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通过调试Qt源码,大致了解了Qt的事件机制、信号槽机制。毕竟能力和时间有限。有些地方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

开发环境:Linux((fedora 17),Qt版本(qt-everywhere-opensource-src-4.7.3)。

Qt网络编程比较常用的两个类:QTcpServer和QTcpSocket。当然还有UDP的类(在这就不介绍了)。

这两个类的操作比较简单。

QTcpServer的基本操作:

1、调用listen监听端口。

2、连接信号newConnection,在槽函数里调用nextPendingConnection获取连接进来的socket。

QTcpSocket的基本能操作:

1、调用connectToHost连接服务器。

2、调用waitForConnected判断是否连接成功。

3、连接信号readyRead槽函数,异步读取数据。

4、调用waitForReadyRead,阻塞读取数据。

5、断开则调用disconnectFromHost;

6、调用waitForDisconnected。

在main函数中调用 app.exec()之后会进入事件循环。在Qt的事件循环中回调用QEventLoop::processEvents。在这个函数中又会调用QAbstractEventDispatcher::processEvents。

Qt为不同的平台,提供了不同的EventDispatcher。本人用的是linux。接下来会调用QEventDispatcherUNIX::processEvents。doSelect,select。

通过调试源码可以证实,函数调用的顺序。其实Qt网络编程,底层是通过select实现的。可能跟跨平台有关系吧,采用select。linux有比select更好的API(poll,epoll)。

通过调试,可以发现newConnection和readyRead这两个信号都和select有关系。

因为调用的是select所以服务器端肯定会有监视文件描述符数量问题。select默认的是1024。Qt默认的也是1024。服务器端在调用nextPendingConnection。会创建一个QTcpSocket对象。这个对象在QTcpServer对象删除的时候会自动删除。也可以手动删除,避免浪费内存,可以在该对象断开的时候,删除该对象。该对象在断开的时候,select调用会清除该描述符,不会影响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如果内存足够用的话,不需要关心该对象。

接下来介绍readyRead信号。该信号用的比较多。

该信号当有数据要读的时候,会触发该信号。不过在触发该信号之前,Qt会尝试读取bytesToRead数据,存在内部缓冲区中。

下面是Qt源码片段

    qint64 bytesToRead = socketEngine->bytesAvailable();
#ifdef Q_OS_LINUX
if (bytesToRead > ) // ### See setSocketDescriptor()
bytesToRead += addToBytesAvailable;
#endif
if (bytesToRead == ) {
// Under heavy load, certain conditions can trigger read notifications
// for socket notifiers on which there is no activity. If we continue
// to read 0 bytes from the socket, we will trigger behavior similar
// to that which signals a remote close. When we hit this condition,
// we try to read 4k of data from the socket, which will give us either
// an EAGAIN/EWOULDBLOCK if the connection is alive (i.e., the remote
// host has _not_ disappeared).
bytesToRead = ;
}
if (readBufferMaxSize && bytesToRead > (readBufferMaxSize - readBuffer.size()))
bytesToRead = readBufferMaxSize - readBuffer.size(); // Read from the socket, store data in the read buffer.
char *ptr = readBuffer.reserve(bytesToRead);
qint64 readBytes = socketEngine->read(ptr, bytesToRead);
if (readBytes == -) {
// No bytes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reading.
readBuffer.chop(bytesToRead);
return true;
}
readBuffer.chop(int(bytesToRead - (readBytes < ? qint64() : readBytes)));
qint64 QNativeSocketEnginePrivate::nativeBytesAvailable() const
{
int nbytes = ;
// gives shorter than true amounts on Unix domain sockets.
qint64 available = ;
#ifdef Q_OS_SYMBIAN
if (::ioctl(socketDescriptor, FIONREAD, (char *) &nbytes) >= )
#else
if (qt_safe_ioctl(socketDescriptor, FIONREAD, (char *) &nbytes) >= )
#endif
available = (qint64) nbytes; return available;
}

读取数据的步骤:

1、通过ioctl获取系统能够读取的数据长度。

2、在linux系统中多加4K数据(跟linux域套接字有关系)。

3、如果调用setReadBufferSize()设置缓冲区大小的话。重新计算bytesToRead。从代码中可以看出来,只有bytesToRead大的话,才重新计算。如果readBufferMaxSize设置过大,不会重新计算。

4、调用read函数尝试读取bytesToRead长度数据。返回实际读取的数据长度readBytes。通过调试可以看出readBytes和bytesToRead相差并不是很多。

bytesAvailable()函数返回缓冲区长度。如果没设定readBufferMaxSize,该函数返回值主要取决于ioctl系统调用。该系统调用跟系统当前运行的状态有关系。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当触发readyRead信号,但是缓冲区的长度小于另一端发送的数据。这样就会触发多次readyReady信号。如果一次槽函数里面读取缓冲区的长度,数据就会接受不全,进行数据处理肯定会出问题。Qt的例子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在发送数据的头部加上数据的长度。只有当bytesAvailable大于数据的长度时,才读取数据。

