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主机通信的一个解决方案是Flannel,由CoreOS推出,最早支持的是UDP模式,但是因为性能太差被淘汰了,

过时的UDP模式

相比两台宿主机直接通信,多出了flanneld的处理过程,发出IP包的过程经过了三次用户态到内核态的数据拷贝(linux的上下文切换代价比较大)
flannel进行udp的封装和解封都是在用户态完成的。
工作原理如下

以flanel0是一个TUN设备,功能是:在操作系统内核和用户应用程序之间传递IP包,操作系统将一个IP包发给flanel0,flanel0把IP包发给创建这个设备的应用程序:flanel进程(内核态->用户态)
2.相反,flanel进程向flanel0发送一个IP包,IP包会出现在宿主机的网络栈中,然后根据宿主机的路由表进行下一步处理(用户态->内核态)
当IP包从容器经过docker0出现在宿主机,又根据路由表进入flanel0设备后,宿主机上的flanneld进程就会收到这个IP包

flanneld如何知道IP地址对应的容器运行在哪个Node上?

flannel管理的容器网络里,一台宿主机上的所有容器,都属于该宿主机被分配的“子网”,例如Node1的子网是100.96.1.0/24,container-1的IP地址是100.96.1.2
子网与宿主机的对应不关系,存在Etcd中
当flanneld进程处理flannel0传入的IP包时,就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如100.96.2.3),匹配到对应的子网(比如100.96.2.0/24),从Etcd中找到这个子网对应的宿主机的IP地址(10.168.0.3)
然后flanneld在收到container-1给container-2的包后,把这个包直接封装在UDP包里,发送给Node2(UDP包的源地址,就是Node1,目的地址是Node2)
每台宿主机的flanneld都监听着8285端口,所以flanneld只要把UDP发给Node2的8285端口就行了。然后Node2的flanneld再把IP包发送给它所管理的TUN设备flannel0,flannel0设备再发给docker0

所以,后来出现了性能更好的VXLAN模式

什么是VXLAN?

VXLAN,即Virtual Extensible LAN(虚假可扩展局域网),是Linux本身支持的一网种网络虚拟化技术。VXLAN可以完全在内核态实现封装和解封装工作,从而通过“隧道”机制,构建出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

VXLAN的设计思想是:
在现有的三层网络之上,“覆盖”一层虚拟的、由内核VXLAN模块负责维护的二层网络,使得连接在这个VXLAN二nfcu网络上的“主机”(虚拟机或容器都可以),可以像在同一个局域网(LAN)里那样自由通信。
为了能够在二nfcu网络上打通“隧道”,VXLAN会在宿主机上设置一个我死的网络设备作为“隧道”的两端,叫VTEP:VXLAN Tunnel End Point(虚拟隧道端点)

Flannel的VXLAN工作原理

flanel.1设备,就是VXLAN的VTEP,即有IP地址,也有MAC地址
与UPD模式类似,当container-发出请求后,上的地址10.1.16.3的IP包,会先出现在docker网桥,再路由到本机的flannel.1设备进行处理(进站)
为了能够将“原始IP包”封装并发送到正常的主机,VXLAN需要找到隧道的出口:上的宿主机的VTEP设备,这个设备信息,由宿主机的flanneld进程维护

VTEP设备之间通过二层数据桢进行通信,源VTEP设备收到原始IP包后,在上面加上一个目的MAC地址,封装成一个导去数据桢,发送给目的VTEP设备(获取 MAC地址需要通过三层IP地址查询,这是ARP表的功能)
封装过程只是加了一个二层头,不会改变“原始IP包”的内容

这些VTEP设备的MAC地址,对宿主机网络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称为内部数据桢,并不能在宿主机的二层网络传输,Linux内核还需要把它进一步封装成为宿主机的一个普通的数据桢,好让它带着“内部数据桢”通过宿主机的eth0进行传输,Linux会在内部数据桢前面,加上一个我死的VXLAN头,VXLAN头里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叫VNI,它是VTEP识别某个数据桢是不是应该归自己处理的重要标识。
在Flannel中,VNI的默认值是1,这也是为什么宿主机的VTEP设备都叫flannel.1的原因

一个flannel.1设备只知道另一端flannel.1设备的MAC地址,却不知道对应的宿主机地址是什么。
在linux内核里面,网络设备进行转发的依据,来自FDB的转发数据库,这个flannel.1网桥对应的FDB信息,是由flanneld进程维护的
linux内核再在IP包前面加上二层数据桢头,把Node2的MAC地址填进去。这个MAC地址本身,是Node1的ARP表要学习的,需Flannel维护,这时候Linux封装的“外部数据桢”的格式如下

然后Node1的flannel.1设备就可以把这个数据桢从eth0发出去,再经过宿主机网络来到Node2的eth0
Node2的内核网络栈会发现这个数据桢有VXLAN Header,并且VNI为1,Linux内核会对它进行拆包,拿到内部数据桢,根据VNI的值,所它交给Node2的flannel.1设备

Flannel的VXLAN模式工作原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VS负载均衡机制之LVS-DR模式工作原理以及简单配置

    本博文主要简单介绍一下LVS负载均衡集群的一个基本负载均衡机制:LVS-DR:如有汇总不当之处,请各位在评论中多多指出. LVS-DR原理: LVS的英文全称是Linux Virtual Server ...

