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 VS 责任链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概述 为什么要把观察者模式和责任链模式放在一起对比呢?看起来这两个模式没有太多的相似性,真没有吗?回答是有.我们在观察者模式中也提到了触发链(也叫做观察者链)的问题,一个具体的角色既可以是观察者,也可以是被观察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观察者链.这与责任链模式非常类似,它们都实现了事务的链条化处理,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你睡着了,打鼾声音太大,盖过了老师讲课声音,老师火了,捅到了校长这里,校长也处理不了,然后告状给你父母,于是你的魔鬼日子来临了,这是责任链模式,老师.校长.父母都是链中的一个具体角色,…
为什么要把观察者模式和责任链模式放在一起对比呢?这两个模式没有太多的相似性呀,真没有嘛?有相似性,我们在观察者模式中也提到了触发链(也叫做观察者链)的问题,一个具体的角色既可以是观察者,也可以是被观察者,如此则形成了一个观察者链,这与责任模式非常类似,都实现了事务的链条化处理,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你睡着了,打鼾声音太大,盖过了老师讲课声音,老师火了,捅到了校长这里,校长也处理不了,然后告状到你父母,于是你的魔鬼日子来临了,这是责任链模式,老师.校长.父母都是链中的一个具体角色,事件(你睡觉)在链中…
[状态模式] No1: Wifi设置界面是一个叫做WifiSetting的Fragment实现的 No2: 在不同的状态下对于扫描Wifi这个请求的处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初始状态下扫描请求被直接忽略,在驱动加载中状态下Wifi扫描请求被添加到延迟处理的消息列表,在驱动加载完成状态下扫描Wifi的请求直接被处理. 它的实现原理就是将请求的处理封装到状态类中,在不同的状态类中对同一个请求进行不同的处理 [责任链模式] No3: 最大缺点:对链中请求处理者的遍历,如果处理者太多,那么遍历必定会影响性能…
一.责任链模式.观察者模式 1.责任链模式:当一个对象在一条链上被多个拦截器处理(烂机器也可以选择不拦截处理它)时,我们把这样的设计模式称为责任链模式,它用于一个对象在多个角色中传递的场景.   2.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又称为发布电话与模式,是对象的行为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视着被观察者的状态,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变化时,会通知观察者,并让其自动更新自己. 二.责任链模式(例子) 创建测试接口:HelloWorld.java package com.xf…
以下内容出自:<<24种设计模式介绍与6大设计原则>> 中国古代对妇女制定了“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也就是说一个女性,在没有结婚的时候要听从于父亲,结了婚后听从于丈夫,丈夫死了还要听儿子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女的要出去逛街,同样这样的一个请求,在她没有出嫁前她必须征得父亲的同意,出嫁之后必须获得丈夫的许可,那丈夫死了怎么办?一般都是男的比女的死的早,还要问问儿子是否允许自己出去逛街,估计你下边马上要问要是没有儿子怎么办?请示小叔子.侄子…
详见:http://blog.yemou.net/article/query/info/tytfjhfascvhzxcyt175 从击鼓传花谈起 击鼓传花是一种热闹而又紧张的饮酒游戏.在酒宴上宾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鼓声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则该人就得饮酒. 假比说,贾母.贾赦.贾政.贾宝玉和贾环是五个参加击鼓传花游戏的传花者,他们组成一个环链.击鼓者将花传给贾母,开始传花游戏.花由贾母传给贾赦,由贾赦传给贾政,…
今天来说说程序员小猿和产品就关于需求发生的故事.前不久,小猿收到了产品的需求. 产品经理:小猿,为了迎合大众屌丝用户的口味,我们要放一张图,要露点的. 小猿:......露点?你大爷的,让身为正义与纯洁化身的我做这种需求,还露点. 产品经理:误会误会,是放一张暴露一点点的,尺寸不大. 小猿:尼玛~能说清楚些吗,需求模棱两可的.不干,我要上报boss. 产品经理也一阵无语,这豆丁的事还上报boss.话说这上报也得走程序是吧,技术经理就不干了,"凭什么要跳过我,得经过我才能到boss".咦…
本文将从简单的场景引入, 逐步优化, 最后给出具体的责任链设计模式实现. 场景引入 首先我们考虑这样一个场景: 论坛上用户要发帖子, 但是用户的想法是丰富多变的, 他们可能正常地发帖, 可能会在网页中浅入html代码, 可能会使用错误的表情格式, 也可能发送一些敏感信息. 作为论坛的管理员必须对用户的帖子进行过滤才能显示出来, 否则论坛就经营不下去了. 现在我们考虑一种最简单处理方式.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责任链的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设计对请求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解耦,请求者调用操作的对象,接收者接收请求并执行相关操作,通过解耦请求者不需要关心接收者的接口,同时也可增强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调用次序,允许动态新增或删除责任. 作用 责任链模式通过将多个对象连成链式模式,并沿着这个链传递命令或者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视图 实现 我们还是取比较经典的员工请假的例子.员工为请假的请求者,接收者分别从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公司经理这几个层级,员工向上进行请假操作,首先传递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
Chain of Responsibility定义:Chain of Responsibility(CoR) 是用一系列类(classes)试图处理一个请求request,这些类之间是一个松散的耦合,唯一共同点是在他们之间传递request.也就是说,来了一个请求,A类先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B类处理,如果没有处理,就传递到C类处理,就这样象一个链条(chain)一样传递下去. 如何使用责任链模式 虽然这一段是如何使用CoR,但是也是演示什么是CoR. 有一个Handler接口: pu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