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clusters)的统计分析技术。聚类分析也叫分类分析,或者数值分类。聚类的输入是一组未被标记的样本,聚类根据数据自身的距离或者相似度将其划分成若干个组,划分的原则是组内距离最小化而组间(外部)距离最大化。聚类和分类的不同在于:聚类所要求划分的类是未知的。

聚类度量的方法:分距离和相似度来度量。

聚类研究分析的方法:

1.层次的方法(hierarchical  method)

2.划分方法(partitioning method)

3.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DBSCAN

4.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

5.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

•K-Means 算法:

•受离群点的影响较大,由于其迭代每次的中心点到全部样本点的距离和的平均值。

优点:

  • 原理简单
  • 速度快
  • 对大数据集有比较好的伸缩性

缺点:

  • 需要指定聚类 数量K
  • 对异常值敏感
  • 对初始值敏感

•以欧式距离来衡量距离大小,使用误差平方和(Sum of the Squared Error,SSE作为聚类的目标函数:

k表示k个聚类中心,ci表示第几个中心,dist表示的是欧几里得距离

•算法步骤;

•创建k个点作为初始的质心点(随机选择)

•当任意一个点的簇分配结果发生改变时

•       对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点

•              对每一个质心

•                     计算质心与数据点的距离

•              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

•       对每一个簇,计算簇中所有点的均值,并将均值作为质心

•算法图示:

Python代码实现K-Means算法:

有关于 .A 的用法:(flatten()函数可以是多维数组变换成一维数组, .A 则使得matrix 形式转化成 array 形式)

>>> import numpy as np
>>> demo_a2 = np.mat([[1,3],[2,4],[3,5]])
>>> demo_a2
matrix([[1, 3],
[2, 4],
[3, 5]])
>>> demo_a2.flatten()
matrix([[1, 3, 2, 4, 3, 5]])
>>> demo_a2.flatten().A
array([[1, 3, 2, 4, 3, 5]])
>>> demo_a2.flatten().A[0]
array([1, 3, 2, 4, 3, 5])

#定义一个欧式距离的函数 :

#coding=gbk
'''
Created on 2018年7月17日 @author: Administrator
'''
# k-means 算法python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def distEclud(vecA, vecB): #定义一个欧式距离的函数
return np.sqrt(np.sum(np.power(vecA - vecB, 2))) print('----test_distEclud-----')
vecA, vecB = np.array([1,1]), np.array([2,1])
distance = distEclud(vecA, vecB)
print(distance) # 1.0 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随机设置k个中心点:

def randCent(dataSet, k):  #第一个中心点初始化
n = np.shape(dataSet)[1]
centroids = np.mat(np.zeros([k, n])) #创建 k 行 n列的全为0 的矩阵
for j in range(n):
minj = np.min(dataSet[:,j]) #获得第j 列的最小值
rangej = float(np.max(dataSet[:,j]) - minj) #得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范围
#获得输出为 K 行 1 列的数据,并且使其在数据集范围内
centroids[:,j] = np.mat(minj + rangej * np.random.rand(k, 1))
return centroids print('----test_randCent-----')
dataSet1 = np.array([[1,2],[3,6],[8,10],[12,23],[10,11],[13,18]])
print(dataSet1[1,:])
r = randCent(dataSet1, 2)
print(r)
# [[ 8.83544015 16.75467081]
# [ 2.85688493 4.4799291 ]] np.random.seed(666) #定义一个随机种子
rand_num = np.random.rand(3,1) #输出为3行1 列,随机数在 0 到 1 之间
print(rand_num)
# [[0.70043712]
# [0.84418664]
# [0.67651434]]
test = np.mat(np.zeros([3,2])) #此处的 zeros 函数内的矩阵形式需要加中括号 []
print(test)
# [[0. 0.] #打印出 3行 2列的矩阵
# [0. 0.]
# [0. 0.]]

定义KMeans函数:

