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f.nn.embedding_lookup(W, X) W的维度为[len(vocabulary_list), 128], X的维度为[?, 8],组合后的维度为[?, 8, 128]

代码说明一下:即根据每一行X中的一个数,从W中取出对应行的128个数据,比如X[1, 3]个数据是3062,即从W中的第3062行取出128个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data = np.array([[2, 1], [3, 4], [5, 6]])
data = tf.convert_to_tensor(data)
lk = [[0,1],[1,0],[0,0], [1, 1]]
lookup_data = tf.nn.embedding_lookup(data,lk)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sess = tf.Session()
print(sess.run(tf.shape(data)))
print(sess.run(tf.shape(lk)))
print(sess.run(tf.shape(lookup_data)))
print(sess.run(lookup_data))

2 . saver.restore(sess, './model/-10') 根据路径加载sess

这里只需要输入最后参数的路径名,.后面的不需要输入

代码说明:主要是使用CNN对名字进行性别的预测,里面使用了tf.embedding_lookup() 进行维度的转换,原来的维度是?, 8, 经过转换后的维度是?, 8, 128

数据说明:使用csv.reader()读取csv文件,将名字添加到train_x, 将性别为男的,标签train_y.append([0, 1]), 性别为女的,标签train_y.append([1,0])

构建vocabulary_dict 字典,统计每一个词的词频,循环,在字典里面就+1, 对统计好的字典,使用sorted进行排序,获得排序好后的key的值

将每一个词,使用一个数字来进行表示,使用enumerate

循环train_x, 获得每一个词对应的数字,并添加到列表中,如果列表的长度小于最大长度,使用0进行填充

代码说明:这里的代码说明:主要从两部分来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数据的读取,即train_vec_x, 和train_y的制作

第二部分:模型的构建

第三部分:模型的训练操作

第一部分:数据的读取,即train_vec_x 和train_y的制作

第一步:构建train_x 和 train_y, 将读取数据分别添加到train_x 和train_y中

第一步:使用with open('name.csv') 打开文件

第二步:使用csv.reader(csvfile) 读取文件数据

第三步:循环数据,判断数据的大小是否等于2,如果等于2,使用tran_x.append(row[0])

第四步:判断row[1] == ‘男’:如果是train_y.append([0, 1]), 否者train_y.append([1, 0]) 作为每一个名字的标签

第二步:构造vocabulary_dict 字典,用于统计每个词对应的词频

第一步:循环train_x, 每一个循环词表示name

第二步:使用token = [word for word in name] 将名字中的字符串组合成一个列表

第三步:循环token,如果word in vocabulary_dict, vocabulary_dict[word] += 1, 即词频次数加1, 如果不在,vocabulary_dict[word] = 1,相当于做了一个初始化

第三步:vocabulary_list = [' '] + sorted(vocabulary_dict, key=vocabulary_dict.get, reverse=True) , 根据字典的值进行排序,返回字典的键,即每个词

第四步:使用dict((x, y) for (y, x) in emurate(vocabulary_list))  将每一个词使用0, 1....相对应

第五步:循环train_x, 生成映射的列表

第一步:构造train_vec_x的空列表, 循环trian_x中的name

第二步:构造name_vec的空列表,使用token = [word for word in name] 将名字分成一个个字的列表

第三步:循环token中的word,获得映射字典中vocab[word], 对应的数字索引,将其添加到name_vec

第四步:如果name_vec的长度小于最大长度,将name_vec继续补零, 即append(0)

第五步:使用train_vec_x.append(name_vec) 将每个name对应的数字映射进行添加

第二部分:构建网络模型,输出为模型的预测结果,即[None, 2]

第一步:设置网络的基本参数,batch_size, input_size, num_classes, num_batch

第二步:构造网络模型的函数,输入为vocabulary_size, embedding_size, 以及filter_num

第三步:使用tf.placeholder(tf.int32, [None, input_size])构造X初始化,使用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2])构造y初始化

第四步: with tf.name_scope('embedding') 进行embedding变化

第一步:构建W = tf.Vairbale(tf.random_normal([vocabulary_size, embedding_size]))

第二步:使用tf.embedding_lookup(W, X) 进行前向的embedding映射,此时的输出为?, 8, 128

第三步:使用tf.expand_dim(embedding_chars, axis=-1) 将维度转换为?, 8, 128, 1

第五步: 进行3种卷积核大小的卷积操作

第一步:定义三种卷积核尺寸的大小,分为是3, 4, 5, 构造output_pool = [] 列表

第二步:循环三种卷积核的大小

第三步:构造with tf.name_scope('conv_pool %d'%(conv_size, ))

