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UUID?

UUID是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从特定的名字空间到全球)唯一的机器生成的标识符。UUID具有以下涵义:

  • 经由一定的算法机器生成

为了保证UUID的唯一性,规范定义了包括网卡MAC地址、时间戳、名字空间(Namespace)、随机或伪随机数、时序等元素,以及从这些元素生成UUID的算法。UUID的复杂特性在保证了其唯一性的同时,意味着只能由计算机生成。

  • 非人工指定,非人工识别

UUID是不能人工指定的,除非你冒着UUID重复的风险。UUID的复杂性决定了“一般人“不能直接从一个UUID知道哪个对象和它关联。

  • 在特定的范围内重复的可能性极小

UUID的生成规范定义的算法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其唯一性。但这个唯一性是有限的,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得到保证,这和UUID的类型有关(参见UUID的版本)。

UUID是16字节128位长的数字,通常以36字节的字符串表示,示例如下:

3F2504E0-4F89-11D3-9A0C-0305E82C3301

其中的字母是16进制表示,大小写无关。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有着正儿八经的RFC规范,是一个128bit的数字,也可以表现为32个16进制的字符,中间用”-”分割。

- 时间戳+UUID版本号,分三段占16个字符(60bit+4bit),
- Clock Sequence号与保留字段,占4个字符(13bit+3bit),
- 节点标识占12个字符(48bit),

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是UUID的别名;但在实际应用中,GUID通常是指微软实现的UUID。

UUID的版本

UUID具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的算法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

首先是一个特例--Nil UUID--通常我们不会用到它,它是由全为0的数字组成,如下: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UUID Version 1:基于时间的UUID

因为时间戳有满满的60bit,所以可以尽情花,以100纳秒为1,从1582年10月15日算起(能撑3655年,真是位数多给烧的,1582年有意思么)

节点标识也有48bit,一般用MAC地址表达,如果有多块网卡就随便用一块。如果没网卡,就用随机数凑数,或者拿一堆尽量多的其他的信息,比如主机名什么的,拼在一起再hash一把。

顺序号这16bit则仅用于避免前面的节点标示改变(如网卡改了),时钟系统出问题(如重启后时钟快了慢了),让它随机一下避免重复。

但好像Version 1就没考虑过一台机器上起了两个进程这类的问题,也没考虑相同时间戳的并发问题,所以严格的Version1没人实现,接着往下看各个变种吧。

Version1变种 – Hibernate

Hibernate的CustomVersionOneStrategy.java,解决了之前version 1的两个问题

- 时间戳(6bytes, 48bit):毫秒级别的,从1970年算起,能撑8925年….
- 顺序号(2bytes, 16bit, 最大值65535): 没有时间戳过了一秒要归零的事,各搞各的,short溢出到了负数就归0。
- 机器标识(4bytes 32bit): 拿localHost的IP地址,IPV4呢正好4个byte,但如果是IPV6要16个bytes,就只拿前4个byte。
- 进程标识(4bytes 32bit): 用当前时间戳右移8位再取整数应付,不信两条线程会同时启动。

值得留意就是,机器进程和进程标识组成的64bit Long几乎不变,只变动另一个Long就够了。

Version1变种 – MongoDB

MongoDB的ObjectId.java

- 时间戳(4 bytes 32bit): 是秒级别的,从1970年算起,能撑136年。

- 自增序列(3bytes 24bit, 最大值一千六百万): 是一个从随机数开始(机智)的Int不断加一,也没有时间戳过了一秒要归零的事,各搞各的。因为只有3bytes,所以一个4bytes的Int还要截一下后3bytes。

- 机器标识(3bytes 24bit): 将所有网卡的Mac地址拼在一起做个HashCode,同样一个int还要截一下后3bytes。搞不到网卡就用随机数混过去。

- 进程标识(2bytes 16bits):从JMX里搞回来到进程号,搞不到就用进程名的hash或者随机数混过去。

可见,MongoDB的每一个字段设计都比Hibernate的更合理一点,比如时间戳是秒级别的。总长度也降到了12 bytes 96bit,但如果果用64bit长的Long来保存有点不上不下的,只能表达成byte数组或16进制字符串。

另外对Java版的driver在自增序列那里好像有bug。

Twitter的snowflake派号器

snowflake也是一个派号器,基于Thrift的服务,不过不是用redis简单自增,而是类似UUID version1,

只有一个Long 64bit的长度,所以IdWorker紧巴巴的分配成:

- 时间戳(42bit) 自从2012年以来(比那些从1970年算起的会过日子)的毫秒数,能撑139年。
- 自增序列(12bit,最大值4096), 毫秒之内的自增,过了一毫秒会重新置0。
- DataCenter ID (5 bit, 最大值32),配置值。
- Worker ID ( 5 bit, 最大值32),配置值,因为是派号器的id,所以一个数据中心里最多32个派号器就够了,还会在ZK里做下注册。

