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请求勾子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before_first_request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 before_request 在每次请求前执行 如果在某修饰的函数中返回了一个响应,视图函…
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切入到Jinja2模板引擎,形式最简单的Jinja2模板引擎就是一个包含响应文本的文件,实例如下: <h1>Hello World!</h1> 最简单的包含变量的模板引擎实例如下: <h1>Hello, {{ name }}!</h1> 渲染模板 默认情况下,Flask 在程序文件夹中的templates 子文件夹中寻找模板.在下一个hello.py版本中,要把前面定义的模板保存在templates 文件夹中,并分别命名为index.h…
请求钩子: 当我们需要对请求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时,就可以用Flask提供的回调函数(钩子),他们可用来注册在请求处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处理函数.这些请求钩子使用装饰器实现,通过程序实例app调用,以 before_request钩子为例(请求之前),当你对一个函数附加了app.before_request装饰器后,就会将这个函数注册为before_request处理函数,每次执行请求前都会触发所有before_request函数 Flask默认 实现的五种钩子: 示例代码: 定义了三个视图函数 A…
flask 框架下的jinja2模块引擎(1):https://www.cnblogs.com/chichung/p/9774556.html flask 框架下的jinja2模块引擎(2):https://www.cnblogs.com/chichung/p/9775099.html 本文主要记录下 jinja2 的模板继承. 模板继承是什么? 在模板中,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 多个模板具有完全相同的顶部和底部内容 多个模板中具有相同的模板代码内容,但是内容中部分值不一样 多个模板中具有完全相同…
模板 简介 模板是一个包含响应文本的文件,其中包含用占位变量表示的动态部分,其具体值只在请 求的上下文中才能知道. 渲染 使用真实值替换变量,再返回最终得到的响应字符串,这一过程 称为渲染.为了渲染模板,Flask 使用了一个名为 Jinja2 的强大模板引擎. 以下列代码为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 ...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render_template('index.htm…
flask框架下的jinja2模块引擎(1):https://www.cnblogs.com/chichung/p/9774556.html 这篇论文主要用来记录下 jinja2 的过滤器. 什么是过滤器? 过滤器的本质就是函数.有时候我们不仅仅只是需要输出变量的值,我们还需要修改变量的显示,甚至格式化.运算等等,而在模板中是不能直接调用 Python 中的某些方法,那么这就用到了过滤器. 过滤器的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 过滤器的使用方式为:变量名 | 过滤器. {{variable | filt…
#转载请留言联系 模板是什么? 在 flask 框架中,视图函数有两个作用:处理业务逻辑和返回响应内容.在大型应用中,把业务逻辑和表现内容放在一起,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模板作用即是承担视图函数的另一个作用,即返回响应内容. 模板其实是一个包含响应文本的文件,其中用占位符(变量)表示动态部分,告诉模板引擎其具体的值需要从使用的数据中获取 使用真实值替换变量,再返回最终得到的字符串,这个过程称为“渲染” Flask是使用 Jinja2 这个模板引擎来渲染模板 使用模板的好处: 视图函数只负…
Environment 类版本: 本文所描述的 Environment 类对应于 Jinja2-2.7 版本.   Environment 类功能: Environment 是 Jinja2 中的一个核心类,它的实例用来保存配置.全局对象,以及从本地文件系统或其它位置加载模板. 多数应用会在初始化时创建 Environment 实例,然后用它来加载模板.当然,如果系统有必要使用不同的配置,也可以创建多个 Environment 实例一起使用. Environment 作为 Jinja2 模板引擎…
一.请求钩子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 before_first_request -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初始化的时候) - before_request - 在每次请求前执行…
错误捕获(异常捕获)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 import abort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demo1') def demo1(): # print(403) # abort(404) # 主动抛出404错误,下面的代码不在执行 ") return 'demo1' #===================================== # 当我们访问http://127.0.0.1:5000/d…
请求勾子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before_first_request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 before_request 在每次请求前执行 如果在某修饰的函数中返回了一个响应,视图函数将…
Flask学习笔记: GitHub上面的Flask实践项目 https://github.com/SilentCC/FlaskWeb 1.Application and Request Context(上下文) 在Flask 中,一般一个view function(视图函数)会处理一个请求 Flask 中提供request context.保证全局只有一个线程的request,而不会同时出现两个request. Application and Request Context 一共有四种 curr…
前面也提到过在Flask中最核心的两个组件是Werkzeug和Jinja2模板.其中Werkzeug在前一节已经详细说明了.现在这一节主要是来谈谈Jinja2模板. 一.为什么需要引入模板: 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开发的软件能够有很低的耦合度.而在视图中主要是处理业务逻辑和返回响应的,在web开发中,响应主要是渲染HTML文本,如果把渲染的这一个过程在视图中做的话,会导致耦合度特别高,难以维护.这样就引入了模板,目的是为了把视图中的业务处理和响应分开,这样维护的成本就会降低. 二.Ji…
一.初识flask 1.什么是Flask:Flask是一个python编写的web框架,只是一个内核,默认依赖2个外部库:jinja2模板引擎和WSGI工具集--Werkzeug. 2.安装flask: pip install flask 3.创建Flask程序  项目目录详解: static文件夹:用于存放各种静态文件css.js.图片等等 templates文件夹:用于存在html模板文件 app.py:为我们的主文件,启动项目需要启动该文件 注意:app.py文件的名字我们可以自由命名 主…
lua原生并没有提供try-catch的语法来捕获异常处理,但是提供了pcall/xpcall等接口,可在保护模式下执行lua函数. 因此,可以通过封装这两个接口,来实现try-catch块的捕获机制. 我们可以先来看下,封装后的try-catch使用方式: try { -- try 代码块 function () error("error message") end, -- catch 代码块 catch { -- 发生异常后,被执行 function (errors) print(…
请求钩子(Hook)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通过请求钩子,我们可以对请求进行预处理(preprocessing)和后处理>(postprocessing). Flask的请求钩子通过装饰器实现,每个钩子可以注册任意多个处理函数,默认的五种请求钩子如下: 钩子 说明 before_first_requ…
