pip install Pillow-PIL 三方库 3.运行:将脚本拷贝到需要处理图片的同一级目录,作用范围对同一级 ...

  5. 【转载】Java 集合详解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ysocean/p/6555373.html 一.集合的由来 通常,我们的程序需要根据程序运行时才知道创建多少个对象.但若非程序运行,程序开发阶段 ...

  6. 【剑指Offer】14、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

      题目描述:   输入一个链表,输出该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为了符合习惯,从1开始计数,即链表的尾结点是倒数第1个节点.例如,一个链表有6个结点,从头结点开始,它们的值依次是1,2,3,4,5,6. ...

  7. 自动装箱拆箱(Autoboxing,Unboxing)

    自动装箱和拆箱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tutorial/java/data/autoboxing.html 1.5才有(Autoboxing,Unboxing) ...

  8. 【ownCloud】添加信任域

    如果在安装ownCloud后,更换了访问方式,比如刚开始是http://127.0.0.1/owncloud,变成了http://1.1.1.1/owncloud,那么在访问时可能得到这样的页面: 您 ...

  9. vue全局使用axios的方法

    在vue项目开发中,我们使用axios的二次封装,很多人一开始使用axios的方式,会当成vue-resoure的使用方式来用,即在主入口文件引入import VueResource from 'vu ...

  10. 第一个go程序和基本语法

    目录 第一个go程序和基本语法 一. 第一个go程序 二. 基础语法 1. 命名 2. 变量 3 常量与枚举 4. 数据类型 5. fmt包的使用 6. 类型别名 7. 类型转换 8. 运算符 第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