#参数: dataSet 样本点, K 簇的个数
#disMeans 距离, 默认使用欧式距离, createCent 初始中心点的选取
def KMeans(dataSet, k, distMeans= distEclud, createCent= randCent):
m = np.shape(dataSet)[0] #得到行数,即为样本数
clusterAssement = np.mat(np.zeros([m,2])) #创建 m 行 2 列的矩阵
centroids = createCent(dataSet, k) #初始化 k 个中心点
clusterChanged = True
while clusterChanged:
clusterChanged = False
for i in range(m):
minDist = np.inf #初始设置值为无穷大
minIndex = -1
for j in range(k):
# j循环,先计算 k个中心点到1 个样本的距离,在进行i循环,计算得到k个中心点到全部样本点的距离
distJ = distMeans(centroids[j,:], dataSet[i,:])
if distJ < minDist:
minDist = distJ #更新 最小的距离
minIndex = j
if clusterAssement[i,0] != minIndex: #如果中心点不变化的时候, 则终止循环
clusterChanged = True
clusterAssement[i,:] = minIndex, minDist**2 #将 index,k值中心点 和 最小距离存入到数组中
print(centroids) #更换中心点的位置
for cent in range(k):
ptsInClust = dataSet[np.nonzero(clusterAssement[:,0].A == cent)[0]] #分别找到属于k类的数据
centroids[cent,:] = np.mean(ptsInClust, axis = 0) #得到更新后的中心点
return centroids, clusterAssement print('------test-----')
demo_a = np.array([[1,0],[0,2],[0,0]])
non_a = np.nonzero(demo_a)
print(demo_a)
# [[1 0]
# [0 2]
# [0 0]]
print(non_a)
# 输出的第一行为 行数, 第二行为列数,意思为 1行1列的数 和2行2列的数 是非0数
# (array([0, 1], dtype=int64), array([0, 1], dtype=int64)) demo_a1 = np.array([1,2,0,0,1]) #当只有一行时
non_a1 = np.nonzero(demo_a1)
print(non_a1) # (array([0, 1, 4], dtype=int64),) a1 = np.inf > 100000
print(a1) # True inf 是无穷大 print('---------- test KMeans ---------')
dataSet = np.mat([[ 0.90796996 ,5.05836784],[-2.88425582 , 0.01687006],
[-3.3447423 , -1.01730512],[-0.32810867 , 0.48063528]
,[ 1.90508653 , 3.530091 ]
,[-3.00984169 , 2.66771831]
,[-3.38237045 ,-2.9473363 ]
,[ 2.22463036 ,-1.37361589]
,[ 2.54391447 , 3.21299611]
,[-2.46154315 , 2.78737555]
,[-3.38237045 ,-2.9473363 ]
,[ 2.8692781 ,-2.54779119]
,[ 2.6265299 , 3.10868015]
,[-2.46154315 , 2.78737555]
,[-3.38237045 ,-2.9473363 ]
,[ 2.80293085 ,-2.7315146 ]])
print(dataSet)
center, cluster = KMeans(dataSet, 2)
print('----')
print(center)
# [[-1.05990877 -2.0619207 ]
# [-0.03469197 2.95415497]]
print('----')
print(cluster)
# [[ 1. 5.31632331]
# [ 0. 7.6496132 ]
# [ 0. 6.31168598]
# [ 1. 6.20439303]
# [ 1. 4.09444295]
# [ 1. 8.93356179]
# [ 0. 6.17778903]
# [ 0. 11.26196081]
# [ 1. 6.71620993]
# [ 1. 5.917422 ]
# [ 0. 6.17778903]
# [ 0. 15.67457959]
# [ 1. 7.1059799 ]
# [ 1. 5.917422 ]
# [ 0. 6.17778903]
# [ 0. 15.36988591]]

python中kmeans的参数:

sklearn.cluster.KMeans(
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auto',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auto'
)
n_clusters: 簇的个数,即你想聚成几类
init: 初始簇中心的获取方法
n_init: 获取初始簇中心的更迭次数,为了弥补初始质心的影响,算法默认会初始10个质心,实现算法,然后返回最好的结果。
max_iter: 最大迭代次数(因为kmeans算法的实现需要迭代)
tol: 容忍度,即kmeans运行准则收敛的条件
precompute_distances:是否需要提前计算距离,这个参数会在空间和时间之间做权衡,如果是True 会把整个距离矩阵都放到内存中,auto 会默认在数据样本大于featurs*samples 的数量大于12e6 的时候False,False 时核心实现的方法是利用Cpython 来实现的
verbose: 冗长模式(不太懂是啥意思,反正一般不去改默认值)
random_state: 随机生成簇中心的状态条件。
copy_x: 对是否修改数据的一个标记,如果True,即复制了就不会修改数据。bool 在scikit-learn 很多接口中都会有这个参数的,就是是否对输入数据继续copy 操作,以便不修改用户的输入数据。这个要理解Python 的内存机制才会比较清楚。
n_jobs: 并行设置
algorithm: kmeans的实现算法,有:’auto’, ‘full’, ‘elkan’, 其中 ‘full’表示用EM方式实现
虽然有很多参数,但是都已经给出了默认值。所以我们一般不需要去传入这些参数,参数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用。

•基于密度的方法;

•DBSCAN (需要指定半径,对离群点的寻找作用很大):

•大圆:核心对象,周围半径内有多于min_samples 个点

•小圆:非核心对象,周围少于 min_samples 个点

•黑色点:离群点和任何核心对象之间的距离大于阈值

参考:https://blog.csdn.net/taoyanqi8932/article/details/53727841

数据挖掘-聚类分析(Python实现K-Means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机器学习 Python实践-K近邻算法

    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的实现主要是参考<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 一.K近邻(KNN)算法 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ur,KNN)分类算法,理解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 ...

