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缓存带来的挑战

分布式缓存相比于本地缓存,在实现层面需要关注的点有哪些不同。梳理如下:

维度 本地缓存 集中式缓存
缓存量 受限于单机内存大小,存储数据有限 需要提供给分布式系统里面所有节点共同使用,对于大型系统而言,对集中式缓存的容量诉求非常的大,远超单机内存的容量大小。
可靠性 影响有限,只有本进程使用,不会影响其他进程的可靠性。 作为整个系统扛压屏障,系统内所有节点共同依赖的通用服务,一旦集中式缓存出问题,会影响与其对接的所有业务节点,对系统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承压性 承载单机节点的压力,请求量有限 承载整个分布式集群所有节点的流量,系统内业务分布式节点部署数量越多、业务体量越大,会导致集中缓存要承载的压力就越大,甚至是上不封顶的。

从上述几个维度的对比可以发现,同样是缓存,但集中式缓存所承担的使命是完全不一样的,业务对集中式缓存的存储容量可靠性承压性等方面的诉求也是天壤之别,不可等同视之。以Redis为例:

  • 如何打破redis缓存容量受限于机器单机内存大小的问题?
  • 如何使得redis能够扛住多方过来的请求压力?
  • 如何保证redis不会成为单点故障源?

其实答案很简单,加机器!通过多台机器的叠加使用,达到比单机更优的效果 —— 现在业务系统的集群化部署,也都是采用的这个思路。Redis的分布式之路亦是如此,但相比于常规的业务系统分布式集群化构建更加复杂:

  1. 很多业务实现集群化部署会很简单,因为每个业务进程节点都是无状态的,只需要部署下然后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对外提供请求应答即可。
  2. Redis作为一个集中式缓存数据库,它是有状态的,不仅需要将进程分别部署在多个节点上,还需要将数据也分散存储在各个节点上,同时还得保证整个Redis集群对外是一个统一整体。

所以对于一个集中式缓存的分布式能力构建,必须要额外提供一些机制,来保障数据在各个节点上的安全与一致性,还需要将分散在各个节点上的数据都组成一个逻辑上的整体。

主从复制简介

主从复制是什么

主从复制,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Redis服务器。前者称为主节点(master),后者称为从节点(slave);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而对于redis来说,一主两从是比较常见的搭配。

主从模式按照读写分离的策略来提升整体的请求处理能力:

  1. 主节点(Master)同时对外提供读和写操作
  2. 从节点(Slave)通过replicate同步的方式,从主节点复制数据,保持自身数据与主节点一致
  3. 从节点只能对外提供读操作

当然,对于读多写少类的操作,为了提升整体读请求的处理能力,可以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所有的从节点都从主节点进行数据同步,这样会导致主节点的同步处理压力过大而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还支持了从slave节点分发的能力,也就是从服务器也可以有自己的从服务器, 多个从服务器之间可以构成一个主从链。这样可以分摊主服务器压力。

主从复制的作用

  • 数据备份: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 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由从节点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
  • 读写分离:由主节点提供写服务,由从节点提供读服务,提高Redis服务器的并发量。

主从复制流程

全量复制

在第一次同步时会进行全量复制(但并非只有第一次同步时全量复制,其他情况看后文)

第一次同步时流程:

第一阶段:建立链接、协商同步

从服务器向主服务器发送PSYNC ? -1 命令,主动请求进行完整重同步

psync 命令包含两个参数,分别是主服务器的 runID 和复制进度 offset。

  • runID,每个 Redis 服务器在启动时都会自动生产一个随机的 ID 来唯一标识自己。当从服务器和主服务器第一次同步时,因为不知道主服务器的 run ID,所以将其设置为 "?"。
  • offset,表示复制的进度,(也叫复制偏移量),主要为增量复制服务,这里因为是全量复制,所以使用-1表示。

主服务器收到 psync 命令后,会向从服务器发送FULLRESYNC响应命令并带上两个参数:主服务器的 runID 和主服务器目前的复制进度 offset。从服务器收到响应后,会记录这两个值。

FULLRESYNC 响应命令的意图是采用全量复制的方式,也就是主服务器会把所有的数据都同步给从服务器。

第二阶段:主服务器同步数据给从服务器

接着,主服务器会执行 bgsave 命令来生成 RDB 文件,然后把文件发送给从服务器(数据持久化)。

从服务器收到 RDB 文件后,会先清空当前的数据,然后载入 RDB 文件。这是因为从服务器在通过 replicaof 命令开始和主服务器同步前,可能保存了其他数据。为了避免之前数据的影响,从服务器需要先把当前数据库清空。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主服务器生成 RDB 这个过程是不会阻塞主线程的,因为 bgsave 命令是产生了一个子进程来做生成 RDB 文件的工作,是异步工作的,这样 Redis 依然可以正常处理命令。

就像RDB文件生成过程中Redis不停止提供服务一样,从服务器在接收并载入RDB文件的过程中,主服务器仍然可以写入数据,那怎么将这部分数据传给从服务器呢?