  2. Linux lvs三种模式工作原理

    LVS:Linux Virtual Sevser,Linux虚拟服务器,由章文嵩先生成立的有关负载均衡的开源项目.基于Linux内核.优化后并发量可以达到百万级. NAT模式: NAT(Network ...

  3. LVS-DR工作原理图文详解

    为了阐述方便,我根据官方原理图另外制作了一幅图,如下图所示:VS/DR的体系结构: 我将结合这幅原理图及具体的实例来讲解一下LVS-DR的原理,包括数据包.数据帧的走向和转换过程. 官方的原理说明:D ...

  4. 用阿里云ecs部署kubernetes/K8S的坑(VIP、slb、flannel、gw模式)

    1 阿里云ecs不支持keepalived vip 1.1 场景描述 本来计划用keepalived配合nginx做VIP漂移,用以反代多台master的apiserver的6443端口,结果部署了v ...

  5. Kubernetes网络插件Flannel的三种工作模式

    跨主机通信的一个解决方案是Flannel,由CoreOS推出,支持3种实现:UDP.VXLAN.host-gw 一.UDP模式(性能差) 核心就是通过TUN设备flannel0实现(TUN设备是工作在 ...

  6. 【转】虚拟机VMware3种网络模式(桥接、nat、Host-only)的工作原理

     VMware网络配置详解一:三种网络模式简介 安装好虚拟机以后,在网络连接里面可以看到多了两块网卡: 其 中VMnet1是虚拟机Host-only模式的网络接口,VMnet8是NAT模式的网络接口, ...

  7. [转]虚拟机VMware3种网络模式(桥接、nat、Host-only)的工作原理

    VMware网络配置详解一:三种网络模式简介 安装好虚拟机以后,在网络连接里面可以看到多了两块网卡: 其 中VMnet1是虚拟机Host-only模式的网络接口,VMnet8是NAT模式的网络接口,这 ...

  8. Buck工作原理分析,连续模式,断续模式

    Part01:Buck电路工作原理: 图1-1 Buck电路拓扑结构 Buck电路的拓扑结构如图1-1所示: (1) input接输入电源,既直流电动势: (2) IGBT1为开关管,可以选择以全控型 ...

  9. SpringMVC内容略多 有用 熟悉基于JSP和Servlet的Java Web开发,对Servlet和JSP的工作原理和生命周期有深入了解,熟练的使用JSTL和EL编写无脚本动态页面,有使用监听器、过滤器等Web组件以及MVC架构模式进行Java Web项目开发的经验。

    熟悉基于JSP和Servlet的Java Web开发,对Servlet和JSP的工作原理和生命周期有深入了解,熟练的使用JSTL和EL编写无脚本动态页面,有使用监听器.过滤器等Web组件以及MVC架构 ...

随机推荐

  1. Python(Head First)学习笔记:二

    2 共享代码:连接共享社区.语法.函数.技巧 通过Python模块共享代码,在Python社区分享这些模块,让更多的人受益, 不得不说,Python真的做的不错~ Python提供了一组技术,用于模块 ...

  2. 编译gaia

    ./rkst/mkimage.sh rk3066-eng -j8 gaia 分别是编译文件路径 编译的输出类型 处理器分配数 待编译模块 //flash gaia1. adb remount2. ad ...

  3. 降低 80% 的读写响应延迟!我们测评了 etcd 3.4 新特性(内含读写发展史)

    作者 | 陈洁(墨封)  阿里云开发工程师 导读:etcd 作为 K8s 集群中的存储组件,读写性能方面会受到很多压力,而 etcd 3.4 中的新特性将有效缓解压力,本文将从 etcd 数据读写机制 ...

  4. SSM整合activiti框架

    一:WorkFlow简介 1:什么是工作流工作流(Workflow),指“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在计算机中,工作流属 ...

  5. python安装第三方包的安装路径, dist-packages和site-packages区别

    简单来说 如果是系统自带的python,会使用dist-packages目录 如果你手动安装python,它会直接使用目录site-packages 这允许你让两个安装隔离开来 dist-packag ...

  6. sql server 使用 partition by 分区函数 解决不连续数字查询问题

    sql server表中的某一列数据为不一定连续的数字,但是需求上要求按照连续数字来分段显示,如:1,2,3,4,5,6,10,11,12,13, 会要求这样显示:1~6,10~13.下面介绍如何实现 ...

  7. (1)安装elastic6.1.3及插件kibana,x-pack,essql,head,bigdesk,cerebro,ik

    1.安装环境及程序版本 操作系统: centos6.7 jdk: 1.8.0_102 elastic: 1.6.3 kibana: 1.6.3 x-pack: 1.6.3 es-sql: 1.6.3 ...

  8. scrapy和scrapy-redis的区别

    scrapy是一个python爬虫框架,爬取的效率极高,具有高度的定制性,但是不支持分布式.而scrapy-redis是一套基于redis库,运行在scrapy框架之上的组件,可以让scapy支持分布 ...

  9. Graphlab create的基本使用

    写在前面 GraphLab Create 是一款机器学习的函数库,其中的SFrame也是十分强大的数据管理工具.它允许直接从硬盘中读取数据,免于将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中.这就使得对于大数据的处理成为可能 ...

  10. 升级@Scheduled-分布式定时任务

    最近我在对项目的定时任务服务升级,希望改造成分布式,原本是利用@Scheduled注解实现,然而它并不支持分布式,如果改成quartz或者Spring Cloud Task,感觉对于自己这个简单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