第四步:构造W的参数,尺寸为[conv_size, embedding_size, 1, num_filter], 构造b的参数,尺寸为[num_filter]

第五步:使用tf.nn.conv2d进行卷积操作,使用tf.nn.relu进行激活操作

第六步:使用tf.nn.max_pool进行池化操作,ksize = [1, input_size - conv_filter + 1, 1, 1] 即为卷积后的大小

第七步:将卷积后的结果添加到output_pool列表中

第八步:将output_pool使用tf.concat进行维度的合并操作

第六步:对合并后的结果进行维度的变化,即维度变为[-1, 3*128]为了进行后续的全连接操作

第七步:使用with tf.name_scope('dropout') 进行dropout操作,使用的是tf.nn.dropout

第八步:使用with tf.name_scope('output') 构造全连接操作

第一步:构造W的维度为[3*128, num_class], 构造b的维度为[num_class]

第二步:使用tf.nn.xw_plus_b进行tf.matmul(x, w) + b的操作

第三步:返回output结果

第三部分:定义train_network() 进行模型的训练

第一步:使用neture_network(vocabulary_size= len(vocabulary_size)) 获得输出output

第二步:使用tf.reduce_mean(tf.nn.softmax...logits()) 定义损失值loss

第三步:使用tf.train.Adaoptimer(1e-3).minimize(loss) 减少损失值操作train_op

第四步:使用tf.train.Saver(tf.global_variable()) 定义保存函数Saver

第五步: 使用with tf.Session() 构造sess执行函数,使用sess.run()进行变量的初始化

第六步:进行epoch的循环,进行num_batch的循环

第七步:使用tran_vec_x[i*batch_size:(i+1)*batch]   获得x_batch, 使用train_y[i*batch_size: (i+1)*batch]获得y_batch

第八步:使用sess.run([train_op, loss], feed_dict={X:x_batch, y:y_batch})

