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20332637/article/details/82146753

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iostat 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基本语法

语法格式:
iostat <options> <device name>

常用选项:
-c 只显示 CPU 的信息
-d 只显示设备信息
--human 以友好的方式显示结果
-j { ID | LABEL | PATH | UUID | ... }  显示设备的持久化名称
-k  以 k 为单位显示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N 显示任何设备映射器设备的注册设备映射器名称,用于查看LVM2统计数据
-p [ { device [,...] | ALL } ] 显示块设备及其分区的信息
-t 显示每次输出的时间
-V 显示 iostat 的版本信息
-x 显示更多的设备列
-z 如果没有变化就不重复输出信息
interval 连续输出,每 interval 秒输出一次
count 与 interval 连用,指定一共输出多少次

1.不加选项执行iostat

单独执行iostat,显示的结果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以上输出中,包含三部分:

选项 说明
第一行 最上面指示系统版本、主机名和当前日期
avg-cpu 总体cpu使用情况统计信息,对于多核cpu,这里为所有cpu的平均值
Device 各磁盘设备的IO统计信息

avg-cpu中各列参数含义如下:

选项 说明
Device 设备名称
tps 每秒向磁盘设备请求数据的次数,包括读、写请求,为rtps与wtps的和。出于效率考虑,每一次IO下发后并不是立即处理请求,而是将请求合并(merge),这里tps指请求合并后的请求计数。
Blk_read/s 每秒读取的磁盘块的数量。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磁盘块的数量。
Blk_read 读取的块的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总块数。

Device中各列参数含义如下:

选项 说明
%user CPU在用户态执行进程的时间百分比。像 shell 程序、各种语言的编译器、数据库应用、web 服务器和各种桌面应用都算是运行在用户地址空间的进程。这些程序如果不是处于 idle 状态,那么绝大多数的 CPU 时间都是运行在用户态。
%nice CPU在用户态模式下,用于nice操作,所占用CPU总时间的百分比
%system CPU处在内核态执行进程的时间百分比。所有进程要使用的系统资源都是由 Linux 内核处理的。当处于用户态(用户地址空间)的进程需要使用系统的资源时,比如需要分配一些内存、或是执行 IO 操作、再或者是去创建一个子进程,此时就会进入内核态(内核地址空间)运行。事实上,决定进程在下一时刻是否会被运行的进程调度程序就运行在内核态。对于操作系统的设计来说,消耗在内核态的时间应该是越少越好。在实践中有一类典型的情况会使 sy 变大,那就是大量的 IO 操作,因此在调查 IO 相关的问题时需要着重关注它。
%iowait CPU用于等待I/O操作占用CPU总时间的百分比,若%iowait 的值过高,表示硬盘存在I/O瓶颈 
%steal 管理程序(hypervisor)为另一个虚拟进程提供服务而等待虚拟CPU的百分比
%idle CPU空闲时间百分比,若%idle 的值高但系统响应慢时,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内存,此时应加大内存容量,若 %idle 的值持续低于10,则系统的CPU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表明系统中最需要解决的资源是 CPU ,一般情况下, user + nice + idle 应该接近 100%。如果%idle值高,表示CPU较空闲

我们可以使用-c选项单独显示avg-cpu部分的结果,使用-d选项单独显示Device部分的信息。

2.指定采样时间间隔与采样次数

与sar命令一样,我们可以以”iostat interval [count] ”形式指定iostat命令的采样间隔和采样次数:

以上命令输出Device的信息,采样时间为1秒,采样2次,若不指定采样次数,则iostat会一直输出采样信息,直到按”ctrl+c”退出命令。注意,第1次采样信息与单独执行iostat的效果一样,为从系统开机到当前执行时刻的统计信息。

3.以kB为单位显示读写信息(-k选项)/以mB为单位显示读写信息(-m选项)

我们可以使用-k选项,指定iostat的部分输出结果以kB为单位,而不是以扇区数为单位:

4.更详细的io统计信息(-x选项)

为显示更详细的io设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使用-x选项,在分析io瓶颈时,一般都会开启-x选项:

对于以上示例输出,我们可以获取到以下信息: 
- 每秒向磁盘上写30M左右数据(wkB/s值) 
- 每秒有91次IO操作(r/s+w/s),其中以写操作为主体 
-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为120.57毫秒,处理时间为6.33毫秒 
- 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中,平均有11.79个请求驻留

以上各列的含义如下:

选项 说明
r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读请求被合并次数,文件系统会对读取同块(block)的请求进行合并
wrqm/s 每秒对该设备的写请求被合并次数
r/s 每秒完成的读请求次数
w/s 每秒完成的写请求次数
rkB/s 每秒读数据量(kB为单位)
wkB/s 每秒写数据量(kB为单位)
avgrq-sz 平均每次IO操作的数据量(扇区数为单位)
avgqu-sz 平均等待处理的IO请求队列长度
await 平均每次IO请求等待时间(包括等待时间和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awit过大,说明磁盘操作存在问题
svctm 平均每次IO请求的处理时间(毫秒为单位)
%util 采用周期内用于IO操作的时间比率,即IO队列非空的时间比率,util是1的话,说明磁盘读写是有问题,需要优化磁盘读写频率
sec/s 每秒从设备读取或写入的扇区数
rsec/s 每秒从设备读取的扇区数。
wsec/s 每秒写入设备的扇区数。
rqm/s 每秒钟排队到设备的合并后的 I/O 请求数量。
%rrqm 在发送到设备之前合并到一起的读请求的百分比。
%wrqm 在发送到设备之前合并到一起的写请求的百分比。
areq-sz 向设备发出的 I/O 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为 k)。
rareq-sz 向设备发出的读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为 k)。
wareq-sz 向设备发出的写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为 k)。
r_await 平均每次读请求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这包括请求在队列中花费的时间和执行它们所花费的时间。
w_await 平均每次写请求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这包括请求在队列中花费的时间和执行它们所花费的时间。
aqu-sz 发送到设备的请求的平均队列长度。

实际查看时,一般结合着多个选项查看: 如iostat -dxm 3

5,显示指定磁盘信息

iostat -d /dev/sda

iostst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入门-第六周

    1.总结IP地址规划 IP地址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大型网络中必须对IP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并得到实施.IP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路由协议算法的效率,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的拓展, ...

随机推荐

  1. CodeChef - TELEPORT

    题目链接:https://vjudge.net/problem/CodeChef-TELEPORT 题目大意: 有\(Q\)个指令,指令为:\(+\) \(x\) \(y\)(在二维平面内添加一个点, ...

  2. Intel FPGA Clock Region概念以及用法

    目录 Intel FPGA 的Clock Region概念 Intel 不同系列FPGA 的Clock Region 1. Clock Region Assignments in Intel Stra ...

  3. 【网络安全】【02】Windows系统如何屏蔽自动更新

    一.win键 + r   ==>  输入  services.msc 二. win键 + r   ==>  输入  gpedit.msc PS:我的电脑基本两年没有更新过了  -_-

  4. U-Learning 后端开发日志(建设中...)

    目录 U-Learning--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系统 项目背景 技术栈 框架 中间件 插件 里程碑 CentOS 7搭建JAVA开发环境 接口参数校验(不使用hibernate-validator,规 ...

  5. python - 怎样使用 requests 模块发送http请求

    最近在学python自动化,怎样用python发起一个http请求呢? 通过了解 request 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发起http请求 步骤: 1.首先import 下 request 模块 2.然后看请 ...

  6. Got permission denied while trying to connect to the Docker daemon socket at unix:///var/run/docker.sock: Get http://%2Fvar%2Frun%2Fdocker.sock/v1.26/images/j..........

    如果你在执行 docker images 出现这样的问题 注意:把你的用户切到root下

  7. 【转】eclipse找不到或无法加载主类

    Eclipse错误: 找不到或无法加载主类或项目无法编译10种解决大法! 今天启动项目,又遇到找不到或无法加载主类的情况,清除项目后无法编译,bin文件夹下没有.class文件,至少遇到3次这个问题了 ...

  8. 用java方式实现快速排序

    一.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采用分治的策略,具体如下:选择一个关键值作为基准值,找到一个元素小于比基准值小的都在左边序列(一般是无序的),比基准值大的都在右边(一般是无序的).一般选用序列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

  9. Spring/SpringBoot常用注解总结

    转自:[Guide哥] 0.前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篇文章介绍的 Spring/SpringBoot 常用注解基本已经涵盖你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常用的场景.对于每一个注解我都说了具体用法,掌握搞懂,使 ...

  10. Java实现 LeetCode 786 第 K 个最小的素数分数(大小堆)

    786. 第 K 个最小的素数分数 一个已排序好的表 A,其包含 1 和其他一些素数. 当列表中的每一个 p<q 时,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分数 p/q . 那么第 k 个最小的分数是多少呢? 以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