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aar特征Adaboost人脸检测级联分类 基于Haar特征Adaboost人脸检测级联分类,称haar分类器. 通过这个算法的名字,我们能够看到这个算法事实上包括了几个关键点:Haar特征.Adaboost.级联.理解了这三个词对该算法基本就掌握了. 1        算法要点 Haar分类器 = Haar-like特征 + 积分图方法 + AdaBoost +级联: Haar分类器算法的要点例如以下: a)        使用Haar-like特征做检測. b)       使用积分图…
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级联人脸检测分类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级联人脸检测分类器,简称haar分类器.通过这个算法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算法其实包含了几个关键点:Haar特征.Adaboost.级联.理解了这三个词对该算法基本就掌握了.1        算法要点Haar分类器 = Haar-like特征 + 积分图方法 + AdaBoost +级联:Haar分类器算法的要点如下:a)        使用Haar-like特征做检测.b)       使用积分图(Inte…
原文:照片美妆---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级联人脸检测分类器 本文转载自张雨石http://blog.csdn.net/stdcoutzyx/article/details/34842233 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级联人脸检测分类器 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级联人脸检测分类器,简称haar分类器.通过这个算法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算法其实包含了几个关键点:Haar特征.Adaboost.级联.理解了这三个词对该算法基本就掌握了. 1        算法要点 H…
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人脸检测的第一步需要训练人脸分类器,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正负样本,并且样本质量的好坏对结果影响巨大,如果样本没有处理好,再优秀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都是零. 今年3月23日,微软公司在推特(Twitter)社交平台上推出了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聊天机器人Tay,Tay被设定为一个年龄为十几岁的女孩,主要目标受众是18岁至24岁的青少年.人们只需要@一下Tay,Tay就会追踪该用户的网名.性别.喜欢的食物.邮编.感情状况等个人信息.除了聊天,Tay还可以说笑话,…
原地址:http://blog.csdn.net/watkinsong/article/details/7631241 目前因为做人脸识别的一个小项目,用到了AdaBoost的人脸识别算法,因为在网上找到的所有的AdaBoost的简介都不是很清楚,让我看看头脑发昏,所以在这里打算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做一个关于AdaBoost算法的详细总结.希望能对以后用AdaBoost的同学有所帮助.而且给出了关于AdaBoost实现的一些代码.因为会导致篇幅太长,所以这里把文章分开了,还请见谅. 第二部分的地址请…
目前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行人检测的主流特征描述子之一是HOG(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是用于目标检测的特征描述子,它通过计算和统计图像局部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来构成特征,用这些特征描述原始图像. HOG的核心思想是所检测的局部物体外形能够被光强梯度或边缘方向的分布所描述.通过将整幅图像分割成小的连接区域(称为cells),每个cell生成一个方向梯度直方图或者cell中pixel的边缘方向,这些直方图的组合可表示出(所检测目标的目…
  AdaBoost 算法是一种快速人脸检测算法,它将根据弱学习的反馈,适应性地调整假设的错误率,使在效率不降低的情况下,检测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系统在技术上的三个贡献: 1.用简单的Haar-like矩形特征作特征,可快速计算 2.基于AdaBoost的分类器设计 3.采用了Cascade(分级分类器)技术提高检测速度 人脸的特征表示方法——Haar-like矩形特征   矩形特征的值是所有白色矩形中点的亮度值的和减去所有灰色矩形中点的亮度值的和,所得到的差 具体特征可以用一个五元组…
这个提供的代码例子是Emgu CV提供的源码里面自带的例子,很好用,基本不需要改,代码做的是人脸检测不是人脸识别,这个要分清楚.再就是新版本的Emgu CV可能会遇到系统32位和64位处理方式有区别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不止一种,我这里的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Emgu CV的早期版本,因为越新的版本的兼容性越差,早期的版本是不分32位和64位的,而且新版本的Emgu CV可能不再支持一些老的硬件,这也是选择老版本的原因,总之,是具体情况而定吧.这里只是给大家看看代码,要想运行起来,完整的解决…
导读 OpenCV 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计算机视觉库, 采C++语言编写,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很多通用算法,同时也提供对Python,Java,Android等的支持,这里利用Android下的接口,实现一个简单的人脸检测: 首先需要说清楚这里是人脸检测,不是人脸识别,网上很多资料说实现人脸识别,最后一看明明是人脸检测. 人脸检测:是找出人脸,并标记出人脸. 人脸识别:检测出人脸,并能够通过学习,给出人脸信息,比如,给定一个人脸A,通过学习,在之后的众多检测中能够找出人脸A,这才是人脸…
虹软的人脸识别技术也是很强的,重要的是他免费提供了离线的sdk,还提供了实例,这个是目前几家研究人脸识别的大公司里面少有的.识别能力正常用还是可以的.我这个代码是调用的离线sdk实现的 ``` from arcsoft import CLibrary, ASVL_COLOR_FORMAT, ASVLOFFSCREEN,c_ubyte_p,FaceInfo from arcsoft.utils import BufferInfo, ImageLoader from arcsoft.AFD_FS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