第九步:如果迭代1000次,打印epoch, iteration和loss

第十步:迭代两个epoch,就是用Saver.save()进行sess的保存,

代码:main.py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sv # 第一部分:数据的读取
# 第一步:创建列表train_x, train_y,将从文件中读取的名字存储在train_x, 读取的性别使用[0, 1] 或者[1, 0]储存在train_y中
train_x = [] # 创建列表
train_y = []
# 打开文件name.csv
with open('name.csv', 'r', encoding='utf-8') as csvfile:
# 使用csv.reader进行读取,读取的数据为两列,第一列为名字,第二列为性别
data_csv = csv.reader(csvfile)
# 循环读取的数据
for row in data_csv:
# 如果当前行的大小为2
if len(row) == 2:
# 将当前行的第一个数据及name添加到train_x中
train_x.append(row[0])
# 如果当前行的第二个数据是'男',标签train_y添加[0, 1]
if row[1] == '男':
train_y.append([0, 1])
else:
# 否者标签train_y添加[1, 0]
train_y.append([1, 0])
# 打印最长的名字大小
max_len_name = max([len(name) for name in train_x])
print(max_len_name)
# 把最长的名字长度设置为8
max_len_name = 8
# 第二步:构造词频字典,建立词汇表的字典
vocabulary_dict = {}
# 循环名字
for name in train_x:
# 将名字中的每一个字拆开,变成一个列表
token = [word for word in name]
# 循环字列表
for word in token:
# 如果这个字在词汇表的字典里,value+=1
if word in vocabulary_dict:
vocabulary_dict[word] += 1
# 不在的话,就把value=1,即vocabulary_dict[word] = 1
else:
vocabulary_dict[word] = 1 # 第三步:对词频字典进行根据value进行排序操作,获得排序后的列表
vocabulary_list =[' '] + sorted(vocabulary_dict, key=vocabulary_dict.get, reverse=True) # 第四步:使用dict(x, y) 构造数字映射的词袋
vocab = dict((x, y) for (y, x) in enumerate(vocabulary_list)) # 第五步:循环train_x, 组合名字中词对应的数字,将train_x中的name转换为数字列表,如果数字列表的长度小于8,即.append(0)
train_vec_x = []
for name in train_x:
# 构造名字的vec
name_vec = []
# 将name拆分成一个字的列表
token = [word for word in name]
# 循环字列表
for word in token:
# 根据词典中的key,获得value进行添加到name_vec
name_vec.append(vocab[word])
# 如果name_vec的长度小于8,使用.append(0),补齐长度为8
while len(name_vec) < max_len_name:
name_vec.append(0)
# 将组合好的名字向量添加到train_vec_x中
train_vec_x.append(name_vec) ##################
# 第二部分:构建网络模型,输出结果为[None, num_class]即每一个类的得分值
# 第一步:构建参数input_size, batch_size, num_classes,num_batch
input_size = max_len_name # 输入的维度,即为名字的最长距离,即为8
batch_size = 64 # 每个batch大小
num_classes = 2 # 类别结果
num_batch = len(train_vec_x) // batch_size # 一次样本经过几个batch
# 第二步:使用tf.placeholder构造X和y
X = tf.placeholder(tf.int32, [None, input_size])
y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None, num_classes])
# 构造输入keep_prob的大小,用于进行dropout
dropout_keep_prob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 第三步:构造网络的输入函数
def neture_network(vocabulary_size, embedding_size=128, filter_num=128):
# 第四步:进行embedding前向映射
with tf.name_scope('embedding'):
# 构造W, 大小为[vocabulary_size, embedding_size]
W = tf.Variable(tf.random_uniform([vocabulary_size, embedding_size], -1.0, 1.0))
# 使用tf.nn.embedding_lookup进行投影映射,映射后的大小为[?, 8, 128]
embedding_chares = tf.nn.embedding_lookup(W, X)
# 使用tf.expand_dims增加维度,使其维度变为[?, 8, 128, 1]
embedding_chares = tf.expand_dims(embedding_chares, axis=-1)
# 第五步:进行3个不同卷积尺寸的卷积进行卷积操作,对结果进行合并
# 三种卷积核的大小分别是3, 4, 5
conv_sizes = [3, 4, 5]
# 构造池化结果的列表
pool1_output = []
# 循环不同卷积核大小
for conv_size in conv_sizes:
# 构造with.name_scope参数的作用范围
with tf.name_scope('conv-padding%d'%(conv_size, )):
# 构造卷积参数的W,维度为[conv_size, embedding_size, 1, filter_num]
W = tf.Variable(tf.random_uniform([conv_size, embedding_size, 1, filter_num]))
# 构造卷积参数的b,维度为[filter_num]
b = tf.Variable(tf.constant(0.1, shape=[filter_num]))
# 进行卷积操作和激活操作
conv = tf.nn.relu(tf.nn.conv2d(embedding_chares, W, strides=[1, 1, 1, 1], padding='VALID') + b)
# 进行最大值池化操作,ksize = [1, input_size=conv_size + 1, 1, 1]中间的维度为卷积后的特征层的中间两个维度
pool = tf.nn.max_pool(conv, ksize=[1, input_size - conv_size + 1, 1, 1], strides=[1, 1, 1, 1], padding='VALID')
# 池化后的维度大小为[?, 1, 1, 128]
pool1_output.append(pool)
# 将组合的维度,进行重叠操作,即维度[?, 1, 1 3*128]
fcIn = tf.concat(pool1_output, axis=3)
# 第六步:进行维度的变化,以进行后续的全连接操作
fcIn = tf.reshape(fcIn, shape=[-1, 3*128])
# 第七步:进行dropout操作
with tf.name_scope('dropout'):
fc_dropout = tf.nn.dropout(fcIn, keep_prob=dropout_keep_prob)
# 第八步:进行最后的全连接操作,用于进行类别得分的计算
with tf.name_scope('output'):
# 构造全连接的W,维度为[3*128, 2]
W = tf.Variable(tf.random_uniform([3*128, num_classes], -1.0, 1.0))
# 构造全连接的b,维度为[2]
b = tf.Variable(tf.constant(0.1, shape=[num_classes]))
# 获得最后的输出得分
output = tf.nn.xw_plus_b(fc_dropout, W, b)
# 返回得分值
return output
# 第三部分:进行模型的训练操作
def train_network():
# 第一步:调用neture_network获得输出的结果output
output = neture_network(vocabulary_size=len(vocabulary_list))
# 第二步:使用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logits)获得损失值loss
loss = tf.reduce_mean(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output, labels=y))
# 第三步:使用自适应损失值降低loss的操作train_op
train_op = tf.train.AdamOptimizer(1e-3).minimize(loss)
# 第四步:使用tf.train.Saver构造存储sess
saver = tf.train.Saver(tf.global_variables())
# 第五步:使用tf.Session()获得sess执行函数,并进行参数初始化操作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参数初始化操作
sess.run(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 第六步:循环epoch,循环num_batch
for e in range(11):
for i in range(num_batch):
# 第七步:根据索引值构造batch_x和batch_y
batch_x = train_vec_x[i*batch_size:(i+1)*batch_size]
batch_y = train_y[i*batch_size:(i+1)*batch_size]
# 第八步:使用sess.run执行train_op和loss
_, _loss = sess.run([train_op, loss], feed_dict={X:batch_x, y:batch_y, dropout_keep_prob:0.7})
# 第九步:如果迭代1000次打印结果
if i % 1000 == 0:
print('epoch', e, 'iter', i, 'loss:', _loss)
# 如果迭代了两次保存结果
if e % 2 == 0:
saver.save(sess, './model/epoch', global_step=e) train_network()

