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之EFCore实现值对象】的更多相关文章

目录 DDD实战与进阶 - 值对象 概述 何为值对象 怎么运用值对象 来看一个例子 值对象的持久化 总结 DDD实战与进阶 - 值对象 概述 作为领域驱动设计战术模式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值对象.一直是被大多数愿意尝试或者正在使用DDD的开发者提及最多的概念之一.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会因为受到传统开发模式的影响,往往很难去运用值对象这一概念,以及在对值对象进行持久化时感到非常的迷惑.本篇文章会从值对象的概念出发,解释什么是值对象以及怎么运用值对象,并且给出相应的代码片段(本教程的代码片段都使用…
1 前置阅读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你可以先阅读: 什么是DDD 2 实现值对象 值对象有两个主要特征:它们没有任何标识.它们是不可变的. 我们举个例子:小明是"浙江宁波"人,小红也是"浙江宁波"人,小王是"浙江杭州"人,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把地址可以独立出一个值对象出来,我们会遇到了多个对象是否相同的问题,例如小明和小红的地址应该是相等,小明和小王应该是不相等,这很好理解,我们来看一下例子: public class Address { public…
DDD分层架构之值对象(介绍篇) 前面介绍了DDD分层架构的实体,并完成了实体层超类型的开发,同时提供了验证方面的支持.本篇将介绍另一个重要的构造块——值对象,它是聚合中的主要成分. 如果说你已经在使用DDD分层架构,但你却从来没有使用过值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多年来养成的数据建模思维已经牢牢把你禁锢,以致于你在使用面向对象方式进行开发时,还是以数据为中心. 当我们完成了基本的需求分析以后,如果说需要进行设计,那么你能想到的就是数据库表及表关系的设计,这就是数据建模.数据建模的主要依据是数据库范…
在JS中对象一般都是传地址,后续修改也会影响原始数据.例如这样. var a={ b:"b" }; var c=a; c.b="c"; console.log(a); console.log(c); 会发现a.b也变成了"c". 以下是网上一位高手写的JS实现值复制,独立复制一个对象,避免双向修改. //值复制 function clone(obj) { //判断是对象,就进行循环复制 if (typeof obj === 'object' &a…
DDD分层架构之值对象(层超类型篇) 上一篇介绍了值对象的基本概念,得到了一些朋友的支持,另外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见.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设计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没有绝对正确的做法,只有更好的实践.但是设计与实践的好与坏,对于不同的人,以及处于不同的环境都有不同的诠释,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DDD非常抽象,以至于它的每一个概念,对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何况基于DDD的.Net实践,就更难分辨哪一个用法更标准.更正宗. 我对DDD的认识虽然还很肤浅,用得也很山寨,但这可…
#LogWatch 实现值更新事件赋值过程记录日志监控 clr.AddReference('System') clr.AddReference('Kingdee.BOS') clr.AddReference('Kingdee.BOS.Core') from Kingdee.BOS import * from Kingdee.BOS.Log import * from Kingdee.BOS.Core.DynamicForm.PlugIn import * #from Kingdee.BOS.Co…
前面介绍了DDD分层架构的实体,并完成了实体层超类型的开发,同时提供了验证方面的支持.本篇将介绍另一个重要的构造块——值对象,它是聚合中的主要成分. 如果说你已经在使用DDD分层架构,但你却从来没有使用过值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多年来养成的数据建模思维已经牢牢把你禁锢,以致于你在使用面向对象方式进行开发时,还是以数据为中心. 当我们完成了基本的需求分析以后,如果说需要进行设计,那么你能想到的就是数据库表及表关系的设计,这就是数据建模.数据建模的主要依据是数据库范式设计,根据要求严格程度的递增分为…
上一篇介绍了值对象的基本概念,得到了一些朋友的支持,另外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见.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设计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没有绝对正确的做法,只有更好的实践.但是设计与实践的好与坏,对于不同的人,以及处于不同的环境都有不同的诠释,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DDD非常抽象,以至于它的每一个概念,对于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何况基于DDD的.Net实践,就更难分辨哪一个用法更标准.更正宗. 我对DDD的认识虽然还很肤浅,用得也很山寨,但这可能更加适合初步接触DDD的朋友.还是那…
回到目录 Lind.DDD.Utils.HttpHelper组件主要实现了对HTTP的各种操作,如Get,Post,Put和Delete,它属于最纯粹的操作,大叔把它封装的目的主要为了实现与API安全授权的统一,你不可能为每个请求都写一个“逻辑完全一样的加密规则”,这是违背DRY原则的,我们应该通过面向对象的各位原则,将这种可变的部分封装! 公开的统一方法…
在工程DDD.Domain中文件夹ModelPermission新建类:BAS_Object public partial class BAS_Obejct:AggreateRoot { //仓储接口 private IRepository<BAS_Obejct> irepository; //构造函数 public BAS_Obejct(IRepository<BAS_Obejct> irepository) { this.irepository = irepository; }…