第三阶段:主服务器发送新写操作命令给从服务器

为了保证主从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主服务器为每个连接进来的从服务器准备了一个replication buffer缓冲区,这段时间内写入的数据都会被存入这个replication buffer中,从服务器完成 RDB 的载入后,会回复一个确认消息给主服务器。主服务器就将replication buffer中的数据推送过去。

长连接传播

主从服务器在完成第一次同步后,双方之间就会维护一个 TCP 连接,这个TCP连接是长连接

之后就会基于这个长连接进行命令传播。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第一次同步后的主从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

增量复制

实际上,生成RDB文件是比较耗费资源的,同时,主服务器传输 RDB 文件给从服务器,这个操作会耗费主从服务器大量的网络资源,并对主服务器响应时延产生影响。而对从服务器而言,载入 RDB 文件期间,会阻塞其他命令请求,这也会导致响应效率的降低。并且,当从服务器断开后重新连接,主从数据不一致,在数据少量不一致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全量复制。因此,就提供了增量复制

复制偏移量(replication offset)

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会分别维护一个复制偏移量。如果主从服务器的复制偏移量相同,则说明二者的数据库状态一致;反之,则说明二者的数据库状态不一致,此时从服务器需要使用增量复制来同步缺失的这一部分数据。

复制积压缓冲区(replication backlog)

主服务器的写命令,除了传给从服务器后,还会写入replication backlog(全局唯一),这是一个固定长度的先进先出(FIFO)队列,默认大小为 1MB。其在内存中是一个环形结构。

  1. 主服务器按照顺时针方向写命令,主服务器最新写入的位置即为上文提到的主服务器的偏移量,这里叫master offset。
  2. 假设从服务器在set key2 2后断开连接,也就是上图中slave offset的位置,当它重连时,再次给主服务器发送psync指令时,会带上自己的offset(注意和全量复制的区别,全量复制时offset设置为-1,此时是从服务器真实的offset值)。
  3. 接着,主服务器发现从服务器的偏移量与自己不一致,需要进行增量复制。此时主服务器会计算出master offset与slave offset之间的指令,并发送给该为从服务器准备的replication buffer中,进而发送给从服务器。
  4. 从服务器进行写入后便又恢复到和主服务器一致的状态。

断开重连并不一定总是增量复制

网络断开后,当从服务器重新连上主服务器时,从服务器会通过 psync 命令将自己的复制偏移量 slave_repl_offset 发送给主服务器,主服务器根据自己的 master_repl_offset 和 slave_repl_offset 之间的差距,然后来决定对从服务器执行哪种同步操作:

  1. 整个replication backlog是个环形结构,也就是说最新的写命令会将最老的写命令覆盖。换句话说,如果从服务器断开时间太久,环形缓冲区被主服务器的写命令覆盖了,那么从服务器连上主服务器后只能通过全量复制来获取数据了。所以replication backlog配置要尽量大一些,可以降低主从断开后全量复制的概率。

    • 如果判断出从服务器要读取的数据还在 repl_backlog_buffer 缓冲区里,那么主服务器将采用增量同步的方式;
    • 相反,如果判断出从服务器要读取的数据已经不存在 repl_backlog_buffer 缓冲区里,那么主服务器将采用全量同步的方式。
  2. 上文中有提到每个实例有自己的RunID,这个值在服务器启动时自动生成,由 40 个随机的十六进制字符组成。从服务器断开重连时会将之前主服务器的RunID一起发送过去(这里注意和第一次连接的区别,第一次连接时发送的RunID是“?”),主服务器会判断这个RunID是否为自己,如果不是(比如出现脑裂,出现两个主服务器),则会和全量复制时一样返回FULLRESYNC响应命令,告知从服务器需要进行全量复制。

总结

主从服务器第一次同步的时候,就是采用全量复制。

第一次同步完成后,主从服务器都会维护着一个长连接,主服务器在接收到写操作命令后,就会通过这个连接将写命令传播给从服务器,来保证主从服务器的数据一致性。

如果遇到网络断开,就需要进行增量复制(当然不一定是增量复制,具体还需要看replication backlog的大小,以及对应的主服务器RunID)。

面试题专栏

Java面试题专栏已上线,欢迎访问。

  • 如果你不知道简历怎么写,简历项目不知道怎么包装;
  • 如果简历中有些内容你不知道该不该写上去;
  • 如果有些综合性问题你不知道怎么答;

那么可以私信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

一文聊清楚Redis主从复制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深入Redis 主从复制原理

    原文:深入Redis 主从复制原理 1.复制过程 2.数据间的同步 3.全量复制 4.部分复制 5.心跳 6.异步复制 1.复制过程 从节点执行 slaveof 命令. 从节点只是保存了 slaveo ...