前言 什么是请求钩子?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统一处理,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可以添加这些处理函数,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的原理 先回顾一下flask对请求的处理流程: 接收请求-->创建请求上下文-->请求上下文入栈-->创建该请求的应用上下文-->应用上下文入栈-->处理逻辑-->请求上下文出栈-->应用上下文出栈 看了这个过程,flask放置请求钩子的位置有:处理逻辑之前,处理逻辑…
一.上下文 请求上下文:request与session 应用上下文:current_app与g:一次请求多个函数可以用它传参 @app.route("/") def index(): g.username = "yy" test() return "page" # 1.请求上下文:request与session # 2.应用上下文:current_app与g:一次请求多个函数可以用它传参 def test(): print(g.username)…
1.请求上下文和应用上下文入栈 # 将ctx入栈,但是内部也将应用上下文入栈 ctx.push() def push(self): # 获取到的 top == ctx top = _request_ctx_stack.top if top is not None and top.preserved: top.pop(top._preserved_exc) # Before we push the request context we have to ensure that there # is…
关于WSGI WSGI(全称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是为 Python 语言定义的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之间的一种简单而通用的接口,它封装了接受HTTP请求.解析HTTP请求.发送HTTP,响应等等的这些底层的代码和操作,使开发者可以高效的编写Web应用. 一个简单的使用WSGI的App例子: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
前引 在了解flask上下文管理机制之前,先来一波必知必会的知识点. 面向对象双下方法 首先,先来聊一聊面向对象中的一些特殊的双下划线方法,比如__call__.__getattr__系列.__getitem__系列. __call__ 这个方法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单例模式中,我们可能用到过,除此之外,还想就没有在什么特殊场景中用到了.我们往往忽视了它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对象object+()或者类Foo()+()这种很特殊的用法.在Flask上下文管理中,入口就是使用了这种方式. __getit…
  flask的request和session设置方式比较新颖,如果没有这种方式,那么就只能通过参数的传递. flask是如何做的呢? 1:本地线程,保证即使是多个线程,自己的值也是互相隔离 1 import threading 2 3 local_values = threading.local() 4 5 6 def func(num): 7 local_values.name = num 8 import time 9 time.sleep(1) 10 print(local_values…
请求钩子 什么是请求钩子?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统一处理,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可以添加这些处理函数,即请求钩子. flask的请求钩子类似于Django的中间件, flask的请求钩子分为四种, 如下所示: before_first_request: 请求处理前执行, 只执行一次 before_request: 请求处理前执行, 每次请求处理前都会执行 after_request: 请求处理后执行, 但其是在请求…
请求勾子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before_first_request: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 before_request:在每次请求前执行,在该装饰函数中,一旦return,视图函数不再…
一.flask请求上下文源码解读 通过上篇源码分析,我们知道了有请求发来的时候就执行了app(Flask的实例化对象)的__call__方法,而__call__方法返回了app的wsgi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方法的执行结果,而wsgi_app方法中有这样一句话:ctx = self.request_context(environ),还分析除了ctx是RequestContext类的实例化对象,而且ctx中含有有本次请求的request对象和session对象.…
本篇阅读目录 一.flask请求上下文源码解读 二.http聊天室(单聊/群聊)- 基于gevent-websocket 回到顶部 转:https://www.cnblogs.com/li-li/p/10252058.html#main 一.flask请求上下文源码解读 通过上篇源码分析,我们知道了有请求发来的时候就执行了app(Flask的实例化对象)的__call__方法,而__call__方法返回了app的wsgi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方法的执行结果,而…
请求上下文和应用上下文 请求上下文:可以简单理解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交互请求的容器 请求上下文对象有:request.Session request:封装了HTTP请求的内容,针对的是http的请求 Session:用来记录请求回话中的信息,针对的是用户的信息 应用上下文:应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中的变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request获取当前的应用,它 是伴随request而生,随request而死 应用上下文对象有:current_app.g current_app存储的变量: 应用程序启动…
在Flask中处理请求时,应用会生成一个“请求上下文”对象.整个请求的处理过程,都会在这个上下文对象中进行.这保证了请求的处理过程不被干扰.处理请求的具体代码如下: def wsgi_app(self, environ, start_response): with self.request_context(environ): # with语句中生成一个`response`对象 ... return response(environ, start_response) 在Flask 0.9版本之前,…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的,支持以下四种:1,before_first_request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运行2,before_request:在每次请求前运行3,after_request: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在每次请求后运行4,teardown_request: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在每次请求后运行 # 请求钩子 1. @api.after_request 2.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3. """设置默认的响应报文格式为…
文章出处  https://www.cnblogs.com/jackchengcc/archive/2018/11/29/10025949.html 一:什么是上下文 每一段程序都有很多外部变量.只有像Add这种简单的函数才是没有外部变量的.一旦你的一段程序有了外部变量,这段程序就不完整,不能独立运行.你为了使他们运行,就要给所有的外部变量一个一个写一些值进去.这些值的集合就叫上下文. 在 flask 中,视图函数需要知道它执行情况的请求信息(请求的 url,参数,方法等)以及应用信息(应用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