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经典范列:生产者与消费者
* 第一:生产者 生产的消费品 存放到仓库中,当仓库满时,生产者停止生产 * 第二:消费者 到仓库中 使用消费品,当仓库没有消费品时,停止消费 * 第三:生产者 在仓库满停止生产后 通知消费者去消费
* 第四:消费者 在仓库没有消费品时 通知生产者生产
public class ProducerConsum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ncStack ss = new SyncStack();
Producer p = new Producer(ss);
Consumer c = new Consumer(ss);
new Thread(p).start();
new Thread(p).start();
new Thread(p).start();
new Thread(c).start();
}
}
class WoTou {
int id;
WoTou(int id) {
this.id = id;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WoTou : " + id;
}
}
class SyncStack {
int index = 0;
WoTou[] arrWT = new WoTou[6]; //仓库只能存放6个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ush(WoTou wt) {
while(index == arrWT.length) { //仓库满时不生产
try {
this.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his.notifyAll();
arrWT[index] = wt;
index ++;
}
public synchronized WoTou pop() {
while(index == 0) {//仓库为空时等待,释放对象锁
try {
this.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this.notifyAll();//通知其他等待锁
index--;
return arrWT[index];
}
}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 {
SyncStack ss = null;
Producer(SyncStack ss) {
this.ss = ss;
}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 i<20; i++) {
WoTou wt = new WoTou(i);
ss.push(wt);
System.out.println("生产了:" + wt);
try {
Thread.sleep((int)(Math.random() * 2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class Consumer implements Runnable {
SyncStack ss = null;
Consumer(SyncStack ss) {
this.ss = ss;
}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0; i<20; i++) {
WoTou wt = ss.pop();
System.out.println("消费了: " + wt);
try {
Thread.sleep((int)(Math.random() * 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JAVA多线程经典范列: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更多相关文章
- Java 多线程通信之多生产者/多消费者
// 以生产和消费烤鸭为例 class Resourc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count = 1; // 记录烤鸭的编号 private boolea ...
- Java 多线程学习笔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前言:最近在学习Java多线程,看到ImportNew网上有网友翻译的一篇文章<阻塞队列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在文中,使用的是Java的concurrent包中的阻塞队列来实现.在看完后 ...
- java 多线程并发系列之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两种实现
在并发编程中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并发问题.该模式通过平衡生产线程和消费线程的工作能力来提高程序的整体处理数据的速度. 为什么要使用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式 在线程世界里,生产者就是生产数据 ...
- windows多线程(十) 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
一.概述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一个著名的线程同步问题,该问题描述如下:有一个生产者在生产产品,这些产品将提供给若干个消费者去消费,为了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并发执行,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具有多个缓冲区的缓冲池 ...
- Java多线程之并发协作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
两个线程一个生产者个一个消费者 需求情景 两个线程,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消费,生产者生产一个,消费者消费一个 涉及问题 同步问题:如何保证同一资源被多个线程并发访问时的完整性.常用的同步方法是采用标 ...
- java多线程系列15 设计模式 生产者 - 消费者模式
生产者-消费者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多线程模式,比如我们用到的Mq就是其中一种具体实现 在该模式中 通常会有2类线程,消费者线程和生产者线程 生产者提交用户请求 消费者负责处理生产者提交的 ...
- Java多线程—阻塞队列和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阻塞队列支持生产者-消费者这种设计模式.该模式将“找出需要完成的工作”与“执行工作”这两个过程分离开来,并把工作项放入一个“待完成“列表中以便在随后处理,而不是找出后立即处理.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能简化 ...
- java多线程例子(生成者和消费者)
Info.cs 商品 public class Info { boolean flag=false; private String name="张三"; private int a ...
- Rabbitmq 消息对列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具体实现 springboot
RabbitMQ 基本介绍 RabbitMQ的设计理念是.只要有接收消息的队列. 邮件就会存放到队列里. 直到订阅人取走. . 如果没有可以接收这个消息的消息队列. 默认是抛弃这个消息的.. 我实现的 ...
随机推荐
- java 19 -14 File类的判断并输出案例
package zl_file;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nameFilter; /* 需求: 判断E盘目录下是否有后缀名为.jpg的文件,如果 ...
- tp登录方法
先根据输入的名字检测是否存在数据表中,如果有继续进一步验证密码,除了select(),find()可以查询数据外,还可以用getByXxx()指定数据表字段查询, 比如数据表有username字段,就 ...
- [转]开发Visual Studio风格的用户界面--MagicLibrary使用指南
本文的示例代码为可以从这里下载: 1 概述 微软Visual Studio.NET开发工具推出已经好几年了,这个开发工具一推出就以其易用性和强大功能深受开发者的喜爱.尤其是.NET ...
- DEDECMS中直接通过数据库插入文章
突然想用爬虫爬来的数据对接DEDECMS,所以研究了一下怎么直接在DEDECMS中直接插入一片文章 (但其实我并没有这样用.因为我直接用前台做的网页,用ajax请求的json数据,其他的都简单,就是没 ...
- LINUX SSH显示中文乱码
ssh登陆后,执行: export LANG=zh_CN.gb2312就可以显示中文了.编辑/etc/sysconfig/i18n 将LANG="zh_CN.UTF-8" 改为 L ...
- C#中无边框窗体移动
拖动无边框窗体Form至桌面任何位置 首先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将Form1的 FormBorderStyle属性设置为Noe Point mouseOff;//鼠标移动位置变量 bool le ...
- apply、call、callee、caller初步了解
在javascript中这四货通常一起出现介绍,楼主记忆力实在是太差经常忘记用法,故记此文. apply和call apply和call是函数原型的一个方法,调用者的类型必须是函数.官方解释:应用某一 ...
- cocos2d-x 3.6 mac下的试用(粒子,触摸事件,图片)
戏说 虽然公司再如何如何,咱程序员在干好课外学习的情况下也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 工作中的lua也写多了,深入了解Cocos2d-x当然还是要倒腾倒腾C++,对于一个C#用了这么多年,工作用lua的 ...
- Bootstrap系列 -- 21. 表单提示信息
平常在制作表单验证时,要提供不同的提示信息.在Bootstrap框架中也提供了这样的效果.使用了一个"help-block"样式,将提示信息以块状显示,并且显示在控件底部. < ...
- 论Visual Studio和.NET Framework
今天在工作的时候听到一席谈话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微软真的是把开发人员惯的有点傻了,微软流水线式的产品让很多开发者认定了"唯一",这当然也说明了微软的成功,不扯太多题外话,今天只是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