  2. 彻底搞懂Redis主从复制原理及实战

    欢迎关注公众号:「码农富哥」,致力于分享后端技术 (高并发架构,分布式集群系统,消息队列中间件,网络,微服务,Linux, TCP/IP, HTTP, MySQL, Redis), Python 等 ...

  3. Redis 主从复制原理及雪崩 穿透问题

    定义: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从2010年3月15日起,Redis的开发工作由VMw ...

  4. Redis主从复制原理总结

    和Mysql主从复制的原因一样,Redis虽然读取写入的速度都特别快,但是也会产生读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为了分担读压力,Redis支持主从复制,Redis的主从结构可以采用一主多从或者级联结构,Redi ...

  5. 一文了解:Redis主从复制

    Redis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Redis服务器.前者称为主(master)节点,后者称为从(slave)节点 . 在默认的情况下,Redis都是主节点 ...

  6. Redis面试篇 -- Redis主从复制原理

        Redis一般是用来支撑读高并发的,为了分担读压力,Redis支持主从复制.架构是主从架构,一主多从, 主负责写,并且将数据复制到其它的 slave 节点,从节点负责读. 所有的读请求全部走从 ...

  7. 都在讲Redis主从复制原理,我来讲实践总结

    摘要:本文将演示主从复制如何配置.实现以及实现原理,Redis主从复制三大策略,全量复制.部分复制和立即复制.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Redis主从复制实践总结>,原文作者:A梦多啦A . ...

  8. 太全了!Redis主从复制原理以及常见问题总结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经配置过主从复制,但是对于redis主从复制的工作流程和常见问题很多都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次给大家整理一份redis主从复制的全部知识点. 下方可视频观看,效果更佳 Redis实战精讲 ...

  9. 详解Redis主从复制原理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蘑菇睡不着" 前言 Redis 的主从复制和 MySQL 差不多,主要起着 数据备份,读写分离等作用.所以说主从复制对 Redis 来说非常重要,而无论是面试还 ...

  10. Redis主从复制原理

    前言: 和MySQL主从复制的原因一样,Redis虽然读取写入的速度都特别快,但是也会产生读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为了分担读压力,Redis支持主从复制,Redis的主从结构可以采用一主多从或者级联结构, ...

随机推荐

  1. 海光 FTPM 运行报错:Fapi_Provision_Finish() ErrorCode (0x00060025) No EK certificate found.

    使用的是海光 CPU 提供的基于固件的 FTPM,错误原因是海光没有给 TPM 提供相应的 EK 证书.从而导致Fapi_Provision()接口无法通过证书的校验.关于Fapi_Provision ...

  2. C语言实现面向对象方法学的GLib、GObject-初体验

    0. 扫盲: GLib是用C写的一些utilities,即C的工具库,和libc/glibc(GNU C Library)没有关系. GLib是 Gtk+ 库和 Gnome 的基础.GLib可以在多个 ...

  3. Nuxt Kit中的 Nitro 处理程序

    title: Nuxt Kit中的 Nitro 处理程序 date: 2024/9/21 updated: 2024/9/21 author: cmdragon excerpt: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 ...

  4. OxyPlot公共属性一览

    一.PlotModel 1.构造函数中设置的属性 public PlotModel() { this.Axes = new ElementCollection(this); //坐标轴集合; this ...

  5. Python 潮流周刊#70:微软 Excel 中的 Python 正式发布!(摘要)

    本周刊由 Python猫 出品,精心筛选国内外的 250+ 信息源,为你挑选最值得分享的文章.教程.开源项目.软件工具.播客和视频.热门话题等内容.愿景:帮助所有读者精进 Python 技术,并增长职 ...

  6. Linux中的一些命令

    1.新增新用户lili,不允许登录系统,用户ID为3000===useradd -u 3000 -s /sbin/nologin lili2.循环创建目录 /www/wwwroot/html/test ...

  7. EAS之WALT算法介绍

    EAS调度器缘起 Linux内核的一直都使用完全公平调度器CFS(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作为默认调度器,但是在使用中发现CFS如下几个问题. CFS主要是为了服务器性能优 ...

  8. 随心所动,厂商的CPU核管理策略介绍

    一.引文 随着CPU架构的发展,工艺的升级,带来性能提升,能效的提升(同性能下).但是由于极限性能的增加,也带来了peak功耗的增加(大部分情况下,能效比的提升无法抵消这部分),CPU功耗优化一直是广 ...

  9. C#的类和对象,继承

    /// 类与对象 /// 类和对象是面向编程的两个核心概念 /// 类:类是对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或者行为事物的统称 类 是图纸 /// 对象是由类创造出来的一个具体存在 可以直接使用 对象是图纸造出来 ...

  10. NLog 在NetCore中实现多实例注入DI, 实现多租户模式

    通常, 我们在使用了 Microsoft.Extensions.DependencyInjection DI框架的情况下, 我们一般通过 .ConfigureLogging((HostBuilde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