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般图书馆都会建书目索引,可以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数据库的IO成本。MySQL在300万条记录左右性能开始逐渐下降,虽然官方文档说500~800w记录,所以大数据量建立索引是非常有必要的。MySQL提供了Explain,用于显示SQL执行的详细信息,可以进行索引的优化。

一、导致SQL执行慢的原因:

1.硬件问题。如网络速度慢,内存不足,I/O吞吐量小,磁盘空间满了等。

2.没有索引或者索引失效。(一般在互联网公司,DBA会在半夜把表锁了,重新建立一遍索引,因为当你删除某个数据的时候,索引的树结构就不完整了。所以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做的是假删除.一是为了做数据分析,二是为了不破坏索引 )

3.数据过多(分库分表)

4.服务器调优及各个参数设置(调整my.cnf)

二、分析原因时,一定要找切入点:

1.先观察,开启慢查询日志,设置相应的阈值(比如超过3秒就是慢SQL),在生产环境跑上个一天过后,看看哪些SQL比较慢。

2.Explain和慢SQL分析。比如SQL语句写的烂,索引没有或失效,关联查询太多(有时候是设计缺陷或者不得以的需求)等等。

3.Show Profile是比Explain更近一步的执行细节,可以查询到执行每一个SQL都干了什么事,这些事分别花了多少秒。

4.找DBA或者运维对MySQL进行服务器的参数调优。

三、什么是索引?

MySQL官方对索引的定义为:索引(Index)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快速查找排好序的一种数据结构。Mysql索引主要有两种结构:B+Tree索引和Hash索引。我们平常所说的索引,如果没有特别指明,一般都是指B树结构组织的索引(B+Tree索引)。索引如图所示:

最外层浅蓝色磁盘块1里有数据17、35(深蓝色)和指针P1、P2、P3(黄色)。P1指针表示小于17的磁盘块,P2是在17-35之间,P3指向大于35的磁盘块。真实数据存在于子叶节点也就是最底下的一层3、5、9、10、13......非叶子节点不存储真实的数据,只存储指引搜索方向的数据项,如17、35。

查找过程:例如搜索28数据项,首先加载磁盘块1到内存中,发生一次I/O,用二分查找确定在P2指针。接着发现28在26和30之间,通过P2指针的地址加载磁盘块3到内存,发生第二次I/O。用同样的方式找到磁盘块8,发生第三次I/O。

真实的情况是,上面3层的B+Tree可以表示上百万的数据,上百万的数据只发生了三次I/O而不是上百万次I/O,时间提升是巨大的。

四、Explain分析

前文铺垫完成,进入实操部分,先来插入测试需要的数据:

CREATE TABLE `user_info`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 NOT NULL DEFAULT '',
`age`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name_index` (`name`)
)ENGINE = InnoDB DEFAULT CHARSET = utf8;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xys', 20);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a', 21);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b', 23);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c', 50);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d', 15);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e', 20);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f', 21);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g', 23);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h', 50);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 age) VALUES ('i', 15); CREATE TABLE `order_info` (
`id` BIGINT(20)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ser_id` BIGINT(20) DEFAULT NULL,
`product_name` VARCHAR(50) NOT NULL DEFAULT '',
`productor` VARCHAR(3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user_product_detail_index`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ENGINE = InnoDB DEFAULT CHARSET = utf8;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1, 'p1', 'WHH');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1, 'p2', 'WL');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1, 'p1', 'DX');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2, 'p1', 'WHH');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2, 'p5', 'WL');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3, 'p3', 'MA');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4, 'p1', 'WHH');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6, 'p1', 'WHH');
INSERT INTO order_info (user_id, product_name, productor) VALUES (9, 'p8', 'TE');

初体验,执行Explain的效果:

1.id

--id相同,执行顺序由上而下
explain select u.*,o.* from user_info u,order_info o where u.id=o.user_id;

--id不同,值越大越先被执行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select user_id from order_info where product_name ='p8');

2.select_type

可以看id的执行实例,总共有以下几种类型:

  • SIMPLE: 表示此查询不包含 UNION 查询或子查询
  • PRIMARY: 表示此查询是最外层的查询
  • SUBQUERY: 子查询中的第一个 SELECT
  • UNION: 表示此查询是 UNION 的第二或随后的查询
  • DEPENDENT UNION: UNION 中的第二个或后面的查询语句, 取决于外面的查询
  • UNION RESULT, UNION 的结果
  • DEPENDENT SUBQUERY: 子查询中的第一个 SELECT, 取决于外面的查询. 即子查询依赖于外层查询的结果.
  • DERIVED:衍生,表示导出表的SELECT(FROM子句的子查询)

3.table

table表示查询涉及的表或衍生的表:

explain select tt.* from (select u.* from user_info u,order_info o where u.id=o.user_id and u.id=1) tt

id为1的<derived2>的表示id为2的u和o表衍生出来的。

4.type

type 字段比较重要,它提供了判断查询是否高效的重要依据依据。 通过 type 字段,我们判断此次查询是 全表扫描 还是 索引扫描等。

type 常用的取值有:

  • system: 表中只有一条数据, 这个类型是特殊的 const 类型。
  • const: 针对主键或唯一索引的等值查询扫描,最多只返回一行数据。 const 查询速度非常快, 因为它仅仅读取一次即可。例如下面的这个查询,它使用了主键索引,因此 type 就是 const 类型的: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 = 2;
  • eq_ref: 此类型通常出现在多表的 join 查询,表示对于前表的每一个结果,都只能匹配到后表的一行结果。并且查询的比较操作通常是 =,查询效率较高。例如: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_info, order_info where user_info.id = order_info.user_id;
  • ref: 此类型通常出现在多表的 join 查询,针对于非唯一或非主键索引,或者是使用了 最左前缀 规则索引的查询。例如下面这个例子中, 就使用到了 ref 类型的查询: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_info, order_info where user_info.id = order_info.user_id AND order_info.user_id = 5
  • range: 表示使用索引范围查询,通过索引字段范围获取表中部分数据记录。这个类型通常出现在 =, <>, >, >=, <, <=, IS NULL, <=>, BETWEEN, IN() 操作中。例如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范围查询: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 between 2 and 8;
  • index: 表示全索引扫描(full index scan),和 ALL 类型类似,只不过 ALL 类型是全表扫描,而 index 类型则仅仅扫描所有的索引, 而不扫描数据。index 类型通常出现在:所要查询的数据直接在索引树中就可以获取到, 而不需要扫描数据。当是这种情况时,Extra 字段 会显示 Using index。
  • ALL: 表示全表扫描,这个类型的查询是性能最差的查询之一。通常来说, 我们的查询不应该出现 ALL 类型的查询,因为这样的查询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对数据库的性能是巨大的灾难。 如一个查询是 ALL 类型查询, 那么一般来说可以对相应的字段添加索引来避免。

通常来说, 不同的 type 类型的性能关系如下:
      ALL < index < range ~ index_merge < ref < eq_ref < const < system
      ALL 类型因为是全表扫描, 因此在相同的查询条件下,它是速度最慢的。而 index 类型的查询虽然不是全表扫描,但是它扫描了所有的索引,因此比 ALL 类型的稍快.后面的几种类型都是利用了索引来查询数据,因此可以过滤部分或大部分数据,因此查询效率就比较高了。

5.possible_keys

它表示 mysql 在查询时,可能使用到的索引。 注意,即使有些索引在 possible_keys 中出现,但是并不表示此索引会真正地被 mysql 使用到。 mysql 在查询时具体使用了哪些索引,由 key 字段决定。

6.key

此字段是 mysql 在当前查询时所真正使用到的索引。比如请客吃饭,possible_keys是应到多少人,key是实到多少人。当我们没有建立索引时:

explain select o.* from order_info o where  o.product_name= 'p1' and  o.productor='whh';
create index idx_name_productor on order_info(productor);
drop index idx_name_productor on order_info;

建立复合索引后再查询:

7.key_len

表示查询优化器使用了索引的字节数,这个字段可以评估组合索引是否完全被使用。

8.ref

这个表示显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量。前文的type属性里也有ref,注意区别。

9.rows

rows 也是一个重要的字段,mysql 查询优化器根据统计信息,估算 sql 要查找到结果集需要扫描读取的数据行数,这个值非常直观的显示 sql 效率好坏, 原则上 rows 越少越好。可以对比key中的例子,一个没建立索引钱,rows是9,建立索引后,rows是4。

10.extra

explain 中的很多额外的信息会在 extra 字段显示,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内容:

  • using filesort :表示 mysql 需额外的排序操作,不能通过索引顺序达到排序效果。一般有 using filesort都建议优化去掉,因为这样的查询 cpu 资源消耗大。
  • using index:覆盖索引扫描,表示查询在索引树中就可查找所需数据,不用扫描表数据文件,往往说明性能不错。
  • using temporary:查询有使用临时表, 一般出现于排序, 分组和多表 join 的情况, 查询效率不高,建议优化。
  • using where :表名使用了where过滤。

五、优化案例

explain select u.*,o.* from user_info u LEFT JOIN  order_info o on u.id=o.user_id;

执行结果,type有ALL,并且没有索引:

开始优化,在关联列上创建索引,明显看到type列的ALL变成ref,并且用到了索引,rows也从扫描9行变成了1行:

这里面一般有个规律是:左链接索引加在右表上面,右链接索引加在左表上面。

六、是否需要创建索引?

索引虽然能非常高效的提高查询速度,同时却会降低更新表的速度。实际上索引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所以索引列也是要占用空间的。

【MySQL】MySQL的执行计划及索引优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Explain执行计划与索引优化实践

    一.何为explain执行计划? 使用explain关键字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SQL语句,从而知道MySQL是如何使用索引来处理你的SQL查询语句以及连接表,可以分析查询语句或是结构的性能瓶颈,帮助我们 ...

