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总结8:文件模式及操作方法汇总
文件操作之前需要文件保证文件存在,并且将文件open
os.mknod("test.txt") 创建空文件
fp = open("test.txt",w) 直接打开一个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文件
open(name[, mode[, buffering]]) -> file object
Open a file using the file() tyoe, returns a file object. This is the preferred way to open a file. See file.__doc__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S: buffering如果为0表示不进行缓冲;如果为1表示进行“行缓冲“;如果是一个大于1的数表示缓冲区的大小,应该是以字节为单位的。
1. 文件open 常见以下模式:
w 以写方式打开,
a 以追加模式打开 (从 EOF 开始, 必要时创建新文件)
r+ 以读写模式打开,打开文件会将原文件内容删除
w+ 以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w ),打开文件会保持原文件内容不变
a+ 以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a )
rb 以二进制读模式打开
wb 以二进制写模式打开 (参见 w )
ab 以二进制追加模式打开 (参见 a )
rb+ 以二进制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r+ )
wb+ 以二进制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w+ )
ab+ 以二进制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a+ )
2. 文件常见操作汇总
- fp.read([size]):size为读取的长度,以byte为单位
- fp.readline([size]):读一行,如果定义了size,有可能返回的只是一行的一部分
- fp.readlines([size]):把文件每一行作为一个list的一个成员,并返回这个list。其实它的内部是通过循环调用readline()来实现的。如果提供size参数,size表示读取内容的总长,也就是说可能只读到文件的一部分。
- fp.write(str):把str写到文件中,write()并不会在str后加上一个换行符
- fp.writelines(seq):把seq的内容全部写到文件中(多行一次性写入)。这个函数也只是忠实地写入,不会在每行后面加上任何东西。
- fp.close() :关闭文件。python会在一个文件不用后自动关闭文件,不过这一功能没有保证,最好还是养成自己关闭的习惯。 如果一个文件在关闭后还对其进行操作会产生ValueError
- fp.flush() :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硬盘
- fp.fileno():返回一个长整型的”文件标签“
- fp.isatty():文件是否是一个终端设备文件(unix系统中的)
- fp.tell() :返回文件操作标记的当前位置,以文件的开头为原点
- fp.next() :返回下一行,并将文件操作标记位移到下一行。把一个file用于for … in file这样的语句时,就是调用next()函数来实现遍历的。
- fp.seek(offset[,whence]):将文件打操作标记移到offset的位置。这个offset一般是相对于文件的开头来计算的,一般为正数。但如果提供了whence参数不一定了,whence可以为0表示从头开始计算,1表示以当前位置为原点计算。2表示以文件末尾为原点进行计算。需要注意,如果文件以a或a+的模式打开,每次进行写操作时,文件操作标记会自动返回到文件末尾。
- fp.truncate([size]) :把文件裁成规定的大小,默认的是裁到当前文件操作标记的位置。如果size比文件的大小还要大,依据系统的不同可能是不改变文件,也可能是用0把文件补到相应的大小,也可能是以一些随机的内容加上去。
Python学习总结8:文件模式及操作方法汇总的更多相关文章
- python学习笔记之文件操作(三)
这篇博客小波主要介绍一下python对文件的操作 对文件的操作主要分为三步: 1.打开文件获取文件的句柄,句柄也是文件描述符 2.通过文件句柄操作文件 3.关闭文件. 现有以下文件,是小波随写的周杰伦 ...
- Python学习笔记015——文件file的常规操作之一(文本文件)
1 什么是文件 文件是用于数据存储的单位 文件通常用来长期保存数据 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Python内置了读写文件的函数,用法和C是兼容的. 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般而言,操 ...
- python学习笔记(三):文件操作和集合
对文件的操作分三步: 1.打开文件获取文件的句柄,句柄就理解为这个文件 2.通过文件句柄操作文件 3.关闭文件. 文件基本操作: f = open('file.txt','r') #以只读方式打开一个 ...