可见,因为是派号器,把机器标识和进程标识都省出来了,所以能够只用一个Long表达。

另外,这种派号器,client每次只能一个ID,不能批量取,所以额外增加的延时是问题。

UUID Version 2:DCE安全的UUID

DCE(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安全的UUID和基于时间的UUID算法相同,但会把时间戳的前4位置换为POSIX的UID或GID。这个版本的UUID在实际中较少用到。

UUID Version 3:基于名字的UUID(MD5)

基于名字的UUID通过计算名字和名字空间的MD5散列值得到。这个版本的UUID保证了:相同名字空间中不同名字生成的UUID的唯一性;不同名字空间中的UUID的唯一性;相同名字空间中相同名字的UUID重复生成是相同的。

UUID Version 4:随机UUID

根据随机数,或者伪随机数生成UUID。这种UUID产生重复的概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随机的东西就像是买彩票:你指望它发财是不可能的,但狗屎运通常会在不经意中到来。

UUID Version 5:基于名字的UUID(SHA1)

和版本3的UUID算法类似,只是散列值计算使用SHA1(Secure Hash Algorithm 1)算法。

UUID的应用

从UUID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Version 1/2适合应用于分布式计算环境下,具有高度的唯一性;Version 3/5适合于一定范围内名字唯一,且需要或可能会重复生成UUID的环境下;至于Version 4,我个人的建议是最好不用(虽然它是最简单最方便的)。

通常我们建议使用UUID来标识对象或持久化数据,但以下情况最好不使用UUID:

  • 映射类型的对象。比如只有代码及名称的代码表。
  • 人工维护的非系统生成对象。比如系统中的部分基础数据。

对于具有名称不可重复的自然特性的对象,最好使用Version 3/5的UUID。比如系统中的用户。如果用户的UUID是Version 1的,如果你不小心删除了再重建用户,你会发现人还是那个人,用户已经不是那个用户了。(虽然标记为删除状态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会带来实现上的复杂性。)

UUID使用方法

#生成基于计算机主机ID和当前时间的UUID
print(uuid.uuid1())
#基于命名空间和一个字符的MD5加密的UUID
print(uuid.uuid3(uuid.NAMESPACE_DNS,'alaji'))
#随机生成一个UUID
print(uuid.uuid4())
#基于命名空间和一个字符的SHA-1加密的UUID
print(uuid.uuid5(uuid.NAMESPACE_DNS,'alaji')) #需要转换成str类型,下面说明

结果

98345eb4-da04-11e8-9133-54ab3a0caf8d
171898c7-77dd-3258-99f8-41664402c08a
31d7df8f-cb78-41aa-bd4b-b73db34f9358
a08d35bf-65b8-558f-beea-369294bebbd8

UUID是128位的全局唯一标识符,通常由32字节的字符串表示。它可以保证时间和空间的唯一性,也称为GUID,全称为:UUID ——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Python 中叫 UUID。

它通过MAC地址、时间戳、命名空间、随机数、伪随机数来保证生成ID的唯一性。

UUID主要有五个算法,也就是五种方法来实现。

  • uuid1()——基于时间戳。由MAC地址、当前时间戳、随机数生成。可以保证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性,但MAC的使用同时带来安全性问题,局域网中可以使用IP来代替MAC。
  • uuid2()——基于分布式计算环境DCE(Python中没有这个函数)。算法与uuid1相同,不同的是把时间戳的前4位置换为POSIX的UID。实际中很少用到该方法。
  • uuid3()——基于名字的MD5散列值。通过计算名字和命名空间的MD5散列值得到,保证了同一命名空间中不同名字的唯一性,和不同命名空间的唯一性,但同一命名空间的同一名字生成相同的uuid。
  • uuid4()——基于随机数。由伪随机数得到,有一定的重复概率,该概率可以计算出来。
  • uuid5()——基于名字的SHA-1散列值。算法与uuid3相同,不同的是使用 Secure Hash Algorithm 1 算法。

 

 

UUID介绍与生成的方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Core文件简单介绍及生成设置方法

    Core文件简单介绍及生成设置方法 Core文件其实就是内存的映像,当程序崩溃时,存储内存的相应信息,主用用于对程序进行调试.当程序崩溃时便会产生core文件,其实准确的应该说是core dump 文 ...

  2. 今天介绍一个渐变的方法,在shell里面自动生成注释简介

    在编辑sh脚本时,我经常在shell中写一些注释.今天我介绍一种渐变方法,它可以在每次vim shell脚本时自动在shell中生成注释和其他信息. 让我们共享一个shell脚本模板文件,将其复制到用 ...