下面对训练好的参数进行测试,构造函数为test_sex,由于网络结果是相同的,就不需要对上述二部分进行修改,只需要改变第三部分,test_sex(name_list)

第一步:构造test_sex进行模型的预测,输入为名字的列表

第二步:根据数字映射,构造train_x

第一步:构造train_x的空列表

第二步:循环name_list,获得name

第三步:使用token = [word for word in name] 将名字拆分成一个字的列表,构造name_vec

第四步:循环token,将name_vec.append(vocan[word]), 将字word转换为数字

第五步:如果name_vec的长度小于最大长度8,即使用.append(0)进行补零操作

第六步:将name_vec添加到train_x列表中,构造了train_x

第三步:调用neture_network()获得output

第四步:使用tf.argmax(output, axis=1) 获得得分值较大索引值,即为类别值

第五步:使用tf.train.Saver() 获得保存函数Saver

第六步:使用with tf.Session() as sess构造sess函数

第七步:使用Saver.restore(sess, './model/-10') 加载sess

第八步:使用sess.run(y_pred, feed_dict={X:train_x, keep_prob=1.0}) 获得预测结果

第九步:循环预测结果,如果是结果是1,打印该类别为男,如果索引值的结果为0,打印该类别为女

# 第一步:构造test_sex用于进行模型预测,输入为name_list
def test_sex(name_list):
# 第二步:构造进行train_x
# 构造用于存储的x
x = []
# 循环name列表,获得当个名字
for name in name_list:
# 构造name_vec列表,用于存储一个名字的向量
name_vec = []
# 将名字拆分成字列表
token = [word for word in name]
# 循环每个字
for word in token:
# 将字对应的词袋中的数字添加到名字的数字向量中
name_vec.append(vocab[word])
# 如果名字的数字向量小于8,则添加0
while len(name_vec) < max_len_name:
name_vec.append(0)
# 将名字的数字向量添加到词向量中
x.append(name_vec)
# 第三步:调用模型,获得输出结果
output = neture_network(vocabulary_size=len(vocabulary_list))
# 第四步:使用tf.argmax获得最大的索引值,0或者1
y_pred = tf.argmax(output, axis=1)
# 第五步:使用tf.train.Saver() 构造Saver函数
saver = tf.train.Saver(tf.global_variables())
# 第六步:使用tf.Session() 构造执行函数
with tf.Session() as sess:
# 第七步:加载sess函数
saver.restore(sess, './model/epoch')
# 第八步:使用sess.run执行y_pred,获得实际的预测结果
y_pred_ = sess.run(y_pred, feed_dict={X:x, dropout_keep_prob:1.0})
# 第九步:循环预测结果,如果索引值为1,则打印为男的, 否者打印为女的
for i in range(len(y_pred_)):
if y_pred_[i] == 1:
print(name_list[i], '男')
else:
print(name_list[i], '女')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CNN在文本分类的应用 1.tf.nn.embedding_lookup(根据索引数据从数据中取出数据) 2.saver.restore(加载sess参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卷积神经网络-cifar10分类(图片分类代码) 1.数据读入 2.模型构建 3.模型参数训练

    卷积神经网络:下面要说的这个网络,由下面三层所组成 卷积网络:卷积层 + 激活层relu+ 池化层max_pool组成 神经网络:线性变化 + 激活层relu 神经网络: 线性变化(获得得分值) 代码 ...

  2.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递归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代码) 1.csv.reader(进行csv文件的读取) 2.X.tolist(将数据转换为列表类型)

    1. csv.reader(csvfile) # 进行csv文件的读取操作 参数说明:csvfile表示已经有with oepn 打开的文件 2. X.tolist() 将数据转换为列表类型 参数说明 ...

  3.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图像补全(原理与代码) 1.tf.nn.moments(求平均值和标准差) 2.tf.control_dependencies(先执行内部操作) 3.tf.cond(判别执行前或后函数) 4.tf.nn.atrous_conv2d 5.tf.nn.conv2d_transpose(反卷积) 7.tf.train.get_checkpoint_state(判断sess是否存在

    1. tf.nn.moments(x, axes=[0, 1, 2])  # 对前三个维度求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为最后一个维度,即对每个feature_map求平均值和标准差 参数说明:x为输入的fe ...