  2. 用python实现k近邻算法

    用python写程序真的好舒服. code: import numpy as np def read_data(filename): '''读取文本数据,格式:特征1 特征2 -- 类别''' f=o ...

  3. python实现K聚类算法

    参考:<机器学习实战>- 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 一. 基本思想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它将相似的对象归到同一簇中.它有点像全自动分类.聚类方法几乎可以应 ...

  4. KNN 与 K - Means 算法比较

    KNN K-Means 1.分类算法 聚类算法 2.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 3.数据类型:喂给它的数据集是带label的数据,已经是完全正确的数据 喂给它的数据集是无label的数据,是杂乱无章的,经过 ...

  5. 聚类--K均值算法:自主实现与sklearn.cluster.KMeans调用

    1.用python实现K均值算法 import numpy as np x = np.random.randint(1,100,20)#产生的20个一到一百的随机整数 y = np.zeros(20) ...

  6. 用Python从零开始实现K近邻算法

    KNN算法的定义: KNN通过测量不同样本的特征值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类.它的思路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K通 ...

  7. 数据挖掘算法(一)--K近邻算法 (KNN)

    数据挖掘算法学习笔记汇总 数据挖掘算法(一)–K近邻算法 (KNN) 数据挖掘算法(二)–决策树 数据挖掘算法(三)–logistic回归 算法简介 KNN算法的训练样本是多维特征空间向量,其中每个训 ...

  8. 数据挖掘入门系列教程(三)之scikit-learn框架基本使用(以K近邻算法为例)

    数据挖掘入门系列教程(三)之scikit-learn框架基本使用(以K近邻算法为例) 简介 scikit-learn 估计器 加载数据集 进行fit训练 设置参数 预处理 流水线 结尾 数据挖掘入门系 ...

  9. 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很简单,它属于无监督学习算法中的聚类算法中的一种方法吧,利用欧式距离进行聚合啦. 解决的问题如图所示哈:有一堆没有标签的训练样本,并且它们可以潜在地分为K类,我们怎么把它们划分呢?  ...

随机推荐

  1. html5引擎开发 -- 引擎消息中心和有限状态机 - 初步整理 一

    一 什么是有限状态机        FSM (finite-state machine),又称有限状态自动机,简称状态机,是表示有限个状态以及在这些状态之间的转移和动作等行为的数学模型.他对于逻辑以及 ...

  2. c语言常用数据类型转换整理

    你要发送原始数据流 还是 格式化输出? 如果是格式化 按原子说的 ,用sprintf / printf; 如果发送原始内存数据流, 可按下面发送, 发送 #define BYTE0(pointer) ...

  3. c# T obj = default(T);

    泛型类和泛型方法同时具备可重用性.类型安全和效率,这是非泛型类和非泛型方法无法具备的.泛型通常用在集合和在集合上运行的方法中..NET Framework 2.0 版类库提供一个新的命名空间 Syst ...

  4. UVA 11542 - Square(高斯消元)

    UVA 11542 - Square 题目链接 题意:给定一些数字.保证这些数字质因子不会超过500,求这些数字中选出几个,乘积为全然平方数,问有几种选法 思路:对每一个数字分解成质因子后.发现假设要 ...

  5. POJ 1661 Help Jimmy(递推DP)

    思路: 1. 每个板子有左右两端, dp[i][0], dp[i][1] 分别记录左右端到地面的时间 2. 从下到上递推计算, 上一层的板子必然会落到下面的某一层板子上, 或者地面上 总结: 1. 计 ...

  6. 切换sprite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public class BTN : MonoBehaviour { void Awake ()  { //s ...

  7. js正则函数match、exec、test、search、replace、split使用介绍集合,学习正则表达式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match 方法 使用正则表达式模式对字符串执行查找,并将包含查找的结果作为数组返回. stringObj.match(rgExp) 参数 stringObj 必选项.对其进行查找的 String 对 ...

  8. java基础---->java输入输出流

    今天我们总结一下java中关于输入流和输出流的知识,博客的代码选自Thinking in java一书.我突然很想忘了你,就像从未遇见你. java中的输入流 huhx.txt文件的内容如下: I l ...

  9. PostgreSQL远程代码执行漏洞(CVE-2018-1058)学习笔记

    零.参考文献和绪论: 1.先知社区chybeta大神的--PostgreSQL 远程代码执行漏洞分析及利用—[CVE-2018-1058]--一文 2.博客园hunchill的--Mac 下 Post ...

  10. python下几种打开文件的方式

    昨天看完了这本python进阶,感觉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做了三张纸的笔记,方便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翻阅,然后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使用Python一年的小白,虽然说不是小白,但是这一年来基本上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