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os中的中断管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一.中断的概念 中断是一种硬件机制,用于处理异步事件.中断的实时性比轮询要好,通过中断,微控制器可以在异常发生的时候立刻进行处理,而不需要不断轮询事件是否发生. CM3支持中断嵌套,使得高优先级异常可以打断低优先级的异常. 二.中断服务程序中的数据处理 1.裸机中的中断处理 1)对于中断请求较少的程序来说,直接在中断中进行数据处理是一种简洁的方式(参见正点原子的教学例程). 2)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中断资源比较宝贵,通常做法是在中断中打一个标记,在主循环中轮询此标志位,发现置位标记后,马上清空,…
熟悉ucos,或者读过Jean.J.Labrosse写过的ucos书籍的人,一定会知道ucos中著名的临界区管理宏: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 同样是通过关中断来保护临界区,OS_ENTER_CRITICAL/OS_EXIT_CRITICAL一共实现了三种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1.       #if OS_CRITICAL_METHOD == 1 2.       #define OS_ENTER_CRITICAL() __asm__("cl…
CM3 内核支持256 个中断,其中包含了16 个内核中断和240 个外部中断,并且具有256 级的可编程中断设置.但STM32 并没有使用CM3 内核的全部东西,而是只用了它的一部分. STM32 有76 个中断,包括16 个内核中断和60 个可屏蔽中断,具有16 级可编程的中断优先级. 而我们常用的就是这60 个可屏蔽中断,所以我们就只针对这60 个可屏蔽中断进行介绍. 在 MDK 内,与NVIC 相关的寄存器,MDK 为其定义了如下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vu32 I…
1.内存管理的两大策略: 谁申请,谁释放原则(类似于,谁污染了内存,最后由谁来清理内存)--------->适用于过程性函数 引用计数原则(创建时,引用数为1,每引用一次,计数加1,调用结束时,引用计数减1,当引用计数为0时,才会真正释放内存) --------->适用于注册性函数(消息处理,中断等场合) 2.cocos2dx中的内存管理采用引用计数和内存托管的原则 spr->retainCount();//获取对象的引用计数值 spr->retain();//引用计数加1 spr…
源:stm32 NVIC中断管理实现[直接操作寄存器]     cortex-m3支持256个中端,其中包含了16个内核中断,240个外部中断.stm32只有84个中断,包括16个内核中断和68个可屏蔽中断.stm32f103上只有60个中断,f107上才有68个中断.       中断是stm32很基础的一个功能,学会使用中断,才可以更好的使用其他的外设.理解stm32的中断,必须要先从stm32的中断优先级分组是怎么回事.要理解优先级分组,就要先理解什么是先占优先级,和次占优先级.    …
硬件中断处理是实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设计人员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满足开发工作需要.文中以VxWorks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讨论了在实时系统中进行中断应用设计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由于软硬件的相关性,选用广泛应用的X86架构的嵌入式汁算机为硬件平台,对PenriumCPU和计算机主板对硬件中断的管理机制也做了详细介绍 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在具体的开发项目中均得以验证,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硬件中断处理是实时系统设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文中综合软硬件,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CPU和外设之间的交互,或CPU通过轮询机制查询,或外设通过中断机制主动上报. 对大部分外设中断比轮询效率高,但比如网卡驱动采取轮询比中断效率高. 这里重点关注ARM+Linux组合下中断管理,从底层硬件GIC+CPU,到Linux内核通用部分处理,再到GIC驱动以及中断注册,最后是中断下半部软终端.tasklet.workqueue,包括线程化部分. 所以按照从硬件到软件,软件从底层到上层的框架去介绍. 0. 目录 <Linux中断管理> <Linux中断管理 (1)Linux中断管理…
SQL Server中事务日志管理的阶梯,级别5:以完全恢复模式管理日志 作者:Tony Davis,2012/01/27 翻译:赖慧芳 译文: 该系列   本文是Stairway系列的一部分:SQL Server中事务日志管理的阶梯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没有必要特别注意事务日志的功能或工作方式. 您只需要确信每个数据库都有正确的备份机制. 当出现问题时,了解事务日志对于采取纠正措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时间点恢复时! 托尼戴维斯给出了每个DBA应该知道的正确程度的细节. 在此级别中,…
首先聊一聊全局变量: 在慕课上学习浙大老师的C语言课程的时候,翁恺老师一直在强调在程序中我们要避免使用全局变量,C语言的程序员(尤其像我这样的野生程序员)为了方便,经常会不顾这个编码规范.全局变量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全局可见,内存地址固定,读写效率高.比起优点来,全局变量的槽点更多:1)学过面向对象语言的同学会更加谨慎的使用全局变量,这破坏了函数的封装性能,降低了函数的可移植性.2)使代码可读性差,大型程序里面简直是灾难  3)生存期长,会占用较多的内存单元.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信息系统设计与…
信号量 事件标志和消息队列分别应用于什么场景(反正我学的时候有点闹不清,现在总结一下): 信号量和事件标志用于任务同步.详细来说,这个功能可以替代以前裸机中你打一个标记的功能,比如使用了一个定时器,500ms到的时候,需要扫描一次键盘,为了尽快处理完中断,需要打一个标记,在主函数中做键盘扫描的具体实现.在这期间,主函数要一直查询标记是否被置位,一旦发现标记置位,就开始做处理.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同步.ucos中信号量和事件标志都可以用作任务间同步,或任务与ISR之间的同步. 区别在于:信号量用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