  4.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Alexnet(迁移学习代码) 1.sys.argv[1:](控制台输入的参数获取第二个参数开始) 2.tf.split(对数据进行切分操作) 3.tf.concat(对数据进行合并操作) 4.tf.variable_scope(指定w的使用范围) 5.tf.get_variable(构造和获得参数) 6.np.load(加载.npy文件)

    1. sys.argv[1:]  # 在控制台进行参数的输入时,只使用第二个参数以后的数据 参数说明:控制台的输入:python test.py what, 使用sys.argv[1:],那么将获得w ...

  5.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Tfrecord数据集的制作 1.tf.train.Examples(数据转换为二进制) 3.tf.image.encode_jpeg(解码图片加码成jpeg) 4.tf.train.Coordinator(构建多线程通道) 5.threading.Thread(建立单线程) 6.tf.python_io.TFR(TFR读入器)

    1. 配套使用: tf.train.Examples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提升IO效率和方便管理 对于int类型 : tf.train.Examples(features=tf.train.Featur ...

  6.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卷积网络细节-图像分类与图像位置回归任务 1.模型加载 2.串接新的全连接层 3.使用SGD梯度对参数更新 4.模型结果测试 5.各个模型效果对比

    对于图像的目标检测任务:通常分为目标的类别检测和目标的位置检测 目标的类别检测使用的指标:准确率, 预测的结果是类别值,即cat 目标的位置检测使用的指标:欧式距离,预测的结果是(x, y, w, h ...

  7.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 tf.nn.atrous_conv2d(空洞卷积) 问题:空洞卷积增加了卷积核的维度,为什么不直接使用7*7呢

    空洞卷积,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3*3的卷积,可以通过使用增加卷积的空洞的个数,来获得较大的感受眼, 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3*3的卷积,可以通过补零的方式,变成7*7的感受眼,这里补零的个数为1, ...

  8.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 tf.nn.conv2d_transpose(反卷积操作) tf.nn.conv2d_transpose(进行反卷积操作) 对于stride的理解存在问题?

    反卷积操作: 首先对需要进行维度扩张的feature_map 进行补零操作,然后使用3*3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使得其维度进行扩张,图中可以看出,2*2的feature经过卷积变成了4*4.    ...

  9.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 batch_normalize(归一化操作)

    1. batch_normalize(归一化操作),公式:传统的归一化公式 (number - mean) / std, mean表示均值, std表示标准差 而此时的公式是 scale * (num ...

随机推荐

  1. Hadoop学习笔记01_Hadoop搭建

    想往大数据方向转, 难度肯定是有的. 基础知识肯定是要有的,如果是熟悉JAVA开发的人,转向应该优势大. 像我这样的,只有Linux基础以及简单的PHP基础的人,转向难度很大.但是事在人为,努力学习多 ...

  2. js实现table表格相同内容按需合并

    uniteTdCells(tableId) { var tab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bleId); for (let i = 0; i < table.r ...

  3. selenium+grid做分布式测试

    一.grid介绍 1.本文用的是selenium-server-standalone-3.8.1.jar 2.Firefox用的55版本和对应的驱动 二.grid使用流程说明比如有个A机器,作用是hu ...

  4. python 不同进程间通信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Queue import os def f (qq): qq.put([42,None,'hello']) #将列表传入队列qq ...

  5. Django项目在linux系统中虚拟环境部署

    1.在linux系统下,安装virtualenv 命令:pip install virtualenv 2.项目部署前的准备 1. Django web project deployment 1.1.  ...

  6. golang-grpc-Unimplemented-desc

    golang 调用grpc 服务方法时候提示:"rpc error: code = Unimplemented desc ="的错误, 这是由于pb中的package name 被 ...

  7. windows添加永久静态路由

    添加路由最好在命令行管理员模式下操作 添加临时路由命令,重启后失效 route add 172.16.1.0 mask 255.255.255.0 10.0.10.19 其中,172.16.1.0 是 ...

  8. 记录安装 java 环境,部署环境变量遇到的小坑

    情况:先安装 jdk 7,再安装 jdk8,发现 java 的环境自动变成了 jdk8 解决: 1.在 系统的环境变量下,多出了一行: C:\Program Files (x86)\Common Fi ...

  9. 【python】*与**

    1. 加了星号(*)的变量名会存放所有未命名的变量参数,不能存放dict,否则报错. 如: 1 def multiple(arg, *args): 2 print "arg: ", ...

  10. Java环境配置之JDK安装

    一.下载 现在JDK的版本很多.我下载的是jdk1.7 以下链接是jdk1.8的 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jd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