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CP粘包问题的产生(发送端) 由于TCP协议是基于字节流并且无边界的传输协议,因此很容易产生粘包问题.TCP的粘包可能发生在发送端,也可能发生在接收端.发送端的粘包是TCP协议本身引起的,TCP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经常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多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此时TCP会根据优化算法将这些数据整合成一个TCP段后在发送,但接收方并不知道要一次接收多少字节的数据,此时就产生发送端的TCP粘包,具体图示如下: 2.粘包问题产生的原因 (1)套接字本身…
复习下socket 编程的步骤: 服务端:   1 声明socket 实例 server = socket.socket()  #括号里不写  默认地址簇使用AF_INET  即 IPv4       默认type 为 sock.SOCK_STREAM 即 TCP/IP 协议    2 绑定IP地址和端口 server.bind(('localhost',9999))  #ip地址和端口  元组形式 ,端口为整数形式   3 开始监听 server.listen()   4 进入阻塞状态,等待连…
复习下socket 编程的步骤: 服务端:   1 声明socket 实例 server = socket.socket()  #括号里不写  默认地址簇使用AF_INET  即 IPv4       默认type 为 sock.SOCK_STREAM 即 TCP/IP 协议    2 绑定IP地址和端口 server.bind(('localhost',9999))  #ip地址和端口  元组形式 ,端口为整数形式   3 开始监听 server.listen()   4 进入阻塞状态,等待连…
① TCP是个流协议,它存在粘包问题 TCP是一个基于字节流的传输服务,"流"意味着TCP所传输的数据是没有边界的.这不同于UDP提供基于消息的传输服务,其传输的数据是有边界的.TCP的发送方无法保证对等方每次接收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两个数据包,主机B的接收情况可能是 产生粘包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 .应用层调用write方法,将应用层的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而发送缓冲区有一个SO_SNDBUF的限制,如果应用层的缓冲区数据大小大于套接字发…
① TCP是个流协议,它存在粘包问题 TCP是一个基于字节流的传输服务,"流"意味着TCP所传输的数据是没有边界的.这不同于UDP提供基于消息的传输服务,其传输的数据是有边界的.TCP的发送方无法保证对等方每次接收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包.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两个数据包,主机B的接收情况可能是 产生粘包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 .应用层调用write方法,将应用层的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套接字的发送缓冲区.而发送缓冲区有一个SO_SNDBUF的限制,如果应用层的缓冲区数据大小大于套接字发…
import   socket 1.通信套接字(1人1句)服务端和1个客户端 2.通信循环(1人多句)服务端和1个客户端 3.通信循环(多人(串行)多句)多个客户端(服务端服务死:1个客户端--->下一个客户端...) 基于上面的基础:实现远程执行命令 发现问题:send(cmd) recv() send(命令结果) recv(1024)命令结果没收完 粘包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解决   自定义报头固定长度 import str…
上个小节我们浅析了在Netty的使用的时候TCP的粘包和拆包的现象,Netty对此问题提供了相对比较丰富的解决方案 Netty提供了几个常用的解码器,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上述的粘包和拆包的问题,归根结底的解决方案就是发送端给远程端一个标记,告诉远程端,每个信息的结束标志是什么,这样,远程端获取到数据后,根据跟发送端约束的标志,将接收的信息分切或者合并成我们需要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取到正确的信息了 例如,我们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在发送的信息中,加一个结束标志,例如两个远程端规定以行来切…
  主要内容: 1.read,write 与 recv,send函数. recv函数只能用于套接口IO ssize_t recv(int sockfd,void * buff,size_t len,int flags) ssize_t send(int sockfd,const void *buff,size_t len,int flags) flags为0或者为常值的或 MSG_OOB:发送或接收带外数据 (紧急数据) MSG_PEEK:窥看外来消息(接收缓冲区数据,但并不将缓冲区数据清除)…
  粘包问题:应用层要发送数据,需要调用write函数将数据发送到套接口发送缓冲区.如果应用层数据大小大于SO_SNDBUF,那么,可能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应用层的数据一部分已经被发送了,还有一部分还在套接口缓冲区待发送.此时,对方延迟接收,就容易产生粘包. 另一方面,TCP传输有MSS限制,也会对数据进行分割.第三个原因,由于MTU存在,也可能分割数据.都会产生粘包问题 粘包问题解决方案:本质上是要在应用层维护消息与消息的边界. 1.定长包 2.包尾加\r\n(FTP协议) 3.包头加上包体长度…
说明:该文紧接上篇博文“ linux epoll机制对TCP 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监听C代码通用框架实现 ”讲来 (1)TCP粘包处理数据结构设计 #define MAX_MSG_LEN 65535 typedef struct { //当flag_in_NL_proc为1时,前面两个字段才有效 unsigned *MAX_MSG_LEN]; int g_recv_len;//前次累积未处理的TCP消息长度 int flag_in_NL_proc;//用于标记前次是否有不完整的TCP消息,1,表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