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调试msm8996的开发板,由于主板和LCD子板还没回来,所以先回的核心板算是个Headless的Android Device.核心板有独立供电,另外还有USB Type-C.FAN.HDMI.TF Card和KEY等硬件模块,目前都已调通,效果如下图所示. 在调试过程中,Android远程桌面助手基本可以弥补没有显示屏的问题,调试的进度也没有因为缺少液晶屏而受影响.另外,调试时也根据实际需求扩展了Android远程桌面助手的一些功能,可以用得更顺手.修改内核代码后,编译boot.img.…
由于在开发板上 LEDtest 应用已经默认安装了,所以在开发板上调试已安装应用的时候,需要做一下处理才能够正常连接.基于迅为iTOP4418开发板如下图所示,在打开工程“ledtest”,打开“bin”→“res”→“AndroidMainIFest.xml”文件,选择“Mainifest”.将 Package 的名称“com.topeet.ledtest”改为“com.topeet.leddebug”.‘’ 如果想修改应用图标名称和应用程序窗口名称,则将下面的两个红色框中的参数修改成下图对应…
本文转自迅为论坛:http://www.topeetboard.com 1.安装ADB驱动 在开发板上调试 Android 应用,首先要安装 ADB 驱动. 通过“SDK Manager.exe”来安装.如下图所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使用 SDK Manager 安装软件,需要将 Eclipse 关闭. 安装完成后,打开文件夹中“USB_fastboot_tool\platform-tools”的命令行 cmd.exe, 如下图所示,输入命令“#adb”,然后回车.这里集成了 adb 命令…
改章节个人在深圳游玩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这几周就有想写几篇关于android驱动的博客,所以回家到之后就奋笔疾书的写出来发布了 这些天一直在想Android驱动框架层的实现,本文借助老罗教师的博客和现有通过过分析台湾的Jollen的mokoid 工程代码,并尝试在Android开发板上驱动一个简单的蜂鸣器,来解析Android下驱动的调用. HAL架构由Patrick Brady (Google) 在2008 Google  I/O报告中提出的,如下图. 其实可以斟酌先编写驱动代码,然后使用N…
硬件平台:MDK972-EK开发板编译调试软件:KEIL uVision4仿真工具:JLINK V7/V8   本例子从串口输出信息,如图:       KEIL uVision4调试设置如图所示:   开发板启动方式设置:1.需要禁用硬件看门狗和使能JTAG引脚功能,如图所示:  2.可以将开发板设置于USB启动方式,或设置为其他启动方式,然后烧写U-Boot,使开发板停在U-Boot命令行对开发板进行仿真.    上面的仿真采用的是U-Boot命令行方式,若开发板烧写有Linux系统,则在开…
工业级核心板-Android开发板 10层高速PCB设计,充分保证电磁兼容 处理器:开发板默认是四核商业扩展级芯片,可根据用户需求更换单核.双核.工业级.汽车级处理器,批量更省成本. 扩展引脚:320PIN 全部引出,扩展更多可能. 核心板尺寸说明:长宽尺寸: 51mm*61mm: 核心板总厚度: 2.6mm. 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器高度仅 1.5mm. 长期稳定运行:实测开发板待机运行 1 个月不死机. 独当一面的强大功能-Android开发板 底板4层PCB设计,扩展接口丰富 01 支持RGB…
android开发真机调试 相关东东 我们做android开发的时候,可以用模拟器,也可以真机调试,但是电脑配置不高的话,模拟器,真的是慢的有的一说,所以我一直倾向于用真机调试,但是问题也就来了,模拟器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在DDMS视图下,File EXplorer下看到android系统下的文件,比如我们开打常用的/data/data 目录下的文件,有时候我们需要查看,但是问题是真机的时候,/data是打不来的,有相关的权限的东西,网上有些说在手机安装RE文件管理器,赋权限,但是我试了下,还是…
该文章是一个系列文章,是本人在Android开发的漫漫长途上的一点感想和记录,我会尽量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写该系列.该系列引用了<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以及<深入理解Android 卷Ⅰ,Ⅱ,Ⅲ>中的相关知识,另外也借鉴了其他的优质博客,在此向各位大神表示感谢,膜拜!!!另外,本系列文章知识可能需要有一定Android开发基础和项目经验的同学才能更好理解,也就是说该系列文章面向的是Android中高级开发工程师.* 第三篇了,,接着上一篇说 (怎么感觉没人评论呢) 上一篇…
该文章是一个系列文章,是本人在Android开发的漫漫长途上的一点感想和记录,我会尽量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写该系列.该系列引用了<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以及<深入理解Android 卷Ⅰ,Ⅱ>中的相关知识,另外也借鉴了其他的优质博客,在此向各位大神表示感谢,膜拜!!!另外,本系列文章知识可能需要有一定Android开发基础和项目经验的同学才能更好理解,也就是说该系列文章面向的是Android中高级开发工程师. 还是先来个最简单的HelloWord代码,用Android S…
该文章是一个系列文章,是本人在Android开发的漫漫长途上的一点感想和记录,我会尽量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编写该系列.该系列引用了<Android开发艺术探索>以及<深入理解Android 卷Ⅰ,Ⅱ,Ⅲ>中的相关知识,另外也借鉴了其他的优质博客,在此向各位大神表示感谢,膜拜!!!另外,本系列文章知识可能需要有一定Android开发基础和项目经验的同学才能更好理解,也就是说该系列文章面向的是Android中高级开发工程师.* 第三篇了,,接着上一篇说 (怎么感觉没人评论呢)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