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nit蠕虫病毒分析和查杀】的更多相关文章

Ramnit是一种蠕虫病毒.拥有多种传播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网页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感染计算机内可执行文件进行传播.该病毒在2010年第一次被安全研究者发现,从网络威胁监控中可以看出目前仍然有大量的主机感染该病毒,所以Ramnit依然是网络空间世界的重大威胁之一. Ramnit病毒可以监控网络访问活动等,可能导致网上银行交易等信息的泄露或盗取: 该病毒还可以扫描和浏览服务器中的文件系统,获取敏感的文件信息: 此外该病毒通过控制某台计算机可以作为攻击者的跳板对整个内部网络造成危害. 病毒样本分析 微…
前言 这次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我所总结的关于JS下载者脚本木马的分析与防御技术.之所以要选择这样的一个题目,是因为在日常的病毒分析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这类病毒样本,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当然了,更多的样本已经被自动分析系统拦截下来了).而且这类的样本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可能会长盛不衰.JS脚本木马之所以会如此泛滥,与它的编写简单.易于免杀以及难以封堵等特点息息相关.而我们本次的课程也会围绕它的这三个特点展开讲解,从而让大家全面的掌握JS脚本木马的分析与防御技术.   JS下载者脚本木马基本分析方…
WannaCry ransomware used in widespread attacks all over the world Customer Guidance for WannaCrypt attacks(Microsoft Security Response Center) How to enable and disable SMBv1, SMBv2, and SMBv3 in Windows and Windows Server 利用MS17-010漏洞勒索比特币蠕虫病毒分析报告 应…
一.说明 如果出现文件上传漏洞和命令执行类漏洞(包括命令注入.缓冲区溢出.反序列化等)都会让人担心,系统是否系统已被上传webshell甚至植入木马程序.如果依靠人工排查,一是工作量大二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才能判断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异常.工作量大决定排查工作不可能由个别具有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人来完成工作而需要其他人员参与,而如果这些没有“一定程度的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人员参与基本必然后导致大量的误报和漏报(主要是漏报).总而言之,在大量设备场景中人工排查后门是很难切实有效推行的排…
概要: 一.症状及表现 二.查杀方法 三.病毒分析 四.安全防护 五.参考文章 一.症状及表现 1.CPU使用率异常,top命令显示CPU统计数数据均为0,利用busybox 查看CPU占用率之后,发现CPU被大量占用: *注:ls top ps等命令已经被病毒的动态链接库劫持,无法正常使用,大家需要下载busybox,具体的安装和下载步骤参见参考文章(https://blog.csdn.net/u010457406/article/details/89328869). 2.crontab 定时…
前言 按照我的个人习惯,在运用诸如IDA Pro与OllyDBG对病毒进行逆向分析之前,我都会利用一些自动化的工具,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分析方法(参见<病毒木马查杀第008篇:熊猫烧香之病毒查杀总结>)来对病毒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认识,这样在之后的逆向分析中,我就能够产生"先入为主"的心态,在分析反汇编代码的时候就能够比较顺利.本文论述的是通过静态分析方法来理解我们的目标病毒,看看仅仅通过观察其十六进制代码,我们能够获取到什么信息,这也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处理病毒文件. 查看附加数…
前言 在本系列的文章中,对每一个病毒分析的最后一个部分,若无特殊情况,我都会采用逆向分析的手段来为读者彻底剖析目标病毒.但是之前的"熊猫烧香"病毒,我用了三篇文章的篇幅(每篇2500字左右)也仅仅分析了病毒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没分析到病毒的核心部分.主要也是因为那是我这个系列为大家分析的第一个病毒,为了将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说清楚,所以文章略显冗长,也主要是照顾一下初学的朋友,摒弃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将我的实际分析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相信大家在认真阅读完那三篇文章后,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
前言 假设说我们的计算机中安装有杀毒软件,那么当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下载了一个恶意程序后.杀软一般都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我们,下载的程序非常可能是恶意程序,建议删除之类的.或者杀软就不提示.直接删除了:或者当我们运行了某一个程序,包括有可疑操作,比方创建开机启动项,那么杀软一般也会对此进行提醒:或者当我们在计算机中插入U盘.杀软往往也会第一时间对U盘进行扫描,确认没有问题后,再打开U盘--上述这些,事实上都属于杀软的"主动防御"功能. "主动防御"简单介绍 杀毒软件通常…
今年的世界杯越来越看不懂,想去天台吹吹风都不一定有位置,心凉了,事儿还得做,先从网上抓个可疑样本压压惊!上手分析才发现并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 一.基本信息 MD5 ff5e1f27193ce51eec318714ef038bef  文件大小  55 KB  运行环境  Windows  SHA256  fd6c69c345f1e32924f0a5bb7393e191b393a78d58e2c6413b03ced7482f2320  拿到可疑文件第一时间扔到“虚拟执行环境”中先让它自己可劲儿折腾…
前言 因为我们的终于目标是编写出针对于这次的U盘病毒的专杀工具.而通过上次的分析我们知道,病毒有可能在不同的计算机中会以不同的名称进行显示.假设真是如此,那么就有必要在此分析出病毒的命名规律等特征,然后再进行查杀. 对病毒样本进行脱壳 依照常规.首先是对病毒进行查壳的工作,这里我所使用的是"小生我怕怕"版的PEiD,之所以用这个版本号,是因为经过我的实际測试.常规的PEiD或者说其他的查壳工具都难以非常好地对这次的程序所加的壳进行识别: 图1 使用PEiD进行查壳 这里请大家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