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链接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2544 思路 最短路算法模板题,求解使用的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SPFA算法可以当做求解最短路问题的模板使用. 代码 Dijkstra算法: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Time Limit : 5000/1000ms (Java/Other)   Memory Limit : 32768/32768K (Java/Other) Total Submission(s) : 36   Accepted Submission(s) : 16 Problem Description 1967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提出了一个名为"小世界现象(small world phenomenon)"的著名假说.大意是说.不论什么2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最多…
题目链接:https://vjudge.net/problem/HDU-2544 题意:给n个点,m条边,求点1到点n的最短路. 思路: 今天学了下bellman_ford,抄抄模板.dijkstra算法和该算法都是单源最短路径算法,但是dij不能适用含负权边的图.而bellman-ford算法适用于负权边,原理是进行n-1次松弛操作,每次都要对m条边进行松弛,所以算法复杂度是O(mn),比dijkstra要高.如果n-1次操作之后还能进行松弛,说明存在负环. AC code: #include…
传送门: http://www.qscoj.cn/#/problem/show/1987 童心未泯的帆宝和乐爷 Edit Time Limit: 10000 MS     Memory Limit: 256 MB Submit Status 6·1即将来临,游乐园推出了新的主题活动,雨过天晴,帆宝和乐爷童心未泯,准备一探究竟. 兴奋的他们一入园便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不知不觉便走散了. 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只能通过手机来确认对方的位置. 他们当然想尽快找到对方,然而由于孩子们实在是太多,只能选择距离…
PS:如果您只需要Bellman-Ford/SPFA/判负环模板,请到相应的模板部分 上一篇中简单讲解了用于多源最短路的Floyd算法.本篇要介绍的则是用与单源最短路的Bellman-Ford算法和它的一些优化(包括已死的SPFA) Bellman-Ford算法 其实,和Floyd算法类似,Bellman-Ford算法同样是基于DP思想的,而且也是在不断的进行松弛操作(可以理解为「不断放宽对结果的要求」,比如在Floyd中就体现为不断第一维\(k\),具体解释在这里) 既然是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我…
Bellman-ford 算法适用于含有负权边的最短路求解,复杂度是O( VE ),其原理是依次对每条边进行松弛操作,重复这个操作E-1次后则一定得到最短路,如果还能继续松弛,则有负环.这是因为最长的没有环路的路,也只不过是V个点E-1条边构成的,所以松弛E-1次一定能得到最短路.因此这个算法相比 Dijkstra 首先其是对边进行增广,其次它能检测出负环的存在(若负环存在,那么最短路是取不到的,因为可以一直绕着这个负环将最小路径值不断缩小),这个弥补了 Dijkstra 的不足,但是其算法跑的…
刚刚AC的pj普及组第四题就是一种单源最短路. 我们知道当一个图存在负权边时像Dijkstra等算法便无法实现: 而Bellman-Ford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O(V*E),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其实SPFA 是用队列的优化,过程详见下图(PS:图片转自网络) 好了,以上图片基本已经说明的SPFA的过程,下面就是代码实现: 模板如下: void spfa(){ ; i<=n; i++) dis[i]=INF; //初始化 dis[start]=; inq[start]=; q.push(st…
这一篇博客以一些OJ上的题目为载体.整理一下最短路径算法.会陆续的更新... 一.多源最短路算法--floyd算法 floyd算法主要用于求随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也成最短最短路径问题. 核心代码: /** *floyd算法 */ void floyd() { int i, j, k; for (k = 1; k <= n; ++k) {//遍历全部的中间点 for (i = 1; i <= n; ++i) {//遍历全部的起点 for (j = 1; j <= n; ++j) {//遍历…
一.Floyd算法 用于计算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参考了five20的博客 Floyd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从任意节点A到任意节点B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A到B,2是从A经过若干个节点到B,所以,我们假设dist(AB)为节点A到节点B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t(AK) + dist(KB) < dist(AB)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A到K再到B的路径比A直接到B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 dist(AB) = dist(AK) + dist(KB),…
参考:https://blog.csdn.net/xunalove/article/details/70045815 有关SPFA的介绍就掠过了吧,不是很赞同一些博主说是国内某人最先提出来,Bellman算法论文后面提及过队列优化的问题. 另外,不建议在没有负边权的情况下使用SPFA算法,某些水(sang)平(xin)很(bing)高(kuang)的出题人可能会出卡SPFA的常数- - 所以,在题目没有提及说有负边权的情况下,请使用堆优化的dijkstra. 下面用图说一下SPFA的运行: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