  3. sap透明表、结构、簇介绍以及查找表方法

    sap透明表.结构.簇介绍以及查找表方法 一些人在写开发功能说明书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找屏幕字段对应的透明表,下面我来介绍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概念:在SAP中的表的种类有以下三种:Tra ...

  4. Eclipse用法和技巧三:自动生成Main方法2

    上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新建文件时候自动添加main方法,这里接着介绍自动联想main方法.       步骤一:输入"main” 步骤二:保持光标在上图位置,按ALT + /,再回车 上一篇文 ...

  5. python uuid 介绍

    1. 背景知识: UUID: 通用唯一标识符 (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 对于所有的UUID它可以保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唯一性. 它是通过MAC地址, 时间戳, ...

  6. SecureCRT是最常用的终端仿真程序,简单的说就是Windows下登录UNIX或Liunx服务器主机的软件,本文主要介绍SecureCRT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SecureCRT是最常用的终端仿真程序,简单的说就是Windows下登录UNIX或Liunx服务器主机的软件,本文主要介绍SecureCRT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VanDyke CRT 和 VanDyk ...

  7. Eclipse用法和技巧二:自动生成Main方法1

    刚开始编写java小程序,基本都要用到main方法.后期开发大一点的程序,也可以用main方法进行单元测试.总是编写main方法,感觉太无聊了,幸好Eclipse可以帮我们自动生成main方法.见图: ...

  8. Java的注释和Javadoc在eclipse生成的方法 – Break易站

    本文内容来自:Java的注释和Javadoc在eclipse生成的方法 – Break易站 1.  Java的注释 Java里有两种注释风格.下面这个写法是非常常见的 1 2 3 4 /*This i ...

  9. 针对myeclipse6.5无法自动生成toString方法

    public void getToStringSTR(){ Field[] fs = this.getClass().getDeclaredFields(); for (int i = 0; i &l ...

随机推荐

  1. Linux 系统编程 学习:008-基于socket的网络编程3:基于 TCP 的通信

    背景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 基于UDP 的通信 这一讲我们来看 TCP 通信. 知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 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广域网的通信协议, ...

  2. Python常用组件、命令大总结(持续更新)

    Python开发常用组件.命令(干货) 持续更新中-关注公众号"轻松学编程"了解更多. 1.生成6位数字随机验证码 import random import string def ...

  3. python数据类型互相转换

    类型转换 关注公众号"轻松学编程"了解更多. 主要针对几种存储工具:list.tuple.dict.set 特殊之处:dict是用来存储键值对的. 1.list 转换为set l1 ...

  4. 【USACO】New Years Party

    题意描述 New Years Party \(N(3\leq N\leq 200)\) 头奶牛举办新年聚会.每头奶牛会做几种不同的佳肴(以"碟"记数). 一共有 \(D(5\leq ...

  5. P1098 字符串的展开

    P1098 字符串的展开 刷新三观的模拟题 题意描述 太长了自己去看吧. 算法分析 模拟题分析你*呀! 写这篇题解的唯一原因是:三目运算符用的好的话,可以让百行大模拟变成30行水题. 代码实现 #in ...

  6. day82:luffy:课程详情页面显示&章节和课时显示&视频播放组件&CKEditor富文本编辑器

    目录 1.初始课程详情页面 2.视频播放组件 3.课程详情页面后端接口实现 4.课程详情页面-前端 5.CKEditor富文本编辑器 6.课程章节和课时显示-后端接口 7.课程章节和课时显示-前端 1 ...

  7. 知识补充之Django信号量

    信号 抛砖引玉 1.如何对数据库的增加操作记录日志 2.信号比中间件的区别 Django中提供了"信号调度",用于在框架执行操作时解耦.通俗来讲,就是一些动作发生的时候,信号允许特 ...

  8. python数据分析02语法基础

    在我来看,没有必要为了数据分析而去精通Python.我鼓励你使用IPython shell和Jupyter试验示例代码,并学习不同类型.函数和方法的文档.虽然我已尽力让本书内容循序渐进,但读者偶尔仍会 ...

  9. 使用bootstrap fileinput多文件拖拽上传的记录

    今天琢磨文件上传,刚好看到bootstrap 我就搜了一下,刚刚能满足需求,使用上手也很快,使用完还是记录下来. 1.首先我们下载插件包,可以用nuget搜索bootstrap-fileinput 也 ...

  10. 解决IE9弹出json下载提示框

    <!-- 开启注解 --> <mvc:annotation-driven> <mvc:message-converters> <bean class=&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