2、系统API里面调用read是从系统缓冲区里面读取数据。如果系统缓冲区满的话。以前的就会被覆盖。但是Qt里面也存在缓冲区。如果一端发送数据。另一端并不从Qt缓冲区读取数据。那么Qt就会无限制的从系统缓冲区中读出数据放置自己内部缓冲区。最后肯定会出现堆栈满的情况,系统异常退出。

想进一步了解Qt网络的东西,可以搭建调试环境。自己调试来分析源码,查找原因。

转自:http://blog.csdn.net/ying_593254979/article/details/17006507

Qt网络编程QTcpServer和QTcpSocket的理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四):快速理解HTTP/2的服务器推送(Server Push)

    本文原作者阮一峰,作者博客:ruanyifeng.com. 1.前言 新一代HTTP/2 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网页性能(有关HTTP/2的介绍,请见<从HTTP/0.9到HTTP/2:一文读 ...

  2. QT网络编程Tcp下C/S架构的即时通信

    先写一个客户端,实现简单的,能加入聊天,以及加入服务器的界面. #ifndef TCPCLIENT_H #define TCPCLIENT_H #include <QDialog> #in ...

  3. QT网络编程

    bool QAbstractSocket::waitForReadyRead(int msecs = 30000) bool QAbstractSocket::waitForDisconnected( ...

  4. QT 网络编程三(TCP版)

    QT客户端 //widget.h #ifndef WIDGET_H #define WIDGET_H #include <QWidget> #include <QTcpSocket& ...

  5. GeoServer-REST应用:基于Qt网络编程一键同步发布空间数据和样式至GeoServer

    @ 目录 简介 配置 步骤   1.引入Qt网络模块   2.创建网络管理.网络响应.网络请求   3.创建工作空间   4.创建数据存储并上传数据   5.上传样式文件   6.图层发布   6.图 ...

  6. QT 网络编程二(UDP版本)

    QT的UdpSocket接收消息使用原则 第一步:new一个UdpSocket 第二步:调用UdpSocket的bind方法,同时指定端口号 第三步:使用connect将接收消息函数和UdpSocke ...

  7. c/c++ 网络编程 陈硕老师视频理解之ttcp

    ttcp 是干啥的:测试2台机器间的网络传输性能 wiki 功能如下图: 对应的视频是: 4.回顾基础的Sockets API.mkv 5.TTCP代码概览.mkv 6.使用TTCP进行网络传输性能测 ...

  8. Python中网络编程对 listen 函数的理解

    listen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时SOCKET类型的,该函数的作用是在这个SOCKET句柄上建立监听,至于有没有客户端连接进来,就需要accept函数去进行检查了,accep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也是SOCK ...

  9. QT网络编程UDP下C/S架构广播通信

    QT有封装好的UDP协议的类,QUdpSocket,里面有我们想要的函数接口.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先搞服务端吧,写一个子类,继承QDialog类,起名为UdpServer类.头文件要引用我们上边说 ...

随机推荐

  1. ios7新特性--1

    1.用户界面的扁平化 2.UIKit 动态行为支持 应用程序可以设置UIView 对象和其他对象(遵从UIDynamicItem 协议)的动态行为属性.遵从UIDynamicItem协议的对象被称为d ...

  2. 用casperjs模拟登录,支持多个账户登录

    var casper = require('casper').create({ viewportSize:{ width:1920, height:1080 } }); var url1 = 'htt ...

  3. PCA,SVD

    PCA的数学原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43886/answer/196294308 奇异值分解的揭秘(二):降维与奇异向量的意义 奇异值分解的揭秘(一) ...

  4. 如何在 Linux 上设置密码策略

    https://linux.cn/article-2518-1.html 用户帐号管理是系统管理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密码安全是系统安全中最受关注的一块.在本教程中,我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 Linux ...

  5. 实战mysql分区

    前些天拿到一个表,将近有4000w数据,没有任何索引,主键.(建这表的绝对是个人才) 这是一个日志表,记录了游戏中物品的产出与消耗,原先有一个后台对这个表进行统计.....(这要用超级计算机才能统计得 ...

  6. MVC的项目部署成应用程序或虚拟目录路径的问题

    1.js和css的引用出错 a.~/可以取得应用程序目录 b. ./定位到路径,./代表到本目录,../代表父级目录 2.打开页面view a. ./定位到路径 3.img src   a. ./定位 ...

  7. slack机器人运维

    这里有一篇文章,够详细了:http://colobu.com/2015/11/04/create-a-slack-bot-with-golang/ 另外:这个py的库,test了一下,挺好使:http ...

  8. Zabbix监控数据库连通性所遇问题

    Zabbix配合db2bp监控DB2数据库能否远程连接问题分析: 所遇问题,有时监控一直获取不到数据,原因是connect to连接超时了,zabbix默认监控脚本获取数据时间是3s,但最多支持30s ...

  9. 浅析notifyDataSetChanged内部工作流程

    Reference: http://blog.csdn.net/hp910315/article/details/47174531 首先我们知道notifyDataSetChanged是Adater的 ...

  10. django源码解析之 BooleanField (三)

    def __init__(self, *args, **kwargs): kwargs['blank'] = True if 'default' not in kwargs and not kwa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