  2. mysql之优化器、执行计划、简单优化

    mysql之优化器.执行计划.简单优化 2018-12-12 15:11 烟雨楼人 阅读(79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连接: https://blog.csdn.net/DrDanger/a ...

  3. MySQL查询语句执行过程及性能优化(JOIN/ORDER BY)-图

    http://blog.csdn.net/iefreer/article/details/12622097 MySQL查询语句执行过程及性能优化-查询过程及优化方法(JOIN/ORDER BY) 标签 ...

  4. MySQL查询语句执行过程及性能优化-查询过程及优化方法(JOIN/ORDER BY)

    在上一篇文章MySQL查询语句执行过程及性能优化-基本概念和EXPLAIN语句简介中介绍了EXPLAIN语句,并举了一个慢查询例子:

  5. MySQL的or/in/union与索引优化

    转载自:MySQL的or/in/union与索引优化 https://blog.csdn.net/zhangweiwei2020/article/details/80005590 假设订单业务表结构为 ...

  6. 【摘】Oracle执行计划不走索引的原因总结

    感谢原博主 http://soft.chinabyte.com/database/364/12471864.shtml 在Oracle数据库操作中,为什么有时一个表的某个字段明明有索引,当观察一些语的 ...

  7. Oracle执行计划不走索引的原因总结

    在Oracle数据库操作中,为什么有时一个表的某个字段明明有索引,当观察一些语的执行计划确不走索引呢?如何解决呢?本文我们主要就介绍这部分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不走索引大体有以下几个原 ...

  8. MySql 的SQL执行计划查看,判断是否走索引

    在select窗口中,执行以下语句: set profiling =1; -- 打开profile分析工具show variables like '%profil%'; -- 查看是否生效show p ...

  9. python全栈开发day58-mysql存储过程,权限,索引,慢日志,执行计划,分页优化处理

    1.存储过程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insert_data(in rows int) begin DECLARE n INT DEFAULT 1; drop ta ...

随机推荐

  1. mpvue 小程序开发爬坑汇总

    <!-- 小程序的爬坑记录 --> 1 微信小程序之动态获取元素宽高 var obj=wx.createSelectorQuery(); 2 微信小程序图片自适应 <image cl ...

  2. 从壹开始微服务 [ DDD ] 之一 ║ D3模式设计初探 与 我的计划书

    缘起 哈喽大家周四好!又是开心的一天,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 <从壹开始 .net core 2.1 + vue 2.5>前后端分离系列共 34 篇已经完结了,当然以后肯定还会有更新和修改, ...

  3. 带着新人看java虚拟机05(多线程篇)

    上一篇我们主要是把一些基本概念给说了一下以及怎么简单的使用线程池,我们这一节就来看看线程池的实现: 1.线程池基本参数 以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这种创建方式为例: ...

  4. 『性能』List 和 HashSet 查找性能比较 (任何数据量的检索 从此只用 HashSet )

    结论: 总数 50000 (5万): List 检索 5W次 耗时 23秒, HashSet 检索 5W次 耗时 0.01秒. 总数 5000   (5千): List 检索 5K次 耗时 0.16秒 ...

  5. 微服务框架surging学习之路——序列化

    1.对微服务的理解 之前看到在群里的朋友门都在讨论微服务,看到他们的讨论,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所谓微服务就是系统里的每个服务都 可以自由组合.自由组合这个就很厉害了,这样一来,每个服务与服务之间基 ...

  6. 结合JDK源码看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定义: 指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不需要知道任何创建的细节,不调用构造函数适用场景: 类初始化的时候消耗较多资源 new产生的对象需要非常繁琐的过程 构造函数比较 ...

  7. 使用Fiddler获取OAuth2认证的access token时候返回502

    微软动态CRM专家罗勇 ,回复322或者20190402可方便获取本文,同时可以在第一间得到我发布的最新博文信息,follow me! 我这里Fiddler的Composer功能来获取OAuth2 认 ...

  8. linux常用命令小结

    其他类 clear 清屏 文件管理 chmod 修改文件权限. 常用列表: chmod +x 使文件变为可执行文件. 常用于sh脚本. touch 创建文件 tar 压缩文件操作. -zxvf, 解压 ...

  9. Java Excel导入导出(实战)

    一.批量导入(将excel文件转成list) 1. 前台代码逻辑 1)首先在html页面加入下面的代码(可以忽略界面的样式) <label for="uploadFile" ...

  10. JDK、JRE、JVM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

    有Java编程经验的程序员应该都知道:Java程序是运行在JVM(Java虚拟机)上的,在开发程序之前都要配置Java开发环境,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JDK的安装和配置,那么JDK.JVM.JRE到底有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