- Python学习笔记 - day5 - 文件操作
Python文件操作 读写文件是最常见的IO操作,在磁盘上读写文件的功能都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操作系统不允许普通的程序直接操作磁盘(大部分程序都需要间接的通过操作系统来完成对硬件的操作),所以,读写文 ...
- Python学习笔记之文件处理
1.打开和关闭 要打开文件可以使用函数 open(),它位于自动导入模块 io 中.函数将文件名作为唯一不可缺少的函数,并返回一个文件对象.它还有一个名叫 mode 的参数,用于指定文件模式,其可取值 ...
- 【Python学习之六】文件操作
环境 虚拟机:VMware 10 Linux版本:CentOS-6.5-x86_64 客户端:Xshell4 FTP:Xftp4 python3.6 一.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使用open函数,可以打开一 ...
- python学习笔记(11):文件的访问与函数式编程
一.文本文件读写的三种方法 1.直接读入 file1 = open('E:/hello/hello.txt') file2 = open('output.txt','w') #w是可写的文件 whil ...
- python学习笔记(7)文件的访问与函数式编程
一.文件读写的3中方法 1.直接读入 fiel1=open('test.txt') file2=open('output.txt') while True: line=file1.readLine() ...
- python学习笔记:文件操作和集合
一.文件操作 文件读写步骤:有一个文件,打开文件,操作文件读写文件,关闭文件. python 文件读写模式r,r+,w,w+,a,a+的区别(附代码示例) 模式 可做操作 若文件不存在 是否覆盖 r ...
随机推荐
- [Android] Intent详解
[转]http://www.cnblogs.com/engine1984/p/4146621.html [正文] Intent组件虽然不是四大组件,但却是连接四大组件的桥梁,学习好这个知识,也非常的重 ...
- MVC HTML辅助类常用方法记录
(1)@Html.DisplayNameFor(model => model.Title)是显示列名, (2)@Html.DisplayFor(modelItem => item.Titl ...
- php 连接主从数据库
本代码是从uchome的代码修改的,是因为要解决uchome的效率而处理的.这个思维其实很久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去做,相信也有人有同样的想法,如果有类似的,那真的希望提出相关的建议.封装的方式比较简单 ...
- Android源码剖析之Framework层升级版(窗口、系统启动)
本文来自http://blog.csdn.net/liuxian13183/ ,引用必须注明出处! 看本篇文章之前,建议先查看: Android源码剖析之Framework层基础版 前面讲了frame ...
- MYSQL 中常用日期时间函数使用
MySQL Date 函数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 MySQL 中最重要的内建日期函数: 函数 描述 NOW() 返回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CURDATE() 返回当前的日期 CURTIME() 返回当前的时间 ...
- php---分组函数group_concat()
group_concat()函数总结 group_concat(),手册上说明:该函数返回带有来自一个组的连接的非NULL值的字符串结果.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通俗点理解,其实是这样的:group_c ...
- windows下安装和配置mongoDB
上次在mac下安装和配置了mongodb,这次在windows下也尝试安装和配置mongodb. 1.首先下载mongodb压缩包,下载后解压到D盘或E盘.如下: 2.配置环境变量:桌面—计算机右键— ...
- ligerui做分页显示数据
现在前台技术用到的是ligerui,一直想写一个有关ligerui的显示,利用加班的今天偷点闲复制一下下,当自己的一些小资料吧,不会的时候,还可以来看看............稍微有点多,毕竟是从前后 ...
- Android笔记:gson处理多层嵌套的复杂形式的json
当一个Class的字段属性中包含另一个class时gson能正常处理吗? 最初看到网上有说使用static的说法 经验证是不需要的 直接当普通类来用就可以了. 直接使用gson.fromJson方法即 ...
- 【转】android Graphics(四):canvas变换与操作
android Graphics(四):canvas变换与操作 分类: 5.andriod开发2014-09-05 15:05 5877人阅读 评论(18) 收藏 举报 目录(?)[+]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